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悶經濟
每年底台灣媒體都會學日本選出年度代表字,回顧這些年來,多數年度代表字都不是什麼正面的字,當然也多少反映出許多人對於台灣現況的感受。如果要我針對過去幾年的台灣選出一個代表字,我會選”悶”。
“悶”是什麼感覺呢? 就是一種你對現況很不爽、很幹但又無能為力的感覺! 是的,因為對現況很不滿,於是大家就愛訴諸公平正義,因此你每天打開所有媒體,成天都在講弊案,三小事都可以扯到陰謀或是官商勾結還是財團打壓無辜良民。想想自己在一個這麼危險的地方長大,還真是奇跡啊。但或許你也可以反思一下,台灣成天打弊案、打官商勾結,但台灣的問題真的解決了嗎? 你對你的生活因此過得更滿意了嗎? 還是你只是看著那些成天滿口公平正義的名嘴,一個個荷包滿滿甚至晉身為民代? 弊案愈打愈多到底歸究於前朝餘毒? 還是像地下電台講的,這個葯起先吃沒有感覺,等你吃完500罐就知道效果? 還是這些打弊案根本就是他媽的搞錯方向?
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當今天什麼鳥事都用弊案去思考,大家用著放大鏡過濾著一絲一毫可能的不法時,是不是讓更多的公務員或是主事者選擇了明哲保身,而不敢勇於創新? 這些年來大家都對公務員很不爽,認為他們是米蟲,作個簡單的事也要跑一堆流程,但這不正是因為大家要求公務員只能”依法行政”的結果? 不管你對公務部門爽不爽,喜不喜歡他們,不能改變的是公家機關是一個國家必要之機器,當你搞得這個機器遲鈍了,最後衰小的還是一般百姓的你我。
甚至,如果再從另一個角度想,當依法行政、明哲保身成為公務員的最高準則時,是不是也讓一些擺爛的公務員成為了推卸責任、抗拒改革的最好藉口?
在本blog我談過很多我對台灣許多金融相關行業萬年不變的無奈,如搞不清楚為什麼存褶是去銀行提款的必要條件、他媽的有夠爛的網銀畫面、令人靠爸只支援IE瀏覽器的電子投票平台、去年底新上線僅支援去年4月Microsoft 就宣佈放棄的IE瀏覽器,而且我和另外二位資訊界朋友各花一個多小時也裝不起來的個人信用查詢平台。更不要說今天你到中國到美國去看,一堆新科技的運用,這些早就玩到爛的”創新”在台灣不是還在研議當中,不然就是於法不允許,講難聽一點,過時的法令和明哲保身的心態成為了部份廢柴公務員和鬼混不進步組織的護身符,但卻也延宕了我們國家的進步,當一些工商團體成天只會鬼叫的要政府減稅和刺激經濟,為什麼大家不去想想,台灣需要新的經濟模式來帶動新一波的經濟成長。
台灣是一個由移民組成的國家,我們的祖先不管他是海盜、因為在家鄉活不下去的、還是跟隨著軍隊而來的,多數這類人都流著冒險和勇於嘗試的血液,這也是台灣以一個蕞爾小島卻能在國際經貿上站有一席之地的成因。但反觀今天的台灣,在媒體、名嘴和民代爭相攻訐下,卻變成了一個保守、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氛圍。勇於改變創新的人受到打壓,守成不變的人卻能平歩青雲,這個國家今天會變成這樣當然一點也不意外。
以下是一篇我近期看到很好的文章,作者看名字你應該知道他是誰。或許此時你心裡會冒出柯文哲講的話,為什麼當行政院長時不說,現在才在講! 首先,根據陳教授告訴我的(對,他是我朋友),行政院長權力遠不如你想像的大,但是要卻要扛下多數的責任。不過不管如何,本來就不應該以人廢言,只要是對的事就不應該因為講的人身份而有所不同,更何況一個當過行政院長(和副院長和金管會主委)的人,離開位子後提出對公務部門和政府的建議,又何嘗不是一個醒思?
請行政院聽聽巴布狄倫的歌
2016-10-25 03:54:34 經濟日報 陳冲
同一天看到「愛奇藝來台 文化部長說不」及「巴布狄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報導,感到相當諷刺,不禁想起巴布狄倫在2000年發行而於次年獲得奧斯卡獎的電影主題曲Things have changed。不錯,環境早已改變,在數位年代猶迷戀石器時代的思維與法規,如何能思考國家未來的競爭力?
