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沒用的知識 Alpha & Beta

 

沒用的知識 Alpha & Beta 

 

covid-19所賜,不少人知道了希臘字母的順序,AlphaBetaGammaDelta… 事實上在投資市場中也會用到這些字母。

Alpha指的是某項投資相對於指標(benchmark)的超額報酬。例如某檔股票基金一年的報酬率相較於大盤指數高出7%,那麼這個基金的alpha就是7。很明顯地,Alpha值愈高代表該項投資在同領域中表現愈好,因此Seeking Alpha 就成為大多數操盤者的最大夢想,美國有個知名投資網站就叫這個名字。

Beta指的是該項投資相較於指標的波動程度,一般也被用來判斷一項投資或一檔股票的股性。如果一檔股票的Beta值為1,代表這檔股票的波動和大盤指數亦步亦趨,也就是指數漲1%,該股也漲1%。相對的,如果該股的Beta愈小(0.2),代表它的漲跌和大盤指數的連動性愈低,這種股票在台灣一般被稱為牛皮股大牛股。反之,如果Beta值很高(1.8),代表這家公司股票的波動性很大,在台灣常被稱為飆股投機股

所以,下次有理專推薦你買基金,你該問他的不是過去幾年的投報率,而是這檔基金的Alpha值是多少? 讓你爸媽覺得你的學費沒有白繳。而如果你自己要買股票,除了看基本面和技術面,也要看一下該股的Beta值,讓自己心裡有數買了什麼東西。

怎麼樣? 又學到了一個沒用的知識了吧!

 

2022年8月15日 星期一

這就是台灣的ESG?

 這就是台灣的ESG?

 

今天各大媒體都有這則新聞,簡單地說,就是一家連鎖房仲發動員工週末去淨灘。

 https://house.chinatimes.com/20220812003392-264401

 

我不知道那些在炎炎酷日被叫去淨灘的員工,是像我當兵時應對長官問話的標準回答: ”身雖苦 但心不苦,或是保家衛國 哦,不,清潔海灘 還我河山是房仲的天職!”,還是嘴上很感激 心裡幹你娘?

 

我記得幾年前也寫過類似的文章,是講我朋友的神奇ESG經歷。就是某個員工旅遊日,遊覽車把大家載到海邊,主管說這是我們今天的第一個行程,然後大家發手套、夾子和垃圾袋,大家在海邊撿一小時垃圾後,再上車跑真正的行程,淨灘時總經理還來和大家合照。

 

不難理解,這就是台灣做事的標準方法,上面交代下面定期要繳交一些ESG的成績,好讓上面匯總之後寫在企業責任報告書或大內宣上。但在財力和資源有限,又不知道幹這種事到底有沒有符合ESG? 於是撿垃圾就成為大家最愛做的事,因為不管有沒有符合企業社會責任(CSR),至少一定符合了環保(Environment Protection)。於是乎台灣企業最愛做的ESG,上頭最常做的就是捐錢,而下面最愛做的就是海邊撿垃圾。

 

可是企業做了這麼多,人民其實很無感,這是因為企業認知 的ESG和消費者認為的ESG完全不是一回事。

 

就以本案例的房仲業來說,我以前每年都會去交大對所有在職專班學生演講。那個年代還沒有ESG,主要談的企業社會責任(CSR),所以老師都會要我談這個。而當時台灣最有名的評選就是天下雜誌的天下企業公民。這個獎分為製造業和服務業。於是我會請同學猜拿到製造業第一名的通常是哪家公司? 答案是台積電。因為多數唸交大在職專班的都在竹科工作,所以大家都沒有什麼問題。

 

接下來我請大家猜拿到服務業第一名的是哪家公司? 當我說是信義房屋時,教室會聽到一陣不小的嘲諷聲,因為那個班大概有150人,所以站在台上聽起來聲音特別大,而且我記得2~3年大家的反應都一樣。

 

我為什麼要特別講這個例子呢? 因為以我的年紀買房子都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所以我對房仲的印象都是來自廣告,可是那些唸在職專班的大多數都是30初頭的人,簡單地說,他們要嘛正要買房,或是剛買過房沒幾年。要我說,我絕對相信他們對房仲印象的可靠性絕對要遠勝於我們一般人。

 

於是就有趣了,一個努力提升ESG,而且年年拿獎的公司,可是在消費者的印象卻非如此,那到底是消費者誤會了,還是評選裁判誤會了?

 

答案就是老闆心裡的ESG和你認為的ESG是不一樣的。也就是我之前說的,對很多老闆來說,賺錢的歸賺錢;做功德的歸做功德的。公司會有一個專門的部門或負責人專門規劃和做ESG,然後責令各部門要專期繳出成績,於是就有了你看到叫員工去大太陽底下淨灘的一幕。

 

你可能想,不管如何至少有人淨了沙灘啊! 先不說這本來就是地方政府的工作,這麼一來,豈不是爽了外人苦了員工? 如果真想做ESG,為什麼公司不花錢去雇人請海灘?

