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台灣房地產的三個故事

台灣房地產的三個故事

 

分享幾個在我週邊的房地產故事.

 

第一個故事, 前一陣子一位朋友介紹我去A市買房子. 因為他的弟弟在那裡蓋房子可以給我們特惠價. 坦白說, 一聽到A市那麼遠, 我的興趣就不大. 除了受訓時去過這個城市, 我和這個城市一直沒有太大的淵源. “那裡市價約一坪27~28萬, 可以賣你21萬/坪”. 聽到這裡我眼睛馬上一亮, 立刻改口, 我專程南下去看看.

 

對A市不熟, 我特地找了在地老同學陪我去看. 這個建案位置離高速公路交流道不到5分鐘, 位於該市目前最夯的x期重劃區內,走路到最知名大百貨公司也差不多5~6分鐘. 除了位於繁忙的大馬路上有點吵外, 對我這個外地客來說, 一切看來都很好. 特別是銷售小姐知道我是從台北下來的, 更是眉開眼笑, “我們這裡很多都是台北來的, 你們台北一間房間的錢, 我們這裡可以買三間”, 介紹完, 還拿出一大本厚厚的介紹書, 告訴我週邊高樓成交價已經到了多高和一些新聞剪貼描繪這個地區未來的前景, 簡單地說, 未來增值空間可期, 絕對是投資的好標的. 仲介小姐不知道我是喬好價格的, 我試探性問了一下她價格, “哦~我們本來是30~33萬/坪, 不過因為賣太好了, 上個月剛提高到33~36萬, 當然啦, 這是開價, 您看喜歡哪一戶我一定努力幫您爭取最好價格!”.

 

當然, 這是很標準式的說法. 但當下在我心裡其實有二段截然不同的口白:

  1. “靠~ 開價33萬/坪, 就算打八折成交, 我買21萬/坪, 一坪也現賺5萬, 80坪就賺了400萬”

  2. “靠~ 能用21萬/坪賣給我, 他至少還賺10%, 敢賣到33萬/坪, 真他媽的暴利!”


 

和台灣很多”熱炒”的重劃區一樣, 從高樓遠望過去, 這裡至少蓋了數千戶的住宅, 晚上去看, 多數的燈都是暗的. “我們這區塊都是高級住宅啊, 買的人都是像您這樣, 可能在台北或上海工作, 有空才回來. 或者, 你知道大老闆們都很忙的, 都要忙到晚上才回家. 千萬不要懷疑,  這區塊的房子都賣完了!”.

不知道這個故事告訴了你什麼, 但對我來說, 至少化解了我一個疑慮, 為什麼這麼多房子都可以一下子就賣完了.

 

第二個故事比較簡短一點, 有一位朋友的朋友最近不太爽, 原因是銀行通知他投資的額度用完了, 這個額度是多少我不知, 但依他的身價肯定是以億元為單位.後來透過另一位大老闆的協調, 銀行再給了他數億元的額度進場買房. 這一位大老闆. 我和他見過幾次面, 不過當然他眼中不可能看得起我們這種小咖. 最深的印象是10幾年前, 他的元配指著買給兒子但小孩不喜歡想賣掉的跑車告訴我, “這個車很適合你, 但是可惜你買不起!” . Anyway, 這位大老早就不作原來相關行業了, 幾年前就努力投資房地產, 還開了公司專作房地產. “玩這麼大你不怕出事嗎? “ “管他的, 反正出了事全部都丟給銀行就好了!”

 

哦~順便再加碼談第三個故事, 來自我60多歲的鄰居. (台語發音)

“我18歲就從台南佳里上來台北, 那時候也沒唸什麼書, 只聽人家說台北不錯就上來台北, 看到很多台北人都騎偉士牌(摩托車), 我就想要拼一台, 我把偉士牌剪報貼在床頭, 每天辛苦工作把每分錢都存下來, 就是為了這個夢想, 等錢一存夠了馬上去買一台, 我從台北一路騎回佳里, 結果全村的人都出來看, 大家拍著我的肩, “x仔, 在台北賺大錢哦!”, 心中感到無比驕傲, 後來我的人生目標想換汽車, 我一樣努力工作, 只為了存夠錢把偉士牌賣了換二手車……後來, 認識了我老婆, 我知道有一天要結婚, 我要讓我老婆有面子, 所以早上也工作, 晚上也兼差, 就是為了拼一棟房子還有買一台偉士牌給她爸當聘金, 就這樣拼了三年, 拼出了房子的頭期款, 再和朋友標會買了台偉士牌, 二個人一起拿著房地契, 騎著偉士牌回去提親”

“現在的年輕人啊, 你要怪他們什麼草莓族也不對, 我們年輕時人生一直有目標, 而且只要拼, 不要亂搞就會有, 可是現在的年輕人他們人生沒有目標, 很多東西怎麼拼也拼不到, 所以乾脆把錢花在手機, 電腦這種馬上可以用到看到的東西”

 

再分享二個我個人小小的觀察:

  1. 如果你是高爾夫的愛好者, 你或許有和我一樣的觀察, 在約3~4年前平常日去北部的高爾夫球場幾乎人是很少的. 但是近1~2年你去看, 幾乎停車場都是滿的.

