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專業投資人
最近有個新聞應該大家都關注到了, 那就是瑞銀(UBS)合併瑞信(CREDIT SUISSE)的條件之一,就是不承諾兌現瑞信發行的COCO BOND. 於是乎,在金管會的清查下,台灣有約180位”專業投資人”持有瑞信約NTD$ 18億的CoCo Bond, 等於打了水漂(歸零)。
看到這則新聞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什麼叫”專業投資人”? 我猜你一定想反正就是有錢人嘛. 那到底要多有錢才能成為台灣銀行標準的專業投資人呢?
很巧的是,我是台灣至少一家銀行登記的專業投資人(另外一家我忘了有沒有成為). 就讓我來告訴你。
沒錯,要成為專業投資人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要有錢,必須至少有3000萬元的現金或金融資產(所以房地產不算p.s 有讀者說現在不動產可以列入, 我不確定, 畢竟我的資訊是多年前, 所以用紅字告知). 不限定一家,可以是多家合起來,但必須出示存褶和存款證明,證明你不是剛好某一天才有3000萬。
這不是什麼炫富文,我只是想告訴你,當時我為何會想做這件事。以及晉升專業投資人後可以得到什麼?
首先,你可能知道,大概在一家銀行有3~500萬的存款或金融資產(基金, 股票…),你就會自動成為該行的VIP. VIP可以有一些好處,例如匯款幾次內免手續費,有特定的理專幫你服務…等.
而每一年理專都會假藉金管會要求的KYC(Know Your Customer)為由,要求和你碰一次面,檢視你的資產,了解你的風險偏好…等,然後,嗯……好以此為名,賣給你相關投資商品. 事實上,理專除了有賣商品的績效外,還有另一項就是找出高資產人士,成為VVIP. 像我往來的某銀行其VVIP的標準就是有1000萬元以上,那麼你可以得到更多的免手續費、生日送小禮物,或是一些講座之類的.
當你成為VVIP時,除了上面KYC+風險分析+賣商品再來一次外,理專就會或有意或無意地告訴你,其實我們公司有很多又安全收益又高的商品,很多大老闆都在買,只是金管會管的很緊,很可惜我們不能賣給你。
這些話聽在一些高資產人士心裡,當然心很癢,特別是前幾年利率低到靠北時,尤其是女姓或老闆娘,她們大多不像男性一樣喜歡在股市裡殺進殺出,她只想”安全地”賺比定存高2~3倍收益(也就是5~6%)而已. 這些人心裡也多半有數,過高的報酬商品一定有問題,所以最愛的就是年化收益6~10%,但”非常安全”的商品。
於是理專就會在客戶要求下,告知如何才能成為專業投資人? 或是有些人可能和我想的一樣,先成為專業投資人,再看看葫蘆裡賣什麼葯? 自此踏入專業投資人的領域。
成為專業投資人的第一條件就是我前面講的,要有至少3000萬,這對一些人來說,一家銀行或許沒有,但湊一湊還是有的,難度並不大。
接下來就是要寫一份風險分析報告,如果你看過電影”奪命金”,大概就知道怎麼回事了,理專會引導協助你寫好這份報告,接下來要送主管審核,基本上就是跑跑流程就完事了。
在我成為專業投資人後,我的理專告訴我的第一個有錢人的道理,就是有錢人會把大部份的錢放在低風險的固定收益中,而不是不可知的股票中. 坦白說,這是對的。第二個道理是,應該要買海外的債券,因為這樣可以節稅,坦白說,這也是對的。
於是乎他給我一張表,裡面是幾家歐洲和美國銀行及公司發行的公司債。順便補上,這些債券都是投資級的,安全性都非常高,並同時告訴你,如果花旗銀行還是福特汽車倒了,這對全球經濟衝擊有多大,那時就算你把錢放台股也是一樣的。這也很有道理不是嗎?
也是在那張表上,我第一次看到Perpetual Contingency Convertible Bond 這種東西. 我忘了我有沒有問過理專這是什麼? 應該是沒有,因為當時我也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
這裡插個話,Perpetual 是指這個債券是沒有到期日的。而Contingency Convertible Bond就是開頭提的CoCo Bond. 這些天台灣媒體常在提,我卻沒有看到一家媒體解釋過這是什麼.
