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0日 星期日

雜事二、三件

 雜事二、三件

 

年底到了,事情意外地多,本來不想寫blog了,但因為上一篇我主動下架了寫勞動基金案的感想,怕引發誤會,所以就用雜記來分享一點近期一些事的想法。

 

勞動基金案

我把原文撤下主因是當事人(游迺文)被收押了,雖然台灣司法有很多問題,但基本上我仍相信今天台灣的司法是不會隨便受政治力干渉的,至少像游這種等級的還不至於。當初的原文主要是想表示,本案與其說是公務人員利用職權貪腐,更像是背後有人利用本案修理寶佳,真的該關注的是媒體利用影響力洗腦你我的問題。

 

這個論點我迄今仍是相信如此,只是司法會收押必然有一些我沒看到的東西,所以我決定先下架原文。

 

我的原文裡本來就有談到,政府基金不太可能去買什麼中型股或KY股,後來媒體最新的版本是─遠百,而且新故事是勞動基金交易員不願配合,游自己拿起電話下單。坦白說,這對我來說又是個匪夷所思的過程。

 

你想一下,如果專接政府基金單的證券交易員接到一通電話,是基金局長自己打電話要幫基金下單買10萬股遠百,你猜那個交易員敢接嗎?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基金下單不是打個電話就算了,盤後還必須給券商交易指示函,指示函上有交易員、經理人和主管的簽核。

 

如果如報導說的,游直接自己打電話,券商交易員或許會接,問題是如果勞動基金交易員不配合,指示函是怎麼出的? 如果游可以全部都自己蓋,那勞動資金運用局的內部稽核肯定有問題。台灣媒體撲天蓋地的報導,但其實多數都是抄來抄去,這些流程到底合不合理,完全沒人在乎!

 

事實上,這種事勞動基金大可公佈自己的交易流程和稽核程序就能澄清了,但偏偏政府卻選擇發一些不痛不癢的聲明,讓媒體盡情羞辱公務人員,從這裡你就知道台灣政府的長官有多無能了。

 

美豬案

這無疑是台灣近期最多人關心的話題了。這議題很多年前美牛案時我就寫過了,差別只是當初是K黨執政,所以一堆覺青高談萊客多巴胺有多毒,有多少人因此生了怪病,而今覺青執政了,變成了K黨的覺醒中年和老年在講這件事。

 

如果你告訴美國人,你賣的牛肉和豬肉因為含有萊客多巴胺對人體有害,不該賣給台灣人,你認為這種話美國人會接受嗎? 你會發現美國人一直在一件事: 那就是美國賣給台灣的牛肉和豬肉和美國人自己吃的是一樣的。你要解釋說台灣人命比較值錢還是台灣食品標準比美國高,這種話你摸摸自己的肚臍,可能連你都不相信。

 

問題出在哪裡? 出在美國人不吃的東西,就是內臟和骨頭。簡單地說,這是個針對西方人飲食習慣而發明的東西,讓有害物質殘留在他們不吃的部位,而吃的肉卻微量到足以代謝。

 

所以如果真的要解決問題,是同意開放肉類進口,但對台灣人會吃或拿來熬湯的內臟和骨頭要禁止進口。但因為台灣覺青和覺中大都是一些自以為公平正義但根本專業不在此的嘴砲專家,再加上更不學無術的政治人物在背後撐腰,結果整個事反而變成只是 YES NO二個選擇。而對美國爸爸來說,既然你把問題簡化為YES NO,我的答案也很簡單就是YES. 結果你看到這些人好像為了你在抗爭,看的熱血沸騰,最後台灣反而要照單全收。這些覺青和覺中到底是在幫台灣還是在害台灣?

 

SPAC

最後談點輕鬆的,我最近很熱衷投資一種新的東西─SPAC.