  2. 週遭一些企業界朋友愈來愈多討論的主題是, 去哪裡投資買房子, 要不要一起合買來殺價, 而不再是全球經濟景氣、匯率或是美國、日本和中國的客戶有多難搞


 

為什麼這樣? 經營環境愈來愈差, 公司經營愈來愈辛苦, 相形之下不動產投資輕鬆簡單, 本小利大, 為什麼不做? 所以我認識的人, 年紀大一點的, 直接把公司關了或賣了, 專心作不動產. 有些大一點公司, 直接把公司交給專業經理人, 自己每天打球參加社團好探聽些投資機會, 而有些人是只要把公司維持在最低規範, 最好不賠, 否則少賠就是賺, 因為老闆本業是房地產.

 

這樣的結果就是你看到的, 台灣的GDP一直在下修, 主因是民間消費大幅下降, 出口數字不佳, 惟一一枝獨秀的只有營建相關支出還在一直成長, 房地產是產業的火車頭, 帶動了台灣經濟發展. 所以” 懇請政府不要再重蹈證所稅覆轍打壓房地產了!”, “這是台灣目前經濟惟一僅存的命脈!” .我相信這個論點在不久你會在愈來愈多媒體上看到.

 

可是如果反過來想,

  1. 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是建構在很虛的泡沫經濟上, 這樣健康嗎? 在台灣, 除了屈指可數的城市真正住房需求大於供給外, 多數城市其實是存在著人口不足的. 如果房子都只是”投資”用途, 而不是居住用途, 這樣的數字有意義嗎?

  2. 當媒體把內需消費下降指向油電雙漲、公務人員退撫制修改影響支出, 我不知道媒體是故意不提還是真的忘了, 另一個重要的因素, 房價的高漲同時也吃掉了和排擠掉了許多年輕家庭的支出, 不管是為了儲蓄頭期款或是後續的房貸. 在我之前的文章曾提過, 房地產的泡沫其實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 因為就算有一天當你買進的房價跌到剩一半時, 其實你還是在付高點買進時的房貸, 而且這可能排擠掉的是你10~20年的消費. 我覺得政府不應把這件事當閒視之

  3. 社會的掏空: 除非台灣有志向香港看齊, 作作中國大陸的洗錢中心 (sorry, 發展金融中心)或是賣賣化妝品、金飾和一樓一鳳給大陸觀光客. 否則再這樣下去, 台灣過去引以為傲的製造業早晚會完蛋. 而且不要忘了, 這種製造業一旦退出, 你就很難再回頭了.

  4. 社會對立: 當你(或你父母)在繁華區有一筆(以上)的房地產就註定了你一生要勝過那些來自窮鄉僻壤苦學出身的人. 書唸得好不如投胎投得好, 這已經是台灣目前的寫照了. 當一部人發現他這輩子再怎麼努力也趕不上時, 要嘛他選擇認清事實委曲自己, 要嘛, 他會擺爛, 不管如何, 這些人心裡一定永遠不平. 貧與富的差距, 會讓我們社會愈來愈對立, 也愈來愈不安. 事實上, 這已經是目前開始出現的問題.

  5. 當年輕人失去希望: 中年的我常喜歡告訴年輕人, “加油, 勇敢表達你的意見, 因為這個國家早晚是你們的”. 這不是口號而是必然如此, 不管你喜不喜歡, 這些20, 30歲的人, 他們早晚會是40, 50, 60進而控制了這個國家. 而我們會變成60, 70, 80要仰賴他們的人. 就如同報紙上三不五時有明星父母控訴子女遺棄一般. 如果我們從今天就開始剝削他們, 你又要怎麼期待晚年他們不會清算你? 如果我們任由這代年輕人繼續擺爛, 我們又怎麼能期待他們到時能肩起這個國家的責任?


 

如果真的要再寫下去, 房地產泡沫問題至少還有3頁可以寫. 所以就此打住. 但你心裡很清楚, 問題絕對不止是以上這些.

 

有人說, 台灣房地產泡沫源自全球性低利率和熱錢, 其實台灣政府無力可為. 這種論點其實是有點似是而非的. 如果說美國或中國這種SIZE國家, 還是像香港新加坡這種以金融自由為號召的政府無能為力我還相信. 像台灣這種政府對金融、外匯乃至利率有高度控制的地方, 再加上國際投資人根本多數對台灣沒有興趣(對台灣惟一有興趣的”國際”, 只有中國大陸和香港), 政府絕對有能力控制房市, 真正的問題只在房地產的利益太大, 政府單位沒有膽子去對抗這些背後的利益團體. 也不會有人相信政府的政策是玩真的.

 

對執政者來說, 你可以選擇繼續維持表面的榮景, 然而等到有一天泡沫破了, 在你任期末期或繼任者身上來承受. 或者是, 你可以選擇把膿包擠破, 經濟再次下修所有人都罵你, 但是在你任期末或繼任者身上慢慢恢復元氣. 抑或是, 乾脆把所有阻礙全部拿掉, 加速泡沫, 說不定因為房地產泡沬還可以帶動台灣經濟的全面復甦, 徹底改造台灣. 最後一點, 我猜正是很多"政治家"和"財經專家"正試圖告訴大家的.

