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月前我懷抱著對未來最大市場的憧憬,一個人踏上了這個書本上很熟悉,實際上很陌生的土地。歸納過去六個月的心得,我對此地的感覺可以說是起伏不定,從擔心(一個人要到一個陌生而落後的地方怎麼生活)到驚嘆(原來這裡的生活條件不必台灣差)、擔憂(台灣的年青人未來如何和這裡的年青人競爭)、到現在的平心視之(大陸本身存在著的問題)…等.
要總結在大陸的心得,其實很難用短短的文章來表達,同時也容易受我個人的價值觀有所影響,因此,我僅就投資的角度來闡述一下我這六個月來的觀察。
一言以蔽之,我認為大陸會在五年內發生經濟災難,而災難發生時就是投資大陸的最好時機。目前的中國就如同一顆置於火 葯桶上的鑽石,鑽石的耀眼,總讓人忘了火葯桶可能爆炸的危險,火葯桶沒有爆炸只是因為引信還沒有點燃,火葯桶沒有移除前,火葯爆炸進而使想取鑽石的人屍骨 無存機會永遠是有的,惟一最好的辦法,就是等火葯桶爆炸後,所有想取的人都避而遠之時,就是最好的機會。
提出這樣的說法,相信會有許多人不認同,畢竟過去幾年來就有不少人一路唱衰大陸經濟前景,然而,大陸的經濟在過去三 年來不但沒衰退,反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所有唱衰的人都多少得到了應有的教訓。但是別忘了,過去的十年基本上全球經濟是成長的;過去十年歐美各國為了 引導大陸走向市場化,也沒有貿易摩擦的問題;過去十年,大陸人民是從吃不飽走向吃飽的階段,沒有內部的矛盾問題,然後今天的中國政府卻承受著更多,要維持 經濟的高速成長來平息國內問題,同時也要面對著國際間因為中國崛起,所衍生的問題。
以下,我僅就我的觀點提出為什麼我認為中國會在五年內產生經濟災難的理由:
一、 一、 二元化經濟造成過度的貧富差距: 幾乎所有到過中國幾個大城市的人都很難不為城市中人口二級化的懸殊差距感到驚訝,在上海、北京、杭州幾個大城市的街頭,你可以看到最新型保時捷休旅車和三輪車並存的景像,衣著光鮮的少男少女出手闊綽的買下店員一年工資或更高的衣服。
城市里湧入了上百萬的民工,這些人多從內陸的四川、湖南、山西等地而來,他們辛苦的從事著這個城市裡最低廉的工作,居住在髒亂狹窄的空間,為的是一個月400~800的薪資, 在城市,還有另一種人,這些人多是年青人,大專畢業,平均要花上3~6個月才能找上一份一個月1,000~2,000的工作,而這樣的薪資多半只夠這些年青人過著餓不死的生活。然後,社會上更不乏的是有錢有勢的大老闆或政府官員,他們或透過收賄或透過特權(或是自身的努力),他們一個月的薪資可能抵得上一萬名民工一年的所得。即使同樣為打工一族,也同樣有地域上的差別,沿海的省份如浙江、廣東就要比鄰省的江西、安徽、廣西收入要高上一倍,更遑言更加內陸的貴州、甘肅等地了。
為什麼這樣二級化的差異過去不形成威脅而未來可能是很大的問題呢?問 題就在人的心理需求層次的不同。自古以來,中國就是個重農輕商,以農立國的國家,在農業社會中農村需要大量的人力,在土地有限而人口不斷增加,也因而造成 長期以來多數農業人口連基本的溫飽都有問題的情況。而中國過去十年的發展,透過工廠吸引了大量這些農業人口到工廠工作並支付超低廉的工資,基本上解決了吃 飽的問題。但是當今天的中國吃飽不再是問題時呢? 大家會期望著有自己的手機、有更好的衣服、讓小孩能受更好的教育,這些都需要更多的錢? 而當老闆不可能付出更高的薪水(理由很簡單,中國人太多了,你不想幹的事,永遠有一堆人等著幹),這些人會開始體認在這個社會主義的國家居然存在著這麼多的不公平,社會的不安情緒將會日益升高。
國際上多以國民所得達一千美元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由未開發進入開發中國家的標準,事實上一千美元的國民所得也往往經濟 動蕩的第一個門檻。很多拉丁美洲的國家在一千美元前經濟也是呈現快速的發展,但卻往往隨著經濟太快發展未能顧及社會福利而造成人民的革命,最後數十年後所 得停在三千美元左右的水準。
大陸目前最大的优勢,在於經濟仍呈現高速的成長,工廠仍大量的雇用工人,多數的人民也相信他們的未來會更美好,因此尚無對明顯對政府不滿對抗的情況,但如果一旦經濟歩入衰退,人民對未來的希望落空,那麼就很難想像了。
二、 二、大陸自身經濟問題:這個問題約可分為四個部份來談,分別是經濟結構過於偏重外貿、企業經營問題、政府的問題和銀行呆帳問題,茲分別敘述如下:
