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SVB銀行事件及影響
這篇本來是昨天要寫的,而且預定的結論是FED和FDIC會宣佈全額保障存款,不受USD$ 25萬上限. 理由很簡單,歷經2008金融風暴後,FED早就學聰明了,與其放任問題蔓延和無止盡的市場亂猜想終至無法收拾,不如一開始就砍掉問題源頭。
只不過昨天的棒球比賽讓我無心寫作,放到今天,反而看起來像馬後砲。
不過即便如此,看到台灣不少媒體說SVB問題源自Fed過快的升息所致,我不免覺得似乎有過錯亂,所以我還是補一下我的想法。
拜媒體所賜,我想不少人已經知道了,SVB(Silicon Valley Bank)是一家服務新創行業為主的銀行。由於所在地SV 地區正是美國新創的大本營,SVB幫這些企業向VC融資,而融到資之後的錢放哪裡? 自然又是SVB,這就是本次爆雷後,很多新創公司哭著錢被凍結,或是即使美國有對單一帳號25萬美元的存款保險(FDIC,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 結果發現SVB居然有92%的存戶是超過$25萬的,由此可知這家銀行的主要商業模式。
那麼SVB為何會出事? 首先,SVB是一家零售銀行(Retail Bank, 就是我們一般會去開戶存款的商業銀行). 不同於投資銀行可能因為風險控制失控,單一商品狂跌(漲)造成破產(如雷曼兄弟 或霸菱銀行),會造成零售銀行破產的原因只有一個: 流動性不足(就是現金不夠啦).
你可以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所有的人都認為國泰世華銀行要破產了,紛紛取出在該行裡存的錢,就算這個傳言其實是假的,在沒有政府或其他同仁援助下,你猜規模大如國泰世華銀行會不會倒? 答案是肯定的. 因為這就是這種商業銀行的運作模式,向大眾取得資金,再用這些資金去賺錢,所以當一端拼命把錢領出,銀行想活下來,只有二種方法,一種就是想辦法補血(取得更多資金),另一種就是變現(處份資產),而這也正是SVB高層的做法。
先說SVB為什麼會流血(現金流失):
如前所述SVB主要的客戶是新創(Start-up), 這些公司絕大多數都是虧損的,是靠不停的融資來維持生命, 而如果你對美國科技業有點概念的話,從去年底開始不少科技公司開始裁員,簡單地說,這些新創愈來愈難融到新資金了,開始要吃老本了,SVB的現金水位自然會下降。
另一個原因的確和FED有關,但並非台灣媒體講的激進升息讓債券下降,而是當政府公債年利率接近到4~5%,而銀行存款只有1~2%時,傻瓜都知道該把錢從銀行搬去買債券(特別是公司的財務部門專精於此). 這讓SVB的現金水位在快速下降。
那要如何因應下降的水位? 一般銀行會做的是用高利率(如ALLY BANK)或是開戶獎勵來吸引更多人存錢,但老問題,SVB主要不針對一般個人,它也不打算找散戶來開戶。
於是它選擇了二個方法:
第一,是發行新股(和特別股),找新的投資人進來,增加現金
第二,賣出公債來籌資,為什麼如此,也很簡單,SVB把大部份投資都押在政府長債上. 根據數據,SVB持有的USD1400億資產中有$800億被用在買政府公債,而且是長期債券。我猜應該是SVB認為升息只是短期的吧.
原本SVB應該以為雙管齊下問題就解決了,沒想到上週四3/9, SVB宣佈賣了210億的債券,將實現18億損失。以及將發行新股,卻引來了市場的恐慌,帶動SVB股價重挫。
為什麼市場會恐慌呢? 如同台灣的國泰人壽和一堆保險公司帳面上因為持有大量債券而有巨額的未實現損失. 但債券和股票不同,只要標的公司(或國家)沒倒,債券持有到到期,這些未實現損失自然會消失。銀行會這麼大手筆的一次性賣出這麼高額債券,表示銀行肯定流動性出了大問題。
於是很快地,有人就算出來,這SVB這家銀行市值約$160億,但光帳面上未實現損失就有175億. 坦白說,銀行是一種高負債的行業(你的存款在銀行帳上是負債), 並不能這樣算,但這種數字看了就很嚇人,有一種資不抵債的感覺。
於是壓垮SVB的最後一根稻草出現了,矽谷知名創投PETER THIEL 和新創孵化器紛紛叫大家把錢提出來,結果就是一開始說的,只要大家都認為國泰世華要倒了,都把錢領出來,就算根本沒這回事,國泰世華銀行一定倒。連帶新聞炒大了,原本講好要認購新股的投資公司也反悔了,SVB就此被雙殺。
接下來呢? 如新聞說的,Fed和FDIC接管SVB,週一準時開門,所有人都可以領到錢,不受$25萬美元限制,股市也開始大漲,紛紛把問題指向SVB資金來源太局限(專作新創)、財務操作不當(過度集中在長債)或是台灣說的FED激進加息,仿佛SVB只是個個案. 完全不影響大局. 真的是這樣嗎?
如同一些傳染病往往讓一些體質比較弱的人先被淘汰掉一樣,不管是SVB或做Crypto的Silvergate, 他們本身本來就有一些問題. 但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流動性的衰竭. 如果SVB有足夠的血液可以運作,它怎麼會去選擇割肉?
我之前看到中國和日本央行各拋售了約2千多億美元的國債,當時我就很好奇,怎麼沒有引起想像大的波瀾? 慢慢我懂了,因為高利率下,美國公債是供了又安全又不錯的收益,從不買債券的我,目前帳上有17萬左右的政府公債,更何況是那些精打細算的公司財務部門呢?
可當這些錢流進了政府公債,不代表著銀行裡的錢變少了嗎? 所以我認為SVB的問題只會是一個起點而不是終點,未來會有愈來愈多的中小型銀行面臨流動性問題. 所以如果此時你想的是危機入市,標的正是這些中小型區域銀行,除非你對這家銀行夠熟,我勸你最好不要。而對JP Morgan, BoA…這些大型銀行來說,這可能又是一個割羊毛的好時機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