Hi, 我把原本最後一句"政客看的是下一次選舉 政治家考慮的是下一代"拿掉了. 和本站多數文章一樣. 我不希望有過多政治的批判 而讓你誤導了這篇文章想帶給你的東西.

另外, 這篇文章要告訴你的也不是xx 城市的房價正處泡沬, 或是這個泡沫快要破掉. 而是當愈來愈多人把炒房當作正業而捨去了原本的行業(這些人多半是老闆), 當我們的年輕人愈來愈不可能買起房子, 愈來愈沒有夢想. 當經濟愈來愈倚靠房地產, 這對一個國家來說都不會是好事.

 

 

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我對證所稅的建議

我對證所稅的建議

 

上一篇”從頭錯到尾 政府欠人民一個道歉”原本只是我個人一時的心得文, 沒想到引起很大的迴響.(不然我就不會在文中用了這麼多F-word). 往好處想, 或許我們的社會很多人都知道國家財政和租稅政策出了問題, 但很少有人具體告訴大家關鍵點在哪? 抑或只是裡面部份觀點, 如我們被媒體綁架或是立法委員失職這樣論述獲得認同. 不管怎樣, 只要有人關心我們國家的現況問題或是國家財政問題, 都是件值得高興的事. 只是對我來說, 如果對一件事只有批評沒有建設, 那都是空話. 所以這一篇我想提一下, 我個人”認為的”證所稅應該是怎樣.

 

談到”稅”你會想到什麼? 政府要建設, 公務人員要薪水, 不時還有些非洲朋友來吃吃喝喝這些都要錢, 所以只好巧立各項名目向老百姓要錢. 當然沒錯, 要是沒有稅收, 連公務人員和民意代表想貪污都沒辦法. 所以稅是一個國家”必要之惡”, 也因此, 大家都想盡量不要繳稅就盡量逃,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好了, 就因為大家都不想繳稅於是造就了租稅的第二個功能, “引導”. 也就是政府不希望你去做A, 於是就對A課稅, 像最近要增加香煙附加稅 或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你常加的汽油其實被課了很高的貨物稅就是一例. 相反的, 如果政府要鼓勵B, 那就對B減稅甚至是補貼, 像台灣有一大堆毛利只有3%還號稱高科技的公司就是這樣.

 

所以總結來說, 政府要課證所稅有以下三個目的:

  1. 要錢

  2. 要錢(因為很多人利用證所稅免稅這件事來逃漏遺產贈與稅, 請參見證所稅-補洞篇)

  3. 要錢(從證券交易上賺錢的人基本上屬於不勞而獲卻免稅, 辛苦上班領薪水的人卻要被課稅, 不合理. 這是郭婉容時代的想法)


 

為什麼我以上三點都寫”要錢”? 因為這正是很多人的想法. 你們這些人成天打著公平正義的幌子, 其實說穿了就是要錢嘛. 結果搞半天不但要拿的沒拿到, 本來該拿的也只剩一半. 不過對一部份人來說, 不爽的可能是對上面寫的股票交易是不勞而獲的說法. 不過請先靜下心來, 在郭婉容時代台灣政府還真的不缺錢. 那個時代課證所稅真正目的就真的為了抑制投機風氣 (證所稅-歷史篇). 所以我綜合一下, 政府要課證所稅目的就是三個, 增加國庫收入, 維護租稅公平和改善社會風氣(這句話不是開玩笑的, 我們希望你不要再玩股票了, 好好的找個22k的工作去賣肝吧!).

 

那麼被課稅的人是什麼想法呢? 其實也是三個: 不要, 不好, 不爽! (能不要課就不要課, 什麼稅不好課, 課到證券所得來, 恁爸就是不爽付啦!)

這就是我上面提的, 租稅的宿命. 在大家都不想付的情況下, 要加稅的就是壞人, 幫大家減稅的就是聖君. 可是在你全盤否決之前, 或許你可以想一想, 其實好好善用租稅的特性, 對社會不全然會是減分, 有時候可能是加分效果的.

 

你覺得股票市場裡的人想的都一樣嗎? 我覺得證券市場裡面投資者應該主要分為二種, 一種是每天殺進殺出的人. 另一種人是買了股票和基金, 基本上每天都會看, 但如果沒有大事基本上較少密集交易.  這不只是個人, 也包括很多法人也是分這二種.

 

那你猜課證所稅對哪種人影響最大? 坦白說, 我不知道. 但是誰是叫最大聲的? 肯定是第一種人. 我相信你一定見過這種人, 他們多半坐在號子裡或是交易時間坐在電腦前, 股票交易是他們生活的重心甚至可能是主要經濟來源. 因此即便證所稅可能和他們從頭到尾沒有關係, 但因為成交量下跌,  市場波動減少或是股價下挫, 會讓他失去目標不知所措. 因此對於相關議題往往大聲反對. 因為突出, 他們也多半是媒體喜歡訪問的人, 像常見的xx伯就是這類.

可是你認真去想一想, 他們反對的其實不是證所稅, 而是所有會讓股市下跌因素, 他們的發言也多半就是媒體上寫的那些. 但如果拋開這一切, 只要認真想想, 他們會知道對自己荷包真正有影響, 根本不是證所稅而是證交稅. 我常想如果我是這些人, 我應該要求的是廢止證交稅改課證所稅才對.

