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開放大陸政策的春秋大夢

2006/08/02 22:18
炒作的前提是要能營造一個夢 一個不管可不可能實現的夢 夢想的實現後的利益愈大愈好
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前擈後繼的加入這個夢 因而把餅作大了 進而推高整体的利益─當然在此我特定指的是先行者的利益 至於所言的"夢"能不能實現 或是真的實現之後的利益是不是有所言的這麼大 那就別當別論了。
這樣的"造夢理倫" 現代的直銷業者更是把它 發揮的淋漓盡致,才沒有人會去管東西的品質怎麼樣 參加任何一場造勢大會上再再灌輸給你的都是 XX藍鑽本來只是一位小學老師 後來加入之後 現在月入數十萬 還能有更多的時間伴隨著小孩的成長.......在這樣的團体中事實上每一個成員的工作並不在賣產品 而是將這樣的夢想一直不斷的散播出去 讓後續的追隨者不斷的湧入....這樣餅作大了 大家來分享利潤只是不同的是 這不是個均分的世界 在最上的人永遠得到的是獅子的那塊(Lion's share)

這樣的事,當然不是近代才有,遠在3000年前一個叫摩西的人就作過這樣的事,他憑藉著宣稱聽到上帝的旨意帶領著成千上萬的猶太人離開了埃及 前往"上帝的應計之地" 那個"充滿蜜與奶的伽南聖地" 這樣的夢對於當時在埃及統治下的猶太人自然有很多的吸引力,這是許多電影拍攝的題材,摩西如何運用上帝的力量降服埃及的法老 讓他同意讓猶太人離開以及在法老後悔派出追兵後摩西運用法力分開紅海讓猶太人順利渡過......只是電影沒有提到的是,渡過紅海之後,摩西帶領著這群猶太人在沙漠離流浪了二十多年,在摩西一生中仍未能到達他心中的"上帝應許之地"

當然這裡並無意去討論傳說的合理性,而是要回到探討大陸開放的效益? 是否真的有如眾名嘴講的那麼大呢?

如果要提起今年台灣股市最熱門的話題,我想無疑是兩岸三通和開放大陸到台灣觀光 這些和大陸相關聯的話題,從這裡延伸出來的,是2008後台灣政權的更換 經濟的全面復甦 因此台灣未來的前景一片看好 套句毛主席的話" 擺在眼前的局勢不是小好 而是一片大好"

或許我應該用更有邏輯的講法如下:
政權腐敗─>國民黨執政.......親中─>開放大陸政策....兩岸三通/開放觀光/開放陸資購買台灣房地產─>台灣經濟全面復甦─>台灣股市/房地產的大漲

提出這樣論調的人主要是要告訴你 台灣的股市房地產二年後一定會大漲,現在可能是最後一次低點了所以你一定要逢低快買進,過去幾年全球股市/房地產都在大漲 只有台灣的股市/房地產沒漲 那都是受限於台灣執政當局不肯開放大陸政策的影響未來只要一開放 台灣的資產馬上會回歸正常的"合理本益比" 跟上世界的潮流 特別是今日的"大陸客" 挾著超強的經濟實力 很快的台灣就會上看香港房地產狂飆
提出這樣論點的人尤以財訊的社長 謝金河為盛,自從有人介紹我看每週日的"數字台灣"後,幾乎我已經聽了他一年多這樣的論調了 二年後是否會如果眾名嘴所說的 我們不得而知 如果到時才能知道了

再從邏輯的角度分析,這樣的論點主要是把台灣過去經濟的不好 及未來的大好都建立在大陸的願景 包括了:
-台灣不肯開放上市櫃公司投資大陸40%的上限 造成台灣無法投資大陸 失去競爭力
-台灣不肯開放銀行前往大陸 讓銀行失去國際競爭力 只能困守台灣 也使大陸台商融資困難
-台灣不能兩岸三通 造成成本提高 只要一三通 馬上很多人願意回台投資置產
(p.s 三通事實上只剩通航 其他二個通商、通郵早在進行了)

事實上以上論述都有他的問題存在,例如開放資本40%上限,別忘了資本是以面值10元計算,如果一家公司的籌資能力 連資本的40%都達不到那這家公司肯定有問題? 換句話說 這些現有透過開曼群島等投資大陸公司 理論上他們投資的金額早就遠超過40%了 今天就算開放到70% 事實上對這些投資公司一點影響也沒有 (反正一樣都是違法) 所以在最近結束的經續會 張忠謀說了真話,開放投資40%對高科技業其實影響不大主要是針對中小型企業 所以提高了40%的上限 對台灣投資大陸會加速嗎? 答案是不會的

