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

這個人值得你付30元嗎? 大選投票指南


這個人值得你付30元嗎? 大選投票指南

 

如果你是本站的常客. 你應該知道這個blog標榜的就是不談台灣政治, 也不從政治的角度來談事情. 8~9年來惟二的例外, 一個是去年針對立法院把臨時會當作常會這件事希望大家打電話向立委抗議(民運動─電話你的立委). 另外, 只有常客才知道, 在每次大選時必然會出現的, 勸你不要投票或是投廢票文.

-        Think before you vote


 

經常有人簡化我的意見為叫大家不要去投票. 其實我真正的想法是, 如果你不知道要去投誰, 那就不要硬投. 理由很簡單, 因為在我們國家現行莫名其妙的法律下, 你投的那個人如果跨過門檻, 不管他有沒有當選. 台灣政府必須要為你投的那一票拿30元給這個候選人. 在今年的九合一選舉中. 如果你住在六都, 那政府最多要為你投市長、議員和里長付出90. 如果你住一般縣市, 那麼在你投了縣市長、議員、鄉鎮市長、代表和村里長政府要付出120. 名義上這筆是政府出的, 但實際上卻是從你自己口袋付的. 因為我們的政府債台高築, 所以每一筆額外的大筆都必然轉成負債. 而這筆負債也必然轉到你或是你的下一代的頭上.

所以請你投票時務必真的認真想一想, 在你從自己口袋掏錢的前提下, 你投的那個人真的值得你付30元給他嗎?

 

因此, 對於投票這件事我一向的建議都是:

1.      如果你可以投的標的, 不管是縣市長, 議員還是村里長, 這裡面完全都沒有你想投的人. 那就不要去投. 不要聽信什麼投票是選民應盡的義務這種屁話. 不投票也是一種意見的表示. 而且至少你可以很高興, 你幫國家或是你自己省下了90~120.

2.      如果你只想投其中1~2, 例如市長和里長. 我建議你還是領所有的選票(不要只領你要投的, 因為這容易造成選務人員的困擾), 然後在不想投的那個上蓋廢票就算了. 順便提醒一下, 由於現在對選票的認定從寛. 如果你在某一位候選人臉上蓋滿了章, 會被視為投給他. 所以蓋廢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同時把章蓋在2個以上的候選人臉上. 重要的是, 千萬不要因為你想投市長和里長, 順便投了議員.

3.      如果你覺得市長、議員和里長都做得非常好, 你都非投不可. 麻煩你來個email給我, 我一直很想找一個這樣的完美地方搬過去. (恭喜~就去投票啦!)

 

另外, 關於要投給誰? 這一直是讓人很頭痛的問題. 畢竟議員里長, 甚至是市長其實多數時間都跟我沒有什麼關係. 我也從來沒拜託議員喬什麼事情, 或是深深感動市長為了市民作了什麼了不起的事. 所以我猜很多人投票時就是憑感覺, 看這個傢伙長得順不順眼? 是不是常在電視/新聞上看到他? 還是出門投票時踩到狗屎時抬頭剛好看到這個議員的廣告看板. 但或許也就因為如此, 我們一堆議員都不去開會, 成天上電視. 或是平時也不知道在幹嘛, 就是選舉時到處插旗設看板, 或宣傳車大街小巷鬼叫鬼叫的. 而且愈接近最後投票日, 整個城市搞到像是得瘟疫家家辦喪事似的, 因為每台宣傳車都在放哭調, 懇求選民一定要搶救他.

 

拜科技所賜, 這次選舉總算有些無聊人士幫大家匯總出來了一些議員的表現”, 包括議員提案/參與提案次數, 出席/缺席率, 以及這位議員的小型工程建議款... 幫助大家用更客觀的數據來了解自己選區議員的表現. 也希望大家在投票時能理性地看數據而不是看這位議員哭的有多慘.

 

議員投票指南 (http://councils.g0v.tw/)

 

拜這份公開資訊所賜, 我驚然發現

1.      在台北市比較多藍營議員出席率偏低, 在高雄市則是較多綠營議員出席率偏低. (我只看北高二市, 因為這是我較為熟悉的二都). 再一次證明, 顏色愈深(藍綠)的地方, 該黨的議員愈有恃無恐地擺爛.

