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日 星期六

外資喊買又賣台積電

 

外資喊買又賣台積電

 

最近由於外資大量賣超台股,作為外資持股第一的台積電自然首當其衝,股價接連下跌。當然也讓過去一直把台積電吹捧為護國神山的,不管是台灣政府、分析師、名嘴和一堆把這些人的話當神信仰的平民不但面子掛不住,褲底也破洞。

 

於是大家就看到某位曾擔任金管會主委,被所屬政黨吹捧為明日之星的民代,在國會問出了很多台灣人民心裡的話:

 

為什麼外資報告看好台積電 卻反手大賣? 是不是在坑殺台灣投資人?

 

然後又有台灣二位公司法或公司治理重量級學者,一個說金管會應該引用證交法155法有關操控股市的規則來抑制外資,另一位說應該參考證交法157-1有關內線交易限制,要求重大消息公佈後18小時不得買賣。

 

先說那位講內線交易那位大師,我真的不知道你是哪來的勇氣可以把外資買賣和內線交易掛在一起的? 莫非你的勇氣是梁靜茹給你的? 還是你的財經知識也是梁靜茹給的?

 

至於那位前金管會主委,我想說:如果你不是個笨蛋,那就是你認為我們都是笨蛋。

 

先講要知道外資是不是坑殺台灣人? 這問題的答案別的股票不見得明顯,但要從台積電看是很簡單的。因為台積電除了在美國掛牌,而且是費城半導體指數(SOX)30家成份數之一,這二年還是美國人熱門交易的股票。你去看看TSM在美國的股價表現,甚至去比較同一時間和TSM相關的公司,如INTC, AMD, NVDA, ASML,就知道這些外資到底是看壞看半導體,還是只有看壞台積電了。

 

當然,接下來一定有人說,我們講的是外資研究報告說看好,結果嘴巴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的賣了,這是誠信問題,而不是不能接受外資賣台積電。

好吧,簡單講一下一家大型外資如Morgan Stanley 大致是怎麼運作的。(PS 我只是隨便舉個例子,並非專指Morgan Stanley)

 

就先用大家知道的元大金控好了,裡面有在操作股票的,主要有元大投信、元大證券和元大銀行(各自)的自營部。另外,元大證券是台灣最大的經紀商,除了接散戶單,也接法人單來下單。二者的區別: 一個是拿(公司)自己的錢來玩,另外一個只是幫人家下單賺手續費。

 

不管在台灣或國外,有制度的自營單位或投信,都會要求下單前都必須要有投資研究報告作依據,換句話說,基金經理人或操盤手不能像散戶一樣,看到一個新聞或是盤中媽祖附身,就隨便決定要買進/賣出一隻股票。也因此金融機構裡都有一個以上的單位叫投資研究部,這部門就是專出研究報告供自營部門或投資部門下單用,英文叫Buy-Side Analysis or Buy-Side Research.

 

問題是台股有1700多家,自家投研不可能每家都研究,如果有個突發題材想了解或想下單自家沒有研究的公司怎麼辦? 很簡單,互通有無,去和有研究這家公司或產業的投研買報告,甚至市場也有一些不屬於某個投資機構,專做投資報告賣人的,這種就叫Sell-Side Analysis or Sell-Side Research.

 

Buy-side Sell-side 聽起來是相反的,但其實二個沒有什麼直接關係。

 

除此之外,就算有了投資報告,基金經理人也不是想買什麼就可以買什麼(或是賣什麼),他的上面還有投資部主管,投資部主管除了看一般績效、部位,他還要考慮權重,也就是衡量未來泰勢,我們的總持倉是要增還是減,或是哪個增、哪個減。不難理解,大型投資機構如Morgan Stanley,他們考量的權重會包括全球或亞太地區的調配,例如加碼韓國、減碼印度等,或是考量未來全球經濟將歩入衰退,基金總股票持有部位降至85%..等。

 

