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中國科技業的新掘起與挑戰



2008/07/04 09:57




今年算是中國具挑戰的一年, 除了喧嚷多時的北京奧運終於要開幕了之外, 熱錢的不斷湧入, 物價上漲, 新勞動合同引發的工廠移動潮, 股市下跌, 污染問題...等, 都無異是胡溫政權的新挑戰.

本文取自新一期的數位時代, 談的是大陸科技的過去和挑戰. 也談論美國一些具有全球性的網路公司, 如Google, eBay, MSN(Microsoft)一直無法和大陸本土企業競爭的原因.

統一的總裁高清愿曾說, 統一想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食品公司, 惟一的機會就是在大陸. 這句話也一直是苦於專注於代工賺取薄利的台灣電子業的圭臬.但事實上, 這麼多年來, 除了少數本來就具有國際化的品牌, 如Acer, Asus之外, 台灣電子業要仰賴大陸開創自有品牌成功的機會仍然很低(BenQ就是一個例子). 或許這篇文章可以提供一些醒思.

就如同我二年前發表的 我的大陸心得 一樣, 我一直認為大陸是放在火葯桶上的鑽石, 如果火葯桶不爆作, 去取鑽石都是危險的, 目前開始有點感受到火葯被點燃的氣勢了. 有沒有機會去拿鑽石, 就要耐心等待了.

---------------------------------------------------------------------------------------------------------------------------

【文/數位時代】

在今年六月初的台北國際電腦展上,來自深圳地區的廠商,組了一支一百五十人隊伍,到台灣參展。他們最有興趣的,不僅是在展場上能碰到多少客戶,還想第一手了解,台灣在二十年前是如何化解新台幣急速升值的壓力。

三年來人民幣已升值二○%,加上中國政府去年提高基本工資、調降出口退稅,並在今年施行勞動合同法,以及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帶動成本增加,幾個因素加總之下,被稱為世界工廠的第一線製造業者,正面臨比今年初華南雪災更冷的寒冬。

家電業從榜單消失

走一趟廣東,到深圳、東菅、中山和珠海等製造業密集的城市,不難聽到關廠或縮編的消息,甚至老闆丟下工廠不管就跑路。在這些依靠低成本賺取微薄差價的製造業者中,有相當比例屬於電子業者。反應在今年的中國科技一百強榜單上,就是家電業幾乎整塊消失。

曾經組裝電視機、微波爐、洗衣機、空調和冰箱,是二十年前中國業者跨入電子業的敲門磚,並把這幾項產品數量做到全球第一,從中產生長虹、海 信、科龍、創維、TCL、春蘭和格蘭仕等知名品牌,與電腦以及通訊業在榜單上鼎足而三。但如今接近全軍覆沒,進榜的只剩海爾一家,外加做通路的國美電器。 這是中國科技一百強過去九年來,第二個消失的行業,前一個是中國國產手機業。

家電是高度標準化的行業,中國業者做的又多是中低端產品,很容易因成本上升而被替代。以台灣經驗來看,這些業者或者外移到人工成本更便宜的 地方,或者進行升級,往價值更高的方向走。 這種轉型和調整,勢必伴隨著陣痛,甚至劇痛,但也是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尤其中國近兩年檢討環境嚴重污染,加強取締排放廢水和廢氣,讓原本在中國享受環 保假期的業者,開始要算入這些成本。去年中國排放二氧化碳的總量,首次超過美國排第一。

不過,中國經濟學家謝國忠對轉型相當樂觀。他認為,中國的成本雖然比越南和印尼高,但是工人的平均經驗和技術能力也更強,在把低成本製造交出去的同時,有機會從德日韓等擁有龐大製造基礎的國家手上,移轉一部分工業過來,因為中國的成本只有這三國的七分之一不到。

關鍵零組件崛起

在家電業失落的這一年,關鍵零組件業卻異軍突起,在榜單上占了二十家,迅速成長為最大的一塊。這也預告了中國科技業藉由低成本製造,累積龐 大經驗和基礎後,開始往供應鏈上游最有價值的一塊前進。目前要說這一塊有多少機會還太早,因為其中有不少是屬於貿易商,本身並不投資參與開發研究,純粹只 是代理銷售關鍵零組件。但是許多努力正在進行中,像京東方大膽投入生產液晶面板,做電池的比亞迪跨入車用電子。他們最終未必能成功,但至少為中國跨出重要 一步。

今年是改革開放三十年,先前引進外資投資,以市場換技術的策略,正在大幅修正,殘酷汰換掉那些技術過時的企業和行業,特別是技術含量低的。 勞力密集的電子加工業正逐步退出中國,取而代之的是科技服務業。不包含電信服務業,把網路、遊戲、軟體以及通路業加起來,共有二十七家進榜。其中網路業者 是大贏家,榜首百度和第二名騰訊,都來自這個行業,共有十二家進榜。

其中,百度的搜尋引擎在中國市場打敗Google,騰訊的線上即時通訊服務QQ大勝微軟的MSN,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將eBay趕出市場。 更早之前則是本土的網易、新浪和搜狐,各自贏過雅虎。每一個對戰組合都像是當年的國共內戰重演,結果一面倒都是土八路打贏配備精良的國軍。

