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4日 星期五

台灣的內線交易為什麼很少被定罪?

台灣的內線交易為什麼很少被定罪?



最近又重回寫教案的軌道了. 又再次看到了台灣不少腦殘的法律. 我開始真的了解, 台灣的企業會”淪落”到今天這種地步真的不是沒有原因. 當然造成的原因不會只有一個. 但是從”公司治理”的角度來看, 台灣真的給了大老闆太優渥的環境. 讓這些老闆可以為所欲為, 因而根本沒有必要去拼博, 因為爽爽地就可以賺進數億, 大家何必還要在商場上去冒險?



之所以有這些腦殘法律, 自然要歸功於為錢猴蛇的利委們(對不起, 立委), 由於他們深知民間疾苦因此修出這些法律. 另外, 政府官員們為了拼經濟的用心也功不可沒. 常常法律定的”不好”, 那我們官員就用解釋令來放寛, 以免法令造成大老闆的不便, 一怒之下把台灣廠都關了(咦~大老闆們在台灣還很多廠嗎?)讓台灣百姓生活從此水深火熱.



先舉一個例子, 在2011年11月立法院通過了一個法令修訂公司法, 未來如果股東質押股票比例超過當選時的50%, 那麼超過質押部份不具有投票權也不得列入出席股數. 簡單地說, 如果這位董事當初是100萬股當上董事, 選上後他質押了70萬股向銀行借錢, 那麼到下次投票時, 只有50萬可以代表出席和投票.



為什麼要訂這種法? 很簡單, 因為台灣很多上市公司董事根本就沒有這麼多股票, 主要是借錢換來的. 或是上市後就是直接拿股票換現金. 質押後的股票名義上當是該董事所有, 但實際上卻是銀行所有. 所以你會看到財報上表示該公司董監持股高達七成, 以為董監事對公司很有信心也會認真為公司賣命, 但實際上可能八成以上的股票都質押了. 那怕有一天公司真的被搞倒了, 賠的也是銀行和小股東. 所以不難理解, 為什麼要訂這條法令, 為了”公司治理”保障小股東權益!



當然, 這件事對大股東來說自然不是什麼值得高興的事啦. 因為根據統計台灣上市櫃公司的董監持股中平均有三成都被拿去質押了. 剛過世的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在世前, 個人名下的中信金股票有九成九(99.68%)都設定質押. 這下子當然可能造成大老闆們的恐慌. 眼見隔年4~5月就是台灣上市櫃公司密集召開股東會的時候. 如此一來很有可能造成台灣大老闆們的”股權懸崖”(最近好像什麼事都要扯上懸崖). 還好經濟部馬上在隔年二月發佈了一個解釋函, 解釋認定質押股數日就是股票最後過戶日. 這是什麼意思呢? 意思就是如果你有100萬股平常質押了99萬9千股都沒關係, 你只要在股東會召開前的股票最後過戶日前一天找地下錢莊也好, 找朋友調錢也好, 只好那一天把錢還了, 讓股票最後過戶日那天你帳上質押不超過50%就好. 過了那天你又可以繼續你原本的遊戲. 找人調一天的錢, 這對大老闆來說當然不是什麼困難的事. (所以大家也不會看到名嘴在電視上罵政府不懂經濟)



以上是政府的救援行動. 事實民間也早就有解決之道. 有人建議只要股東會前一天把董事辭掉就不受法令限制(這個辦法後來被經濟部堵住了). 不過簡單的辦法, 反正除非碰上經營權之爭, 否則選任董監時反正人選都是內定喬好了, 只要讓自己當選時股數少一點就減輕問題了. Anyway, 我只是拿這個例子來告訴大家台灣的商事法是怎麼回事.



除了這個, 本文想討論的是台灣的內線交易? 在討論這個話題前, 我想先請你自己想想, “你覺得台灣內線交易很嚴重嗎?” ,  我的第二個問題是, “那你覺得台灣因為內線交易被抓去關的人多嗎?”



