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6日 星期五

總預算審查

總預算審查

最近的新聞, 除了鬧的沸沸揚揚的總統府共諜案和炒的有點無聊的陳水扁看守所外, 不知有多少人去注意到台灣政府的年度大戲─中央政府總預算案, 又在吵鬧聲中渡過了.

我們常看到民意代表上至立法委員, 下到鄉民代表, 對官員們頤指氣使, 憑藉的是什麼? 其實也就正是民代們擁有單位的預算審查權. 如果該預算被刪, 那麼那個單位就很難辦事了.

或許你早已習慣立法院審法案的方式了, 反正都是吵來吵去、相互指責, 最後經常在預定時間無法通過再加開院會緊急通過, 至於審查預算嘛, 要嘛就是坐地喊價, 總額砍個9千萬表示立委諸公有幫人民看好荷包, 至於9千萬要怎麼分, 再丟回行政院去自己調配; 要嘛就是只針對有爭議的單位/條款砍預算, 如國統會、缷任總統禮遇條例, 其他的過關. 說真的, 這一點都不符合人民期望"民意代表"們為民把關的精神.

我想利用本文介紹一下政府總預算的審查的流程以及現有制度存在的問題.

  • 一、 流程:相關的規定都在"預算法"內, 依法, 行政院應於政府會計年度開始(1月1號)前九個月開始編列預算, 所以每年4月1日起, 行政院就開始著手編列下年度的政府預算. 在年度結束前四個月(9月1號)送至立法院審查.接下來在立法院的流程依次為:



  • 1. 排入程序委員會

  • 2. 院會(一讀): 朗誦標題、排定官員報告、交付各委員會審查(付委)

  • 3. 全院各聯席委員會: 決定分組及審查日期

  • 4. 各委員會審查以及官員報告: 進入實質審查

  • 5. 全院各聯席委員會:將各委員會審查結果送至聯席會討論, 此時也是政黨協商的開始

  • 6. 院會討論(二讀): 朗讀議題、逐項討論及修正動議 (P.S 如果院會決議退回總預算案, 則經總統核可, 行政院決定接受或再退回表決, 如果二次表決不過, 依"慣例"行政院長要辭職下台)

  • 7. 院會三讀:僅作文字修改 不能再針對個別單位刪減, 總預算表決 (P.S 此時如果否決, 結果同上)


此外, 大家可能很好奇, 為什麼今年會是在1月15號凌晨加開院會通過呢?答案是預算法(51條)規定, 中央政府總預算應於會計年度前一個月通過, 於會計年度開始後15日內由總統公佈. 換句話說, 按規定在去年12/1日立法院就應該通過了, 總統最晚在今年1/15前要公佈. 但是如果你去查詢過去十年, 甚至15年總預算通過的時間, 我相信在會計年度開始前1個月通過的次數應該是零(過去政府會計年度開始是7/1), 在會計年度開始15日前二天通過的次數應該高達95%以上.

  • 二、 現行的制度存在著什麼問題:現有立法委員素質差, 根本不懂預算這早就不是新聞了, 事實上, 他們能選上和懂不懂政府運作大多一點關係也沒有.以最近十年來說, 在號稱財經立委當中, 國民黨的翁重鈞是少數長期著墨於預算的, 近年來羅淑蕾具有會計師身份下也作的不錯.早期民進黨的彭百顯也算是專家, 可惜已不在立法院.


但是如果把問題全部推給立委也說不過去, 因為世界各國很多的民意代表本來就不可能是財經專家了, 因此,相對而言, 問題應該在於如何針對現有的情況提出解決之道. 個人建議如下:

  • 1. 應將各級政府預算依會計科目分門別類鍵入電腦: 這樣系統自動可以分析出各項預算費用的成長以及執行情況. 這種事在企業早就很普及了(ERP), 但是目前各級政府仍採用印製預算書的模式. 中央政府預算書有多少你知道嗎? 我在十幾年前還是學生時, 曾去立法院參觀過, 差不多是一個20坪左右的房間, 裡面堆滿了一個人高的預算書. 更重要的是, 以安全保密為由, 立委諸公就算想看, 只能到預算室裡面去查, 不得把預算書帶出室外。以當年最用功的立委, 陳水扁立委為例, 他為了要查國安局的預算編在哪裡(當時還是一個黑機關), 他和二個助理輪流進預算室內背誦裡面的數字, 在外面再寫一次, 這樣也花了三天才找出來, 而且我相信他們看的只是國防部和內政部少數單位而己. 因此, 就算立委有心, 要真的看完全部預算, 談何容易.



  • 2. 立法院應成立預算局:這件事已經談了近十年了, 既然立委諸公忙於 "選民服務", 無暇顧及預算審查之事, 應成立專門單位,長期負責追蹤政府單位預算的編列.目前立法院編制有雖已有立法諮詢中心預算小組, 但人員只有五人, 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 因此, 成立預算局, 甚至如果藍綠各有考量, 那就由立法院內規要求立法院成立黨團之政黨, 應針對預算審查成立預算小組. 我想惟有制度化, 才能將年年紛擾的總預算審查邁入專業化和合理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