 

2.      許多常在電視上出現的名議員”, 他們在議會的出席率是很低的. 再次印證我常說的, 我們的民代什麼事都幹, 惟一不做的事就是立法和修法. 在現實生活中, 很多議員/立委都是去簽個到, 人就落跑的. 可是這些人居然懶到連簽到造假就不願意. 一個議員連最基本的出席率都達不到, 這些人不是廢物是什麼? 他們還真的值得你投他一票嗎?

 

這個網站也另外作一個開箱挑戰區, 讓大家針對這些公開資料去做評析


相關資料雖然不多, 但很值得深思. 例如某議員的工程建議款案子全部都是固定一家廠商得標, 是不是有問題? 再者這位議員名下所有房產都在大安區和桃園(祖產), 但是他卻是萬華區8年的議員, 這是否合理?

 

Anyway, 我希望透過這份資訊的整理, 可以幫助大家用更理性的思維來投下自己神聖的一票. 當然, 更別忘了, 本文的重點在一開頭, 如果在你所有的選票中有1~2位是你根本不想投, 請不要吝惜你的廢票”. 因為在你只是手賤或是怕丟臉硬投的同時, 這個人其實會從你口袋拿走30. 所以投票時請認真想一想, 這個人值得你付30元給他嗎?

 

最後除了請你認真思考投廢票可能外, 針對這次選舉我也想請你另外想想二個問題:

1.      這次選舉很多人知道是九合一.(雖然我相信絕大多數人根本講不出是哪九個!). 但你知道這九合一我們一共要選出多少位公職嗎?

 

11/29號選舉中, 我們會產生6位直轄市長, 16位縣市長, 375位直轄市議員、532位縣市議員、198位鄉鎮市長、2096位鄉鎮市民代表、7851位村里長、6位山地原住民區長、50位山地原住民區民代表. 一共11,130位地方公職和民代. Yes, 你沒看錯, 一共是11130位民代. 而且別忘了, 這是成立六都後廢掉很多鄉鎮長/鄉鎮民代表後的結果. 對於一個只有2100萬人口的國家, 卻有著1萬多名的各式民意代表, 你不覺得太多了嗎? 而且讓我用一個簡單的數字告訴你, 就以最低的里長/村長的薪水約5萬元/月來算, 這一萬多個民代/民選首長, 我們政府, , 我是說包括你我這些百姓一年就要付出超過新台幣55億來養他們. 別忘了這是用最低薪資來估算全部, 像直轄市市長的月薪是比照部長, 一個月領超過20萬的, 而且這些數字是不含一堆補貼和津貼的. 更別說依我看, 台灣一堆地方型民代基本上只是黑道洗白的工具.


請問你, 你真的覺得台灣需要這麼多民代嗎?

 

2. 最近前行政院長陳冲提到了一個負票的建議. 意思是當選民投下支持誰之餘, 也要同時投下最討厭誰的票. 當選者是正負差後票數最高的人, 這樣可以避免在多名額的選舉下(例如議員), 一些參選人故意走偏鋒/極端去討好少數選民. 這個論點也很值得大家深思.

最後, 隨著隨著選舉進入尾聲, 理應是快要鬆口氣的一刻. 我卻很難過地看到愈來愈多撕裂族群和挑起群眾對立的言語出現. 生為同在台灣這艘大船的你我, 真的有必要任由這些人的操弄嗎? 在他們打著愛國的旗號下, 又有多少其實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無恥!" 這是我想對這些人說的話. 如果你認為你手中的一票能有一點點作用, 那就拿來給這些人一點教訓吧.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中韓FTA真的對台灣影響很大?


 
 最近最重要的新聞莫過於中韓在APEC期間意外地簽定了FTA(自由貿易協定). 不意外地, 台灣各大媒體也引述政府官員和工商大老的話說, 台灣再不趕快通過貨貿或是跟上簽定FTA, 經濟會崩潰. 事實上我會想寫這篇文章也是因為我70多歲的老媽昨天看到郭台銘上陳文茜的專訪後, 早上和我通電話說, 她想把手上的錢一次全部換美金, 因為台灣這麼搞, 未來應該會完蛋.

 台灣未來會完蛋這種話出於一個對政治不太關心, 每天玩著線上麻將和看HBO影集的的老太太的口中, 總不禁讓我去想, 我們的媒體是不是把明星八卦那套搬來談財經? 我們的官員是不是為了配合勝選也跟著喜歡恐嚇人民? 還是我們的工商大老得了不罵政府不羞辱一下年輕人就會死的病? 目前中韓FTA內容細節尚未公佈, 根本無從評估到底哪些產業會受影響, 或是到底生效期限從何時開始(不同產業別會有不同降關稅/免關稅期限), 在什麼資訊都不明的前提下, 何從得出台灣經濟必然重傷的結論?

