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新vs中信 who is the better choice?
上週五和東吳學生聚餐. 裡面剛好有中信銀, 新光銀和台新銀的員工, 自然台新vs 中信爭奪新光金控就成了熱門話題. 也誠如李老師的一貫風格, 當下就決定開賭盤, 作為下次聚餐基金. 這篇就來談談我的想法和預測. 先說明一下, 這篇我並沒有仔細研究相關數據,只是直覺式思考+一些天馬行空想像. 並非一篇認真文.
想分析這件事,要先了解這場遊戲的四個玩家:
1.
新光金公司派, aka 前市場派: 主要由新光金吳家以外的二大家族: 洪和林家組成. 他們的上一輩和吳火獅共同創立新光集團. 但不爽這些年新光金每況愈下, 於是出來搶經營權. 並在去年(2023)順利拿下. 他們對新光有一定感情, 偏好是由吳家比較有經營能力的台新金─吳東亮來經營.
2.
新光金市場派, aka 前公司派: 這裡就是吳火獅嫡系接班人─長子吳東進. 毫無疑問,吳東進對新光也是有感情的. 這裡要注意的是,新光市場派和公司派的持股是差不多的.
3.
台新金控: 這是個從新光體系分出來的. 台新的意思其實就是台灣新光. 吳東亮當年普遍被認為是吳火獅兒子中比較有經營能力的,但還是敵不過長子接班的傳統想法. 於是在老媽的協調下,自己出去搞了台新銀行, 再發展成為金控. 對台新來說,最幹的事莫過於被彰銀卡了十幾年,最後還被迫吐出. 這讓台新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當年差不多的富邦、永豐(當初是華信銀)一歩歩靠著購併壯大. 吳東亮需要獵頭大象. 而熟悉的新光金無疑是最好的目標.
4.
中信金控: 中信金的故事其實和台新有點像. 當年是台灣最大的民營銀行. 辜仲諒也想利用公股大拍賣壯大自己. 沒想到啃到硬骨頭─兆豐金. 不但沒吃到,還因為紅火案把自己纏住了十幾年. 只能看著國泰和富邦一路狠甩中信. 他也需要獵大象, 特別是中信金相對國泰和富邦體系中最弱的人壽. 所以由壽險為主體的新光金當然是個好標的.
了解了4個主角的心態和背景,你大概就知道為何如此. 新光公司派拿到了控制權. 但他們不見得知道怎麼去經營,再加上股權屬於恐佈平衡, 所以公司派找了外面的自己人─台新金談合併.
苦無大舞台的台新金自然很開心. 但問題是台新金沒有這麼多錢可以吃下新光金,所以當然希望是用換股的. 這裡就牽涉到一個基本問題─如何決定換股比例? 台新金資產小股價高,當然希望用股價作為換股基礎. 新光金股價低但資產大,自然是希望用淨值作為換股基礎. 所以你會聽新光市場派─吳東進說的,他並不反對合併,但要用淨值而不是股價. 但對吳東亮來說,因為是換股, 他還要考慮一件事, 新光的權重太大,會不會搞了半天,表面上看是台新併了新光,但實質上卻變成新光併了台新?
但因為合併是由雙方董事會通過作為第一階段. 而且市場慣例的確是由股價來決定(因為美國的邏輯是: 在”強勢效率”市場下,股價會自然反應公司的真實價值). 所以和台新金原來就有意合作的新光公司派自然通過了以股價為基礎的換股比例.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吳東進,在面對董事會的強勢通過下,你會怎麼辦?
很簡單,就找個競爭者加入戰局,拉高競價就好了嘛? 於是不意外的,中信金就入局了.
我看很多媒體說,金管會是決定台新 vs 中信誰會勝出的關鍵.
嗯! 真的想太多了.
金融業由於是特許行業, 所以不同於一般企業合併只要雙方董事會通過+股東會通過即可. 金融業還多了一個主管機關同意. 不過基本上,只要沒有爭議,金管會都是綠燈的. 那這個爭議會是什麼? 一般都是看董事會通過流程是否有問題(利益董事是否迴避?) 、換股比例/收購價是否偏離市場行情? 是否犧牲外部股東權益? 收購方財務計劃是否合理? 資金來源是否有問題(就是陸資啦)...這個道理不是我懂, 而是合併方的財顧和法律顧問都懂. 他們不會笨到送一個有爭議的案子去讓金管會決.
金管會也不會笨到得罪任一方, 甚至是股東及冒上干預市場之名, 直接裁決誰勝出.
但如果有爭議呢? 呵呵…那就有意思了.
我看到有專家(應該是御用的專家)說,台新金併新光金是經過2年以上的談判和實地查核, 中信金沒有實地查核就出價,違反公司治理. 表面上看的確如此沒錯. 而且的確新光金最大未知的黑洞就在壽險.
但事實上如果你是中信金,你會知道這件事台新金肯定比你更認真. 因為台新光承受不住再一次購併失敗. 如果今天新光金股價12元,台新金只出9元,那新光金背後的問題肯定很大,如果台新金能出10元以上,那表示問題可控,只要在台新金的基礎上加碼就行了.
所以中信金惟一要做的,就是出一個比台新金還要高不少的價格,形成所謂的爭議即可. 如果有人要出14.55元,為什麼新光董事會不接受, 卻去接受一個出11.45的? 這時金管會就會要求新光金說明,這一來一往的時間差,就是中信金最需要的.
其次,很多人會覺得中信金一定要吃下新光金.
事實上並不見得. Again, 會苦惱吳東亮的事,一樣會讓辜仲諒頭痛. 因為新光金的體量太大. 辜家對中信金的持股並不算高,同樣在中信金的出價中有部份換股,也就是合併後,新光金的那些大股東會變成中信金的大股東. 搞得不好會引火上身.
很多人看到這個購併競爭都會想到誰勝誰負. 拿到經營權的勝, 沒拿到的是輸家. 事實上真正聰明的人,並沒有輸這個選項,只有大勝和小勝的差別. 例如你去看寶佳的操作就知道. 一種是拿下控制權(或扶植自己支持的一方取得經營權), 一種就是賣股獲利出場.
對中信而言,除了拿下新光金和賣股獲利出場外,還有第三種結果:就是讓對手慘勝但內傷.
以目前的泰勢來看,台新金除了想辦法用輿論或其他辦法讓中信金自動退場外. 檯面上能贏的辦法,就是出一個和中信金差不多價格(可以低一點,但不能差太多). 而如前面所述,由於雙方是換股,這會讓新光派在新金控裡的話語權大增,外資/現有股東對新台新金的獲利及股權被稀釋也會質疑/反對,這讓新新併就算成局,可能也會一段時間陷於內亂. 而同樣的選擇,對中信金而言,卻是勝固欣然,敗亦可喜.
最後,到底是台新金或中信金會贏得新光金? 我其實有答案了. 但因為我和學生開賭盤,週三晚上才封盤. 週四再提我的想法. 不過我可以確定的是,如果沒有突發事項,台新金會被迫抬價. 因為這場購併對台新金至關重要. 而且不意外地,沒出聲吳東進將會是最大贏家.
而且更不意外地,這段時間你將會聽到很多"專家" 以大義凜然之姿,指責辜仲諒這個人道德有問題, 或是中信金不顧自家股東利益一意孤行. 但有趣的,不過幾個月前,辜仲諒挑戰金管會宣佈回任中信金擔任副董時,這些專家一個屁都沒有. 這就是台灣財經名嘴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