SPAC全名是 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這種公司簡單地說就是空殻公司(Shell Company)或空白支票公司(Blank Check Company),目的就是要讓人家借殻上市之用。我會注意到這種公司是因為我前陣子在寫教科書中有關借殻上市時,我想知道美國股市是怎麼做時意外發現的。

 

如你所知,通常一家公司要上市,要經過漫長的輔導、申請、承銷過程,而且所費不貲,於是有人就直接選擇購併一家已上市公司,這就叫借殻上市。而美國資本市場更猛,直接允許空殻公司上市。這種公司多半都已經找好要購併的標的,然後由經營團隊先募資上市,接下來再從募到的錢去購併要借殻的公司。

 

你不要以為搞這種事都是些不知名的小咖,像英國維珍(Virgin Group)Richard BransonPershing SquareBill Ackman都成立了自己的SPAC,不過其中最有名的還是知名富豪Alec Gores. 他直接成立了6SPAC,名字就叫Gores Holdings IIIIII…..VI.  

 

Anyway, 這篇不是在鼓吹你投資SPAC,事實上這些SPAC的波動很劇烈,一天20~30%漲跌幅是正常的,我手上目前有4SPAC,也都是買個2~300股玩玩。這種東西只能拿來短期操作,絕不能長期投資。會寫這個單純只是因為我沒看過任何台灣人介紹過,加上自己也正在興頭上,所以寫來分享,請勿當作投資建議。

 

就這樣,年底前應該不會再po文了,就先祝大家2021 新年快樂!

2020年12月1日 星期二

ESG─台灣篇

 ESG─台灣篇

 

好久沒寫blog了,本想寫兆豐金蔡友才的無罪案、中國的螞蟻金服或是幹譙一下台大法律系或某工商大老的,不過想想生日剛過,還是存好心、說好話算了。所以寫一個熱門話題─ESG(環保、企業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在台灣和美國的差別。

 

ESG無疑是台灣目前最熱門的話題,成天都有研討會在討論相關議題,只是一如過往,台灣都愛用一些高大上或是倫理道德那套來談ESG,如同今年九月寫的這篇ESG投資真的很重?,所以今天就來談談台灣ESG的現況。

 

台灣產業很多,你知道最愛做這種ESG的是什麼產業嗎?

答案是二種,金融業和科技業,後者特別是像廣達、仁寶、光寶..這種的大廠。

 

先談金融業好了,金融業之所以愛做,是因為台灣的金融業是特許行業,所以不管是獨董、審計委員會,還是ESG,反正政府想推什麼,金融業必然是第一個推出的。簡單地說,這就像爸爸叫女兒去學鋼琴一樣,如果女兒反問為什麼? 要是爸爸心情好,會告訴她一些大義凜然,但可能連爸爸自己都不相信的話,例如音樂可以陶冶性情、美麗妳的心靈之類的;如果爸爸心情不好,他大概會說,我叫妳去 妳就給我去,講這麼多幹嘛? 基本上,台灣政府對金融業的態度也差不多是這樣。

 

這種結果下,想當然爾,女兒並不是真心的想學鋼琴,所以爸爸叫我去,我就去,至於想不想真的學好鋼琴就是另回事了。

 

要是不相信我的話,你們可以去翻翻台灣金融業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我大概看過3~4家,民營的(我看的是富邦的)比較活潑,如果你去看公股的,我不知道怎麼解釋,如果你改過作文就知道,有些東西一看就知道是用抄的或是心不甘情不願寫的。

 

事實上有個在公股銀行上班的朋友還告訴過我她的奇遇,就是某次員工旅遊早上突然把大家先載到海邊去淨灘1小時,最後總經理有來和大家握手和拍照。當然,我不知道這件事有沒有記在這家銀行的企業社會責任中,但你可以想像這家銀行員工淨灘的心情是什麼? (P.S 我問過了,這一小時是沒有補休或發錢補償的). 犧牲員工休假去淨灘,這真的算企業社會責任嗎 ?

 

再談談另一個產業,資訊業。你們知道台灣資訊電子業最愛做的ESG是什麼嗎?