 

另一種人心態上是偏好長期投資, 但實際上不一定. 因為我就是這種人, 每次買進股票都想要長期投資, 但是一旦苗頭不對, 馬上忘了初衷趕快落跑. 這種人交易頻率可能不如第一種人, 但交易量應該會大於他們, 要繳的稅也會比較多. 對這種人來說, 更重要的應該是投資公司的本質, 也就是我現在在弄的公司治理. 基本上, 我們會期望公司穩步成長, 不需要大漲, 但更不要大跌. 因此從政府的立場, 應該是鼓勵這些人和資金投向績優公司並長期持有.

 

最後, 牽涉到證所稅的還有上市櫃公司的大老闆們. 他們對股市的心態其實是很矛盾的. 首先, 他們的財富多半和持有公司股票股價漲跌有很大關係. 很多人以為這些老闆都希望自家公司股價大漲, 但其實股價大漲往往引來的, 不是外來者的爭相投入這個市場, 不然就是公司高層經理人賣一賣股票想退休了或出去自己做. 同樣的, 因為他們持有股份多, 一旦有了證所稅很容易讓他賣股票要繳很多稅. 這也是我們常看到大老闆出面反對證所稅的原因. 可是老闆們不妨想一想, 如果證所稅制可以幫助公司股東趨於長期持有, 可以降低公司短期股價的巨幅波動, 甚至是抑制高階經理人一次性賣股票出走或籌資. 對大老闆不見得都是壞事. 當然啦, 以上指的都是正派的老闆而言.

 

基於以上, 我建議的證所稅應該是這樣

  1. 證交稅與證所稅二者擇一: 這裡講的不是讓投資人自己選. 而是基本上國內交易全部停課證交稅, 只課證所稅. 那誰要被課證交稅呢 ? 外國法人.


事實上這是財政部上個版本中最常被人攻擊的地方, 就是外國法人免課證所稅, 但本國人要課. 雖然財政部一直解釋免課的外國法人是指從來沒有在台灣設有辦公室或代表人的外國法人 (如加州教師退休基金), 如果是像摩根大通, 美林這種一樣要課證所稅. 但是在媒體的曲解下, 常被解釋為所有外國人都不課, 只有本國人要課. 或是內資會化身外資逃到海外去. 我的想法是, 原本財政部設定不課稅的外國法人, 就維持繳證交稅. 其他要繳的外國法人和本國人就不再付證交稅, 只課證所稅. 至於可能外資可能因此移往海外, 我認為二個稅, 一個是只要交易就要課, 另一個是只有賺錢才要課, 而且盈虧可以互抵. 這讓這些大戶們自己去選吧. 而且我說過很多次了, 任何投資第一優先考慮的是投資報酬率而不是稅率, 稅率只是成本考量之一, 如果只因為稅就沒人要投資, 那歐洲和美國股市早就崩盤了, 而且一個外資如果只因這樣就撤資, 全部不再投資台灣, 我只能說這種外資也只是”無路用的卡小”.

至於對本國人而言, 說真的, 我一直認為証交稅是一種不公平的稅. 他的形式上像是規費, 但事實上政府並沒有提供你任何服務. 而且不管你是賺錢還是賠錢全部都要被課. 從稅的角度來看, 證交稅存在是因為政府不希望你買賣股票, 這才是影響市場交易的真正阻礙. 所以應該要拿掉. 當然, 會有人說這是政府重要的財源, 算了啦,政府的漏洞和所做的傻事多的是, 不差這一個.

2. 所有證券所得都要課稅, 沒有起徵點. 就是賺一元也要課. 而且證券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用現有稅率計算. 這個應該不用解釋了!

3. 對於持有三年以上股票賣出視為長期, 予以減半併入所得. 鼓勵投資人長期持有

4. 股票虧損允許三年內抵財產交易所得, 但不得抵其他所得

  • 5. IPO初次股票上市, 這其實也是本次爭議之處. 主要是公司初期上市老闆會因為釋股造成財富大增. 我覺得很簡單嘛, 就比照#3, 長期持股減半併入所得就好了.最多再加個允許分三年報稅就好了. 訂得嚴一點也可以讓大老闆們不要隨便賣股票, 多花點心思去經營公司.


 

至於有人可能擔心, 如果經常性買賣, 怎麼認定哪些超過三年? 不要怕啦, 券商的電腦會幫你搞定的. 就算沒有, 台灣有全世界最強的金資中心和財稅資料中心, 一樣會幫你搞定的.

 

以上就是我想的Rus版證所稅. 我個人認為有三個优點:

  1. 便宜: 這是我今天下午從三點寫到五點, 花二個小時想到的版本. 版上有很多專家或許可以指出本版的漏洞. 但至少有件事是可以確定, 相對於財政部花了上百萬元外包學者研究和可能吃過上千個便當和會議結論. 我的版本只花了我一罐綠茶.

