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四大奇書─三國演義
如果問起四大奇書, 受到最多批評的是哪一本書? 你一定想不到, 就是三國演義, 事實上, 三國演義也是四大奇書中, 影響後世最深和最多人閱讀的書.
為什麼三國演義會引起最多批評? 還記得我寫這一系列文的起因? 答案就是誤導。首先, 三國演義是一本歷史小說, 有明確的歷史可供對照, 而偏偏他寫作的模式是採取七實三虛的方式, 也就是70%符合歷史, 30%是編造的.更重要的是, 這是一本暢銷小說, 深深影響了許多人, 才會造成歷史學家們對這本書的大加抨擊, 其中包括大家熟悉的 胡適 先生.(胡適主要在批評, 三國演義過度將諸葛亮神化, "把諸葛孔明寫的跟一個妖道")
三國演義的作者一般認為是明朝的羅貫中, 但仍未有定論, 為何如此, 和其他三本一樣, 請參見”四大奇書─西遊記”。 故事的內容, 主要是從東漢末年宦官亂政, 黃巾起義,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開始(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一直到最後西晉滅東吳(第一百二十回 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為止, 故事內容主要以三國中的蜀漢為主體, 故事內容也以劉備創立蜀國, 和諸葛亮北伐中原力圖恢復漢室中興大業為主.明顯有尊蜀貶魏的意味.
為什麼這本書會這麼受歡迎? 很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巧妙地把中國歷代的戰爭和謀略的智慧寫入本書中, 例如諸葛亮的草船借箭(正史上沒有這回事), 事實上是取自唐代張巡和許遠死守睢陽的故事. 再加上白話文的通俗性, 於是很容易被一般大眾所接受, 反而成為許多後代很多將領的啟蒙兵書.最有名的例子, 就是清朝的創始祖─努爾哈赤, 本身並沒有接受過任何軍事教育 但憑著在茶館聽三國演義的說書, 竟能用兵如神, 大破明軍.(當然, 他本身有一定的軍事天才), 最後他的兒子─皇太極還運用了心理戰和反間計, 讓明崇禎自毀長城, 殺了滿族最大的敵人─袁崇煥, 手法和赤壁戰, 周瑜利用反間計, 讓曹操殺了水師提督蔡瑁、張允如出一轍(其實這個手法, 我最早聽到是劉邦設計讓項羽驅逐范增)。日本德川家康, 也是三國的愛好者, 曾以空城計騙過武田信玄.
至於誤導部份, 我認為受三國演義這本書影響最大的, 是三個人在後世的形象, 受惠的二位, 關公和諸葛亮, 受害者一人:曹操.
談起曹操, 後世無不以奸臣視之, 連國劇裡都是大白臉的奸相, 但事實上, 曹操才是三國時代最傑出的人物, 他知人善任, 能及時改正自己的缺失, 因此才能擊敗實力大於自己數倍的袁紹, 統一北方, 即使在赤壁戰後, 北方仍歸一統, 並沒有如淝水戰後, 北方就此分裂, 他本身還是集詩人、武將和軍事謀略於一身.最後卻因三國演義一書尊蜀貶魏的主體, 讓曹操蒙上千古之冤。
在三國演義中, 一再提到曹操如何欺壓漢獻帝, 但事實上, 就如同曹操自己說的, 如果沒有我, "不知幾人稱孤 幾人稱寡", 曹操當然有能力取漢而代之, 就如同歷史多數的篡位者一樣, 但三國演義中只是抓住曹操的一句話, "如果天意在孤, 孤為文王", 暗示兒子去篡位. 到底曹操是扶佐漢室的忠臣或真的有意篡位, 今天不得而知 , 但是可以確定的是, 他絕對有這樣的能力成為太祖或高祖, 但他並沒有這麼作。
至於我個人認為最大的受惠者, 諸葛亮自此被視為中國謀略之王, 所有中國智慧發明, 從麻將、巧連環..到食用的饅頭, 都套到諸葛亮頭上, 連帶的, 武俠小說中姓諸葛的, 一定都是擅長謀略之人.
事實上, 在正史中的“三國誌”中, 作者陳壽稱諸葛亮, “治戎為長、奇略為短、理民之干、优於將略”。認為諸葛亮最擅長的管理內政和處理蠻痍. 軍事謀略反而不是他所擅長. 北伐之所以一直無法成功, 是因為諸葛亮不知應變, (連年動眾 未能成功, 蓋應變將略歟, 非其所長), 三國誌的作者陳壽, 本身是蜀漢人, 三國志是成書於三國歸一統後, 離時代接近, 而且取材嚴謹, 被後代歷史學家把“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誌”並稱前四史, 因此, 陳壽的評論應該有一定的客觀性。而依三國志中, 原本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如火燒博望坡、赤壁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到後來的六出祈山對司馬懿, 也多數不是移空接木就是憑空杜撰的.