答案是環保。

 

我記得我在寫公司的品格時,其實原本收錄了書中惟一一個正面案例,就是光寶(後來正式出版裡,我選了台塑仁武廠污染事件作案例)。那至少是7年前的事,當時應該還沒規定公司年報要寫企業社會責任,光寶自己就寫了一份報告談他們是怎麼奉行LOHAS(當時流行的概念),將材料改為可回收或再生的材質,甚至不是只有自己做,他們還花錢開了很多會和派人教他們的供應商也要跟著做。

 

那麼為什麼這些廣達、仁寶、光寶這麼愛做環保? 其實也沒有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客戶APPLEDELLHP….叫他們做,所以他當然不能只有自己做,還必須去輔導自己的供應商也要跟著做,才能符合客戶的要求。所以你再想想,這些廣達、仁寶、光寶….他們在做環保或ESG時,是不是心甘情願的? 答案是YES,因為老闆很清楚,公司這麼做雖然可能會讓成本提高,但是他會接到訂單,公司不照著做就沒訂單。這就是個很明顯的利益趨動公司做好事的例子,而這種利益與好事方向一致的結構才能讓公司持續地有意願做下去

 

美國企業怎麼做ESG的雖然是下一篇,但我突然想到一個很好的例子。

 

如果你到美國一般的家庭式餐廳,西式的餐廳,桌上多半是Heinz Ketchup Yellow Mustard,如果是中日式的,桌上多半是醫油和一瓶牌子叫Sriracha的辣椒醬。就像你說我要Google 一下一樣,在美國,Sriracha就是亞洲辣椒醬的代名詞,你告訴服務生你要Sriracha,他一定知道你在說什麼。換言之,這家公司的老闆賺了很多錢。

 

在美國,由於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響,有錢人會把錢捐出來做善事,你可以隨便google 任何一個你知道的美國有錢人,他的維基百科第一行多半有一個字─Philanthropist (慈善家)。偏偏這個Sriracha老闆不太捐錢。

 

面對批評,這個老闆說,做為一家食品公司的老闆,我的善事就是二個: 第一,我會用最好的原料做我的產品; 第二,我的產品從不漲價。

 

我是大概6年前第一次聽到這件事,去超市時如果有想到我都會去看一下這個醬的價錢,是不是從不漲價我不知道,但6年來這個醬在超市的價格的確都是差不多的。

 

台灣也有不少食品上市櫃公司,我很多年前曾經看過一家年報,裡面大概就是講他們捐錢去幫偏鄉小孩課服。做為一個台灣人,你不妨問問自己,你想要的食品廠的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捐錢做善事、發動員工去淨灘? 還是就是顧好自己的產品,最好都不要漲價就好?

 

這也是台灣企業ESG的第二個問題,除了和公司利益不見得一致外,另一方面多數人也對公司在做的善行無感。

 

下一篇再談談談美國企業是怎麼讓你有感的!

 

 

 

 

2020年11月6日 星期五

本次美國大選一些說明

 

本次美國大選一些說明

 

目前正在開票的美國大選不僅美國人關心,就連遠在5~6000英哩外的小島─台灣也熱烈關注,不意外的,這段時間也是台灣一堆美國專家冒出頭的時候,雖然這家專家90%可能都沒在美國投過票甚至生活過,依然可以講的跟真的一樣。

 

這篇文章我想就最近看到的一些問題提出想法:

 

1.      為什麼開票要這麼久?

 

首先,不是每個州都開票很久,是有些州要開很久,例如人口約2100萬的Florida開票日當晚就差不多知道結果了,人口1200萬的Pennsylvania到現在還開不到90%。之所以如此,主要差別在於該州對於今年大量湧入的郵寄選票的做法不同。

 

一般來說,郵寄選票多數會在投票日前就寄到了,有些州的規定是可以事先驗證確認選票有效性,然後在開票日當天一起開。有些州如賓州規定,選務人員只能在開票日當天才能開啟選票,由於今年郵寄選票特別多,驗證過程又很麻煩,所以時間一直延後自然是不意外。

 

為什麼選票要驗證? 郵寄選票是把選票填完後放進一個信封,封口投票人要簽名。選務人員收到這個信封後,他會打開DMV(監理所)系統,核對這個人的簽名是否和DMV上的簽名一致,以確認是不是本人。那如果不一致呢? 他可能要再核對州的稅務局或其他可能有這個人簽名的資訊所以你知道,能不能在開票日前先驗證和只能在開票日後驗證差多少了吧? 這些事都要靠人工去驗證,所以這些選務人員是真的很辛苦的。

 

不過,不管如何,多數州都要在開票日完後至少2週才能開完所有選票,只是因為美國選舉不像台灣還可以一票30元的選舉補助,只要勝負出來,大家就不管後面的。

 

2.      為什麼後面的票多數投拜登?

