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

你的錢是他的武器(下)

你的錢是他的武器(下)

 

昨天因為要趕著出門沒把結尾交代清楚.

 

當大家質疑中壽把保戶資金以146-1 一般投資為名行146-6控制購併之實時, 等投票結果出來, 中壽果然”沒有違法”. 因為不意外, 中壽把購入的開發金股票所得的投票權全部用來支持中信證集團旗下的投資公司來取得開發金的董事席次, 連中壽的總經理王銘陽都掛名中信旗下某投資公司成為了開發金的董事.

 

這樣你懂了嗎? 保險法146-6規範的是壽險公司拿壽險資金去為”自己”(中壽)達到購併目的, 但事實上中壽並沒有為自己, 而是為中信集團去達到購併目的啊, 所以”不違法”.

 

那麼, 中壽的總經理去當對方的董事難道不能算是有購併企圖嗎? 這時候就有一些天才學者出來護航了, “拜託, 你買間房子也會三不五時去看一下, 中壽總經理去擔任開發金董事, 是為了鞏固中壽投資利益啊!”.

 

套句大陸官腔, “我不管你相不相信, 反正我是信了!” 當時的財政部就是這個態度.

 

好了,  接下來講我的心得

 

首先, 你知道這件事最好笑的是什麼?

是我們的財政部裁判兼球員. 先是在比賽前高舉公司治理大旗, 告訴雙方要建立一個公平的競賽, 但是整個過程很明顯地偏向一方, 甚至到後期裁判自己直接跳下來踼球. 最後還和勝方擁抱歡呼贏得了比賽.這很滑稽嗎? 還好, 我還可以告訴你更可笑的事, 三年後, 官民股決裂, 結果這一次裁判自己組一隊下來比賽(但是他依舊是裁判哦!), 當時的財政部長還公開呼籲開發金股東不要投票給民股. 結果更扯的是, 這一次裁判隊居然輸了. 結果出來後, 民股知道得罪不起財政部, 只好還是把董事長意思一下讓給官股. 這其實是我在寫這個教案最不能理解的地方, 到底這個案子問題出在公司治理還是國家治理.

 

我之所以把財政部列在第一個被檢討的對象亦是如此. 這件事其實明明很清楚, 民進黨是執政黨要拿下國民黨的金脈. 就是如此而已. 但偏偏財政部硬要冠上個公司治理的名字好讓一切作為看來名正言順. 結果從頭到尾完全破壞公司治理的就是財政部. 這是讓我最賭爛的地方. 我不知道心理學上的名詞叫什麼. 這就像一些人成天高談仁義道德結果私下狗屁倒灶般的讓人不爽.

 

在上篇文章, 我花了相當篇幅介紹中華開發的來龍去脈, 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看到中華開發就是家標準”成也政治 敗也政治”的公司. 在歐美, 多數的公司治理牽涉到多是大小股東平等對待或是公司經理人資訊不對稱這類的問題, 但是一到台灣, 似乎政治一直都是揮之不去的陰影, 包括以前寫的中鋼或是之前的台新金併彰銀都是如此. 政府其實只要扮演好自己裁判的角色. 過度的介入企業經營往往都只會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更遑論台灣的政治決策往往都會受到一些民代的干擾, 我覺得政府持股應該明確訂定股東會投票準則, 或支持公司派或保持中立, 不要再去介入經營權的爭奪了.

 

第二個要提的當然是中國人壽. 我之前的文章有提過, 中壽為了幫辜二少拿下開發金所購入的持股到今天都仍掛在中壽帳上(請參見”台灣的特產”), 一共有3.6億股, 平均成本是13.65元. 以今天開發金的收盤價8.48元來算, 帳上損失了18.61億元. 經過了快十年, 這筆”投資”一直沒有出清過. 你不要以為這是辜少爺的錢, 這筆錢正是來自中國人壽所有的保戶繳的保費. 而這個損失則是由中壽所有的股東共同承擔. 在我之前文章提過, 因為台灣目前還沒有和國際會計準則接軌, 所以這筆”損失”只會列為股東權益的減項. 而因為分母的下降, 反而讓中壽的ROE上升. 簡單的說, 中壽高層在決議購入開發金股票以及後續是否要處份, 他們的考量全部是大老闆和他自己的利益, 根本是把中壽保戶和股東的權益視若無睹. 看到這裡, 你還相信這是家值得投資的好公司嗎?

