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7日 星期二

耐心、耐心還是耐心

 耐心、耐心還是耐心

 

這是篇寫給自己的文章。

 

或許有些人和我一樣,追踪的投資組合中有一個是屬於理想期望值: 裡面放著一些想買卻買不下手的股票,而這一個月的跌幅卻讓了不少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尤有甚者,一些已有的部位,隨著下跌,股利率來到了令人心動的8~9%,更是讓我心動不已。

 

坦白說,我上週就準備好了1萬美元,準備開始撿便宜了,一週過去了,最大的慶幸卻是還好我上週累到十點多就睡覺了。

 

這其實是我們心裡的盲點,很自然地會對股票定了一個內心價,這個價可能是52週的低點,或者一個整數關卡,也有可能是股利率,但這之所以被稱為盲點的原因是,其實過去股市已經多頭了12年,而你只看到1年。又或者你忽略了股利率還是來自EPS,雖然多數美股是採固定股利政策,多少前景不佳還是會影響股利/股價。

 

股價到了吸引人的價位了嗎? 對我來說: 是的。但到了值得大力進場的價位了嗎? 我想還差得遠。因為過去十二年大漲讓部份人忘了風險二字、瘋狂使用桿杆放大財富、那些蓋在股價大漲中看不到的狗皮倒灶之事,我想隨著股市修正時間的愈來愈久,都會慢慢浮現。只有等到泡沫破了,鳥事一一浮出,才是進場的好時機。

 

我手上仍有不少現金,目前的做法就是買1~3 Month Broker CD 和從 4 & 8 Weeks Treasury Bills,因為我知道自己和多數男人一樣,有錢就會亂搞,所以我會先把現金鎖住。另外逐歩把非核心(持股不到100)的部位砍掉。其他部位仍維持DRIP(Dividend Re-Investment Plan). 我相信快則今年底,年度結算前,慢至明年3~4月,應該就會出現愈來愈多的爆雷了。

 

如同一開始說,這是個寫給自己看的警愓文,所以我講的時間點沒有任何根據,只是用來提醒自己手癢想要買股票時,要先來看看這篇文章。

 

至於其他讀者,雖然這篇文章講的是美股,不過我相信你很清楚,台股很難和美股脫勾。我也知道不少台灣存股大師還在鼓吹大家從金融股轉ETF (那這樣還叫存股嗎?). Anyway, you never what will happen tomorrow. 我不敢人家說的是錯的。不過美國目前普遍不看好科技股,我想台灣大概也很難找到任何一個etf是科技股比例很低的。

 

再加上之前文章說過,台灣上市公司普遍股利政策是採盈餘比例制(就是前年度盈餘的60 or 70%拿來發股利),而不是美式的固定股利制,所以你拿之前的股利來推測明年的股利根本意義不大,這種情況今年的高股息etf可能就成為低股息了,我想不出來為何要如此?

 

最後,套用巴菲特的棒球理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AMiemNe2fk

 

請記得,在投資的領域沒有什麼三振出局這回事,並不是好球來了你就非打不可,你有更好的選擇是,除非你很有把握,否則你可以不打

 

 

 

 

2022年9月16日 星期五

談一點我的教學心得

 

談一點我的教學心得

 

這本是篇要放在教科書附的教師手冊中的文章,但由於有過度強烈個人色彩(雖然我看不出來強烈在哪裡),被勸阻了. 於是和過去一樣,不能放在正式的東西就拿來blog. 然後也和過去一樣,原本口氣還會很婉轉的東西放到blog就會變的肆無忌憚。(p.s 本文是重寫的,並非原文)

 

我是今年初到某大學去教授公司治理課,授課對象主要是四年級學生,當然其中也有幾位外系的,學生數大概是27位,對於一位沒有名氣的老師和上課時間是週五下午2~4點的課來說,算是很正常的現象。

 

這堂課前三堂 我就碰到新老師或許很難接受,和很多舊老師可能早就習以為常的事─學生出席率不高,我的課大概在4~50%左右學生會來, 而學生就算有來,不少學生上課不是在低頭就是在睡覺,有些人看起來像是在做筆記,但直覺告訴我並不是。

 

我猜不少老師碰到這種情況,大概都會搖頭嘆息,感慨學生一代不如一代。

 

先說結果好了,這個課雖然後來一半時間因為疫情改為線上,但就少數實體課來看,出席率大概都有90%,而且學生都是抬頭認真看著老師的。你不要以為這個課很輕鬆,不管實體或線上課,我是會一直點名學生回答問題的,而且不定期的課堂的最後20分鐘,老師會突然出現一個題目,要求學生作10分鐘討論後,每組都要派一個人上台報告。依我利用期中考的訪談,多數學生都對後者覺得壓力很大。

 

既然是這樣,為什麼學生還願意來上課? 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們知道可以在這堂課學到東西,而且是有用的東西。

 

這也是這篇文章我想表達的─我們總覺得這一代的年輕人努力程度不及過去,但多數老師卻沒去想過,他們這一代的成長背景和我們有多麼不同。說白一點,客戶的消費口味早就不一樣了,但師傅依然煮著古早味並強迫大家一定要吃。於是客戶不是不來,就是愛吃不吃的,然後我們再去抱怨現在的消費者不懂的珍惜。問題真的是這樣嗎 ?

