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迷思
今天聽到理專和長輩的對話,大概的意思是俄烏戰爭以及即將到來的高通膨,未來股票市場會大幅波動。一定年紀的長輩,畢竟都退休了,追求的是愉快的休閒生活,不要讓股市影響到你的心情。(長輩點頭稱是)
所以,這個時候不要買股票,應該要買債券,就像買房子賺租金一樣,買大型公司債券或是政府公債,穩穩的不會倒,而且還可以每個月固定收到一筆錢。這是我們公司目前正強打的產品,給您作參考。
“升息周期勸客戶買固定收益債券” ㄜ….我真的不知道,他的理專執照是怎麼考到的!
“在股市震蕩期投入相對穩定的固定收益” 從某個理論上來說是對的,這也是一直有人認為股市與債市是互補的,傳統投資組合一般也是以股4債6來作基本配置的原因。
But….沒錯就是這個But, 在講經濟學原理或金融學時,除了看公式導論,更要去探討背後的成因。
本次的股市震盪主要原因在於物價的高漲,將引發全球性的大幅升息來打壓通膨,這和教科書或理專說的,股市下挫是因為經濟前景不佳,因此央行將釋出流動性或降低利率來刺激經濟,而這樣的政策將有利於債市完全是南轅北轍。
目前普遍的共識是,美國央行在接下來的6次會議都會升息,最低的預期是各升1碼(0.25%),最高的是每次都升2碼(0.5%)。如果以此作依據,今年底美國聯邦基準利率會從目前的0.25~0.5%, 升到1.75~2%(低)到3.25~3.5%(高)之間,同樣的,當被作為指標的美國十年期國債(目前利率是2.5%左右)和30年房貸利率(目前是4.2%左右)也會相對上升。
財務學上有個名詞叫風險溢酬(Risk Premium),簡單地說,你把錢放在5%回報率的商品,而不是1%的一年期定存,中間的4%就是你敢冒險所得到的報酬。又或者說,你覺得5%很爽,是因為定存只有1%的緣故。如果今天定存變4%了,而你投資的商品依然是5%,風險卻不變,那麼這商品還有吸引力嗎? 事實上美國近期很多固定收益的商品(Bond, Preferred Stocks, 及相關ETF, FUND)都在持續下跌,反映的也是這個。甚至把這個情況更擴大到台灣流行的存股,似乎也相通。
但固定收益和股票的概念完全相反。你買股票時,你並不知道未來會如何(是你自己以為未來會很好),但固定收益產品是你買的當下未來基本上已經決定了(除非公司倒債),你買面額10000元,利息5%,5年後到期的債券,最好的情況就是未來每年付你500元利息,5年後還你10,500.
的確,如果你有信心自己可以像壽險一樣,買進固定收益就一直放著,中間就算淨值跌30%也不管,一直到到期,當然可以不用管。不過我個人認為大多數人做不到,而且事件上理專也沒有告訴客戶這件事。更別說,前幾年因為超低利率,不少債券不是用高桿杆(Leverage),不然就是把錢壓在高收益債(俗稱垃圾債券),當利率快速反轉,或景氣衰退,這種固定收益下滑的速度會比你以為的安全還高許多。
總而言之,如果台灣目前的理專都以債券/固定收益是現今動盪期下最安全的投資來告訴客戶,我猜差不多一年內,我們又可以聽到一堆長輩哭訴著,”當初是理專告訴我很安全,我才投進全部退休金的啊….”
說真的,原本我很難解,很多長輩年紀有70多了,身價也有幾千萬台幣,又不缺錢,何必要這麼汲汲營營的去投資? 慢慢地我懂了,上了年紀的人,一來害怕自己人生最後一哩,人還沒死錢就沒了,另一方面想證明自己還有賺錢的能力,再加上台灣媒體成天宣傳的人不理財
財不理人的恐慌氣氛,結果原本可以好好休息的長輩卻搞得成天心神不寧。
我的年紀還不到,自然很難去評判長輩的心態到底對不對。不過很明顯地,台灣理專的心態是有問題的。說真的,如果你上了年紀,日子還過得去,真的不用管什麼通貨膨脹,財富縮水這種事,物價上漲是魯蛇才需要擔心的事,把錢放銀行定存收利息就好了,而且接下來利息會愈來愈多。只可惜這種話沒有一個台灣的理專會這樣告訴你。
Btw, 我近期開始買進一些Floating Rate的基金(美國的),希望在接下來的升息浪潮中,能對沖一點逆流,畢竟我還不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