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

五都財政劃分

五都財政劃分

最近新聞除了台中市治安問題和鴻海旗下富士康調薪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則”趣聞”. 台南縣市在確立升格為直轄市後, 二位縣市長算盤一打, 發現不對, 聯合召開記者會, 痛批中央漠視台南, 因為升格為台南都後, 中央稅收補助多了83億, 但因為直轄市必須獨立承受教育, 人員開支, 醫院等費用, 結果一來一住, 台南升格後只比升格前多一億多元. 最後結論不意外, 台南市長說, 如果中央輕忽南部, 他要發動100輛遊覽車北上抗議. (p.s 我建議二位首長再找財政人員重算一次, 你會發現升格後補助是多一億, 但是新增的費用要多100億以上)

說真的, 台灣到底要不要這麼多直轄市是見仁見智(我個人認為是100%鬼扯蛋), 但是今天台南首長提出這種看法真是睜眼說瞎話. 因為台灣雖然很久沒有直轄市升格(高雄市是民國68年), 但是不過就一年前, 台北縣升格成為準直轄市, 很多相關財政數字都被估算出來, 會發生什麼數字不是今天才知道. 難道台南在爭取升格前完全沒有作過任何財政評估嗎? 今天台南的抗爭, 對我來看, 就像是一個考上公費醫學院學生, 畢業被分發到台東, 於是這位醫生開始抗議, 為什麼有人分到台北, 我就要分到台東, 為什麼我唸公費就一定受限你們分發?

其實台南事件反應出來的, 無非是政治人物的急功好利. 只重形式 不重實質分析, 不管如何, 我還是希望從理性分析的角度來看待這次五都事件. 首先, 我們先想一想到底升格有什麼優缺點, 這樣會有助於大家作更進一步思考

優點:

  1. 新市長會很爽: 這個”爽”包括二部份, 首先他的地位提高了. 原本縣市是屬於內政部所屬, 直轄市則是提升到行政院下屬單位. 所以直轄市市長等同部長, 可以參與行政院會, 參與決策核心(當然在台灣藍綠對立下, 反對黨是不鳥這個的), 不過更實際的, 直轄市首長的薪水會增加, 等同部長. 第二件很爽的是, 市政府屬下編制人員更多了, 官階也不同了, 這代表市長可以運用的資源更多了, 當然也包括部份市長在這次中管轄的土地也更多了.

  2. 也由於編制提高了, 因此可能會有更多的警察, 我們假設這樣會讓治安更好. 你到公家機構會看到更多的公務員, 我們假設服務會變更好.不過可以確定的是, 因為雇用了更多的人, 失業率一定會下降.

  3. 可以借更多的錢, 這一點我不確定是不是優點, 但對很多政治人物來說肯定是最大優點. 在我國現行公債法中規定, 直轄市舉債比例不得超過過去三年GNP的5.4%, 縣市則是2%, 另外規定縣市舉債不能超過全年預算45%. 從這點看來, 縣市升格後, 馬上舉債的比例就多了120%.

  4. 資源可以作更整合的運用, 土地開發或地方建設可以用更宏觀的角度來規劃.

  5. 我個人認為惟一真正的優點, 可以廢掉或減少比路上野狗還多的民意代表, 和少掉一脫拉庫的地方選舉, 可以幫地方政府省下一筆錢.(前提是不要再把這些人回聘作什麼市府顧問)

  6. 我其實想不到更多了, 可能有一些市民會覺得比較光榮吧.

那麼缺點是什麼?

1, 財政赤字(負債)會增加: 以新北市來說, 當初估算的數字, 如果升格為直轄市, 員額編制會多1萬1千人, 一年人事費用會多177億. 勞健保費用會增加145億.接下來公立醫療院所(原是是”省立”), 文教會所(如音樂廳, 美術館)和教育機構(省立高中….), 公園養護等共有26項業務都會移轉到直轄市, 台北市一年花在這些事情上的預算是460億元. 假設新北市未來只要台北市的一半230億好了, 運用簡單的算法, 台北縣升格為直轄市後最低新增的費用是230+145+177=552億.那麼大家應該有興趣是, 那升格之後可以拿到多少中央的統籌分配稅? 答案是不知道. 不過我列了一下今年度各級政府的統籌分配稅如下, 今年台北市拿到的是370.5億, 高雄市是110.1億, 台北縣則是286億, 我怎麼想也不相信明年升格後, 新北市可以拿到超過500億. 需求這麼大, 收入又不夠那怎麼辦? 當然是利用新的公債法規定: 舉債.