 

這可以分二個部份說明,首先,這次投票前Biden就呼籲它的支持者用郵寄的(考量疫情),但Trump則是告訴大家,郵寄選票容易被操控,一定要親自投。所以很自然的造成了親自投票(in-person)的共和黨居多,郵寄投票(Mail-in)的民主黨居多。所以早在開票前就很多美國專家就預言,這次選舉很容易會有爭議,因為開票日當天會看到共和黨佔上風,但隨著郵寄選票陸續開出,會慢慢轉民主黨,所以會有這種局面早就在預料中。

 

其次,你回想一下台灣的開票,會先知道開票結果的,通常都是人口較少的地方,例如馬祖或是一些鄉。 新北市這種地廣人又多的通常是最後才知道,對吧? 美國當然也是一樣。美國開票不像台灣是以一個個投票所直接開票,而是各投票所收集選票後,統一送到郡(County)的開票中心開票。如果這個郡人口多,自然開票慢。

 

那什麼郡的人口會比較多? 當然就是裡面有大城市的郡。而一般美國大城市人口多半是支持民主黨的,非都市(Suburb)偏共和黨。這也是為什麼即使川普在部份州領先,但媒體認為Biden趕上機會很大,主因就是未開的票主要都來自大城市所在的郡。

 

3.      川普是不是可以靠大法官偏保守逆轉選情?

 

這是台灣常見的迷思。台灣因為是中央集權,所以覺得重要問題由中央裁決。問題美國是聯邦制,選舉是州的事不是中央的事,中央只不過是訂了個統一的投票日讓大家同一天去投票和開票而已。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選舉人團,也就是投票日只是讓我們這個州去決定要支持誰當總統,然後我們的州代表再代表大家去D.C去投下我們州的票。

 

所以決定州選舉是否有效,是州的法院,這也是你看到川普在每個他不爽輸的州提起訴訟,而不是直接上訴到聯邦法院。這些訴訟會從州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最後到州的最高法院(州也有大法官)。除非這些事和憲法有關,否則聯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們是不會介入的。

 

4.      如果川普輸了,卻硬是不交接會怎樣?

 

美國憲法第20條修正案中明確規定,現在總統任期是到選舉年隔年的12012:00,如果到時新的正.副總統還沒決定,依總統繼承法,第三順位就是眾議院長。

 

換言之,只要一過1/20中午,依法律現任總統就不再是總統了,我想保護總統特勤組很清楚要如何對待一個平民。

 

5.      選票還會有變數嗎?

 

目前還有二種選票還沒計算,一個叫Provisional Ballot (我不知道怎麼翻),這種一般是因為投票日你無法去指定的投票所投(上班或旅遊),所以你就隨便到一個投票所說你要投票,或是你之前已經用郵寄投了,但是你去投票所說你想改,這二種情況下,選務人員查你的身份後都會給你選票,然後用一種特殊顏色的信封裝起來,這種就叫Provisional Ballot。還有一種大家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就是海外選票,包括海外的美軍和公民。這二種選票以前大家通常會忽略,不過今年因為很多州結果太接近,天知道這二種選票會不會造成另一個變數。

 

6.      民調為何再次失準?