 

相對的,我看美國很多企業做的都是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地方有活動如國小比賽還是地區商展(本地小商家出來擺攤),都會看到一些大型連鎖企業的員工出來幫忙或贊助,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讓你覺得我們是兄弟,所以當你在消費時,你或許會看到兄弟情誼上選擇我。可是在台灣,我從來沒覺得剛在對街的康是美或麥當勞除了消費,到底和我有什麼連結?

 

拋掉那些形而上的宣傳,改為由下至上,並讓員工能理解做這件事到底對他(本人)有什麼好處,讓消費企業更貼近一般民眾,或許這才是台灣企業ESG真的該做的。

 

2022年8月12日 星期五

Who’s the boss?

 Who’s the boss?

 

最近有個新聞,是金管會在對中華開發金控查核時發現,中華開發金控把金控和主要子公司的相關財務、業務及人員績效評估..等資料,交付給不具有權限的大股東─辜仲瑩,因此決定對開發高層予以裁罰,並要求開發必須對辜仲瑩究責

 

相關新聞連結: https://tinyurl.com/z6xxuzsf

有趣的是,我個人認為這是個很值得探討的公司治理議題,但台灣那些財經媒體或是公司治理大師們卻是輕輕帶過。

 

在我公1裡寫過一個教案叫誰才是真正的老大,裡面是說有家金控的總裁嗆金管會主委,結果金管會也不敢怎樣。倒不是金管會主委孬種,主要原因是台灣沒有法律定義總裁到底是一家公司什麼位子的人。也就是說如同你在一家上市公司裡的頭銜是教主聖尊一樣,外面人的人可能以為你是這家公司最有權力的人,但只要你不擔任經理人或是董事(),現行的法律是管不了你的。

 

相反的,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長(或董事),依目前法令,你就是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公司去借錢,除了你要蓋章,往往銀行也會要你擔任連帶擔保人;如果有人告公司,你就是被告,這就是標準的權責相符。

 

所以,如果你夠聰明的話,此時你就會發現,最棒的事就是有董事長的權力,卻不用去扛董事長的責任,頂多失去的就是董事長的酬勞而已。

 

過去我去演講時都會提到一個案例,就是頂新油品出包,魏應充宣佈辭去味全的董事長(也包括董事一職),請問這是個負責任還是逃避責任的行為? 基本上多數人都會認為是逃避責任。但是我接下來又問,魏應充不當董事了,甚至整個味全董事會裡沒有一個董事姓魏的,難道他就不怕整個董事會背叛他嗎? 這時大家都答不出來了!

 

不管是不當董事長的魏應充,還是之前頭銜是中華開發慈善基金會董事長的辜仲瑩(目前是中華開發資本董事長),之所以能以無名勝有名以子控母,答案其實就出在台灣特有的法人董事代表制上,只要有法人董事代表制存在的一天,這些人就可以爽爽地享有董事長的權力而不必去扛董事長的責任。

 

一直以來,都有人提議台灣應該比照歐美大多數國家廢除法人代表制,只不過這就像也一直有人主張房地產實價登錄應該更清楚透明一樣,只要碰到這個議題,執政的不談,在野的裝死,三小都談的媒體都突然變傻了,這應該也算是台灣奇跡吧!

 

類似的例子,還有這陣子防疫保單炸鍋,有些保險公司甚至是面臨倒閉(減資99%其實就等於倒閉了),你有沒有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就是你幾乎沒有看到有任何保險公司的高層因此受罰? 理論上,對公司來說,應該沒有什麼比做錯一個決策把公司弄到接近倒閉更嚴重的錯誤了吧? 可是你有看到哪一個產險的總經理或董事長被撤職的嗎? 為什麼?

 

很簡單嘛,當初拍板要賣這種防疫險的通常不是產險公司的總經理,而是董事長,而董事長又是公司的大股東下,你要怎麼去處罰他? 除非董事長自覺,又有誰敢提案處罰董事長? 所以我一直覺得證交所以公司治理為由要求上市櫃公司董事長不要兼總經理是脫褲子放屁就是在此。

 

這二個例子清楚地告訴了你:

 

1.      不管有沒有兼任總經理,一家台灣公司最有權力的人而負責例行決策就是董事長

2.      如果公司夠大,公司真正權力最大的可能也不是董事長,而是那些在公司沒有頭銜,但公司裡每個人都知道的”You Know Who”

 

最後,辜仲瑩的案子給中華開發什麼教訓?