 再者, 請問一下是中韓FTA對台灣影響大還是美韓FTA對台灣影響大? 沒錯, 中國+香港佔台灣出口約40%, 遠高於10%左右的美國. 但別忘了, 台灣出口到中國+香港之所以這麼高, 主要原因為台灣接單─(轉香港單)─中國生產的三角貿易模式, 這個模式下主要的出口地還是美國, 而且不管有沒有中韓FTA都不會受影響. 當然也有人說, 就是沒有FTA這些人才會跑去中國, 如果有FTA他們就會回來了, 還是台灣因為沒有FTA就會加速這些廠商外移出去. 套句徐佳青最近常說的話, “你真的確定你要這麼說嗎?”, 你真的相信這些廠商去中國, 去越南只是為了FTA?

 回到美韓FTA, 這個協定在20123月生效, 當初的協議是要在5年內消除雙方95%的關稅. 以目前生效了2年半左右來看真的影響很大嗎? 以今年前九月來看, 韓國產品在美國市佔率從2013年的2.75%上升到了2.93%, 台灣則是從1.67%上升到1.74%. ~韓國大幅增了0.18%, 台灣僅小幅增加0.07% 這是一大警訊, 你要硬這麼說我也沒辦法, 但請不要忘記一件事很多台灣產品是算在中國頭上的, 所以這個數字是被低估的, 不管如何, 至少這個數字告訴了你一件事, 即使美韓簽了FTA生效了二年半, 以台灣出口的產品在美國的市佔率並沒有下降, 反而是增加的.

 類似的數字也出現在同樣在20117月和南韓簽了FTA, 台灣只能坐壁上觀的歐盟. 20122013, 台灣產品在歐盟的市佔率從1.26%上升到1.31%, 增加了0.05%, 而應該受惠的南韓呢? 2.12%上升到2.13%, 僅增加0.01%.
寶傑~你怎麼說?

“FTA要看長期, 不能只能拿這種1~2年的斷言無效啦~”

什麼叫長期? 20年還是30? 如果真的要30年後才能發揮作用, 說真的台灣還在不在都是個問題了, , 我是說我自己還在不在都是問題了, 管他幹嘛? 好啦, 折衷一下, 7年可以吧?

不會吧, 這麼巧, 今天剛好就有一篇文章談到了另一個韓國簽了7, 台灣一直沒搞頭的團體東協(共有十國). 韓國與東協是在20076月生效. 猶記得當初台灣官員也是一再告訴大家, 我們之所以要和中國簽ECFA重要原因就是東協自由貿易區將成型, 台灣如果不簽借道中國, 東協市場會被已經簽的韓國鯨吞掉. 那你猜簽了七年之後台韓在東協的市佔率會變化如何?

 


很奇怪的是, 台灣的市佔率沒有下降, 反而和韓國拉近了. 2007年台灣出口只佔韓國的18.6% 2013年追到80.6%.
 

很多人說, 有簽FTA的免關稅, 沒簽FTA要多關稅會影響競爭力, 特別是在一些標準化產品如石化業和鋼鐵業成本/售價的差異化立即顯現. 這個話當然從邏輯上沒有問題. 可是從現實面卻不見得如此. 其一, 目前各國的WTO架構下, 實質有效關稅稅率都很低, 我印象都在1~2%左右. 這樣的稅率其實對企業很容易透過管理或是其他优惠(如台灣最擅長稅率)蓋過去. 其次, 台灣長期以來主要產品為電子3C產品, 這在很多國家本來就是超低稅率甚至是免稅, 這也是相信台灣產品之所以在歐美及東協市佔率得以上升的主因.