  2. 清楚、簡單、易懂:  相較於原有財政部版一堆”如果”和”設算”, 我的版本基本上每個人只有一條路. 沒有複雜的if和各種試算可能. 如果你是一個外國人在台灣沒有辦公室的, 你要付的就是證交稅. 除此之外的人, 像一般台灣本地人和公司(含外國法人公司), 就是股票賺的錢, 持有超過三年的只要報一半, 沒有三年的報全部. 然後再抵之前的虧損, 併入所得稅一起申報. 如果你是大老闆公司IPO, 算了啦, 找個會計師幫你算一算, 反正一個人一輩子會IPO的機會也沒幾次. 給點錢讓會計師賺., 至於一般投資人, 以現行的電子報稅, 財政部甚至都可以先幫你算好, 大家也不用煩惱怎麼計稅和逃稅.

  3. 提高長期投資意願: 在這個版本的另一個特性, 就是我說的善用租稅特色, 鼓勵大家作長期投資並投資在好的公司(沒有人笨到買快倒的公司作長期投資吧). 台灣散戶佔成交很高, 大家都只想乘轎短進短出. 這也是台灣公司治理不彰的原因之一. 如果因為租稅誘因可以讓投資者走向長期投資, 這其實不管對公司經營階層或是投資客本身都有好處. 甚至可能因此讓好的公司更出頭, 進而影響其他公司改變的意願, 讓整個台股都朝正面發展.


 

很多媒體都喜歡把外資對台灣的興趣牽扯到證所稅去. 事實上我覺得對外資來說, 台灣股市就和台灣的觀光業一樣陌生. 台灣企業缺乏國際化和資訊透明化, 台灣本身有許多金融管制, 相關金融避險衍生商品不足, 這才是讓外資裹足不前偏好像香港或新加坡這些地方的主因. 台灣如果真的有心要發展金融市場, 應該還是要朝向企業國際化和強化公司治理方向努力, 否則連台灣人自己都不想玩了, 外資又不是傻瓜, 何必淌這個混水?

 

最後, 這個版本只是純寫來好玩的. 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心中的證所稅. 如果真的送進立法院,  我猜最後的結果多半是廢了證交稅, 然而證所稅課了一個形同虛設的天價門檻.

 

最後的最後, 提一個動動腦的問題, 根據財訊雜誌作的民調, 台灣有67%的民眾主張廢除或修正證所稅. 如果你是財政部長你要怎麼提高支持率?

 

 

 

我的想法: 如果我是財政部長, 我會拿500萬給汪笨湖或是一些電台主持人, 叫他們編一個鄉土劇告訴大家證所稅就像廖添丁, 是拿有錢人的錢來救窮人的, 反對證所稅的都是一些貪官污吏, 要把這些給百姓的錢污進自己口袋. 然後花一個月的時間在各廟口和電台放送, 我保證六個月內 全台灣支持證所稅的民調會超過50%.

 

我在開玩笑嗎? 當然不是, 一個和50%民眾根本不相干的議題, 居然有67%的人反對, 那才叫開玩笑.

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從頭錯到尾 政府欠人民一個道歉



聲明: 這篇是反反證所稅, 也就是支持開徵證所稅的文章. 如果標題誤導了你. 你可以不必浪費時間再看下去!

"從頭錯到尾 政府欠人民一個道歉!"

這是我今天在報紙上看到評論新證所稅版本的標題. 證所稅議題吵了一年政府一毛錢也沒課到, 反而造成證券交易量大幅下降, 不但台灣股市表現遠遠落後國際, 連帶原本證交稅也下滑, “因為政府財政困窘想從老百姓身上多撈點錢, 結果搞得偷雞不著蝕把米”. 弄了半天 , 又拉不下臉廢掉證所稅, 只好讓證所稅名存實亡, 搞了半天一切又回到原點, 從頭錯到尾, 政府應欠人民一個道歉, 這樣的論點你最近一定很常看到.



如果你還有興趣google一下, 你還會看到更多把證所稅牽涉到18%, 政府官員貪污…等這些莫名其妙的議題. 如同我常說的, “健忘”一直是台灣民眾最大的特色之一, 請容我回到二年多前告訴大家證所稅的背景.



當時的台灣, 民眾對於房地產的飆漲憤恨不平, 認為這些有錢人靠著買賣價差發大財但卻不用付多少稅, 相反的, 升斗小民的薪資所得卻一毛錢都跑不掉, 社會上要求公平正義的呼聲四起. 也因此, 迫於人民的壓力, 立法院急速地通過了”奢侈稅”, 針對不動產交易二年內買賣和一些一定金額以上的消費品加徵奢侈稅. 接下來是證券交易稅, 和傳言可能要課的”不動產實價課稅”.



但為什麼不過一年多, 整個民心完全倒向? 很簡單, 老百姓是很單純的, 大家本來以為只要這些稅一課下去, 房價會跌, 有錢人要多繳點稅, 心理上會平衡一點. 但實際上是, 房價一點都沒有跌, 反而自己辛苦買的一點股票和基金都跌了, 大家自然不爽到了極點. 這時候有錢人操控的媒體又推波助瀾, 告訴大家這種稅對有錢人一點都沒有影響. 他們可以透過海外帳戶, 可以透過人頭戶來避險, 而且就是因為有了證所稅, 大家都不願意投資股市了, 只好把錢移向其他地方, 才會造成不動產高漲和海外基金大賣. 配合上執政黨作的一些蠢事, 結果民眾的心理完全倒向, “幹, 就是有這種無能政府, 才會推出這種無能政策”.