1) 1. 經濟結構過於偏重外貿: 相較於美國,美國的國民生產毛額GNP近60~70%來自美國國內的消費,30~40%才是來自國際往來,大陸的情況恰好相反,70%以上來自對外的貿易,本地市場佔不到30%, 過度依賴國際市場的結果,也相對加重了國際環境波動對大陸本地經濟的影響,一旦當國際市場步入衰退,或是因近期日益發生的貿易戰爭使大陸被迫自我約束而限 制出口時,會對自身經濟造成很大傷害。特別是目前全球經濟都籠罩在高油價的陰影下,大大提高了大陸經濟受傷的可能 (p.s 依最新資料,大陸外貿依存度為90%, 印度只有20%)
2) 2.企業經營問題: 初次見到深滬二市上市公司的股價讓我著實驚訝,70%的公司股價在5元上下,90% 股價不到10元,這樣的股價對應於一個高速成長的經濟體來說似乎有些不相匹配,更深入去探討,你會更驚訝的發現,這樣的股價對應的是高達近46倍的本益比(台灣總體上市公司約為16), 換言之,5元的股票相對而言一點都不便宜,而且別忘了,大陸上市公司作帳風氣十分嚴重,對應於46倍P/E ratio 的EPS還是努力作出來的,怎麼會是如此? 我想這是來自於大陸企業的低效率及不專一
如果翻開大陸深滬股市上市公司的營業項目,你可能會為絕大數公司集團化下錯綜複雜的數十家公司及五花八門營業項目感到吃驚。相較於台灣絕大數公司的專一,大陸多數公司往往跨足多個項目,如大陸最大的飲料集團之一的娃哈哈,除了飲料本業,本身也賣童裝,房地產、投資、餐飲……,再透過旗下多家子公司交叉持股. 專業生產空調的奧克斯,也作手機、太陽能,甚至要進軍汽車市場及賣瓶裝礦泉水。(在台灣除了統一,很少有公司跨足這麼多看來不相干的產品)。我曾和浙大MBA的學生談及此事,他的回答很簡單,大陸的市場很大啊,這些都可以賺錢為什麼不去做? 但是貪多的結果卻是讓個個都嚼不爛。以手機為例,今年上半年,大陸所有手機製造商都是賠錢的,理由其實很簡單,過去大陸的國產的手機,多是注重外型的設計而不重功能,再以低於NOKIA 或MOTOROLA的價格推出,自然能吸引特定的族群。但當這些NOKIA, MOTO開始推出低價手機時,本士品牌失去價格的优勢而品質又不如人時,自然失去了市場。
而從財務的角度來看,公司經營項目過度的多元化,也無形將公司經營風險提高,任何一項項目的失敗都有可能拖累整個公司,如娃哈哈飲料項目可能獲利極佳但因房地產的大跌而使整個集團被拖下水。
當然,這些公司從事這些五花八門的投資項目裡另一項代表意義則是,有新的投資項目才能有利於他們可以從銀行裡借到更多的資金,這就會涉及以下要談到的銀行呆帳問題。
第三個大陸企業問題就是大陸企業的低毛利率: 最新數據公告,廣東省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呈現下滑,主要原因為人民幣的升值,這樣的理由似乎有些牽強,畢竟人民幣才升值2%, 相較於當年台灣從對美元1:40一口氣升到1:28, 這樣的幅度算是很輕微的了。如果這樣的理由為真,這只能再次曝露出大陸企業體質纖弱的特質,如果依照國際各國對人民幣升值的期望(5%~20%),真的很難想像到時會發生什麼事
3) 3. 地方政府的問題: 中國政府的無效率展現於太多的地方,如冗員的充斥、官員收賄、胡亂建設等…, 在 此,我僅就影響經濟發展之處提出討論,那就是招商引資。在中國經濟發展初期,招商引資的策略的確功不可沒,當台灣的地方縣長還自以為是高高在上時,大陸的 父母官卻能自動低下身段為台商或各地開辦各式便利服務,自然讓當時在台灣身受勞工抗爭、環保問題的台商冷暖兩樣感受。招商引資的好處,除了增進當地繁榮、 減少失業,增加政府財源,更重要的是這也是地方官員績效,影響升遷的主要評比。於是乎,大陸一時之間成為全國各縣皆招商的盛況,先是沿海省份,再過來是內 陸鄰省,再一歩一歩深入,為了省內一次再一次的招商績效,地方官員們除了加快辦公流程,土地免稅、三免五減是樣樣都來,尤有甚者,金融融資,地方特許經營 都能積極協助。也因此,即使是低效能或高污染的行業,在哪裡總能找到地方,反正1~2年後招商成果出來,官員也升到他處了,誰管他後續如何? 這樣影響所及,造成中國農田的大量流失,一個號稱有九億農民的國家,糧食卻生產不足,尤有甚者,由於政府的介入,往往這些企業初期不投入大量資本,而都向銀行借貸,企業自身體質及競爭力都不是很健全。