 

而且你不要以為這筆帳只出現在中壽, 國喬石化、中信證…所有辜二少可以控制的公司當初都買進了開發金. 而這些股票我相信也一樣仍在帳上. 當初很多人攻擊中壽, 只是因為他是保險公司. 而是你回過頭想想, 國喬石化, 中信証(現在叫凱基證, 被併入開發金了, 這是另一個故事了)同樣有著數千到數萬名的股東, 這些股東何辜, 只因為老闆想入主一家金融機構, 結果全部股東都要跟著出錢, 這和金正日叫大家上戰場來達到他個人目的有什麼二樣?

 

在台灣的股民(保戶)其實很可憐. 當你買進一家公司股票時, 其實也隱含了委任和信賴, 你認為公司的經營層會如同命運共同體般好好運用你的資金, 最終大家共享其利. 但事實上, 這些老闆只是把你當傻瓜, 他認為是你自己要拿錢給他花的. 他可以盡情的用你的錢來成就他個人的夢想. 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強調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就如同很多人可以理解的, 一個投資如果是騙人的, 那麼檯面上的報酬率再高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這篇故事裡提到的公司, 或許可以給大家一點醒思.

 

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

你的錢是他的武器(上)

你的錢是他的武器(上)

 

好像是今年初吧, 商業週刊推荐了幾檔2013年的潛力股. 坦白說, 我已經不太注意台股了, 很多新公司我也不認識. 但是當我看見其中一家被推荐公司是中國人壽時, 我下定決心我再也不要續訂商週了.

 

我跟中國人壽沒有什麼仇, 更不是像有些人只要看到”中國”二個字就起乩. 這一切只是源於我目前正在寫的教案, 辜家二少如何運用中壽資金入主開發金.

 

如果你的年紀超過35歲, 你應該知道當年的中華開發有多風光. 不要看它現在股價長年龜縮在7~9元. 當年的開發股價挾著高科技的風潮在1990年代初期曾經一股破500元過. 之後也幾乎是年年配股3元以上. 在當年, 理工科第一流人材進竹科, 商科的第一志願就是中華開發. 我好像之前文章寫過, 當年能進中華開發上班的基本上只有二種人, 不是你很厲害, 那就是你的爸爸很厲害.

 

中華開發最早全名是中華開發信託. 屬於台灣早期的金融機構, 在1959年由行政院的安定基金和世界銀行合作成立. 那時候的台灣資本缺乏, 因此中華開發成立的目的, 就是以政府的力量, 配合政策用長期資金投資和融資給一些潛力企業. 你大概可以想見, 裡面的人就像一些你可能看過但從未打交道的一些進出口銀行一般, 就過著一般公務員的生活.

這一切因為1980年代後期Compaq開始將電腦硬體轉包到台灣, 引爆了世界個人電腦風潮後都變了. 台積電、聯電…等一票本來賠了一褲底的電子公司搖身一變成為了科技新貴. 更遑論竹科一堆新創公司. 這讓中華開發這個當初配合政策投資而持有一堆電子公司股票的信託投資公司也連帶水漲船高. 更厲害的是, 科技業的影響力愈來愈大的同時, 中華開發因為投資的很早, 除了靠上市賣股票可以大撈一票外, 往往都還握有這些公司董監席次, 這種當時持政的國民黨而言, 當然是不能放過的資源.

 

1992年國民黨指派台灣綜合研究院院長劉泰英出任中華開發信託董事長, 並於隔年成為國民黨投資事業管理委員會主委, 挾著當時總統兼國民黨主席李登輝的信任, 劉泰英成為了台灣財經國師及”大掌櫃”. 所有投資案(和女人)爭相湧入開發信託以求能獲得”泰公”的青睞. 泰公成為了台灣真正的財政部長兼經濟部長兼經建會主委. 常常這些人不懂事, 講了泰公不愛聽的話, 泰公馬上在電視上一反駁, 這些部長什麼的馬上縮起來修正, 屁也不敢放一個. 也因此, 當年的財團要借貸或申請什麼優惠, 人人都知道最好的辦法就是找泰公.