我在三個月前曾有一篇專欄,「各行各業都有Uber」,雖然是因交通部取締Uber而起,但也指出近三年來因顛覆性科技引入各行各業,尤其在被管制或高度監理的行業,原先不易跨越的門檻(資本、技術等),幾乎一夜崩解,監理者必須變換腦袋,採取截然不同的思維。但因這一劇變,不限於單一的部會,而且涉及對未來社會的規劃,恐怕是由行政院基於對Things have changed的體認,出面積極整合的時候了。
去年四月間,美國摩根大通銀行董事長戴蒙,在致股東書信中提到「矽谷的新創事業正在吞食華爾街的午餐」;而在次月我也有一篇「傳統銀行皮繃緊」的專欄,率先指出Fintech對傳統金融業的影響,而傳統金融業欠缺急迫的壓力,每因原來意在管制的監理法規,一時之間反成為阻擋新進者的保障,而主管監理機關瞻前顧後也賦予既有業者喘息的機會,但是一旦整個體系承受不了科技巨輪的壓力,監理法規成為改革對象,則未利用「過渡期保障」或「喘息」的機會整軍經武的金融業者,反將因「溫水煮青蛙」的不自覺,而噬臍莫及。不但午餐被吞食,恐怕晚餐會拱手讓人。
以網際金融為例,台灣法治立國,採取先緊後鬆方式,可惜鬆的速度不夠;大陸則有點「放牛吃草」,採取先鬆後緊的策略,可惜緊的節奏太緩。所以台灣活力不足,大陸則亂象叢生,本年10月13日大陸國務院繼去年七月起頻頻出招後,又推出「互聯網金融風險專案整治工作方案」,就看出兩岸在網路金融上過猶不及的困境,這可說是金融界的Uber。
愛奇藝來台落地,又是一例。原本Uber自稱是「資訊服務業」,在業務流程規劃上也包裝為「平台」,避免產生「小客車運輸業」的外型而觸法。第三方支付業、P2P借貸等也都依循同一模式,因此創立於2010年而在今年三月已在台灣實際上線的愛奇藝也不會例外。愛奇藝基本上是數位匯流業者,但這種提供電影、劇集、綜藝服務的平台,又有電商、遊戲、票務等跨域的功能,到底是何種行業?愛奇藝自認是OTT,當然以資訊服務業提出來台申請,求最小的監管,但文化部則認為已「識破」其為影視產業、是媒體、更是陸資,故堅拒其落地。但此一表態不能改變愛奇藝實際上已在台灣提供服務、收費而不納稅、有爭議無法可管的事實。
二十年前,在加入WTO談判的過程中,對服務業本就有四種模式,對Mode I跨境服務(cross border service),多數國家都採「不予承諾」(unbound),而因當時網際網路剛剛起步,威力不足,不予承諾就可拒國外業者於門外。時至今日,各種服務藉網路輕而易舉長趨直入,國境毫無管制意義,政府或監理機關如仍執陳舊觀念及古早的國內外規定看待市場,其實就是鴕鳥埋沙的心態。這一問題,不是金管會、交通部、文化部、經濟部任一部會單獨面對的課題,而是整體政府要積極因應的趨勢,更是藉此重新融入國際經貿體系的契機。
我或許是A worried man with a worried mind,但更希望行政院了解You can’t win with a losing hand(兩句都是Things have changed歌詞)!
(作者是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
p.s 這篇文章是在看完最近一期Forbes 400 (美國最有錢的400人)有感. 其中來自台灣的有4人,分別是孫大衛(#90, Kingston)、高民環(#246 Garmin)、楊致遠(#321 Yahoo)、黃仁勲(#395 Nvidia) ,名列美國富人第二多的移民國家,僅次於以色列的6人,但其實由於這份名單是以出生地為分類,其中有幾位是出生於中國大陸,但曾經在台灣受教育或成長的包括: 王恆 (#190 Golden Eagle Retail)、杜紀川(#90, Kingston)、程正昌(#232 Panda Express).
http://www.forbes.com/forbes-400/immigrants/#4a753a784b1f
無論如何,他們代表著台灣人傳統的冒險精神,或至少台灣人並不是笨蛋. 既然如此,台灣怎麼會搞成今天這樣? 或許大家也該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