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To Build or Not to Build, 蘇花高其實有別的選擇



最近因為梅姬颱風導致蘇花公路坍方,造成多人死亡, 蘇花高(或蘇花替代道路)再次順勢被引上檯面.

常看本站的人應該很了解, 我個人不太贊成政府修造過多的人工建築, 特別是在政府財政負債累累的情況下. 這篇是我二年半前寫的文章, 或許在紛擾之際, 可以有一點不同的答案吧!

2008/04/20 14:16


每到選舉, 台灣東部的蘇花高速公路(從宜蘭蘇澳延伸目前的北宜高速公路到花蓮)建與不建總成為一個具有爭議性的話題, 贊成者多認為目前的蘇花公路由於路窄不利大量快速通行而且遇到大雨常常坍方, 是阻隔花蓮發展, 人口外流的主因. 而反對者則多是以環保的思維, 除了公路的建設可能造成生態的破壞之外, 也擔心大量人口的湧入, 反而破壞了花蓮原有的寧靜. 當然, 我相信更多的台灣人是抱著不關己事的心態來看待這件事. 也正因為意見的不一致, 在選舉前夕, 兩黨總統候選人也多以由專家學者評估或是傾聽人民聲音等為由輕輕帶過.

我自己生活在台灣三十多年了, 說真的, 到花蓮的次數只有三次, 一次在國中, 另外二次則都發生在去年. 花蓮的美, 真是令人驚豔. 不管是天成的自然美景, 或是多元性的原住民文化, 這都是上天賜給台灣人民最好之美. 這些自然文化都已存在數千年甚到數萬年之久, 身為過客的我們何德何能, 敢妄言為了後代子孫而去改變.

但是, 這樣的說法自然對當地民眾亦不公平, 這就好像我們去指責住在台電變電所附近的居民為什麼要抗爭一樣, 花蓮民眾本來就和台北或台灣任何一個地方的民眾一樣, 有權去過著他們想要的富裕生活. 如果一條高速公路真的可以打開他們生活便利之路, 他們自然有權利去爭取.這本來就不是我們這些“外人”可以置喙的.

“環保與經濟發展孰重孰輕?”這本來就是很多國家目前碰到的爭議. 但是其實為什麼不跳開來想, 除了建高速公路之外, 是否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其實台灣最大的利基就是四面都是海, 為什麼不建一條海上高速公路來取代陸上公路呢?

這樣的論點,或許有人會爭論, 過去也有花蓮輪啊, 看看結果如何? 但是我認為時代不同了, 我沒有搭過花蓮輪, 但是我印象中的台澎輪的確是一個慘痛的經驗, 從上船不久就吐到不行, 空調不好又不舒服. 但是我相信, 以現在技術而言, 提供一條又舒服又快捷的輪船之行, 我相信一點都不困難. 重點只是在相關交通配套設施. 我個人認為海上公路較陸上公路較為適宜有以下論點:

1. 費用較省: 我不知道建一條蘇花高速公路要多少錢, 算新台幣2000億好了, 建一條海上公路呢? 由於台北港 花蓮港都有現成的港口, 我想最多200億吧.再花過300, 改善週邊的設施即可. 以台北而言, 民眾可以搭捷運到淡水, 然後從淡水港搭船就直接到花蓮港, 花蓮港離花蓮市又不遠, 只要加強花蓮本身的運輸即可. 就時間上而言, 以港澳間的快艇而言, 我相信時間上不會比自己開車慢多少. 更重要的是, 台灣本島本來就有很多半荒廢的漁港, 如果這個模式建立, 台灣未來就可以順利建立全島的海上公路.

2. 發展觀光: 以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對宜蘭的經驗而言, 其實並不全然都是好事. 通車帶來了大量的人潮和消費, 姑且不論帶來的吵雜和物價高漲問題, 由於交通的便利, 事實上, 大多數的觀光客都選擇了一日往返, 而並非如以前會住一晚, 而觀光的受益地區也多受限於北宜高交流道出口, 如礁溪和南方澳漁港... 並非宜蘭全面都能受益. 我相信本來花蓮可能也會是如此. 甚至在未來蘇花公速公路通車後, 可能讓更多觀光客pass宜蘭而直接往花蓮去.

以目前許多國家發展觀光的方向, 多以想辦法留住觀光客多停留一段時間為目的, 透過海上公路, 觀光客到了花蓮後, 只能倚靠租車或是大眾交通工具, 自然會至少待上一晚. 接下來, 就看地方政府怎麼去規劃了.

3. 最後最大的好處自然是環保了, 除了省卻了建設公路可能造成的破壞, 善用大眾運輸也可以省下許多不必要的浪費和污染. 至於輪船運輸是否可能造成海洋污染或是海洋生態的破壞, 就真的有待政府的規範了.

台灣四面環海, 海洋運輸本來就是一大利基, 但是過去的台灣多局限於國防安全的考量, 以致政府在心態上, 多是以防衛或查輯的心態來進行台灣所謂的海洋政策. 即使有少數政府規劃的藍色公路”, 多數也都是由地方勢力利益把持. 品質不但不佳, 而且也不夠整體性. 如果未來政府如真的有意去好好經營, 我個人建議考量以下模式:

1. BOT模式, 由大財團統一規劃, 一方面政府可以節省投資金額, 把更多經費用於連外道路等投資, 另一方面, 大型財團較可以進行如週邊接駁等整体規劃.

2. 初期可以僅開放台北─花蓮線, 未來可視情況開放蘇澳港以及台東港, 最終可以連結到台灣各地的漁港, 目前這些漁港多半不是半荒廢,就是改為觀光漁市, 政府每年還要花一大筆錢補助, 未來, 海上公路整体完成後, 不管是觀光客或是實際的運輸其實就是搭火車一樣, 會有不同的停靠站, 亦可將讓這些漁港獲得再生.

過去台灣大量的工廠外移, 連帶造成本地的經濟不振, 但事實上觀光資源一直是台灣最大的寶藏, 工廠移走了, 台灣的天空反而更乾淨了. 期待著新政府能夠以新思維來看待和規劃台灣, 而不會再只是以建了幾座橋或是蓋了幾條路來作為施政的考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