 

這種爽日子過了幾年, 中華開發碰上了二個轉戾點. 首先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隔年的台灣本土型金融風暴, 國揚、東帝士、國產…這些持有黨證, 國民黨友好的財團一個個中箭下馬, 中華開發當時總經理胡定吾說, 因為中華開發不做放款所以受傷很輕(天知道, 那些參與的投資案受傷重不重). 但不管如何2000年的高科技泡沫.com破裂就真的是給中華開發重重一擊. 再加上過去幾年年年的高配股, 中華開發的股本早就是台灣金控中的前三名了, 但是盈餘卻跟不上. 造成了開發的股價直直落. 這是中華開發的不幸, 不過對泰公而言最不幸的事應該是萬年執政的國民黨居然下台了.

 

中華開發對國民黨扮演什麼角色, 當時全台灣的人都知道. 自然是民進黨第一個要修理的對象. 這時候長期和泰公不對盤的開發金控總經理胡定吾主動向民進黨輸誠. 因為胡長期以來一直是開發金真正的操盤者, 因此綠營心想就結合胡的力量來拿下開發金. 結果沒想到, 等到了開發金董監選舉前夕, 當時被趕出國民黨的李登輝找上陳水扁, 告訴他自己離開了國民黨後需要有新的政治舞台, 所以請綠營不要斷了他的金脈. 就這樣, ”號稱”台灣民主之父和”號稱”台灣之子的二個人達成了協議, 維持劉胡共治, 官股把所有委託書交給劉泰英來支配.

 

選舉的結果不意外, 泰公大獲全勝拿下2/3席次. 但是結局卻很意外, 泰公不知道是晚上酒喝太多還是對胡背叛他真的太不爽, 當選後直接要胡主動辭職. 這很明顯違背了當時的協議. 當然, 這也讓宗痛大人覺得自己被耍了. 於是要求檢調加緊追查泰公任內一堆狗屁倒灶的案件.

2003年因為新瑞都案..等劉泰英被判入監服刑, 當然也被財政部解除開發金的職位. 臨行前, 泰公派發揮最後的影響力, 選出了不到30歲的美女陳敏薰擔任金控董事長, 而胡定吾則是回鍋擔任旗下主體開發工銀的董事長. 陳胡二人人前笑嘻嘻, 背後則是拿刀互捅. 很簡單, 因為隔年2004年又是三年一度的董監改選, 沒有了泰公, 一切又是重新的開始. 只是二個人都沒想到, 還有一頭狼同時也盯上了這塊肥肉 .

 

談一下開發金控的股權結構. 這家公司長期被歸類為國民黨黨營事業. 但其實國民黨也沒有多少持股. 反正在黨國不分的年代, 黨主席就是總統, 一聲令下財政部長或經濟部長也是乖乖地國有企業或銀行持股交給黨來支配. 就這樣開發金沒有控制股東. 最大的股東居然是旗下的開發工銀, 因為合併持有金控近7%的股權. 接下來是公營行庫全部加起來約有8%. 除此之外, 包括陳敏薰家族, 沒有一個持有1%以上股權.

 

在大家都沒有股權的情況下, 決戰的重點就在委託書! 依當時金管會公告的”委託書使用規則”第6條規定, “持股一年以上, 並持有超過10%股權股東可以委由信託業或股務代理機構進行”無限徵求”.(第6條). 反之, 持股千分之二或超過80萬股股東則僅能進行”有限徵求”, 每一戶股東最多只能徵到股權的3%.(第20條). 簡單的說, 除非勢力的結合, 否則沒有一家能獨力進行無限徵求委託書.

 

從數字上來看, 裡面最有优勢的就是官股, 因為持有8%, 第二個是開發公司派因為可以掌控子公司持有的7%股權. 第三個是浮上檯面的中信辜家持有6%.

 

這時候有一個人高舉的公司治理的大旗, 帶著聖潔的光輝站了出來. 他就是當年的財政部長. 他告訴大家, 我完全是從開發金控股東的立場著想, 從公司治理角度, 開發金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控制股東. 因此誰持有的股權多, 我們就支持誰.

接下來呢, 財政部開始運用”道德勸說”(很令人激賞的文雅用句)要求開發工銀持有開發金股權必須中立.(當時法令尚未修改). 這時陳胡二個人才驚覺事情不對, 於是二個原本對立的人反而聯合起來要向外來入侵的辜家宣戰.

