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2007年七月份最後一個交易日(7/25/2007)的指數和最近一個交易日(8/8/2008)二相作比較, 得出結果如下:
- 一、道瓊工業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Index)
(B)08/08/2008 收盤 (A)7/25/2007 收盤 期間跌幅 (B-A)/(A+B)/2
11,734 13,671 -7.62%
- 二、S & P 500 指數:
(B)08/08/2008 收盤 (A)7/25/2007 收盤 期間跌幅 (B-A)/(A+B)/2
1,296 1,514 -7.76%
如果改以過去一年52週中的最高價和最低價差相比(也就是過去一年你剛好買在最高而賣在最低點), 則DJI 最高和最低以及跌幅分別為 (14,280 , 10,732 和 -14.19%), 而S & P 500分別為 ( 1,576 , 1200 和 -13.54%).
聽起來應該很有趣, 因為在過去一年當中, 多數你我所知的股市跌幅應該都高於此, 隨機找了幾個國家相期間指數變化如下:
08/08/2008 收盤 7/25/2007 收盤 期間跌幅 (B-A)/(A+B)/2
巴西聖保羅 56,584 61,718 -4.34%
英FTSE 100 5,489 6,576 -9.01%
法 CAC 40 4,491 5,794 -12.67%
印度 BSE 30 15,167 17,613 -7.46%
日經 225 13,168 17,955 -12.57%
澳洲綜合指數 5,044 6,637 -13.76%
台灣加權指數 7,209 9,611 -14.28%
這當中除了巴西跌幅低於美國之外, 英國和印度的跌幅和美國相當, 其他多數國家的幅度都要高於次貸風暴的核心─美國. 當然我並沒有能列出世界所有國家來證明美股指數的跌數遠低於其他多數國家. 但是我認為扣除掉一些小型和區域波動較大的市場, 結果應該相去不遠.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 當然這和最近三個交易日美股大漲了近7%有關,雖然我認為美股就算跌15%也不為過. 但是, 回頭想想為什麼美國近期會大漲? 當然最大的理由就是油價和原物料都開始下跌了, 所以影響美國通膨的問題, "可能"暫時可以告一段落了.(雖然這樣的論點有點言之過早). 美國人可以有更多的錢把原本花在石油上的拿來買東西了. 但是事實上, 真是如此嗎?
就如同我以前的文章所描述的, 基本上, 這個世界的經濟運作, 就是多數的國家拼命的生產, 好讓美國這樣的國家國民可以過度的消費, 政府再用近似印鈔票方式的發行公債來平衡貿易赤字這樣愈來愈大的洞.值得美國慶幸的是, 由於這些生產國家的相互競爭, 所以各國央行無不爭相購入美國債券好來維持自家貨幣不至於大幅升值因而失去和對手的競爭力,而美國也因此不必擔心發行的債券無處去, 進而坐收漁翁之利.
問題來了, 一旦當美國人停止過度消費了呢? 那麼這些每年新增的工廠, 一個比一個大的擴建產能, 誰要來消費? 這樣的機會大嗎? 我想是很大的, 主要的問題除了次貸所引發的金融問題外, 更重要的是後續衍生出來的信用緊縮和未來信心問題. 信用緊縮主要來自於銀行本身對於資金的需求以及對於未來的謹慎, 這在銀行的經營中本來是件好事, 問題是當普遍性的銀行收緊銀根, 那對於企業界或是習慣先消費而後分期付款的美國人而言, 也就不是件好事了.
後者所造成的影響, 主要在一旦消費者或是企業對未來產生疑慮或是悲觀的想法時, 他將會減少開支以確保未來, 也因此, 就算經濟事實上沒有他想的那樣, 但是因為大家都減少支出了, 反而經濟真的走下坡了. 這就是之前諾貝爾獎理論─理性預期的印証. 更嚴重的是, 可能造成連瑣效應的惡性循環. 那麼美國人真的對未來產生疑慮了嗎? 答案應該是的, 只是還沒有到悲觀的地步. 至少對許多美國人而言, 工作的穩定性和持有不動產節節上揚造成資產財富上升的假象已經沒有了. 我想現在的許多美國人仍和大選前的台灣一樣, 正期盼著新的英主出現, 可以馬上改變一切。 至於成效如何, 我想明年初新總統上任後, 就是問題了.
我覺得現階段市場最大的誤解, 就仍把這次的美國次貸問題定義為金融問題, 而不是經濟問題.大多數人仍相信美國金融業和房地產業以外的產業體質仍然十分健康, 但是別忘了當日本因為房地產泡沫破裂拖垮金融體系時, 多數日本的製造業(特別是電子業)仍舊橫掃全球. 但日本終究逃不過長達十年的陣痛期.毋庸置疑地, 美國FED這次決策的果決和效率都要遠高於當年日本的大藏省.但是如果就從股市的反彈來認定美國房地產泡沫告一段落可以搶反彈, 我想恐怕要擔心了.
次貸相關:
- 1. 次貸形成:http://www.rusrule.com/rusrule/?p=51
- 2. 次貸接下來呢? http://www.rusrule.com/rusrule/?p=103
- 3. Wikipedia-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http://en.wikipedia.org/wiki/Subprime_mortgage_crisis)
- 4. 小計: 至7/17/2008, 各主要銀行一共認列4350億美元的損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