還記得去年或前年, 商業週刊有一篇文章討論日本法令的鬆散造成內線交易盛行. 裡面同時比較了美國, 德國和台灣, 說明日本的法令有多麼的寛鬆. 我不了解日本, 也不了解德國. 但是看到比較表上台灣在這方面遠勝日本, 我真的笑了!



讓我告訴你一個殘酷的事實. 在近20年來, 台灣因為內線交易被起訴的人很多. 但是因此被抓去關的人, 歹勢~
一個都沒有. (我努力Google找到了一個, 全坤建設李勇毅. 判了九個月, 出來後現在還接了全坤董事長, 所以不是一個都沒有,  是有一個) 目前最受注目的是趙建銘案. 連他的老丈人都被關到快抓狂了, 這位大哥還在上訴中.(二審已判決), 如果不意外, 這位先生應該會是20年來台灣第一位因為內線交易去蹲苦窯的人. 當然你我也心知肚明, 如果不是顏色不對, 這位大哥應該和他其他的”同學”一樣不是罰錢了事, 就是無罪定讞.



讓我們順便看看近年來其他台灣內線交易的案例吧

  1. 捷普購併綠點案: 本案在擔任綠點公司的董事的普訊創投代表人獲知消息後向董事長報告這條資訊, 普訊董事長柯文昌下指令要求旗下公司買進綠點股票2千多萬股, 待合併案成型後再高價拋出, 獲利4億多. 本案近期宣判柯無罪. 而綠點老闆特助用家人名義買股, 獲利200多萬. 法官唸其有悔意. 令繳出不法所得後, 緩刑四年. 本案從2006年一直到2012年進行到二審.

  2. 飛信併頎邦: 副總鄭明山夫婦內親友帳戶先行買進獲利200多萬, 法官唸其有悔意. 令繳出不法所得, 向國庫捐款130萬後, 緩刑2年.

  3. 渣打銀併竹商銀: 當時代表富邦銀擔任竹商銀的法人董事蔣國樑獲知此事後, 一方面命旗下富邦相關公司買進竹商銀股票, 另一方面順便把消息告訴自家人, 結果妹妹, 妹妹老公, 媽媽, 朋友…一票人大家都去買竹商銀. 獲利一億多元. 本案最近二審宣判, 蔣國樑早就落跑了. 一堆親友都無罪(因為他們都宣稱是根據自己的分析才決定買股票的), 另一堆人則是處以緩刑. 本案起訴了十幾個人, 目前看來只有二個人比較倒楣被判刑 ( 還可以再上訴) 本案從2007年一直到2012年進行到二審.



我不知道還有沒有漏掉的. 這三個案子共同的情況都是起訴了一堆人, 然後經過了多年的審判後, 多數的人都無罪. 不然就是法官唸其有悔意. 令繳出不法所得後, 緩刑! 特別是我看到頎邦的案子. 哇靠! 我還以為台灣政府現在發行贖罪券了呢.



為什麼台灣內線交易罪率那麼低?



首先, 我國法官很多不具有專業財經知識: 基本上, 法律人的養成和財經人的養成是完全不同的模式, 近年來我國雖然有不少大專院校廣設財經法組, 但教學上多仍偏重在基礎經濟學和會計學教授. 對於實務上財經犯罪手法及其背後技巧其實都只能仰賴法官自己從實務上去學習. 而偏偏在我國法官的選任上, 只要能通過國家司法官考試, 並經過司法官訓練所1~2年的訓練即可成為法官. 因此即使人生歷練還不夠成熟的法官, 就很有可能被推上判決的寶座.



其次, 針對財經犯罪, 目前僅有台北地方法院成立”金融專業法庭”. 除了只是一審的地方法院, 而且僅針對一定金額以上案件進行審理. 換言之, 只要相關犯罪起訴不在台北, 或是未達一定金額, 甚至是經一審判決不服上訴到高等法院及最高法院(二審及三審), 全部比照一般案件由電腦分案. 因此審理本案法官是否具有相關知識, 完全碰運氣.