 

當時公司派指責市場派最主要的就是辜家宣稱持有6%的股權, 其中有2.67%是由旗下中國人壽以一般投資名義買下. 這是什麼意思呢? 因為壽險公司涉及的資金一方面非常龐大, 時間也多半很久, 一個保戶從投保到真正得到壽險公司保險金可能都是十幾年後, 一旦壽險公司出問題影響層面很大, 因此主管機關對於保險資金的運用有很嚴格的限制. 主要規範在保險法第146條中. 其中投資股票規定主要在 146-1 和 146-6.

 

這二者的區別, 146-1講的是像短期投資, 也就是壽險公司像你我一樣進股市賺價差或股利, 所以規範很簡單, 只能買上市櫃公司(考慮流動性), 買單一一家公司不能超過總資金5%, 不能持有超過這家10%股權. 反正短期投資嘛, 情況不對隨時可以落跑. 至於146-6講的是以持有經營權或建立策略聯盟這種目的的投資. 在這種目的下, 股價的波動自然不是重點. 但相對的, 因為投資金額大, 持有時間長, 相對風險也高, 所以這類的投資都要先經主管機會核准, 而且投資金額不能超過資本額減累積損失後的40%.

 

那你猜中壽買進開發金是哪一種? 我覺得是後者146-6, 開發金公司派也是這麼主張. 但是我們財政部說中壽以146-1之名買進開發金行146-6, 沒有錯. 沒有違法.

 

好了, 吵也吵過了, 是該來喬事情的時候了, 財政部長於是找了陳辜二個人來喬席次, 希望大家以和為貴共同來徵求委託書. 於是呢, 會中作出了結論, 在開發金21席董監事中, 辜家和官股各佔8席, 陳家1席, 其他民股4席.

 

“恁老師哩~給恁周罵莊孝維!” 我猜當下陳敏薰心中的口白應該是這樣. 不意外, 陳宣佈退出聯合委託書徵求. 採自行有限徵求方式. 接下來, 就是大家常見的公司爭奪戰. 二方相互登報接受媒體訪問罵來罵去, 各券商被迫選邊站…..

 

2004年4月5日開發金控開股東大會並改選董監事. 在兩派人馬不停以議事程序技術干擾下, 會議全程進行了12個小時後終於落幕. 在21席改選的董監事中, 政府持有的官股與中信集團聯合拿下14席, 成為最大贏家, 原任董事長陳敏薰家族則只取得4席. 其他3席則由其他民股代表取得. 在形勢比人強下, 陳敏薰黯然離開董座, 金控董事長由官股代表陳木在出任.開發工銀董事長則是中信集團的辜仲瑩. 形成官股與中信共治的局面.

 

<本來只是寫教案寫不出來, 一時想寫blog, 寫到這裡居然不知不覺也二個小時了, 手上還有正經的事要作, 只好先告一段落, 下一篇我再來談談我對整件事的看法>

 

 

 

 

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核四要不要?

 

我想很多人應該和我一樣, 最近上facebook就是滿坑滿谷的反核圖片. 再配合上fb上按讚功能, 幾乎讓你以為上了反核網站. 我有很長一段時間不看政論節目了, 不過應該不意外核四存廢問題是目前正夯的議題. 或者更精確地說”廢核”才是最潮的議題. 反核四代表著你重視環保, 眼光遠大在意子子孫孫的未來, 也難怪從明星貴婦到名嘴宅男大家都高談反核四. 只是我總是在想, 當這些人高談核四風險和高成本時, 是否他們自己也清楚了解如果沒有了核能的台灣又會是怎樣?

 

首先, 我要聲明我並不反核也不支持核能. 說這句話並不是在和稀泥(台語叫”喇豬屎”), 因為目前根本沒有人清楚地告訴大家擁核和反核各自的成本和效益是什麼. 或者說目前都只停留在各說各話相互攻擊的階段. 我當然沒有辦法提出我的判斷. 其次, 我更不可能是什麼核能專家. 甚至連想要從網路上抄些論點來做鍵盤核能專家的能力都沒有. 在這篇文章中你可能會看到我多站在擁核的立場. 不過如果你長期看我的文章就知道, 我只是天生反骨. 多數人都講什麼好, 我就喜歡從另一個角度提不同意見. 我並沒有企圖從這篇文章去影響你的決策. 不過在一片反核聲浪, 我倒希望能給你不同的思考.

 

OK. 就先讓我試著列一下支持和反對核電者的論點吧.