但是從另一方面看, 諸葛亮治理內政的確了不起, 讓領地僅有一州(益州)的蜀漢可以和吳國(六州)和魏國(十三州)相抗衡.特別是諸葛亮的忠義之心更是為人所稱許。
另一個受惠最大者, 是關公, 迄今台灣到處可見祭祀關公的廟宇, 同時也是忠義的代表.在三國演義中,把劉備描寫成溫文儒雅, 張飛則是大老粗一個, 而關公則是介於其中的允文允武. 事實上,三者中劉備是落魄的皇室貴族, 以賣草鞋為生, 可能受過教育, 但可能程度不高, 關公的出身沒有介紹, 只說是殺了當地的土豪, 到處流亡, 但是張飛可才是大戶人家出身. 我想張飛可能才是三者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 這一點其實也可以從關張二人最後的身亡看出來, 關公看不起文人, 但受到士兵的熱愛, 最後一意孤行, 以致戰敗被俘. 張飛由於出身世家, 反而敬重上層的人, 看不起士兵, 喜歡鞭打士卒, 最後死於范疆、張達之手.
為何惟獨關公得以成為民間崇拜的對象?甚至和孔子並稱, 成為”武聖”呢? 這其實和歷代皇帝的加封有關, 歷代帝王為了鞏固皇權, 於是刻意塑造出關公”忠義”的形象(不忘舊主), 最早的關廟,是在南北朝的陳國, 有佛教僧侶看見關公顯靈, 而建關廟, 唐代的關公是被列為六十四名將之一, 放進武廟,配享姜太公。宋代以後,關羽便被帶上“武聖”的桂冠。默默無聞了800年的關羽,被宋徽宗連升三級: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寧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義勇武安王”。元文宗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顯靈英濟王”,明神宗封之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 關聖帝 君”,又把關羽廟長格為“武廟”,與文廟—孔廟並列。到了清代, 由於關公降過曹操, 於是再次成為皇室宣傳的象徵, (看看鹿鼎記中康熙要韋小寶下江南建廟就知道了), 清代皇帝標榜關羽為“萬世人極”,封之為“忠義神武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清史稿·禮樂志》),在北京修建了關帝廟,還通令全國,普建關廟,按時奉祀香火。武聖關公廟數量之多,遠遠超過了文聖孔廟。清代一朝,僅北京一地,關廟就有116座。而且,有些關廟的建築規模也遠遠超過了孔子的文廟
附註: 從Wikipedia 中找到三國演義和史實不符之處
§
張翼德:正史的張飛字益德,並非演義裡的翼德。
§ 桃園結義:正史並無寫到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有結拜,只提到情若兄弟。
§ 著名兵器:名兵器如双股剑、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畫戟、倚天劍等為虛構,用以描述人物性格。
§ 張飛鞭督郵:為劉備所為,因督郵拒見劉備,劉備大怒下鞭打督郵。
§ 曹操獻七星刀:虛構故事,演義中曹操借獻刀刺殺董卓未遂,實際是曹操認為董卓终必败,連夜潛逃回鄉里。
§ 陳宮捉放曹:陳宫在191年開始跟隨曹操,不是陳宮捉放曹操,應是另有其人。
§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事實上只有十一路地方軍參與董卓討伐戰,包括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劉岱、河內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和廣陵太守張超,而孫堅和曹操因官職問題而不在名列之中。陶謙當時有參加,貢獻糧草金錢等,但未出兵。公孫瓒亦有參與連署,但當時正在對付鳥桓而未出兵;孔融當時正忙於對付黃巾賊;馬騰與韓遂當時雖尚未接受招安,但亦不支持董卓(朝廷);青州刺史焦和雖曾起兵,因為青州黃巾復起,所以沒有參與會盟,不久病死;荊州刺史王睿本來也有起兵,因為和孫堅有私怨,被其逼死。另外還有陳王劉寵與陳國相駱俊、河南尹朱雋反對董卓而起兵。
§ 關羽溫酒斬華雄:華雄為孫堅所殺,而且被梟首。