第三,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 首先要了解台灣有關內線交易罪的定義和刑責主要規範在證券交易法第157條之1(請自行Google), 這當中規範了何謂”內部關係人”, 何謂內線交易(關係人在實際知悉發行股票公司有重大影響其股票價格之消息時,在該消息明確後,未公開前或公開後十八小時內,不得對該公司之上市或在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之股票或其他具有股權性質之有價證券,自行或以

他人名義買入或賣出)以及相關罰則.



這些文字雖然有點咬文嚼字, 但似乎重點都規範到了, 但就如同俗諺說的”魔鬼就藏在細節裡!”



第一, 何謂”實際知悉”? 這是我國在2010年5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後修改部份, 將原有”獲悉”改為”實際知悉”.這二者的差別在哪裡? 差別就在起訴的檢察官必須明確的確定犯罪當事人的確是”實際知悉”而不是”獲悉”. 簡單地說, 如果董事長夫人剛好在公司合併案宣佈前買進公司股票而大撈一筆. 起訴檢察官必須要能證明是查扣到公司關係人有寫一張紙條寫明內線資訊, 或是能錄音到對話內容, 否則在法官在判決時, 會以無法證明當事人”實際知悉”被判無罪.



第二, 如何界定何謂”消息明確”? 在2006年力晶的黃崇仁內線交易罪一審判決無罪. 關鍵就在法官認為黃崇仁利用人頭買入旺宏股票, 是在力晶董事會通過與旺宏策略聯盟前, 早在法令規範的十二小時前(原法條是規範十二小時內), 也就是說法院認定的“消息明確”是指力晶董事會通過起算, 在此之前十二小時所做動作都不算, 所以無罪. 換句話說, 依這個判例, 關係人只要在董事會決議前十八小時購入或賣出公司股票都可以被視為無犯意.



我國司法界有句名言曰 “舉證之所在 即敗訴之所在”. 看起來是很重視人權的作法, 畢竟檢察官要起訴犯罪不能空口說白話就指責人家犯罪. 但在台灣實務的作法, 卻是把所有舉證責任都要求檢察官一肩扛起. 被控方只要負責反駁就好. 試想一想, 台灣哪一椿金融犯罪不是經過長期而精密的規劃, 而檢察官頂多只能在事件發生後(如宣佈合併日爆巨量交易)介入調查, 又怎麼可能能蒐集到完整證據? 我猜, 在我國法律的制定者對於內線交易的思維, 應該就像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官”裡的縣令想法一樣



“也許戚家的人的都笨的像豬頭三一樣”



P.S 補充一個法律觀念: 判刑2年, 緩刑4年的意思不是4年後再去執行2年刑罰. 而是只要你4年內不要再犯錯, 我就不執行這2年的刑期. 簡單的說, 除非你很白爛, 否則基本上和無罪差不多意思.

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我對2013年景氣的看法

我對2013年景氣的看法

 

這是我自2007年底以來, 第六年寫對隔年景氣預測. 坦白說, 原本我今年是不打算寫的. 一部份的原因最近靈感很差.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 在各國政府無所不用其極地救經濟下, 預測景氣發展這種事變得愈來愈”可預測”也愈來愈”不可預測”.


這似乎像是個說蛋糕很甜又很不甜的說法. 這樣說吧, 讓我先來說我對2013年的看法吧. 我覺得2013年大家會看到:

一. 社會的對立會愈來愈嚴重

二. 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聲音會愈來愈大

三. 政府刺激方案會愈來愈多 但也愈來愈無效

四. QE3必然會推出

五. 天災會愈來愈嚴重


等一下, QE3? 是的. 我沒打錯. 因為以上正是完全轉貼自我在去年底寫的對2012年景氣看法.(我對2012年景氣的看法(上)), 除了項次二不明顯外, 其他基本上在今年都出現了. 而且明年不意外地還會照著這個步調走, 雖然美國Fed可能不見得會再推出QE系列. 但是歐洲, 英國, 日本, 甚至其他國家都可能循著同樣的步伐. 理由很簡單,在政治的對立下, QE或央行貨幣政策成為了政治人物最容易推出的政策. 但是相對的代價是, 央行的獨立性和中立性會愈來愈受到質疑. 甚至很有可能成為政治人物操弄貨幣競相貶值的工具. 政府費盡一切力量讓景氣維持看似的榮景, 這讓預測景氣這件事變成了可預測的事.