證所稅應不應該課, 不課的後遺症是什麼, 這個blog已經寫過很多篇了, 大家可以自己看, 我也不想再陳腔濫調地一再重覆.

-給資本代言人的信

-向左走 向右走

-証所稅應不應該開徵?補洞篇



你或許不相信, 小小證所稅其實反映出來的, 正是台灣整個社會的大問題:

  1. 缺乏專業而迷戀民意的政府: 從李登輝起, 台灣走向民選總統. 但民主來看, 這絕對是一大成就, 但相對的, 自此之後, 如何懂得討好民眾, 就成為每一位總統和所屬政黨最重要的事, 今天即便有一個政策是所謂的” 短空長多”, 也不會有任何一位領導者願意作, 因為”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凱因斯名言), 下次選舉都不知道能不能選上了, 誰還管長期. 除此之外, 長期以來法律/政治系背景取代了工程/財經背景, 這些人的訓練讓他們重視”民意”和”邏輯推理”遠重於”後續影響”和”數據分析”. 也因此只要媒體創造出來的民意一面倒反對, 我們執政者馬上退縮起來,  而無視所有先期的研討與分析自然就不意外了.



  1. 立委失職: 在台灣, 那怕是你買一包有蟲的泡麵還是被警察多開了500元罰單, 你都可以找立委開記者會, 每天打開新聞都是立委罵這個罵那個. 我常搞不清楚立委和監察委員的差別.(我猜他們也搞不清楚) 立法委員利用質詢時機大談監督政府時, 似乎他們一直忘了自己真正的職責, “立法”. 當我前幾天看到立法院三讀通過以後一元也可以要求退稅, 這種超高效率(這個議題不過幾個月前才被提出)相對公司法中投票制的全額連記法可以躺超過4 年(請參見上一篇遊牧救援董事)真是讓我想哭. 我們的立委屬於民意代表, 所以專不專業不重要, 懂得討好選民更重要. 事實上, 專不專業其實也無所謂, 因為你會發現台灣很多為財團護航的法案恰恰正是一些”財經立委”所提出來的, 像把內線交易從”知悉”修改為”實質知悉”, 就是我們費鴻泰立委的大作. 證所稅定出8500點起徵點的腦殘版本的主導者之一, 就是本人恩師曾巨威立委. 簡單地說, 台灣的立法程序其實是很可笑的, 先是行政院提出版本送到立法院, 只要不渉及個人和所屬區域利益, 多數立委其實都是沒有意見的(可能也不知道要怎麼有意見), 然後就有幾個專業立委站出來, 這件事交給我們來搞定, 然後行政和立法就像菜市場買菜一樣這裡砍一點那裡降一點. 你或許想全世界的民主協商都是這樣, 但是從過去幾個法案你可以看到我們的立委們”砍價”的模式真的是菜市場買菜.証所稅的8500點就是這樣來的, 立委們希望有假證所稅之名, 但無證所稅之實, 因此喊出了台股一萬點才開徵, 但行政部門不同意, 最後大概是某位腦殘人士拍板, 不然一人一半8500點. 幹~這就是台灣的立法水準, 把立法當兒戲, 也修出了這種全世界獨一無二的8500點證所稅.



  1. 新聞媒體控制了你我: 請你先靜心想一想什麼叫新聞媒體? 媒體的工作其實是在搜集並整理相關的資訊, 然後透過媒體告訴你和我. 簡單地說, 就是個事情的報導者. 但是在台灣, 你會發現新聞媒體早就逾越界限, 他們開始想主宰你我的思想. 你知道嗎 ? 這就像你走進一家餐廳, 點了菜單上的肉燥飯, 結果老闆跑來告訴你肉燥多麼不健康, 你應該另點老闆建議的鯖魚定食. 或許一次二次我還會接受, 要是每次都來這套, 我會想, “幹, 恁爸想吃什麼還要你決定嗎?”. 沒錯, 這就是我們的新聞媒體想作的事, 只是他控制的不是你的嘴而是你的腦. 台灣有一堆新聞台, 幾乎沒有一家是賺錢, 那為什麼大家還爭先想開新聞台? 很簡單, 只要你有了新聞台你就成為這場遊戲的玩家之一. 任何執政當局和立法委員都要討好你, 更遑論你可以透過自家媒體釋出你想要的言論, 這也是從賣米果的, 到台塑中信大家都想進這個市場的原因. 從這次證所稅事件你就可以清楚看到, 新聞不是最愛說平衡報導嗎? 如果台灣有80%的人都反對證所稅, 為什麼媒體上連20%的聲音都看不到? 事實上, 以證所稅來說, 我可以自信地告訴大家, 台灣至少有50%的人是無感的, 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股票. 但由於我們媒體的推波助瀾, 卻塑造出全民反對的形象.等著看吧, 也許有一天各家媒體都會報導吃屎有益健康, 進而造成台灣人吃屎的風潮也說不定.