§ 三英戰呂布:虛構劇情,吕布被孫堅擊退。
§ 連環計:《三國志》尚未記戴貂蟬之名,但呂布確與董卓侍婢有染。
§ 貂蟬:歷史上並無貂蟬其人。文學作品中的貂蟬,乃是宋、金、元民間藝人、戲劇家、小說家創造出來的。
§ 孫堅之死:由於只帶幾名隨從追擊敵軍,中了黃祖伏兵,中流矢死於峴山。
§ 陶謙:陶謙為人與史實不符。
關羽與女性:傳曹操與劉備聯軍圍呂布於下邳,關羽曾求曹操賜呂布手下 秦宜祿之妻杜氏給他。
§ 劉皇叔劉備:三國演義為了顯示劉備的地位,把他塑造為繼承漢室正統的君主,而為劉備編造了一份完整的十八代家譜,排一排劉備就變成了皇叔,而這個稱號正是劉備用來對抗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法寶。史實上,劉勝的兒子劉貞,因為沒有按朝廷的規定獻納酎金,而失去侯爵資格,後來又經歷戰亂及政治紛爭,早已家世式微,族譜不明,只知劉備是漢室之胄,辈份不得而知。
§ 徐州誅車冑:劉備所為。
§ 土山約三事:關羽是戰敗被擒,非有「土山約三事」。
§ 赤兔馬:赤兔馬在吕布戰败后,不知去向。
§ 誅文醜:文醜死於曹軍亂军之中。
§ 孫策之死:遭刺客暗算不治,而刺客是前吳郡太守許貢的家奴與門客,并非被于吉嚇死。
§ 過五關斬六將:虛構劇情,關羽離開曹操後,沒有經過五關,而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都不見史書記載 。
§ 遺計定遼東:虛構劇情,郭嘉暴斃而亡,沒留下任何計策。
§ 古城斬蔡陽:劉備所為。
§ 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記載不多。
§ 徐庶進曹營:曹操南征,徐庶跟隨劉備南逃,亂軍中徐母被俘,徐庶告別劉備進曹營,及後更當上魏國重臣。
§ 火燒博望:劉備所為,當時諸葛亮並未出山。
§ 長板坡七進七出:應為長坂,趙雲只是護送劉備家小撤退,沒有七進七出此事。
§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小弟覺得諸葛亮的軍事謀略也雖說不是他最擅長的地方,但跟當世領軍人物比較亦有水準以上!
回覆刪除畢竟諸葛亮五次北伐,雖然沒有達到最終戰略目的,但還是讓曹魏一方十分頭疼,
甚至司馬懿也只能用消及避戰的方式來因應,
最後一次北伐甚至開始搞屯田解決蜀軍最大的糧食問題,
可惜諸葛亮過世早,不然糧食無虞的蜀軍一定會讓曹魏更加頭疼...
另外陳壽自己在諸葛亮傳也說過:
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
簡單來說,諸葛亮的對手(前期曹真,後期司馬懿)確實是曹魏重要將領,蜀軍的軍力也不比曹軍,加上又是主動出擊而非被動防禦,在這種情況下打了五次沒有遭逢重大損失,並小有斬獲,我覺得已經很厲害了!
PS.其實諸葛亮的立場應該不適合出奇謀,畢竟一次奇謀成功,不至於讓曹魏滅亡,但一但失敗,可能蜀國元氣大傷,提早被滅!
Hi Su37:
回覆刪除我個人想法是; 以蜀國不過一州的腹地, 卻膽敢連年挑戰魏國不出動亂. 這也代表著諸葛亮治國的確有方. 這也是文中的評論. 事實上諸葛亮死後繼位的費禕就知道蜀國長年征戰, 對國內耗損過大而改為休養生息. 一直到費禕被刺 姜維再掌軍事大權後才又開始北伐.
這篇文章並不在否定諸葛亮, 只是更想還原真實的諸葛亮. 既然是歷史同好者, 我很建議你可以看一下一位台灣作者─李柏 寫著"橫走波瀾─劉備傳" 寫的很好
謝謝大大的推薦,我從小開始對三國有興趣,
刪除目前正在啃那厚厚的三國志原文,希望能由正史著手,了解三國的原本風貌,
大大所推薦的書也是我之後會讀的進階讀物,我記得該作者另一部小說"滅蜀記"應該也不錯,
我自己覺得要認識三國應該以正史為主,輔以其他專家的論文、研究,
演義等等的二次創作次之(雖然我比較早讀過演義),最討厭那種只翻過火鳳燎原就開始大放厥詞的人了XD
ps.我是之前曾寄過電子郵件給大大請教事情的網友
您好,第四段提及草船借箭源出唐代,記得張巡係與許遠守"睢陽",不知是否筆誤
回覆刪除Hi Maggie Cheng:
回覆刪除謝謝指出. 有時候讀者都比作者還認真..哈哈!
已改正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