反對核電廠的人認為:

  1. 核電就像搭飛機一樣, 風險不高, 但是只要一旦發生卻是影響重大. 特別當新建核電廠就在台灣人口最密集的大台北地區, 一旦意外發生整個台灣都將陷入萬刼不復

  2. 核電廠成本並不如台電所言那麼低. 因為從興建成本一直到核廢料的儲存都是長期的成本, 更遑論幅射外洩的風險. 全部加總起來, 核能發電成本並不低.

  3. 核能電廠中的核四廠, 由於中間曾停工多年, 可能材料鏽蝕, 又層層轉包施工品質堪慮

  4. 其他: 這包括一些反駁不建核電廠論述, 例如先杜絕台電的浪費和不合理條約就可以抑制台電的虧損, 或是台灣可以發展替代能源或以天然氣發電. 還有一些軍事上的考量, 如敵人如果以催毀核電廠來攻擊台灣…等.


 

那麼支持核電的人怎麼說:

  1. 日本福島或是之前一些國家的核能系統都是20年以上的舊系統. 而且日本的問題是發生核爆時, 東京電力的公司不甘心高額投資的核電廠就此廢掉, 才造成後續效應. 台灣核四的製程是最先進的. 而且在設計上已經把飛彈攻擊或是地震等效應考量進去.

  2. 台灣是一個天然資源缺乏的地方, 天然資源幾乎都要仰賴進口, 特別是近年來原物料飆漲, 等同提高了發電成本, 電力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基本, 如果想要達到電力的自主和低廉, 核能發電是必要的.

  3. 相較於燃媒或石油的火力發電, 核能是最清潔和最環保的


 

簡單地說, 擁核的人主要強調台灣資源的缺乏, 核電是目前相對在進口資源上受控制較輕, 成本要較低的發電模式. 而反核的人則是認為核能一旦發生萬刼不復與核廢料處理的問題, 以台電的應變能力與處理模式並不讓人信賴. 或許有人可以提出更關鍵性的論點. 對於我這個只懂的用電的人來說, 這應該是二造最主要的論點.

 

或許是歸因於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 喜歡把人分為忠奸把事分為對錯. 只要是被歸類是好人或忠臣的, 那麼他一定有著完美的人格. 只是我認為是對的, 那麼相對的一定是大錯特錯. 但人性和事情的運作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少來了, 除非你是國小學生, 否則你應該很清楚, 這個世界沒有100% 對的事. 所有事情都一定有正反兩面. 在你認為對的事裡面一定也存在著三分錯這才接近真實的世界?

 

在談我對核電的想法前, 我先駁斥一個狗屁理論. 你一定聽過. 那就是很多人說”在漲電價前, 台電應該先檢討內部的浪費”. 同樣的理論, 你會發現在政府要增稅或是調高任何費用上.

 

這句話有錯嗎? 我相信所有聽過的人都會100%贊同. 但這也是100%的廢話.

 

類似的話我在30多年前就聽過了. “把政府的貪污和決策錯誤都清除, 全台灣的人都可以不用繳稅”. 這種話很具有煽動性, 但是你認真想想就知道. 第一, 這件事30年來從未發生過. 第二, 這個世界上或是我知道的歷史中, 從來沒有一個政權沒有過貪污或決策錯誤過. 所以這句話聽來很有道理, 我也贊同對於台電相關的舞弊或不合理的購電合約應追究到底, 但如果只是依此, “台電未達到充份提升內部績效和消除舞弊前, 禁止漲價”. 那是100%立委和名嘴的作秀.

 

回到我的想法. 為什麼台電堅持要建核四. 道理很簡單. 因為現在台電每賣一度電出去, 都要賠0.22元. 在目前台電的發電結構中, 燒煤炭的成本是一度1.41元, 天然氣是2.84元. 如果燃油是5.17元, 但如果核能發電以核1~3廠平均成本是一度0.6元. 在各項的組合下, 台電一度電的成本是2.82元. 但是售價是2.6元. 這也是為什麼台電希望透過核電廠的供應來降低成本. 所以整件事對我來講是很簡單, 不蓋核電廠, 那我們就來調高電價吧. 可是你會發現很有趣的是, 反核的人或許擔心影響民眾的支持, 他們在大談環保和核能安全時, 就是不談電價上漲的事. 這件事在政治力介入後變得更明顯, 電價調漲又被回歸到我上面說的廢話, “要先杜絕台電內部不當採購和內部舞弊才放行”. 最終的結果不意外, 民意不允許台電用低成本的發電, 但也不允他漲價. 其實整個核四案就是現今台灣社會的縮影. 人民要政府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卻不願意支付對應的費用. 最後的結果當然是台灣政府的債務愈來愈高. 政治人物們看似為民把關, 其實只是把問題留給下一代的人.