從2009年以來, “政府”這二個字在經濟上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人民愈來愈強烈要求或認為政府會帶大家走出困境.在財政政策(負債)和貨幣政策(利率)都已經被玩爛的情況下, 一個具有實驗性的政策被推上檯面. 那就是量化寛鬆(QE). 在2008年因為金融風暴導致資產大幅下挫時, QE1的出現化解了信心危解. 但也從此種下人們和政治人物們對QE的依賴性. 對Fed主席Bernanke而言, 他認為之前的各式大衰退都是因為經濟刺激政策過早結束的結果, 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刺激進行到底. 一次不成, 那就來第二次. 不知不覺短短4年內我們已經看到QE4了.釋出的貨幣以數兆美元計. 當投資市場一次又一次為QE歡呼時, 似乎大家忘了一件事. 這是個具有”實驗性”從未在人類史上如此大歸模進行過的政策.

回顧過去四年多來, QE1的目的在避免資產下造成惡性循還, 但從QE2開始卻被賦與了維持經濟成長的重任.試想看看, 2008年的金融風暴成因之一, 就在於過多的金融槓杆和資金投入到風險性資產當中, 如今在人類有史以來最低的利率水準下, 再保守的人都被迫必須要把全部或一部份資產移到風險性投資中, 如果再發生一次金融風暴, 試想政府要如何解決? 畢竟可能造成經濟風暴的因素很多. 但各國政府卻幾乎是把手上牌都打盡了. 這是我認為未來非常不具有可預測性的原因.

 

從2013年起, 政府和央行會成為經濟最大的風險. 之所以從2013年才列入, 主要原因是從2012年開始, QE帶來的負面影響如高房價, 高物價和對退休者利息收入銳減…等陸續浮現了. 從QE2以來, 決策者滿心以為超低利率會帶動更多的投資和解決更多的失業, 民眾以為QE可以帶來經濟復甦, 薪資提高. 但實際上是, 資本持有者發現投資在風險性資產的報酬要遠高於生產性資產. 相反的, 在許多開發中國家如中國和印度, 由於全球市場的連動, QE快速拉高資產價格, 工人必需調高薪資來因應生活成本, 連帶拉高了製造成本. 而這些薪資水準的上揚並沒有真正帶動這些人更多的生活需求, 而是被迫用於因應高漲的生活成本(房價, 物價). 就我個人認為, 從2012年起, QE已經陷入了一種負面的循環當中了. 這也是大家在2012年看到的景像. 房價, 股價和物價都在漲, 但經濟基本面卻開始走弱. 不意外的話, 明年大家會看到愈來愈多對這類政策的批判.

 

另一個政府的問題會出現在高築的債務如何解決? 我認為這個問題早晚會出現一種解決之道, 那就是告訴你政府債務一點都不重要, 反正我們就是不停地舉債還債. 人民也會愈來愈習慣這種天文數字的存在. 但是, 在此之前, 對於如何縮減債務爭議勢必會讓政治上的對立愈來愈嚴重, 這會讓主張極端的政治人物愈來愈有影響力. 當然, 這也代表政治上的妥協會愈來愈困難. 美國政府正為這件事作了做好的示範.