4) 4.銀行呆帳問題: 近 年來大陸經濟發展的最大受益者之一非銀行業者莫屬。和二十年前的台灣相同。大家都看好經濟的前景,只要敢於投資設廠的人就會發財,所以大家都想向銀行借錢 去投資,相對握有放款大權的銀行人員就成了人人爭相拉攏的對象。當然過去發生在台灣的放款回扣在此地也是習以為常的事。問題是一旦經濟發生反轉,少了風險 控制的銀行系統也就是最大的受害者,過去的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泡沫化經濟破滅後,日本銀行體系反而成為日本十年來經濟無法復甦的最大絆腳石。從以下二 件事,我們可以體察一下大陸銀行的現有體質: A.大陸銀行的呆帳率有多高? 這一直是各方有興趣的問題? 以近二年中國政府推動四大國有銀行(中、農、工、建)股票在海外上市,為配合上市要求所提列的自有資本率,分別由中央外匯準備中各自提撥100~150億美元/家,來協助打消呆帳就不難從中推算一二,但是,別忘了過去幾年可是中國的黃金發展期,如果在此高速成長下都能造成如此高的呆帳,更遑論在經濟走下坡或是衰退期呢? 近期大陸宏觀調控打压房地產,相信對銀行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目前地產業者手上都有一堆高成本的土地,只是仍在苦苦等候市場的轉變,目前仍無聽聞任何中大型地產開發商倒閉,但如果時間真的長久,到時才是銀行压力的開始。
三、 三、 道德價值的偏差: 這本來和經濟衰退沒有著直接的關係,但一個經濟活動的長期興盛,光靠實體建設是無法長久的,因此僅簡單敘述我的看法。
初到大陸第一個 月在報紙財經版上最吸引我的是居然有這麼多上市公司的老總捲款潛逃或是收受賄賂,從四大國有銀行之一的建設銀行的董事長、中國最大乳品公司─伊利到其他不 可勝數的公司,這些事在台灣是很少發生的,當然理由很簡單,台灣是私有企業,老闆沒有理由去污自己的錢,而大陸是國有企業,老總不過也是個打工仔,不進自 己口袋也是進國家口袋。
第二件引起我注目的事,是街上許許多多名貴汽車, Benz, BMW, Porsche的所有者, 裡面開車的人多是30~40歲左右的年青人. 大 陸過去十年的改革造就這一批敢闖敢衝的年青人,這本是一件好事,畢竟勤於用腦筋,眼光長遠的人並要比守成不變的人要來得容易成功。問題是在大陸快速的成長 中,這樣的行為卻往往為解釋為只要你敢闖,你就會成功,因此,傳統道德的規範和法律上的約束,往往就成了這個社會中,人群就不看重的一件事。也進而對後繼 的年青人,造成了價值觀的扭曲,認為30歲左右發財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在台灣,除了十幾年前造就的科技新貴外,多數的富豪多在45~55歲以上,因此很多的台灣人相信要按部就班的累積自己的財富是必然,但在大陸不同,太多的機會和太多的成功例子,造就了年青人一歩登天的想法,所以,幫人打工個2~3年,多數人選擇自己作老闆,再賄賂銀行人員,借款來辦廠。但當有一天發現事情不如自己所想時,就偷工減料,或是自己走上偷拐搶騙的路子,在浙大,我就不只一次在討論品質不確定時,聽到人家告訴我,管他的,只要賣出去先收到錢就可以,以後那是以後的事.
道德觀和經濟發展看似不相干的二件事,但這就如同天龍天部中少林寺七十二絕技和佛法的關係。少林寺無人能精通十門以上的絕技,主因在於少林寺武功是建構於佛法之上,武學進歩容 易,但佛法上的見識要突破較難,同樣的,經濟發展容易而人心的改善難,任何一個國家如果只是追求經濟而不知提昇國民素質的,最後的結果,也不難會成為如小 說中的十三絕神僧,在武學突破的當天全身經脈盡斷而成為廢人。因此所以重回我的結論,如果大陸不積極去改變人心,這樣的經濟仍是建在危樓之上的。
最後,在作為一個中國人或甚至只是一個投資者,其實我內心並不希望中國經濟有崩潰的一天,因為在全球經濟緊密連動的 今天,紐約害傷風會讓全球打噴嚏,同樣的,北京巨人的倒下,也可能引發全球的大地震。更何況在中國政治經濟體系均未臻成熟下,因經濟問題所引發的動亂才可 能是世界,特別是台灣,的最大災難。
但作為一個投資者和投資顧問,我更有責任去提醒我的客戶和我的朋友們,在普遍中國熱下應有的省思。在此,我仍認為就 十年廿年而言,中國仍是最好的投資標的,主要仍歸因於中國人天生勤勞進取及對金錢追求的習性,只不過任何事物在走向完美前總不免要歷經顛簸。與其把我的看 法當作中國熱的剎車,還不如當作是等候更美好機會的建言。
最後,我再次重覆我的結論,中國是放在火葯桶上的鑽石,現階段最好的投資策略就是守住現金,靜待火葯爆炸把眾人炸開後,再進場去撿鑽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