 

這一代的年輕人真的不努力嗎? 或不想學習嗎? 坦白說,我反倒認為所處的世界都在快速變化下,現在年輕人更想學的是實用,甚至是快速實用。或許有人認為這叫好高鶩遠,但反過來想,如果今天是我20歲,我也會是一樣的,說難聽一點,是學生在進歩,但老師和教科書一點都沒進歩,大家仍是希望把知識硬灌進學生腦子裡,然後用考試去測試學生的理解程度。30年前我唸大學時就是這樣,30年後的教室裡,除了老師的ppt做得漂亮一點,我不覺得本質上有什麼差別。學生一樣不理解,為什麼我會學這個? 學這個到底有什麼用? 反正就是硬記能夠應付考試就好。

 

雖然聽起來像廣告,但這也是我在教科書和課堂中努力想做到的,就是告訴學生為什麼會有這個東西,這個東西的功用到底是什麼? 然後,你們去想看看,它的壞處又是什麼?

到時學生就會知道,哦,為什麼是這樣?

 

另一個現代學生和我們不同之處是,他們沒辦法長時間專注在一件事上,說真的,這不是20歲人的問題,連我都覺得自己有這種問題,這是因為現代人接觸資訊的時間,不管是YouTube 或是多數影音都設定在10幾分鐘甚至更短,就算長片也不像傳統電視你必須耐心看完,播放器可以允許快轉。甚至我相信很多老師也是這樣。既然連你自己都這樣了,你怎能要求學生必須2小時都全神專注?

 

所以在我的課堂100分鐘中,我分成了4個部份。第一部份約10-15分鐘,主要講解時事,每一週會挑一個新聞來講給學生聽,從俄烏戰爭,石油怎麼影響我們的生活,到巴菲特的八卦….這部份一般來說學生很喜歡,第一他們只要聽,而且多數是當下的時事,學生多半也稍有概念,甚至還可以拿去和女友吹噓一下。

 

第二部份是正課,大概是40~50分鐘(休息後會再講10分鐘左右),差不多也是多數學生可以接受的極限。

 

第三部份是學生報告,也就是讓學生挑一個教案上台報告,約15~20分鐘(含老師講評和提問)

 

第四部份就是上面提的,臨時公佈一個問題,給同學分組討論後,派一個人上台報告。約20分鐘。

這個東西如前所述學生都會抱怨時間不夠,因為他們不習慣這種沒了預先準備馬上就要報告的事,而且初期會看到同一組的用猜拳決定誰報告後,要報告的人拼命查手機,其他的人就沒事了。

 

這時老師就會告訴同學,想一想未來進入職場後,你的老闆和主管是會二個禮拜前先告訴你問題,到時再提問,還是會隨時叫你去問問題的可能性大一點? 這麼一說,學生雖不甘願但多可以理解。

 

其次要告訴同學,這是一個Teamwork, 你同組的上台表現會影響到你的成績,再說了,你也不希望換你上台時,你同組都不理你吧? 第二次之後,就可以看到同組的人都會幫忙找答案了。最後,我會花時間去訓練同學上台後的開場,以及台下同學該有的反應,更重要的是,允許上台學生拿手機去唸(這對現代的年輕人很重要),並告訴同學,這是個重視表達能力的年代,好的表達能力可能甚至比你實力更重要,同樣地,先讓同學理解為什麼老師要做這種事。

 

其實當同學有機會第二次上台,他們就會覺得這件事沒有想像的可怕。

 

這正是我的教學法,教每個東西前讓學生知道為什麼要學這個,再透過把二節課分為四個部位,讓學生在大部份時間都能保有專注力且或許能聽進去。

 我不敢說自己教得多好,或是我的學生是否學習成效要高於那些背誦標準答案的學生,但至少我相信學生來上課是比較心甘情願的。

 

我曾在FB看到某位老師說,雖然我的學生每堂都只有10%的來上課,但還好來上課的同學都很認真。說真的,我不知道這位老師是哪來的勇氣說這些話的。市場在改變,但作為知識供給者的老師卻沒有改變,或許這是下一次你再聽到年輕人學習心愈來愈差時,老師自己也該想一想的。