  1. 對專業的缺乏信賴: 受到新聞媒體+名嘴的影響, 台灣人在遇到什麼政府重大決策, 每個人都可以化身名嘴講出一套理論. 在核四事件中我曾投稿工商時報, 提出30年前的課文, “生病要看醫生不要吃香灰”. 現在人都知道生病要看醫生不要吃香灰. 那為什麼核能這樣的事, 你居然會去相信一些唸新聞, 歷史或是心理醫生告訴你的話. 類似的例子, 在前一陣子高鐵因訊號異常停駛, 台灣媒體不意外地大幅報導所謂的民怨, “明明重開機十分鐘就可以解決的事, 為什麼高鐵公司要花了4~5小時?”. 是啊, 最好重開機就可以解決, 這位仁兄可能以為台灣高鐵的控制系統跑得是windows Vista. 在大家一片`幹譙聲中, 可能沒人想過1年前大陸溫州動車事件, 也是系統訊號出現異常但查無異狀, 大陸鐵道部考慮不要擔誤乘客時間, 因此改成手動最後出事. 我真的很難理解, 台灣怎麼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一些油嘴滑舌的人憑藉著媒體而掌控了這個國家, 大家不願意相信真正的專業人士, 而去相信那些只花了半小時google就可以講出一篇大道理的人?



最後, 寫了這一大堆, 我只想僅以本文向我的老師致敬. 我大學時代只崇拜二位老師. 一位是台大的林華德, 另一位是本系的曾巨威. 前者啟發了我, 盡信書不如無書, 人一定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 後者則是讓我相信租稅的公平正義.



在年過40後, 二位老師給了我更大的啟示, 人的腦袋是會隨著時間和位置改變的. 林華德因為SOGO案被關, 曾巨威則是在擔任立委前, 大談不合我意, 老子不幹了. 在帶著眾人期望(至少是我)下, 修出了証所稅這種案子.



對於林華德老師, 我仍願意尊稱他一聲老師. 因為獨立思考, 不隨波逐流影響了我一生. 而且如果我站在他的位子, 我想也會作一樣的事. 但對於曾巨威. 我很想講一些”吾愛吾師 但吾更愛真理”這樣的檯面話, 但是說真的, 對於曾立委這種話我說出不來. 我想說的是” 你真的不配當我的老師, 我也沒有你這樣的老師”. 我很難想像一位當立委前滿懷理想的人何以淪落至此.



至於證所稅停課後的效果, 我就請大家拭目以待吧. 我們期待著台股就此直上雲霄, 成交量日破千億吧. 相信我, 如果台灣企業不痛下決心調整體質, 大家都還停留在只想玩金錢遊戲, 除了陸資, 不會有人對台股有興趣的. 證所稅被翻盤了, 即使這個法從來沒被實施過. 台灣人的公平正義再次被財團和自己打了一巴掌, 接下來不動產實價課稅更不可能實施了, 當這些反證所稅沾沾自喜, 一年可以少繳500元稅或是多從股市賺1萬元時, 等著多付出500~1000萬買房子吧.

註: 我想補充說明二點

1.證所稅和房地產飆漲不存在直接的關係, 不表示開徵證所稅房地產就會下跌. 但台灣房地產上揚, 除了低利率環境和熱錢找不到更好投資標的外,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台灣持有房地產成本非常低. 原本證所稅開徵成功, 很有可能下一步就是不動產實價課稅. 但今天證所稅完蛋, 這個"範例"永遠會被資本家用來反駁所有相關資本稅的主要理由. 如果不意外, 我猜下一個會被檢討而棄守的就是"奢侈稅". 這也是我認為從此房地產會直線上升的原因.

2. 不要以為支持政府加稅的都是些loser, 我和我的朋友就數字上來看都絕對不是一般所得, 甚至我個人還持有不少不動產和股票. 但我們都支持加稅. 因為我們認為只有一個更公平的環境, 才能鼓勵更多人投入真正的工作, 才能讓國家更為長治久安.



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

遊牧救援董事

遊牧救援董事

 

在中國的北方有一群民族, 他們居無定所, 哪裡水草肥美就往哪裡去. 這些人被通稱為遊牧民族. 因為沒有人知道下一次再到同一個地方會是什麼時候, 或者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會再來, 因此遊牧民族的策略就是在最短時間內擷取最多資源,然後一走了之.

 

在棒球場上有一種投手, 他們專門在所屬球隊領先時最後1~2局上場, 目的只在為球隊守住勝利果實. 因為只被設定投1~2局. 因此他們投球時不必刻意去保留力氣, 只求能在最短時間內賺得出局數取得勝利. 這樣的投手被稱為”救援投手”.

 

遊牧民族和救援投手, 這二個原本不相干的名詞, 在台灣卻有了巧妙的結合. 在台灣的上市櫃的公司中同樣有一批人遊走其中, 哪裡有需要, 他們就往哪裡去. 他們多半在公司經營層有需求時(多半是經營權之爭)跳下來擔任公司的董監事, 除了運用專業知識為大老闆們運籌惟握外, 他們也如同救援投手般, 但求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對方(多半是股東會), 一旦任務結束, 不管結局勝是敗, 他們就像美國西部牛仔電影般, 任憑美女如何呼喚, 頭也不回的帥氣離去, 因為真正的大餅是在下一個戰場. 由於學術上並沒有類似的專有名詞. 於是我結合了這二個名詞, 稱他們為” 遊牧救援董事“!

