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國家破產

國家破產

不知Google 有沒有統計過, 我猜近期來查詢"經濟衰退"或是"國家破產"的人應該不少, 至少在我的blog中就有幾位是這樣過來的.

受到冰島事件的影響, 不少人開始關心國家破產會是怎樣, 事實上, 經濟學上似乎還沒有一個定義什麼叫國家破產. 就個人所知, 目前也只有國家"接近破產", 但還沒有真正破產的例子(非洲一些國家或許有, 但是因為對全球影響不大, 所以也不太有人討論). 這一篇我想就來試著討論一下國家破產的形成和可能結果吧.

國家怎樣會破產? 我想先不妨把國家法人化, 用自然人的情況來想可能簡單一點. 那麼一個人怎麼樣會破產? 除了負債大於資產外, 應該說他連可能借到的錢都不足以抵掉負債(或是根本借不到). 回歸到國家的情況, 也差不多是如此, 和個人不同的是, 一個國家的"帳"有二套, 一個是國內的財政收支帳, 另一個是對外的外匯收支帳, 因此, 國家破產的情況也可以分為二種情況.但是因為這個世界大多數的國家都不再是自給自足, 所以"內帳"自然也會和"外帳"有關係.

首先來看看國內收支帳, 一個國家的收入不外乎稅收, 規費收入、變賣財產, 借錢....等, 而支出可就多了, 人事、國防、外交、社會福利...等.基本上,國家的財政應該是"量入為出", 依預估的收入來編列支出的總預算.但是近年來, 由於人民要求愈來愈多, 政府也喜歡作一些莫名其妙的承諾, 於是乎, 財政的支出開始遠大於收入. 那支出和收入之間的差額怎麼辦? 那就舉債囉. 在今天的民主時代,舉債其實是一種非常不負責任的作法, 因為, 主政者藉由舉債來討好老百性(反正要還也是下一任的事), 而原本應該監督的民代, 因為也不敢得罪百姓, 或者自己本身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於是就大開方便之門, 到了下一任接手, 他除了需要還舊債, 還有他自己想作的事, 於是就舉新債還舊債, 就這樣, 政府負債愈來愈高, 這件事在近年來的台灣非常明顯, 我會另外寫一篇文章討論這件事.

Anyway, 當政府要舉債時, 誰要買這就是一個大問題了, 基本上, 由於近年來的超低利率, 只要這個國家本身債信良好, 老百姓/企業夠有錢, 找到買主都不是問題, 相反的, 如果國家本身不夠有錢, 那麼就會牽涉到向國外借錢, 那就是我們要討論的第二種情況, 國際收支帳. 這個例子著名的是在1960~1970年代, 巴西大量向西方國家(主要是日本和美國)舉債, 為了建設新都─巴西里亞(Brasilia).

如果一個國家如果陷入財政赤字, 甚至面臨財政破產會怎樣?, 理論上, 政府會縮減開支、裁員..等, 進而影響到公共建設支出(不能再修馬路了)或是社會福利的支出...等, 但是目前這種事聽到的只會發生在一般地方政府, 還沒有聽過中央 政府破產, 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央政府握有一項利器, 印鈔票. 當一個政府連發行債券都沒有人要買時, 那最後的手段就是印鈔票了。或許有人會想到, 那不是會引發通貨膨脹嗎? 是啊, 這就是目前我們在新聞上看到"那米比亞"的情況, 國家窮、人民也窮沒有人想買政府公債, 也沒有外國人想借錢給這個國家, 於是政府只能印鈔票. 這種情況多發生國家動蕩不安時, 如國民政府對日本戰後, 或是初接收台灣時.

但是對大多數的國家而言, 基本上都還有向外舉債的能力, 這就是我們要討論的第二項, 國際收支帳. 歸因於近年來,或者應該說近百年來,國際貿易的盛行, 國際收支帳也成了一個國家重要的第二本帳. 國際收支帳, 簡單的說, 就是一個國家和外國往來的收入支出帳. 收入的部份主要就是出口、外國人及本國人匯入、借錢...等, 支出就不外是進口、款項匯出或是支助友好國家"政治人物" (哈!)..等, 收入大於支出就是盈餘, 累積下來就是外匯存底. 事實上, 目前大家在講的國家破產, 如冰島 或是之前的南韓, 主要講的就是國際收支帳的缺口, 也就是一個國家帳上的外匯存底已不足以去支付他帳上應付的外匯支出了.