 

原本民調顯示,這次結果會出現藍色浪潮,民主黨同時拿下總統、參眾二院,不過以目前結果看來,總統或許民主黨險勝,但參議院仍屬共和黨,眾議院可能民主黨勉強過半(比上次席次少)。簡單地說,繼2016年後,民調再次失準。

 

事實上針對2016年的教訓,今年民調業者已經加強了大學以下學歷白人以及非都市(Suburban)婦女的權重,結果依然不準。

 

對於這件事美國也有一些檢討聲,有人認為民調靠電話會查不到那些勞動工作者,或是川粉不愛表態等。不過我倒覺得這次有一個新的變數,那就是活命要靠封城vs 經濟。

 

這次因為受疫情影響,民主黨的州多數選擇封城,然後給失業補助或政府特殊援助的方式,而共和黨做法是不封城,政府補助大企業但不特別補助一般員工。

 

在民主黨的政策中其實有一種受害最大,就是非正式員工,例如擺攤的、臨時工….也就是那種每天要去工作才有錢的人。這些人不見得會有失業救濟可領,對他們來說,封城就是死路一條。所以相較於染疫,他們更怕封城。相較於新式民調著重在工廠工作或農場工作這種大學以下的白人勞工,這些人因為工作環境不定,很難在民調調查內,但他們應該會更支持川普。Anyway, 這只是我的猜測。

 

最後,不難想像,川普絕對不是一個輕易認輸的人,從選舉勝負分出一直到1/20缷任前,他會如何運用他的權力,相信一定是場好戲。或許之後美國人會去檢討,美國總統的權力是不是真的太大了!

2020年11月1日 星期日

雪球理論

 

雪球理論

                            本文禁止媒體轉載!

很多人都聽過巴菲特的雪球理論,那就是人生就像滾雪球,只要有夠溼的雪和夠長的坡道,雪球就會愈滾愈大。最近剛好有一個我長期投資的公司(27夠長了吧!)要賣出經營權,老闆希望我幫他算一下,一個原始投資的股東從成立迄今的總報酬率是多少? 我就拿了這家公司自成立以來(32),每一年的配股和配息來估算,結果數字超乎我的想像。

 

如果不考慮增資(因為有人認購 有人沒認),也不考慮再投資報酬(我當然不會知道股東拿了錢去幹嘛),如果你在32年前這家公司成立時投資1000(就是新台幣1萬元),經過32年的滾動後,這1000股一共會拿到$96,016元的現金股利,以及藉由股票股利,原本的1000股會變成5391.1股,最後還有一次減資20%,所以股東會多拿2000元和股數變4,312.9股。

 

最後,考量股東股票會被以10元收購,等於最初的1萬元投資在32年後會變成$141,145($96,016+4312.9x$10+$2000),用簡單平均去算,平均一年報酬率(1311.45% / 32) 大概是41%.,很驚人吧! (p.s 我是這家公司第5大股東)

有人提出質疑41%算法,如果考慮複利效應,以一萬元乘數效應反算,每年複利8.6~8.7%,32年後會變成14.4萬. 所以年化報酬率應該是8.6~8.7%之間。這是以我的數學程度能算出來的。如有更精明的讀者再請告訴我正確算法。

 

我記得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分析為什麼買房子的多數會賺錢,但買股票的多半是賠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房地產買賣的流程複雜,交易成本高,所以沒有把握或是非必要,多數人不會隨便買賣房子。相對的,股票因為交易方便,交易成本低,很多人會隨波逐流的密集買進賣出,結果搞了半天,才發現自己根本是在賺心酸的。

 

這其實就是雪球的理論的第一個重點─時間。基本上,你只要能找到一個能夠長期持續的標的,放的夠久,你都會賺錢的。這個東西聽起來很容易,但其實也沒這麼容易,不相信你去看看台灣上市櫃的1600多家公司中,你認為有幾家是30年後還會存在的? 還是30年中大半時間可維持發股利的? 更不要講,像我這樣投資一家創始公司。

 

但另一個角度來看,好像也沒那麼難。房地產、指數型ETF某種程度就可以達到長期存在和有一定收益的目的。

 

雪球理論的第二個必要條件,就是要有夠溼的雪。簡單的說,就是你投資標的競爭力。就像划船一樣,水要夠你才能持續前進,否則就算河道夠深,你前進的意願不變,你還是動不了。

 

這個就有點Tricky了,因為你問60年前的人,大家會告訴你鐵路、石油是趨勢,但如今很明顯不是。30年前作電腦螢幕(Monitor)、網路卡或聲霸卡的叫競爭力,但30年後多數這些公司甚至都不存在了。但同樣的,指數型ETF依然可以化解這個問題。 我也想這也是為什麼巴菲特告訴你,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是不是投資天才,甚至知道自己根本不是,那就買S&P 500ETF就好了!