 

當然不是不應該把董事會的機密資料洩露給非董事的大股東和其指派人,而是以後不要傻到把這種事還標註在公文紀錄裡。以後這種事就學綁匪勒索贖金一樣,把相關資料印好放在手提包裡,再丟到xx路的倒數第五個垃圾桶旁去讓路人不小心撿到就好了。

 

至於台灣的公司治理還是金管會的大刀闊斧,這種事聽聽就算了!

2022年8月5日 星期五

台海飛彈危機

 台海飛彈危機

 

近期因美國眾議院議長Nancy Pelosi 訪台,中共決定對台海進行飛彈演習,媒體稱為第四次台海飛彈危機。第一和第二次分別是什麼我不知道,但第三次卻是我很難忘的回憶,因為1996年的我當時正在金門服役。

 

這件事從今天回頭去看的確沒什麼,只是嚇唬一下而已,但對當下的我,或者說23歲剛從大學畢業的我是真的被嚇到了,特別是當時最盛行的理論是,中共會奪下外島,理由是直取台灣有跨越台灣海峽的風險,但如果是包圍或部份佔領金門,以當時金門有號稱4萬個軍人來說,接近等於台灣有4萬個家庭有家人在金門,從民意來說,勢必會要求台灣派兵來救,這麼一來攻防局勢瞬間逆轉。

 

我忘不了其中某個莒光日晚上,長官要求大家都要寫遺書,提醒大家把這封信放在軍服口袋裡,當時的我完全不知道寫什麼? 現在回想也完全忘了我到底寫了什麼。這件事如今來看或許可笑,但對一個20出頭且時身處外島,無處可去的年輕人來說,真的覺得人生有可能就葬身於此,無比的恐懼。

 

毫不意外,當時金門全島戰備,每天的生活就是─早起床盥洗後就是全連集合,每個人全副武裝去領槍和一隻圓鍬,然後二個人一組去挖散兵坑和清除射界(aka 除草),早午餐都會有人送過來,一直到下午5點左右部隊集合後,恢復正常去餐廳吃飯、洗澡,晚上則是中山堂保養槍枝或是寫東西. 偶而還會有長官來巡視,問大家怕不怕,然後就如同你在電影裡看到的,大家明明心裡怕的要死,嘴巴上卻要回答長官一再訓練的制式答案: 保國衛民是軍人的職責,軍人不怕死之類的。

 

我忘了這段時間到底持續了多久2週或一個月? 我只記得結束後,我的碉堡和庫房囤滿了水,一直到我退伍時想把這些水賣回給營站(福利社),當時福利社班長說,學長,歹勢,你知道我們這裡水多到賣不完,你要不要考慮拿那些礦泉水去洗澡可能比較快。

 

就如同很多男生談及當兵生涯一樣,服役當下其實是很幹和很怕的,但事後卻一再拿來說嘴。事隔20多年了,我很驕傲,在中華民國最需要我的時候,我曾在最前線保衛過這個國家。但反過來說,對於那些在網路嘲諷對手,或者用鍵盤在愛國的覺醒青年們,我也希望你們的愛國不是只是嘴巴說說,有種站到前線去,體會一下第一線人員的心情。

 

我已到中年了,或許對年輕人來說是個膽小鬼,但我真心希望國防只是備而不用,我也不太理解,如果你是20~40歲的人,也就是萬一有戰爭是要直接上戰場的人,為什麼你要相信那些60~70歲,甚至80~90歲人的話? 當台灣媒體一面倒地吹捧澤倫斯基是率領烏克蘭對抗對權的大英雄時,或許你也可以想想,如果你是烏克蘭人,你覺得他是英雄嗎?

 

 

 

2022年8月1日 星期一

讓座給老人

 讓座給老人

 

這會是篇有爭議,但值得你思考的文章!

 

前幾天下班搭火車回家,到了某站進來了一個老人,她奮力地在擁擠的車廂裡鑽動,沒有任何招呼就是推開擋在她前面的人,當下的我其實有點不高興。不久後到了下一站,有人下車也有人上車,我聽到車廂一頭有人大喊,這個社會真的病了,居然沒有人願意讓位給老人,此時我前面一個女生連忙站起來招呼老人就座。這社會真的病了嗎?

 

事實上這並不是我第一次看到這種景像,我至少看過三次,在火車上老人頣指氣使地要求年輕人必須讓位。仿佛在這個國家的法律已明定,讓座給老人是個法令而不是建議。

 

為什麼不讓座給老人? 這是我1997年到紐約唸書時,每天搭地鐵的疑問。有人讓座給孕婦,讓座給殘障,但我從來沒看過讓位給老人。是西方人不懂敬老? 還是這件事根本沒必要? 如果這個老人很健康,我們還有必要讓座嗎? 更何況什麼叫老人這本身就是個爭議。

 

台灣有很多規則是優惠老人的,除了車子讓座,最常見的就是65歲以上很多都半票,理由也不難理解,因為老人、小孩、孕婦和殘障都是弱勢。但我的第一個問題是,在30年前的65歲真的是老人,因為多數人都在65-75歲時死亡,可是今天,多數的死亡年齡都落在80~90歲,那65歲還是老人嗎? 更不要講,一堆65~75歲的人生活無憂,每天運動,身體都要比那些20歲每天熬夜的奥少年,還是35~45歲掯負家庭和工作雙重压力的中年人可健康多了。

請你想想: 當不管勞保退休給付,或是職場退休年齡都愈來愈往後時,是否一般認為的65歲叫老年人的標準也該往後延?