最後,一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的概念,基金或代操一般都會追蹤一個Benchmark,例如台灣應該就是加權指數,基金經理人不是什麼股票都亂買,而是會讓自己的投資組合貼近加權指數的成份,然後在比例上再做調整。

 

p.s 以上只是大致概念,再講下去還有投資決策 、風控、法遵不要搞得太複雜。

 

有了以上概念,我們來談為何外資出研究報告看好台積電,自家卻賣出。有幾個可能原因:

 

1.      我們看到的外資買賣超,就如同你看到元大的買賣超一樣,這數字不只是元大自營的數字,而是元大證券(經紀部門)的進出總數字,這裡面有很多是客人的下單,這些人不見得看過或依據元大的分析報告。

 

2.      就如同你看到電視上投顧老師一樣,老師說強力買進xxx股,那只是他的意見,你也不見得會照做。Morgan Stanley作的研究報告賣給客戶說看好xx股,你頂多只能說這是份符合Morgan Stanley水準的報告,不代表Morgan Stanley 裡的基金操盤人或是買這份報告的人都要照做。事實台灣有一堆研究員自己出來做股票的,績效都慘不忍睹。研究員辛苦研究出來的分析也不是100%對,我認為有6~7成對就要偷笑了。否則何需要付錢養投資部的人,就投研寫什麼出來,大家就照買/賣就好。

  

3.      權重調整: 也就是Morgan Stanley研究看好台積電,裡面操盤者也看好台積電,但是上層的人決定要調降台股比重。前面說了,基金的Portfolio是很接近加權指數的,所以當權重降低,台積電自然首當其衝。要知道是不是這樣,你去看這段時間外資總賣超就知道了嘛。

 

4.      投資人要求贖回或賣掉: 和權重調整類似的,就是投資人的贖回,簡單地說,如果Morgan Stanley海外的客戶要求贖回或降低台股比重,不管Morgan Stanley多麼看好台積電,他一樣是非賣不可。

 

事實上,這也是台灣政府不願承認的事,那就是自從俄烏戰爭開打,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至少美國媒體一直在說台灣可能是下一個烏克蘭,如果你是一個身價十幾億的美國富翁,看到這些報導,你會不會指示你的資產管理者,減碼或出清台灣股票? 反正世界上可以投資的國家和股票這麼多,為什麼非要台灣不可?

 

以上這些事情,我不相信台灣的金管會主委都不知道,或是沒有幕僚會告訴他。反倒我覺得這些人只是想利用民粹來轉移焦點,配合上台灣弱智的媒體,於是外國人坑殺台灣人,我們台灣人更要團結一致就出來了。這一幕是不是在那裡也曾看過? 大家有沒有一種兩岸一家親的感覺?

至於台灣那些大師嘛….!


下圖是我看Yahoo Finance裡總合今年以來分析師對TSM的看法.  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看看:




 

 

2022年4月11日 星期一

升息對金融股的影響

 

升息對金融股的影響

 

近期由於受整體大環境影響(戰爭、通膨…),股市基本上是漲少跌多,但由於過去幾年股市已經吸引了太多人投入其中,資金總要找出口,於是台灣不少專家開始吹捧金融股可望成為未來的大贏家,結果台灣的銀行股還真的漲了。

 

還有一些專業一點的專家說,斯斯有二種,金融股也有二種,以壽險為主的或是以手續費為主的金控,以及比較傳統型賺存放款利差的,前者如國泰金、富邦銀,而後者多是傳統型官股,如合庫金、彰銀這類的. 升息會讓投資收益下降,特別是壽險有很大的債券部位,所以不見得有利,但傳統型賺利差的是肯定獲利,於是不意外的,就出現了有大溼告訴大家,此時投資台積電不如投資合庫金。

 

與此同時,還有一批人質疑了,為什麼這段時間台灣的金融股都在漲,可是美國的金融股都在跌呢? 到底差別在哪?

 

先講美國的銀行好了.