 

這二天媒體依舊盯著美國財政懸崖議題能不能在12月31日前通過. 還有不少分析師說, 只要美國能過得了這一關, 明年股市肯定是大漲. 首先, 在我之前文章就提過, 吵這種12月31日會不會通過根本是件無聊的事. 因為議案是可以回溯生效的, 那怕是2月1號通過, 仍然可以追溯到1月1日生效. 並不是1月1日前沒通過世界馬上就毀滅了. 其次, 財政懸崖不可能會有所謂的”通過”. 最後的結果勢必是一種妥協的結果. 部份人要加稅, 一部份費用要縮減. 差別只是在幅度的大小而已. 換句話說, 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從明年開始美國政府要緊縮了, 而且會是長達十年的緊縮.特別是二月份同時是美國總統提出年度總預算案又渉及債務上限調高爭議, 政府是否要進行更激烈的費用縮減. 我想會是明年的焦點. 從這一點來說, 我看不出來明年有什麼值得樂觀之處.

 

另一個讓政治成為最危險的因素是來自國與國的爭端. 在地球愈來愈”平”的年代. 除了少數國家,很少國家能自絕於其他國家而自立. 也代表著如果一個國家獲利很有可能就有一個以上國家會受害. 舉例來說, 不少媒體在吹捧著美國的油頁岩革命可望帶動油價下滑. 油頁岩生產成本不低, 會不會帶動資源價格下降不得而知, 但如果真是如此, 世界上不少經濟大幅依賴的石油出口的國家, 如蘇聯, 阿拉伯國家必然蒙受重大損失. 而且別忘這些國家多半是存在半專制的體制, 主要靠著經濟維持政治. 一旦石油價格崩盤, 這些國家很有可能發生政治動亂. 另一個世界要面臨的問題是生產過剩. 我之前提過, 原本金融風暴或經濟蕭條都是一種淘強去弱化解過多產能的機制. 但是貨幣寛鬆外加新興國家的獎勵政策, 都讓世界產能出現更大幅的成長(看看郭台銘的工廠就知道), 由於現代企業的愈來愈大, 消化產能(更好聽的名詞叫提升競爭力)變成牽涉到的不只是單一公司的問題, 而是一個國家的失業率, 於是最終可能變成國與國的競爭. 這時貨幣就成為了政府最好的利器. 近年來的韓國和最近的日本就是很好的例子. 貨幣競賽可能成為2013年的重頭戲.

 

另一個我會想密切觀察的是中國. 中國新的領導人還不算完全接班. 但已經展現出一種求真求實打擊貪腐的風格. 我不知道這到底能維持多久或進行的多徹底. 但我會很好奇, 如果中國政府真的算出”實在的”統計數字, 對於民心有多大影響? 如果政府真的”完全”性打壓貪污, 對於中國內需到房地產市場, 以致於全球性的消費不知道會有多少影響? 不過這件事對2013年來看, 可能還言之過早.

 

最後, 不同於多數看好美國和中國經濟可望拉動全球經濟復甦, 我認為明年應該是個平淡中帶有風險的一年. 不要忘了, 依過去的經驗景氣週期會有4~5年的榮景再伴隨1~2年的衰退.  如果從2009年起算, 全球經濟已經走了四年的多頭了.  這是一面倒看好明年經濟的人需要注意的. 我不認為股市還能有二位數報酬. 惟一的可能性會是大量資金追求高安全性的狗股(指資本額大, 成長率低, 配息率高的公司, 像中華電信), 由於這些公司多半資本額很大可以拉抬指數, 否則我認為明年的投資人會表現出對於風險愈來愈高的厭惡, 愈來愈傾向收益的穩定性.

 

謝謝網友CK的鞭策, 我還是趕在跨年前依照傳統寫下了景氣預測. 這次惟一的不同就是不再分總體和各地區了. 理由還是一樣, 我發現我幾乎可以拿去年的文章再重貼一次了. 有興趣的人可以再去看看. 也如同去年的建議, 世界的經濟並沒有你想的那麼樂觀. 不管利率再怎麼低, 記得要幫自己留一個本.

 

最後, 敬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事事如意!


我對2012年景氣的看法(上)

我對2012年景氣的看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