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我對2008年景氣的看法(上)
又 是一年將盡 新的一個年頭的開始. 不少人認為2007年差不多是號稱人類景氣有史以來最好最長期的最後一年了(雖然台灣可能感受不到) 次級房貸引發的信用緊縮將迫使長期支撐起全球消費主力的美國民眾縮手進而造成全球景氣的衰退. 當然更有不少投資專家持相反看法, 認為新興國家特別是中印兩國將扮演起全球消費的另一推手 而且各國的央行也從歷次的經濟蕭條中學到了經濟, 不會坐視經濟走下坡的. 這是傳統經濟學者的論述法 , 也就是莫衷一是, 讓人無所適從.
就我個人的看法, 原本我也是趨向景氣可能會走緩 但不至於衰退的看法. 主要論點仍是在各國央行的控制力以及影響力都遠大於前.當然這當中也包括了各國政府政治力影響央行也遠大於前.政治人物是絕對不樂見景氣或是股市有一分一 毫下降的跡象的.緃使在經濟學理論中, 適度的降溫反而有利於体質的調整.
但是最近改變我這個想法的是來自花旗和阿布達比投資局簽訂投資協定, 在11/26/07 美國最大金融機構 Citi Group 宣佈來自阿拉伯的阿布達比投資局(ADIA)將注資75億美元, 消息一出, 各界多把關注點放在主權基金的興起, 又是一個有錢國家把收入的零頭去買下美國資產. 但是隨著時間過去,慢慢的成交細節被揭露了出來, 原來ADIA 並不是直接購入CITI 的股份, 相反的, 他買下的是Citi 的可轉換公司債(CB). 而且Citi 要付年息11%. 在CB存續期內, ADIA 還有權要求轉換為約4.9% Citi的股份 成為Citi 最大股東. 換言之, 這是一個對ADIA 相當有利, 而對Citi 十分不利的條款, 而這個合約還是在美國前財政部長 新任Citi董事長 魯賓專程飛到阿布達比 馬拉松談了11個小時的結果.
Citi的人都是笨蛋嗎?怎麼會談出這個嚴苛的條件? 難道他們不知美國一般的放款利率也不過才6%上下, 怎麼會付出這個高的利息?開玩笑 Citi裡面至少有幾千個全美國甚至全世界最聰明的人, 魯賓也是柯林頓時代和Allen Greenspain 合作無間 曾被號稱解救世界經濟的三人行之一(三人指 Robert Rubin, Allen Greenspain 和 Summers 當時財政部次長). 所以証明這些人都不是笨蛋. 那惟一可以解釋的就是Citi 真的需要這筆錢. 這就如同有人笑為什麼有人笨到向地下錢莊借高利貸一樣, 如果不是真的走投無路, 難道這些人不知道信用信貸都要比地下錢莊低嗎? 簡單的說, 我個人認為Citi 真正的問題, 要遠比檯面上浮出來的大多了. 大到讓魯賓初接任馬上想到的不是向最熟悉的美國政府求援, 反而去找上了阿拉伯國家.
Citi 桶了大簍子要靠簽訂這樣嚴苛的條款來保住自己, 難道美國其他的銀行會沒事嗎? 目前出問題的多在投資銀行這一塊 從最早的Lehman Brothers, Merrill Lynch, Morgan Stanley....原因主要出在這些投資銀行是MBS(Mortgage-back Securities)的始作俑者. 而商業銀行只有少數如Washington Mutual 這類以房貸為主的銀行開始受到投資質疑. 而且商業銀行有一個很好的理由, 就是他們都良好的"呆帳準備" 但是別忘了, 自從美國在1997年修正了Glass-Steagall Act 法 案, 開放銀行跨足不同行業後, 銀行間的差異已經愈來愈小了. Citi 作的事, 我相信 J.P Morgan Chase Bank, Bank of America...也多少都有涉及, 只是程度不同罷了. 或許他們就像台灣的永豐金一樣投資了大量的SIV, 但是反正CITI 承諾仍在就先準備不幅認列損失吧.
美國的情況很容易讓我聯想起日本泡沫破裂後十年的不景氣. 很多人說日本不景氣, 但是事實上那段時間日本的製造業仍是很強的. SONY, TOSHIBA...等電氣製品仍是打遍天下的.問題是日本的金融承襲自泡沫時代的不動產呆帳太嚴重了而造成整個日本十年的不振. 現在的美國似乎也有點 這種味道.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