 

 

2022年9月4日 星期日

談點近期投資

 談點近期投資

 

近期有三個網友來信談的事都差不多,二個事,一個是網站的留言功能,另一個是希望談點經濟展望。反正颱風天沒事幹,就一併聊聊。

 

第一個是網站無法留言

坦白說,我自己都有這個問題,測試了一下,我發現:

1.      如果用Chrome, 是可以留言的

2.      如果是用舊版IE, 有登入下是可以留言的

3.      如果用新的Edge, 是無法留言的

 

這個網站在N年前因為一次流量過高爆站之後,我就移到Google底下的Blogger了,所以是否因為MS Google之間刻意不相容或只是暫時的bug? 歹勢,畢竟我只是個唸文組的,解決不了。如果其他讀者有辦法,再煩請告訴我。

 

以我自己來說,工作和生活用的是Chrome, Blog另外用Edge以其他的google帳號登入,因此自然也是受害者之一。經常有讀者留言,我只能用Chrome如一般讀者般回覆,有時你會看到有個”TT”那就是我. 至於為何是TT? 我也不知道,可能是當時亂打的。

 

再來談經濟展望,或者更精確地說投資

就我個人所見,歐洲和中國目前的經濟是爛到靠北,美國是還好,所以你會看到很多名嘴開始危言聳聽,從日韓元貶值講到亞洲金融風暴再現,或是美國房市前景講到2008年的連鎖效應。

 

先講亞洲金融風暴,目前多數當年出事的國家,韓國、泰國目前不管是國家外匯存底,或企業融資基本上都比1997年好太多了,外資的影響力也沒當初的大。我倒覺得目前的情況是因為過去熱錢充斥,資金逐歩抽離的陣痛期,要再重現國家級危機,目前應該還看不到。但另一個危機卻是隐隱浮現。

 

我之前曾舉例,如果發生純經濟衰退,會像車子跑在路上沒油一樣,車子是會慢慢沒力最後停下來的,但如果發生金融風暴,才會可能像飛機油箱爆炸那樣急墜。目前的情況就是還看不到金融危機的征兆,但誰都知道車子快沒油了。

而更大的問題是,車子在高速公路上跑,油表出警示了,但所有在車上的人一點都不擔心,因為過去十年的經驗,讓大家都相信,這又是一次高速奔馳的開始。(看看台灣那些達人、大師的目前的指引大家都不難理解)

 

所以回答網友提問,我意見都是,我是不會加碼股票,但我在美股中一些DRIP (Dividend Re-investment Plan)仍在繼續。我近期砍掉了一些當初亂買的股票。一般來說,如果我喜歡一檔股票,建倉是500股,在今年初股市下滑時,看到一些股票下跌,情感面手癢,但理智面說不要,所以我就買100股,後來變30股,像我就是這樣累積了70股的TSM. 我在8月底狠心把一堆這些雞肋股都砍了。

 

目前部位依然約一半是各式各樣的基金(cef, reits, etf),略低一半是股票,主要是我說的ANTI-ESG股,能源,煙草,醫葯。

 

另一件有意思的是,我本週開始研究/投入美國債券。如果你有在關心美國的財經Youtuber,近期大家都很流行談一個新的投資商品─iBond,這是一個和通膨連結的債券,目前的利率是9.62%,對,你沒看錯,我也沒打錯。而且這是美國財政部發行的,理論上安全性是100%(如果你相信美國政府公債安全性是100%的話)。一個人一年可以最多買1萬美金,但至少要綁一年不能賣,1~3年賣要罰3個月利息,利率是每半年重設一次。Anyway, 我也跟風買了一萬美元。

 

也因為研究iBond,我開始研究美國國庫券(Treasury Bill)。目前一個月年化報酬是2.49%,三個月是2.88%,對我來說是個還不錯的報酬,過去我在美股證券戶頭的資金都是用買brokered CD方式(一個月目前年化約1.8~2%,比券商的0.1%好多了),接下來我有可能透過財政部網站Treasurydirect.gov,放更多錢在Treasury Bill上。

 

Anyway, 這就是我近二週最熱忱的事,至於投資,誠如我之前一直說的,我是個保守的人,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我的做法就是維持一個基本部位視情況加減碼,不可能砍光,也不會滿倉,而且永遠要保留一定的現金部位。這也是我給你的建議,千萬不要過於樂觀,或以為你就是那萬中取一的投資奇才。我知道眾人皆醉我獨醒心理上的成就很爽,但不要忘了,如果一個Party裡全部都醉了,你是惟一醒著的,通常死最慘的就是那個醒著的人。

 

颱風天隨筆,大家請確保安全,不管身體上或財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