 

在前面我用搭飛機來比喻核能, 這對我有很深的感受. 我是一個很害怕搭飛機的人. 在美國, 如果開車要二天到搭機只要三小時, 我會選擇開車. 在中國大陸, 如果搭高鐵或火車要七小時, 搭機一個半小時, 我會搭火車. 但是因為我住在台灣, 我雖然很怕搭機, 但是我一年差不多要飛12~14趟(單程). 沒辦法, 因為我住在台灣, 在沒有跨太平洋或台灣海峽的大橋, 這就是我惟一的選擇. 當然, 發電的選擇不是只有核能, 但當你身處在台灣天然資源缺乏下, 本來選擇就有限. 你不能什麼事都拿廣土眾民的情況來相比.

 

如前所提, 在這個階段我不擁核也不反核, 但初步的想法是, 我贊成運轉核四來逐步取代核一和核二. 沒有理由蓋了新技術的核電廠不用, 反而要讓舊的繼續運轉. 我也贊同用公投來解決這個問題, 甚至我認為甚至應該把公投題目訂為”你贊成興建核四, 並在五年內逐步停止核一核二廠及電費每度漲0.25元” 或是”你贊成全面廢止核電廠, 電費三年內逐步調漲到4.5元”. 台灣歷次公投最莫名其妙的, 除了一次次被當作選舉議題操作外, 公投題目也常因此而模稜兩可. 如果真的要公投, 我建議直接把電費調漲數字寫上去, 大家弄得清清白白, 省得未來還要為了電費漲價繼續鬧. 如果是這種數字, 一個月多二千來換得生命安全我願意反核. 但如果只是想打爛仗, 又來搞這種不用成本要政府吸收電價成本的環保. 歹勢~恁爸一點興趣都沒有. 我認為台灣這種把題目訂為yes, no 二分法講一半的公投根本是在胡搞.

 

最後, 我覺得台灣近年興起了一股清算公務人員的風氣. 把公務人員講得都像是尸位素餐的人一樣. 當然我不可能知道台電內部到底是怎樣. 我只知道在台灣, 多數情況下突發性停電多半在半小時內, 通常是在10~15分鐘就恢復. 在加州, 基本上都是半天. 我在杭州碰過一次是大半天. 在台灣,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 從政府到企業, 很多情況下都是上面在亂搞. 甚至常上電視批判的那些人, 往往也是亂搞分杯羹的一份子. 但是很多基層勞工是很努力. 但他們常常被上面的亂搞捲入漩渦. 核電問題 ,我們真的需要的是核能專家, 用他們的專業檢視來告訴我們風險程度到哪裡來協助我們判斷. 而不是靠一些鍵盤專家在哪裡說嘴. 對於政治人物, 我知道你們很愛台灣, 至少你們嘴巴上一直這麼說. 如果你的心裡有你嘴巴上說的一半, 麻煩請退出這個舞台吧. 至少這一刻, 我們要的不是台大法律或台大政治系的專家, 而是真正的核能專家.

p.s 我剛自己看了一下, 這篇文章似乎沒有什麼建設性. 那就來提二個建議:

1. 我建議由台電出錢, 讓國民兩黨各自選任3~5位專家, 這些可能是本國也可能是外國專家, 由他們各自針對關注的項目進入核四廠研究分析. 並要求在公投前二個月出具各自報告(公投可以向後延). 以供選民得以了解從專家角度所評估的核四, 作為選民公投時參考用.

2. 我建議同樣在公投前二個月, 由台電出具分析報告. 針對核四廠公投過關對台灣電力影響, 以及預備電價漲幅. 相對的, 如果不過關, 台電的備援方案及電力計劃. 以及同樣的預備電價漲幅, 作為選民投票參考.

 

剛寫完這篇 就看到一段影片 有關核能的辯論. 坦白說, 我認為這正是台灣需要的. 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

http://tinyurl.com/d4vag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