想當然爾, 這種事會有影響的,都是對國際貿易或是進口產品依賴度很大的國家(否則像不丹或尼泊爾這種國家, 我想也沒什麼外匯存底的, 也沒聽過會有什麼外匯不足的事), 當這種事發生時, 通常第一個反應的就是該國的貨幣會開始貶值,貶值的結果會造成進口成本的大增, 進而造成輸入型的通貨膨脹(這要視該國對進口產品的依賴而言), 但是貶值卻會有利於出口(如果該國本來就有些產品具有出口利基的話), 順利的話, 一些國家的危機可能拖了幾個月就此止步, 因為出口的大增有利於和緩外匯的不足. 但是如果不幸的話, 可能因而進而造成整個信心的崩盤, 大量的企業賺得外匯後可能選擇先不換成本國貨幣, 而更多的外資會加速抽離原本在國內的資金, 形成惡性循環, 政府收支帳赤字愈來愈大, 國外投資單位開始調降政府評等, 外債也賣不出去,進而造成整個經濟的停頓,  那國家只好等待救援了. 之前的南韓和現在的冰島都是屬於這一種.

那要向誰求助呢? 可能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事實上,國際上還有另一個組織─世界銀行 (WORLD BANK), 目前這二大組織都只提供會員國金援服務(台灣均不在其中), 二者的差別有興趣者可以上Wikipedia查詢.

接下來就是, 如何取得這二個組織的援助? 事實上, 這二個組織長期以來一直飽受批評, 主要原因就在於, 這二個組織長期掌握在美國(世界銀行)和歐洲(IMF)手上, 因此, 這二個組織的運作, 也常常為這些經濟強權國家的利益效命。當會員國提出要求時, 往往這二個組織就會挾帶著背後的勢力, 以自由經濟為名, "順便"要求一下受援國, 開放市場, 好讓這些背後的跨國企業可以順勢打進該國市場, 國際上抱著這種IMF/WB是新殖民主義打手的論點者還不少, 之前還看過一本書, 作者自白他的工作就是去吸引一些未開發/開發中國家去進行大規模的工程或是投資, 並安排IMF/WB去融資, 讓這些國家陷入嚴重的債務, 好讓歐美國家予取予求.

另一個著名的例子是南韓金融危機時, IMF主席強迫南韓總統簽署開放市場及金融業, 否則威脅要帶著金援的協議書離開, 南韓總統金大中當時以必須經國會同意要求事後再談, 結果當時的IMF主席硬是逼著南韓在他離開簽署同意開放南韓市場才肯離開, 事後南韓把這一天 (12月3日)視為國恥日. 就是其中的例子。

當時IMF借給亞洲各國政府的金額分別為:

  • l 泰國 172億美元

  • l 印尼 230億美元

  • l 韓國 550億美元


不過有意思的是, 這次不管是IMF對冰島或是匈牙利的金援,至目前為止, 還沒聽到什麼條件說, 或許是因為這次歐美國家受傷更重, 他們只是期待先把錢給同為歐洲國家的這些國家, 好避免整個悲觀氣氛要漫延到自己吧. 目前IMF在本次援助的金額分別是:

  • l 冰島 21億美元

  • l 烏克蘭 165億美元

  • l 匈牙利 250億美元


目前和IMF洽談中的還有 巴基斯坦、白俄羅斯和塞爾維亞.

最後, 一個有趣的話題, 和IMF或是WORLD BANK 借的錢要不要還? 理論上, 是一定要還的, 但是我在網路上還沒有查到南韓如何歸還IMF的消息. 倒是每次有什麼G-8高峰會時, 常常就會聽到南半球貧窮國家要求北半球富國減免債務的新聞. 想當然錢應該是要還的

.

那如果錢還不出來怎麼辦? 有人可能想到要割地或是老百姓要被抓去作奴隸之類的, 這是清朝時代才會發生的. 事實上清朝當時也算是破產了. 還不出錢來, 只好把關稅和釐金押給外國人償債. 可惜當時並沒有什麼國際組織可以融資, 不過就算有, 我想作法也是押關稅差不多.

以自然人來想, 如果欠債不還, 一般民間的作法, 除了合法的"勸說"外, 不然就是找黑道來討債.可惜在國際並沒有黑道. 也因此, 欠債國也特別容易"擺爛".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在1970年代的拉丁美洲信用危機事件, 在此之前,美國為了防止共產黨入侵自家後院, 協調各家銀行大量借款給拉丁美洲國家來鞏固當地獨裁政權. 沒想到這些國家欠的錢愈來愈多, 索性心一橫, 集體宣告國際: 恁爸就是沒錢不爽還了, 要錢沒有 要命一條. 結果造成以美國和日本銀行為主的貸款方出現大幅的壞帳, 瀕臨倒閉.阿拉伯王子阿瓦里德就是在當時以個位數買下大量花旗銀行股票, 因而成為最大的股東. 我猜那些錢, 最後拉丁美洲國家應該還是沒有還.

所以國家破產了會怎樣嗎? 其實是真的不會怎樣.

補充一下: 後來查到了, 韓國在四年後還了這筆借款, 比預定時間提前了二年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