和台灣的銀行一樣,一家大型的美國銀行主要收入有來自:

l   存放款利差 (包括企業和個人)

l   手續費收入(資產管理、信用卡…)

l   投資收入 (股票和債券)

l   投資及購併顧問(投資銀行)


 

過去幾年由於利率很低,基本上大型美國銀行都把重心放到手續費和投資收入當中。但即便是過去利率很高的年代,因為美國很大,房價也高,美國的銀行沒有能力像台灣的銀行一樣,承作房貸後,就讓屋主20~30年慢慢還,因此美國一般銀行承作房貸後會逐步把手上的房貸再掉給房利美、房地美或是包裝成證券化固定收益賣掉,所以這種升息讓現有房貸收入增加,當然銀行還是會多少受惠,但比率不會像台灣的銀行這種做了房貸,就一直掛在自家銀行帳上的來得大。

 

順便一提,我之前提到我把錢放進Floating Rate的基金中,這種基金就是專門投資這種銀行賣出來的貸款(Loan),這類貸款一般都是以Libor+固定加碼,例如3個月Libor+2.5%。過去幾年Libor 利率幾乎是0,所以這些基金績效也很差,我看好接下來這種基金可望翻身。順便二提,這也是我喜歡美股>>>>>>>>台股原因,只要你能想到的,美國幾乎都有對應商品,而且一般人就可以買賣。反觀台灣,你認為利率會大幅上升,除了買金融股,我也不知道還能做什麼?

 

回到台灣,為什麼升息會讓台灣金融業上漲?

姑且不論股市本來就是個信心市場,反正只要大家都買,或是買進力道>賣出力道,股價自然漲,不見得一定會和基本面一致。只是台灣很多網路專家看好金融股的邏輯可能來自一個誤區: 利率上揚會讓賺存放款利差為主的銀行受惠。因為一家銀行帳上有數千億到上兆的未償貸款,利率上揚,銀行收入也增加。

 

先不說,放款利率上升幅度是否會大於存款利率上升幅度。一般來說,央行讓利率上揚有二種原因,一種是因為景氣過熱所帶動的通膨,央行怕通膨持續上升,所以升息澆一下冷水;另一種是因為供給面問題造成物價急漲的通膨,央行怕失控,即便可能傷及經濟也不得不升息打壓。以前者來說,因為景氣很好,如同沸湯潑一下冷水,即便升息,商業活動和房地產依然會上漲,成交量依然上升(貸款也變多),人們依然會正常繳息,所以這種升息對銀行來說絕對是正向的。

 

反過來說,如果經濟是走向滯漲,也就是物價上漲但經濟卻停滯不前,甚至衰退,那麼升息下,銀行將會面臨新增借款減少,有錢人選擇提前還款(貸款餘額下降),更糟是的壞帳增加,如果真是如此,你就準備看著那些叫你把所有錢押一隻金融股,或全部押金融股的存股達人罵罵號了! (你要知道,以台灣銀行的存放款利差不到1%,放貸了50戶所賺的錢,可能還抵不過一戶的倒帳)

 

你不妨猜看看,世界或是台灣目前的升息屬於哪一種?

 

至於以壽險為主體的金控,過去十幾年來,這些金控第一個受惠的是降息後,造成自家債券部位的價格高漲,而後隨著股市高漲,出現大幅的投資收益,而反向的則是新台幣升值造成匯兌損失。升息之後,目前會出現和之前相反的情況,匯兌回沖,但債券部位會下跌,接下來就看股票投資部位了。

 

總而言之,作為整體產業中的服務業以及主要的資本市場玩家,與其討論升息對金融業的影響是正或負,不如分析未來經濟景氣及其對金融業的影響。另外,當你看到升息可能為銀行帳上鉅額的房貸、車貸、信貸帶來利多時,不要忘了,房地產不是只有漲和跌,還有破產和壞帳,而後者的衝擊如果發生往往會比前者來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