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6日 星期二

我的投資心得

 我的投資心得

 

一段時間沒更新blog了,想寫的題目很多,效率與彈性通勤客對台鐵的建議台灣的亞太金融夢”. 不過因為我的時間很零散,所以來閒聊一下我的投資和心得。

 

我是大學時代就開始買股票,那年代當然不像現在這麼多大師或是出書講投資,股市資訊來源就是工商、經濟和聯合晚報,以及財訊,我也因此養成了每天去圖書館看報紙和雜誌的習慣。我的操作的績效其實還不錯,大學畢業時,手上資金已經從20多萬變成了50萬,而後因緣際會,當兵時又以這50萬及向我爸借了5萬投資了一家公司,後來這家公司每年都賺錢也配息,也成就了我的第一桶金(雪球理論)

 

這個投資股票的習慣隨著我退伍到美國唸書,我也在美國開了股票戶頭(那些年我們錯過的股票),所以我不只買過$9.5/股的Apple, 也買過$20多的Texas Instruments (TXN)Nike. 還有$55/股的Amazon.com. 有時想想,東搞西搞的還不如當年把這些股票都留著不動。

 

不過這就是散戶,每天汲汲營營的研究,關心著市場的動態,把自己當作操盤人,但其實都是瞎忙。我大概在40歲左右有一次在股市賺了一筆大錢後,大致算了一下,我從20歲開始買台股直到40歲,這些錢大致是打平的,也就是賺了個吆喝。不過反過來,也因為有這20年左右的經歷,讓我對台股的過去發展有一定的了解,也才有後續寫作的能力。

 

35~6歲左右賺了人生最大的一大筆錢後,我投資重心也移向美股,原因也不是什麼美國公司治理好,純粹只是覺得美股和我命格較合,多數交易都是賺錢的。但即便如此,我發現花了很大心力研究美股,其實賺的也沒薪水多。

 

慢慢的隨著年齡增長,覺得這種殺進殺出的勞心費神,完全沒必要。因此投資目的也從追求資產增長(capital gain),朝向了穩定收益,所以我投資的標的都一定至少要有配息。同時在心態上也有不同的想法。例如以前的我覺得投資在基金是一種笨蛋,因為這些基金不管賺賠都要收1~3%管理費,可是現在的我愈來愈認為有些錢就是要給專業的人賺,所以我投資部位中約有一半是基金,而且是各式各樣的基金(Equity, Preferred stocks, Fixed income, loan, REITs, Covered Call, CEF, Commodity). 這些基金原則上我是不管,也不看績效的,有些甚至持有超過10年。

 

另外還有一半投資資金是自己選股,目的是樂趣、保有對市場資訊更新和維持自己的狼性。這其中還分二個,一個是退休金帳戶,裡面是一些我認為10年內都不會賣的股票. 主要是一些美國的大型股。而自選帳戶中,目前主要就是反ESG相關個股,能源、醫葯和煙草(ESG給我的報酬). 很有趣的是,由於我是以放牧的心態看待投資,我目前持有的家數”(含基金)大概是50(很可笑吧!),一年的配息則是超過2萬美元。

 

當然,以上僅針對股票部份,我還有房地產,持有公司股份,和讓我覺得安全的現金。

 

至於接下來:

以今年迄今來說,基金部份我新增了一些Loan相關的CEF和小買一檔以Preferred stock CEF外,基本上沒有什麼動作,由於基金鎖定不動,所以我猜這部份應該跌的和大盤指數差不多. -15~20%左右。

 

個股部份,我的能源和煙草股本來今年逆勢上漲,不過最近拉回,應該是小賺的局面,我也沒有什麼加碼,即便是手癢,我也只會買個10, 30. 例如 我就這樣累積了100股的TSM.

 

比較特別的是,著眼今年股價下跌可能高於上漲,多數投資我都開啟了DRIP (Dividend re-investment program), 我希望可以幫我累積更多股份和未來更多的股利。

 

其實我也不知道寫這篇要幹嘛,不過這就是我從18~48歲的投資心得,從年輕時的鋒芒畢露、衝來衝去,到現在的靜觀其變、坐收股利。這些年我的領悟是:投資只是人生的一部份,很多人投資的目的是為了財富自由,卻不知不覺因為投資讓自己成為了投資的奴隸。讓股市的上上下下去主宰你的心情、消費,甚至影響週邊的人,這是沒必要的。

 

未來,我希望美股大跌,這樣我可以買更多股票,但如果大漲,我也開心,畢竟我還持有不少股票,而且除非股市崩盤,否則我的50檔投資理論上都會有幾檔是上漲的,畢竟,我才是投資的主人。

 

3 則留言:

  1. 有點禪學的感覺。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賣掉Apple,amazon),見山還是山(自己才是投資的主人)。這好像是高手的頓悟回憶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