FTA是不是救經濟的萬靈丹, 這個真的沒有定論. 但我肯定是七傷拳, 傷敵七分傷己三分. 今天你要人家讓步給你, 你也勢必要讓利給人家. 台灣能讓有什麼? 還不是農產品和開放更多外資進入台灣經營一些傳統如髮廊這類業務. 在我們主力電子幾乎不受FTA簽與不簽的影響下, 是不是有必要犧牲部份產業來換取另一部份產業的壯大? 我覺得很值得討論. FTA簽的愈多必然造就的結果是大型企業大者愈大, 小型企業愈發沒有生存空間. 韓國之所以努力簽FTA, 這是因為韓國經濟結構中本來就是大財閥佔了GDP80%以上. (請參見"從韓國問題想想台灣"), 但是台灣的經濟結構並不是這樣. 媒體成天去問郭台銘、商總工總的想法, 想也知道, 他們本來代表著就是大企業的利益. 當然會大力推崇FTA, 這跟之前證所稅去問券商董事長還是什麼阿土伯得出課證所稅台灣資本市場會崩解基本上沒什麼二樣. 除了證明媒體被特定族群把持外, 我完全不認為對事實或是政策方向有任何幫助. 
對於FTA, 我覺得台灣要認真看待, 但真的不必太認真, 甚至是放話沒有FTA台灣會完蛋. 台灣經濟的生命力真的沒有你想的那麼弱, 至少絕對要比這些腦滿肥腸的大老闆們想的強多了也拜託一下電視媒體們不要再亂恐嚇70多歲的老太太了. 讓她好好玩線上麻將吧.

附錄今天工商時報 于國欽專欄


 

1954年統計學家霍夫(Darrell Huff)發表如何用統計說謊一書,他援引美國作家沃德的話:「使我們陷入麻煩的,通常並不是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而是那些我們知道得不夠確切的事情。」



■Darrell Huff說:「利用統計資料誤導他人的行為,是一種操縱行為(manipulation),姑且可以statisticulation(統計操縱)這個新詞彙稱之。」

很久以前有一本有趣的書,書名是如何用統計說謊(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 ),這本書告訴人們統計圖表怎麼做、數據如何呈現就會讓外界得到全然不同的印象。

半個世紀前霍夫(Darrell Huff)寫此書的目的當然不是教人用統計說謊,而是希望大家在發表統計或觀察統計時多留心,以讓數據呈現真相,有了真相,接下來才能解決問題。

經常觀察數據、圖表的人一定心有戚戚焉,有時明明同一套數據,但取了十年的資料和取了八年的資料,畫出來的線圖,給人的感覺就是不一樣。又例如大家喜歡比較藍綠執政期間誰的經濟成長高?誰舉的債較多?誰的薪資升幅度大?但2000年、2008年歸藍或歸綠?不同的歸法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統計的技巧盡在不言中。

官方評估 遭批誇大


幾天前習近平與朴槿惠宣布中韓FTA完成實質談判,這原是中韓的事,但由於大陸是我國最大的市場,韓商取得優惠,大家便會聯想到台灣會有多大損失?於是經濟部委託兩家研究機構估算,結果顯示中韓FTA生效後我國GDP將下滑0.5%、被韓商取代的出口金額一年高達31.6~84.2億美元,如果三到五年仍無法與大陸簽署貨貿協議的話,損失金額更將升至2,600億到6,500億元台幣。

對於官方估計的衝擊,有人認同,但也有人批評誇大不實,經濟部為說服大家,日前又拿已生效七年的「韓國東協FTA」,來說明FTA的衝擊會逐年擴大。

韓國與東協的FTA於2007年6月生效,經濟部提出2007~2013年東協自台、韓進口的數據,並繪成線圖,這張圖呈現FTA生效當年,台韓平分秋色,但此後韓國領先台灣的幅度逐年擴大。

以歷史為證,原有相當的說服力,但當我們自東協官網取得統計後,兩相對比,卻發現與經濟部的資料有些出入,細看經濟部的資料部分來自東協(2010~2013年),部份來自台灣WTO中心(2007~2009年)。這應是兩者不相符的原因。

台韓在東協市占 漸接近

為讓資料符合一致性,我們以東協官網的統計再算一次,並以東協自台灣進口占東協自韓國進口的比率加以觀察,此一比率在2007~2013年由18.6%升至80.6%(附表),這說明近年台、韓在東協的市占率日趨接近,在韓國東協FTA生效七年之後,韓國領先台灣的幅度非僅未擴大反而縮小,台灣依然具競爭力。

更長的時間數列可以看出更多真相,當我們把時間數列向前延伸至1995年,會發現在東協市場,台灣自始就是落後南韓的,從未平分秋色,以2000年而言,東協自韓輸入152億美元,自台灣僅輸入87億美元,這些都是事實。


經濟部應無統計操縱(statisticulation)的用意,只是資料的取材,數據的確度都應審慎核實,否則難免遭外界質疑,從而使得原本該是政策助力的統計,反成為阻力。因應當前局勢,洽簽FTA誠然重要,但一份誠實而確切的評估,自當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