 

你不要小看這個東西,65歲搭交通工具或買門票半價,這些錢都不是提供服務者自行吸收,而是政府要另外付錢給高鐵,或台鐵的,也就是這些錢是你我這些青年壯年繳的稅付的,這合理嗎?

 

我的第二個問題是,就算有個70歲的,就因為年紀,所以他就等於弱勢嗎?

你隨便問一個台灣的中年或20~30歲的人,台灣核心的社會問題在哪裡? 我相信會有很多人告訴你房價太高了。

 

房價太高造成年輕人一輩子成為房奴,造成有資產者的後代一出生就屌打那些老爸不爭氣或是遠從外地來的。那麼台灣擁有最多資產的人是誰? 其實就是老人,這些人基本上也沒做什麼事,只是擁有的資產隨著房價高漲而發了。如果是自住的就算了,把房子隔成好幾間出租的也是這些人。於是出現了年輕人一手要繳房租給這些年長者,另一手又要付稅給予老人社會福利,你覺得這合理嗎?

 

最近有個新聞很令人深思,是台北市終於決定重新發給老人年金。我無意從政治和選舉去討論這件事,但如果你是年輕人,你該從這件事中值得學習的其實是老人的團結,也就是從歷次的民調中都發現北市府支持率最低的族群就是老人,在面對選舉下,北市府必須放棄原則。那我不禁去想,我們的年輕人呢? 你們成天罵著高房價,但是你們團結了嗎?

 

每一任政府都信誓旦旦地說要解決高房價的問題,一到選舉每個總統和立委都說自己是小市民代言人,但這些問題除了所謂多蓋社會住宅真的解決了嗎? 還是我們的年輕人都被內政轉外交,認為台灣尊嚴要高於自己的現實問題了呢?

 

我記得在我國、高中時,當時最流行的語是老賊,出自論語中的老而不死 謂之賊。源自當年很多黨外人士經常朗朗上口嘲諷那些萬年國代的話。而有趣的是,你去看看台灣政府五院院長的年紀的,你會發現當年那些正義之士現在正成為他們當年最討厭的那種人。

 

台灣正努力要修憲將公司投票權年齡下修到18歲。我請你想一個問題: 20歲也好,18歲也好,為什麼這個年齡線以下的人沒有投票權? 是不是因為覺得他們的心智不夠成熟? 那麼為什麼你會認為75歲或80歲以上的人心智是成熟的? 我們是不是也該修憲讓75歲以上的人沒有投票權? 甚至不應該擔任公職? 或是要不要考慮改為生存年限給予不同年齡層不同權重?

 

我知道可能有人想幹譙我想挑起年齡對立,或是嗆我等你老了就知道了,不過說實話,我常看到老人為了政治話題爭的面紅耳赤,反過來想,沒有投票權,搞不好對這些人反而省了不少事。

 

Anyway, 如同本文一開始說的,這是篇有爭議但值得你去深思的文章,至少我是這麼認為啦。

 

以下是出自我將出的教科書裡的一張圖

美國與台灣市值前十大公司掌舵者年齡

排名

美國企業

台灣企業

公司

CEO

年齡

公司

董事長

年齡

 

1

APPLE

Tim Cook

62

台積電

劉德音

68

 

2

Microsoft

Satya Nadella

55

聯發科

蔡明介

72

 

3

Alphabet (Google)

Sundar Pichai

50

鴻海

劉揚偉

66

 

4

Amazon.com

Andy Jessy

54

富邦金

蔡明興

65

 

5

Tesla

Elon Musk

51

國泰金

蔡宏圖

70

 

6

Berkshire Hathaway

Warren Buffett

92

台塑化

陳寶郎

79

 

7

Meta (Facebook)

Mark Zuckerburg

38

中華電信

謝繼茂

69

 

8

Nvidia

Jen Huang

59

聯電

洪嘉聰

62

 

9

Visa

Alfred Kelly Jr.

63

長榮

張衍義

66

 

10

UnitedHealth

Andrew Witty

58

台達電

海英俊

72

 

 

 

平均年齡

58

 

平均年齡

69

 

 

你應該知道左邊公司的規模應該是右邊(除台積電外)的好幾倍. 沒什麼只是順便放上來讓你想想,台灣企業的問題可能出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