 

我很久之前的文章曾寫過,我年輕時很喜歡亂投資公司,事後我把這些公司分二個軸─人和事,因此得出 對的事對的人 對的事錯的人 錯的事對的人和錯的事錯的人 四個構面。這四種公司我都投資過。

 

我曾問過學生,你覺得這4種哪一個最爽? 毫無疑問,是對的事對的人。因為你不但看對了產品/公司的競爭力,你還碰到了個有能力而且是可以信賴的人來經營這家公司。

 

那麼這4種中最不爽的是哪一種? 多數人都會回答 錯的事錯的人。我不認為如此,因為錯的事和錯的人,一來代表你的眼光有問題,二來是公司走下坡時,很多經營者也會心有旁騖,會想搞東搞西的,把公司搞的更亂,這只是人性。

 

真正讓人不爽的其實是對的事 錯的人,就是投資當下你看到的公司/產品競爭力方向是對的,你應該是可以賺大錢的,結果因為經營者有私心或亂搞卻把公司搞砸了。我曾經有個投資,投資150萬,大概2年拿回了210多萬,從報酬率上看很不錯吧? 但這件事我至少心裡暗幹了超過10年,因為我知道這個事如果好好做,賺超過1000萬不是件難事。

 

Anyway, 我也不知道這篇重點是什麼。只是很久沒寫blog了,剛好碰上結算一個長期投資回報,而又看到ptt-stock版有人在講長期存股的統計一時有感。或許是人到了中年,我愈來愈不想花心思去選股和殺進殺出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找一個適度的坡道和夠溼的環境讓雪球慢慢滾了!

 

 

 

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三國歷史真的很重要嗎?

 

三國歷史真的很重要嗎?

 

最近有個不太重要的新聞,就是新的十二年國教課綱中,三國的歷史將消失了(就是新的教科書裡就沒這段了)。對某些人來說,消失了也好,反正都是外國歷史,讀這種東西要幹嘛? 而對另一邊的人來說,這代表著執政當局的去中國化,自然要抗爭到底。然後呢….結果是根本沒人在乎,因為受媒體洗腦式的報導,台灣民眾更關心某位突逝的明星,他的朋友是多麼的感念他。

 

知不知道三國歷史真的很重要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你要先知道學歷史的目的到底要幹嘛?

 

你可能聽過很多人說過,學校學那些Sin / Cos 或開根號/Log,根本是浪費時間,因為現實生活根本用不到。同樣道理,知道三國是魏蜀吳對人生根本沒有意義。

 

的確,除了對少數從事數學工作或理工的人有用之外,多數我們日常生活所需的數字只有加減乘除,那為什麼要學這些數學? 答案是數學的目的在訓練你的頭腦對於數字的運算能力和破解能力,所以重點不在答案而在過程。同樣的道理,也應用在歷史。

 

很多專家說,學歷史的目的在於讓你了解曾經發生在你所處這塊土地的事,進而讓你對這塊土地產生情感,所以你應該多學台灣歷史而不是那些虛無的中國歷史。很有道理對吧? ……..~這就是標準的沒博假博”(台語,意思是什麼都不懂還裝的很懂的樣子)

 

你可能知道,在中國帝王的養成教育中,歷史都是一堂必修課,難道這些帝王都必須知道這塊土地曾發生的歷史,才會愛自己的國家嗎? 當然不是,因為歷史教育的目的在於思辨。不同於數學在教你邏輯和運算的思辨,歷史在教你的是,當一個帝王面臨國家重要決策有不同選擇時,他做了這個決定,是怎麼影響這個國家的,如果是你,你會不會做一樣的事,或者你該多考慮其他的因素?

 

如果你是曹操 原本準備了大軍要拿下荊州,結果沒想到荊州刺史自己投降了,你要不要順勢去統一全國? 說不定威脅一下,江東的孫權也會和劉琮一樣直接投降呢!