在公司治理中,要求公司都要有一個Contingency Plan,即危機應變計劃,作為公司風險管理的一項 (這個台灣上市櫃公司都有,但可不可行沒人知道). 所以Contingency 指的就是突發的危機.
換言之,CoCo Bond的意思就是,它平常是債券,但如果公司發生突發危機時,它就是自動轉換成普通股. 所以我認為它的名字應該叫”危機轉換債券”. 這一般都是銀行發行,用來發生特定事項發生時,公司無法符合監管機構要求的資本適足率(BIS Ratio),可以作為提高自有資本用.
但是你可以反過來想,當一家平時都符合BIS Ratio的銀行,如果不是突然出了大問題,如持有資產大跌,否則怎麼會掉到不符? 這時換成普通股,不等於是去送死嗎? 換言之,這東西有點像選擇權的SELL CALL(or PUT),平常沒事,但一旦出事,風險很大。我不確定,在理專以”安全的債券”告知投資者時,他自己知不知道這件事?
總言之,我最終沒有買那些債券,原因是每一筆要求的金額至少有10萬美元. 於是理專又給我推了一個,他強力推薦─連巴菲特都在買的商品─特別股。(Preferred Stock).
這東西這些年在台灣也很流行,原因在於其”類債券”特性, 有固定的收益. 再加上很多理專會強調其優先性─優先分配盈餘或公司清算,清償順位優於普通股.
可是理專沒有告訴你的是,巴菲特買的特別股通常是公司有困難求助於他時,他勒索公司趁機談出的一個為他量身訂作的特別股條件,這種特別股通常初期會讓老巴在被投資公司短期財務不穩時,支付他高利息,待5~7年後公司穩定,股價成長後,他卻有了可以選擇換成普通股的機會。很明顯地,這種東西不會賣給我們一般人。
特別股(Preferred Stock)雖然沒有一定規則,但如字面上優先(Preferred)所示,意思是清償和分配盈餘优先於普通股. 一般會發行特別股的公司,大多數是為了增加自有資本,但同時又不想犧牲掉投票權(多數特別股是沒有投票權的). 特別是金融業,特別股股本視為Tier 1 Capital, 但又只需支付固定利率,不會稀釋到EPS (除非發行條件中有寫可以參與盈餘分配)和投票權. 自然是個很好的工具。
既然如此,有什麼問題呢? 答案就是相較於公司債,其實特別股並沒有太大優勢. 首先,公司債是一種債務,不管公司賺不賺錢,一定要支付債息,否則就是違約,對公司影響很大。但公司賠錢時,是可以不發特別股股息的, 並不會怎樣。(當然這裡還要看發行條件
是累積(Cumulative)和非累積的差別).
同樣地,當公司面臨清算時,債券順位絕對是優於特別股. 坦白說,當一家公司走向破產,我相信連債券都很難回收100%了,特別股和普通股根本沒有什麼居別了。
Anyway, 不管是債券或特別股,我這個專業投資人最終做的就是定存而已。因為這些商品,我很容易自己在美國券商下單。我也不確定我現在是否還是該銀行的專業投資人,畢竟我現在也沒3000萬台幣。不過就我過去成為台灣銀行的專業投資人經驗來看,我真的不覺得台灣的專業投資人到底哪裡專業? 當然我更不覺得那些服務專業投資人的理專有什麼專業可言。
感謝解說~
回覆刪除房地產也算了 按照實價登陸
回覆刪除銀行與客戶之間的利益永遠是衝突的。VVIP只是告訴銀行客戶是肥羊,可以好好宰殺。3000萬元的標準,成為專業投資人之後,就可以不受金融消費者保護法所規範。在缺乏消保法下,專業投資人等於與銀行對賭,而在銀行團隊的架構下,再專業的投資人,都不是銀行的對手。從08年連動債,到15年人民幣TRF,造成多少專業投資人損傷慘重就可以知道。銀行理專不能說的秘密中,作者以法律人的身分,代表專業投資人與銀行協商賠償金額,可以看出銀行的貪婪。
回覆刪除雖我不是專業投資人,但興趣是研究各種金融衍生性商品。
回覆刪除在幾家銀行也是vip,所以也會配理專給我,常常推銷各種商品。
推銷的商品也沒到不好的地步,但是在聊天時或是詢問商品時總是感覺好像他們不是很懂。
慶幸的是我自己會去找資料跟看一些總經數據。台灣理專真的都太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