銀行競爭力之事更可笑,基本上大陸是不開放外商銀行直接在大陸開業的 台資銀行想在大陸設立据點作台商的生意,惟一的可能就是和本地銀行合資,以中國一級的四大行庫中、農、工、建而言,基本上台灣銀行的實力是沒有資格參與認股的 次一等的就是如招行、深發展或浦東..等,基本上這些也都有外資大銀行如花旗等在插旗了 台灣是進不去的,那惟一的可能就是和各地由信合社改制的城市銀行了 這些銀行基本上是很歡迎台資或任何外資,因為基本上這些體質多半有問題 台灣銀行入股的結果 可能"解決大陸同胞"機會要遠大於賺錢的機會
總有人論述 台灣多年的信用卡經驗正是值得大陸學習的經驗 問題是有著BOA, HSBC, Citi Bank...等作靠山的這些銀行為什麼要找台灣? 需要台灣經驗 花點錢把人挖過來不就成了嗎?
更何況 如果台灣銀行這麼多年 在美國 或是越南....都無法成為大銀行 憑什麼在大陸就可能成功? 因為同文同種嗎?

我們再回到一開始的想法: 真的開放大陸政策就可以帶動台灣的經濟發展嗎?
我試著從幾個熱門的話題來做討論
1. 開放大陸觀光客: 我無法用具体的數据說明大陸觀光客一年到底為港 和 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帶來多少效益,但絕不可否認的是 大陸觀光客的購買力 早已讓多數國家將其奉為上賓
也為此,目前台灣有十數家的五星級飯店正在動工 預計在2008 台灣將有超過50家的五星級飯店或渡假村。
但是這裡面最大的迷思是什麼?
那就是台灣到底準備開放多少大陸觀光客到台灣? 因為很明顯的 台灣絕對不可能無限制的讓大陸觀光客到台灣來
依目前規劃的草案是每天最多1800人 也因此產生了有趣的數字: 1800人 x 365天 x 25,000(花費)
預計是新台幣160億 於是乎觀光類股馬上從棄婦成了掌上明珠漲了一倍有餘
但是很多人沒有想過的是 現有的規定是什麼?
現有的規定是每天最多不可以超過1000人 換句話說以上的160億產值 已經有100億是已發生的
但是台灣的經濟有轉好嗎? 除了住在日月潭的商家更熟悉五星級 人民幣 和義勇軍進行曲外 看來是影響不大。當然 我們可以開放成3000人 每天 不是就更好了嗎? 問題是有可能嗎?

2. 兩岸直航可以帶動之前坄資大陸賺了錢的台商回台置產 或投資:
基本上 這句話是有盲點的,難道目前坄資大陸賺了錢的台商是無法回台置產的嗎?
或有勻 直航後就可以直接把工廠設在台灣了 因為運送很方便時間很快
我想這種話應該是出自於沒有開過工廠的人的講法
基本上設立工廠的考量有幾點:
a. 接近市場
b. 降低成本: 此部份包括人工成本 土地成本 原料成本 和群聚效應等
過去的產業 很多是單以人工成本為考量或土地成本作為前往大陸的主要考量,但是以現在前往大陸設廠者應該多是以接近客戶 以及群聚效應作為主要考量
否則台積電為什麼要到大陸設廠? 我相信包括許多高科技公司 和 許多產業 人事的成本都不是佔很大的比例,換句話說 只要大陸的市場在這些人會不斷的前往設廠 二岸的直航可以為這些公司省下不少的時間 但是從錢的方向看其實差不了多少的(作國貿的人應該知道目前二岸間的運費真是有夠便宜)
或許香港會為此受到些打擊 但基本上台灣也佔不了多少便宜

簡言之,更開放的二岸政策對台灣是否有益?
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絕對遠低於這些名嘴或政治人物所估的那樣
主要的原因是台灣已經錯失了和中國政府談判的最好時機了
當台灣內部在爭議是否開放中高階封測到大陸時 張汝京說 無所謂 反正台灣不來 其他世界大廠都會來
當台灣人總是自傲的拒絕大陸所提的條件時
更值得台灣警愓的是 "萬一有一天中國不再提要和台灣統一時 怎麼辦?"
別以為這個不可能
如果你有注意 胡錦濤早就不把 早日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這句話掛在嘴上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