2. 財政赤字(負債)會增加: 不用對比了, 我是用COPY的. 所以這個標題和上一個一字不差. (而且我可以告訴你下一個也是). 不是我故弄玄虛, 很簡單, 升格了成為直轄市, 怎麼可以讓市民完全沒有感受呢? 我相信以台灣的政治文化, 明年大家一定可以看到到處大興土木, 大家都要建博物館, 音樂廳, 然後社會福利的支票滿天飛, 免費換假牙, XX津貼…所以呢? 實際的需要數字會比上面以新北市為例估的552億要多上更多.同樣的, 這些錢中央的補助是不夠的, 所以呢? 當然是利用新的公債法規定: 舉債.

3. 財政赤字(負債)會增加: 不管是五都成立後的規劃整合費用, 或是如前面所說的因人員編制或業務移轉所增加的費用, 無論如何, 勢必要修改現行的地方財政法和統籌分配款的財政收支劃分法, 而依目前台灣各地方政府不重視想辦法自己增加稅收, 只喜歡和中央要錢的模式, 不難想像到時一定又是大吵一番.而依現行馬政府和吳內閣的運作模式, 也不難想像, 到時一定又是人人有獎. 那要怎麼作? 當然是直接修改公債法, 把從中央到地方的舉債上限, 全部重新調整. 然後皆大歡喜過日子.惟一改變的, 是大家不關心但持續不斷上揚的政府負債數字.

當然, 也有人提到什麼葉爾欽效應什麼的, 不過這不是我想討論的.

其實有關台灣地方財政的問題和個人建議, 在之前二篇文章都提過了, 分別是:

  1. 台灣經濟加州化

  2. 2010我的美國行心得

簡單的說,台灣地方財政惡化這個毒瘤, 我認為主要問題出在中央和地方財政支出不明, 再加上選舉制度推波助瀾, 政治人物都只想作討好選民的工作, 支票愈開愈大, 收入卻遲遲無力增加 (事實上中央還常倒打一耙的減稅), 進而造成地方長期仰賴中央補助, 而無心去開拓助財源所致. 要解決(應該說減緩)這個問題, 中央應該要求地方政府負起更大的責任, 而不是放著地方政府一直扮演著只享受權利不盡義務的免費享用者. 對於地方政府的補助, 應採取等比例補助, 而不是分配後, 任由地方政府支配, 這樣才能迫使地方政府擔負起自籌財源的責任, 當然也包括修法允許地方開徵”特產稅”.

在這種前提下, 一心只想當好人的首長, 那能得的, 就是沒有建設的城市, 此外, 就如同我在美國行心得裡提的, 市民也必需擔負財政責任, 如同例子裡舉的達拉斯(Dallas), 為了建捷運和體育館, 該城市的消費稅增加1.75%. 我就不相信, 如果台灣也這麼作, 花博, 世運, 聽奥, 還有一大堆各地方政府提的大建設案, 有幾個會成型的.

最後, 很明顯的, 本次縣市合併升格後, 其實最大的財務支出在於因組織變革, 帶動人員的增加和因位階調升增加的薪俸. 事實上, 很多縣市政府的人員都運作了數十年了, 相關的業務其實都很完善了, 除了部份可能因應合併產生新的組織或必須增加成員, 實在沒有必要為增加而增加. 更何況, 在民間企業合併, 幾乎跑不掉的就是裁掉重覆的人力, 只有台灣政府合併,反而要增加更多人員的, 這是升格後的政府在喊窮之外, 自己該反省的.

最後的最後想到一個爛笑話, “經過這麼多年 台灣終於有一項領先大陸了…….中國只有四個直轄市 台灣有五個….”, 事實上, 台灣勝過的還不只大陸, 還狂勝美國, 因為美國只有一個直轄市(Washington D.C)...哦~ 對不起, 我忘了台灣未來幾天還會再多一個直轄市…….桃園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