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FNM & FRE 在作什麼?
2008/07/15 10:49
今天報紙斗大的標題寫著, 二次金融風暴再起, 台灣金融機構投資"二房"逾3800億. 坦白說, 這樣的標題的確很聳動.但是同時也曝露出台灣財經新聞的綜藝化和主事者的程度.
台灣新聞一向取一些標新立異的名稱, 這次也不例外, "二房"指的是美國的貸款機構, 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 我並不是指這二家機構的問題沒有想像中的大, 事實上FNM和FRE的股價早就從50多元隨著次貸的開始一路下跌到2x元(目前都在10元上下), 只是我認為在這一刻, 如果硬要把這三千多億全部視為可能損失(或是損失可能很大), 未免也過於偏激了. 在這篇文章中, 我想描述一下FNM & FRE的來龍去脈和造成今日下場的原因. 這只是個人所知, 如果有誤再請指教.
首先來了解一下這二家公司, Fannie Mac 是縮寫, 全名為 Federal Mortgage Association (聯邦貸款協會) 成立於1938年, 另一家Freddie Mac 則是Federal Home Loan Mortgage Corporation (聯邦家庭貸款公司), 成立於1970年. 基本上, 這二家作的事情是一模一樣, 所以我們只以Fannie Mac (FNM) 來作說明即可. 順便一提的是, 既然二家一樣, 那為什麼不只成立一家就可以? 當然這和老美相信競爭才能帶來進步有關. 這二家一般都被視為準官方組織, 也就是說雖然這二家是以公司型態成立, 並且章程上說明美國聯邦政府並沒有擔保的責任, 但是一般人都相信, 這是政府組織, 如果出事了, 政府一定要出手. 如果這個觀念讓你很難了解, 想想台灣的健保局就知道. 健保局是一家公司, 而且財務狀況一大堆問題, 但是你認為台灣政府會讓他倒閉嗎?
要談FNM 首先要了解為什麼要有這樣公司的存在, 這主要是一般民眾向銀行借款購屋時, 銀行的放款會受到他資本和存款的限制, 舉例來說, 一家存款有100億美元的銀行, 依法令他可能只有一定比例的錢可以作放款給房貸. 當時的美國政府為了能讓銀行擴大房貸而又不違反規定, 因此, 成立了這樣的機構, FNM. 他的工作就是去買下銀行的房貸. 這樣銀行帳上房貸的放款就下降了, 可以再去承作更多的房貸. 而對FNM而言, 除了負責政府的任務之外, 他們其實可以從中賺到不少錢, 最大的原因是, 因為市場相信這是政府擔保的機構, 因此, FNM可以輕易從市場略高於聯邦債券利率的低息資金, 他們再用這些去買下房貸, 因此, 只要房貸付款正常, 他們可以輕鬆從中賺取利差.(可能倒帳部份可以再買進保險方式進行).
這個其實就是FNM應該作的事, 但是就如同我以前最愛說的, 很多的金融創新一開始本質並不壞, 問題是當市場愈來愈澎博時, 人的貪念就會驅動往高風險的方向走, FNM亦是如此, 就在幾年前, FNM在華爾街一些金融天才的遊說下, 開始把購入的房貸作証券化, 也就是我們熟悉的MBS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甚至為了可以賺更多的錢, 在願意提供更高報酬的買主中, FNM提供了信用保証, 也就是說如果這些MBS如果出現了無法支付的問題, FNM來負責支付. 也就是因為FNM的保証和相信美國政府作後盾, 這些FNM出來的MBS, 流通世界成為各國上到央行,保險公司下到一般富豪的最愛.當然這也是為什麼央行總裁彭淮南信誓旦旦不會有問題的原因.
當然, 一開始FNM掛保証時, 也不是傻瓜, 他們當然是把風險去賣給一些願意承擔風險的保險公司(來承接倒帳的風險), 但是隨著這樣的生意愈來愈大, 開始有一些華爾街的天材們去游說, 其實以長期的趨勢來看, 倒帳風險並沒有想像中的大, 沒有必要100%作保險, 我們可以開始降低到90%或是80%, 這樣可以省下更多的保險費. 就這樣FNM不再只是單純的賺取利差的公司了, 反而像是一家投資銀行了. 於是, 當愈來愈多買進的房貸面臨了還不出的問題, 但是FNM又已經把這些房貸早已証券化賣掉, 並提供100%擔保時, 自然就要面臨巨額的虧損了.
分析整個FNM帝國的問題, 問題除了出在人心的貪念之外, FNM更多的問題是出在內部人事, 長期這個半官半民的巨大機構, 一直是被政治利益所把持, FNM一直是每年花錢游說國會的最大金主, 這也是之前Alan Greenspan AA一直主張這二家的權力應該受到約束.
至於接下來, 美國政府會不會接下這個燙手山芋呢?答案當然是一定啊, 因為這個問題牽涉到的不只是美國國內銀行業和房地產業的問題, 還牽涉多家央行購入他們擔保的債券問題. 所以如果要問我FNM和FRE 甚到國泰金會不會破產? 我猜台灣健保局破產的可能性還會大一點
如果這樣就認為金融業完蛋了 我想未免太悲觀了
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之前的文章
金融創新衍生的次級房貸 http://tw.myblog.yahoo.com/rus_lee/article?mid=476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