 

就如同不少理財顧問和會計師運用專業知識為有錢人”避稅”般. 遊牧救援董事們的特色多半在於熟知公司法, 甚至還有不少人就是原主管機關的官員出身, 近年來還有前國會議員或前政府官員參與其中, 他們有的具有高度的專業知識, 知道如何從現有公司法的漏洞中, 為他們的”老闆”們找出解套或是克敵致勝的要方. 有的則是媒體寵兒, 知道如何透過驚聳的言論博取媒體版面, 也等同為雇主們奪得發言的機會. 抑或是具有豐沛的人脈, 能夠直達主管機關高層,  為代表公司爭取權益. 由於戰功彪炳, 在過去幾年幾乎大大小小涉及經營權之爭的股東會都可以看到同一批人, 有時候這場戰役中A代表公司派, B代表市場派, 幾個月過後的下一役中, 你可能又看到原班人馬的A代表市場派而B代表公司派. 只要有需要而且能出得起好價錢, 他們樂於為各家公司效命.

 

過去幾年這些遊牧救援董事的豐功偉業包括:

 

  1. 2007/8月, 國巨企圖惡意購併大毅, 大毅董事會在最後一刻祭出修改董監事選舉辦法, 改原本”強制累積制”為”全額連記法”. 最後, 即便國巨持有大毅近44%股權, 仍然一席董監次都拿不到, 鎩羽而歸. 同樣的模式也被運用在黑松對抗微風入侵(2010年)、台航對抗中航(2009)和東南水泥家族經營權之爭(2011).

  2. 2011/6月, 中石化對抗力麗力鵬集團. 採取戰略為股務突然收回為自辦, 以利公司派掌握股東名冊以徵求委託書. 並在股東會當日, 以安全為由, 把非公司派股東阻隔在外, 拒絕其進入會場, 再由場內公司派股東變更議程, 在市場派無法完成報到前先行改選董監事, 幫公司派守住董監席次. (也因為本案, 台灣很光榮地被亞洲公司治理協會點名, 居然發生這麼詭異的事, 主管機關卻可以視而不見, 台灣公司治理亞洲排名被調降二名)

  3. 2011/1月, 透過向經濟部陳情, 由市場派取得許可函得抄錄股東名冊並召開臨時股東會, 協助市場派─炎洲順利入主亞洲化學

  4. 2009/6月, 金鼎證券不顧法院裁決, 逕行以公司法178條, “股東對於會議之事項,有自身利害關係致有害於公司利益之虞時,不得加入表決”由主席宣佈開發金持有的42.9%投票進行封存. 公司派得以宣稱董監選舉大獲全勝.


 

平心而論, 這些遊牧救援董事們之所以存在, 凸顯的不外是台灣公司治理相關的法律的不夠完備, 甚至是漏洞百出, 而且這些問題大家都知道, 但立委諸公們就是視而不見, 寧可每天去談一些台灣主權這種無關痛癢的議題, 否則持有超過四成的大股東居然連一席董事都拿不到的荒謬把戲(全額連記法)不致於可以從2007年一路玩到2011年還在用. 另一個主因, 當然歸因於台灣獨一無二的法人董事代表制, 好讓大老闆們換董事可以就像換衣服一樣, 隨著不同的需求和心情, 隨時更換想要的人上場.

 

相對於這些遊牧救援董事們所扮演的角色與影響力, 其實還有另一個議題是更讓人好奇的. 那就是這些人的酬勞到底是怎麼算的? 眾所皆知, 我們公開發行公司的董監事酬勞, 除非公司章程另有規定, 否則主要都是在年度財報提出時, 合併董監酬勞一併由股東會議定.(公司法196條). 但是僅擔任1至數個月的這些臨時董事們當然不可能只領這些酬勞, 特別是不少都是以整個團隊, 十幾位或更多律師進駐協助, 如果僅僅只是數十萬或是上百萬的酬勞, 恐怕很難餵飽這些大魚. 更何況是牽涉到經營權之爭, 動輒數億到數百億的利益, 我猜就算是上千萬新台幣的酬勞應該都不為過. 那, 這些錢到底是誰付的?

坦白說我不知道, 我想了想大致不外是以下四種可能.

 

  1. 老闆從自己口袋掏錢, 因為老闆認為這是自己的事, 所以應該自己買單. 有可能嗎? 當然有. 特別是我最近看多了中時旺報大陸同胞對台灣的觀感. 我開始相信台灣應該是一個充滿著誠實與正直善良的社會.

  2. 這些遊牧救援董事其實真的只收幾十萬. 理由同上. 或者說他們純粹是抱著救世作功德的心態來幫助公司派打敗非法惡勢力(或是幫正義的市場派打倒邪惡的萬年公司派)

  3. 公司從帳面上真的支付了上千萬給這些遊牧救援董事, 換句話說, 不管你願不願意, 這家公司的每位股東都出了錢幫公司派鞏固了經營權. 如果我是股東之一, 我只想說四個字, “關我屁事”, 為什麼我要出錢.

  4. 帳面上公司只付了數十萬, 但實際上付了上千萬…如果真是如此, 那就真的有趣了. 如果一家公司老闆可以隨時透過其他帳戶或關係企業子公司等支付上千萬給任何他想付的人. 那不就也等於, 如果他想要他也可以隨時匯款給自己上千萬?


 

答案是什麼, 我不知道, 但我猜你和我一樣心裡很清楚最有可能的答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