為什麼會是這樣?特別是在網路產業如此明顯?首先,這是內需行業,與加工電子產品出口完全不同,涉及使用者文化,很難靠移植外來強勢產品, 比的是誰能抓住本地使用者胃口。其次,中國目前雖已是網民人數最多的國家,但未上網的人口仍遠遠超過上網人口,要贏得市場一定要靠虛實結合,將線上線下一 起考慮,而且往往線下的動員能力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中國模式的網路發展

百度、阿里巴巴和代訂機票、飯店的攜程,都依靠龐大的客服人員打電話、接電話完成訂單,各自擁有龐大的客服中心。攜程有超過七成的業務,是 由客戶打電話詢問而完成,它的網站更多是做查詢用途,而非交易。這種「三分線上、七分線下」的方式,是中國特色,也是網路產業現階段在中國要面對的現實。 與Google大多數業務放在網路上,由客戶上網自行填表完成不同,百度絕大多數客戶都是銷售人員一通電話一通電話打出來的。Google的客戶可以直接 在線上用信用卡付款,但中國很多中小企業老闆還沒有信用卡,他們最熟悉的付款方式,是叫會計到銀行轉帳,而百度對此毫無問題。

在國共內戰中,共產黨只有地面部隊,沒有空軍和海軍,靠的是步兵身上帶著小米加步槍,以兩條腿行軍。但他們很清楚訴求的對象是誰,這群人要 的是什麼,並且將訴求包裝成易讀易懂的口號,更具力量。像阿里巴巴的口號是「其實你離成功只差一點,關鍵是馬上就點」,百度的口號是「簡單,可依賴」,但 很少人記得他們競爭對手的口號是什麼。

對比之下,國軍雖有空軍和海軍優勢,但內部指揮系統極其混亂,決策前後不一又耗時費日,不斷為敵人製造見縫插針的機會,最終以大敗收場。在 中國市場,光有資金和好的想法並不夠,能不能結合龐大的地面部隊,將資金和想法轉為行動,落實到市場上,才是造成差異的主因。 如今,中國多數的網路公司,都已建立起自己的地面部隊,能打虛實整合的仗,也把他們的外國同行一個一個逼出去。甚至原本在辦公樓電梯外放置液晶螢幕做廣告 的分眾傳媒,透過一連串收購多家網路廣告和手機廣告公司,從線下整合回線上,提供客戶一站式購買廣告服務,使得國外廣告公司也難與其競爭。

通路也是一樣,不斷招兵買馬,要在放開的市場中抓緊時間跑馬圈地。近年快速壯大的國美電器,藉由不斷開分店以及辦特賣促銷,並大手筆購併上 海的永樂和北京的大中,奠定自己的老大位置。這不但給同行的蘇寧電器很大壓力,也使得去年才在上海開幕,走服務路線的美國百思買(Best Buy)更為尷尬。

電信業的鬆綁與重組,是今年的另一項重點。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網通這四家國營電信公司,一如往常出現在今年的榜單上。過去,他們的競爭力來自政府給予的寡占地位。在這個全世界最大的電信市場裡,並沒有太多競爭,但接下來形勢將產生根本性轉變。

電信業鬆綁與再重組

原本中國政府將電信業務簡單分為固網和行動電話兩塊,行動電話分為歐規的GSM和美規的CDMA兩種系統,各由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經營;固 網則以長江為界南北拆分,各為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經營。這種劃分方式沒有太多道理,被認為是過度時期作法。在今年奧運前,隨著3G牌照發放,謎底終於揭 曉,確定原有四家業者改為三家的格局,其中將中國聯通拆分出售,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則順勢發展為完整的固網和行動電話業務業者,且無南北地域限 制,正式進入三國演義時代。

二次拆分雖然讓市場的遊戲規則趨於公平,但三家業者仍是國營背景,要走上民營化還有很長的路,市場競爭能開放到什麼程度仍是疑問。最起碼多數業者期待的,是這三家業者專心扮演好營運商的角色,別再撈過界搶加值服務商的生意。

中國目前手機上網的比例不到一成,一方面來自費用仍然很高,一方面來自服務並不多。許多業者都反應,中國移動抓住這一塊不放,其他人根本沒法做。

提供手機網上服務的空中網和靈通網,受衝擊最直接,目前股價各自跌到四塊和不到兩塊美元,只有最高峰時的三成不到。如果無線加值服務這一塊能放開,未來幾年將創造出中國科技業新的一塊版圖和一大群上市公司,成為科技百強的新勢力。

儘管政策和政府勢力仍牽動著中國科技業的競爭格局和版圖,但這種影響很難去除。 在「穩定壓倒一切」、「轉大彎不轉急彎」的大方針之下,為了維持市場順利運作,政府出面干預是必然的事,不管是從匯率、基本工資到重組電信業,都是其中一 部分。中國市場在很大程度上仍不完善,借政府之手維持遊戲的相對公平性,並進行行業結構調整轉型,是所有參賽者得適應並從中思考機會之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