 

還是 你會思考,北方車騎不習水戰,而且瘟疫盛行,還是休整個1~2年再說?”

 

從結果論來看,你可能覺得曹操野心太大,應該要休整的,統一天下是早晚的事。可是你別忘了,幾百年前數十萬大軍要集結,可不是像今天一樣一個月前發個召集令,等報到當天把士兵運上卡軍就可以出發了。大軍可能走了幾個月才到這裡,你覺得有點風險,所以叫大家走幾個月回家後,明後年再來一次? “

 

這就是所謂的歷史的教訓和思辨,如果用今天的商學院課程來看,其實就是用不同的教案來訓練學生的思考和判斷能力

 

說的這麼好聽,可是台灣的歷史課不是這樣教的啊?” 沒錯啊,這就是台灣教育的失敗嘛! 我敢說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台灣一堆編歷史教科書的老師自己都搞不清楚歷史的意義,所以才會把歷史搞成只要去背誦什麼時代發生了什麼事這種無意義的事。

 

學歷史沒有意義嗎? 你去看一下美國的政治人物,多數政治人物大學的主修都來自歷史、法律和哲學(Joe Biden就是其中之一)。為什麼? 就是我說的,歷史在訓練你的思辨能力。

 

接下來說,為什麼三國歷史很重要? 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它提供了我們教育中少見的思維環境。

 

在我們從小的教育中,我們最常接受的是二元化的思維,正義與邪惡、好人與壞人,所以在歷史中,我們常被洗腦一件事,那就是如果這個人是個好人或民族英雄,但他所做所為都是好的。可是現實世界裡,一個好人其實也會做壞事的,例如一個貪污犯,他可能是慈愛的父親、鄰居口中的好人; 一個為民眾奔波的政治人物,私底下會打老婆等,歷史最有名的人物,就是因為打倭寇出名的民族英雄戚繼光,在他赫赫軍功下,是他的貪污收賄和不遺餘力巴結上司,一個人有好也有壞的一面,有其光明面也有陰暗面,你問問自己,這是不是才是真實的人生?

 

那為什麼我們的教育不去訓練多維思考? 這是因為我們所處的世界多數情況就是兩元化,白天/黑夜,好的/壞的,所以人天生的基因對於二選一就很容易作判斷,三個以上就很難選擇。(~ 這一段是筷子老高說的)

 

也正因為多數人天生習慣於二選一,所以有三個以上的選項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三國的環境好就好在這裡。

 

顧名思義,三國就是有3個國家同時存在,而3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問題和生存之道。如果我們的三國歷史課,不是去叫你背誦建安xx年發生了什麼事,或是赤壁之戰奠定三國鼎立之勢。而是把學生分為魏蜀吳三組,叫學生去分析自己國家的優劣勢和挑戰與機會(就是SWOT分析啦),再讓學生去換位思考,如果換成另一個,你又會怎麼作?

 

諸葛亮死後,後主劉禪對北伐開始興緻缺缺,這是對的嗎?”

曹丕篡漢繼帝位後 如果你是孫權,你會抨擊他還是向他稱臣換取和平?”

 

…..這種模擬題其實很多,而對學生的訓練也很重要,因為扮演三國任何一位君主,在思索一個決策時,除了考慮自己,還必須同時考慮其他二個國家的反應,以及避免破壞掉三國之間的均衡(或者魏會考慮如何打破這個均衡)。這就是多重多元思考的訓練!

 

最後,我想說的是,台灣很可悲的一件事,就是有很多沒博假博的人,他們多半是自栩是從反對威權出身的人,可是當他們擁有的權力,做的卻是和他們當年最討厭的人一模一樣的事,用自己的解釋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無辜的人身上。歷史不該是愛國教育,而該是一種思維訓練。一個好的歷史教育不是叫你去記憶中國幾千年歷史發生了什麼事,或是把諸葛亮換成了羅福星或兒玉源太郎,你就會變得愛台灣。而是應該是以一個一個的歷史案例(不論中外….台外)去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這才叫他媽的教育 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