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8日 星期四

看選舉學英文


看選舉學英文

 

最近台灣和美國不約而同都是由選舉佔據了媒體多數的版面,小弟我年紀雖老志氣高,迄今依然持續不懈地在學英文,所以就利用這篇把最近學到的選舉英文和大家分享………..

 


有句話說,中國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

 ! 寫錯了,是美國人怕選舉,台灣人也怕選舉,恐怖哦~ 恐怖到了極點哦!
 

 

談到選舉(Election)這回事,特別是地方區域型的選舉,本來應該是件再簡單不過的事了─反正就是候選人(Candidate)提出自己的政見(Platform)讓選民(voter)作比較;如果是現任(incumbent)尋求連任(seeking for re-election)的,大家就看看這個人過去的表現你滿不滿意、為人是不是正派(Integrity)、為民服務夠不夠努力(diligent)、處理事情是不是聰明(intelligent)、和對特定公共議題的態度….之類的,最後投下(cast)你最中意的候選人就結束了。

 

只可惜,從小在台灣長大歷經大大小小選舉的你一定知道,代誌絕對不是憨人想的那麼簡單。

 

首先,從黨內初選(Primary)開始,這個城市重要街口就開始陸續掛上候選人的看板,而隨著正式選舉的起跑,看板會愈掛愈多,晚上走出去看到滿街的人頭像,特別是半夜路上漆黑人稀,配合上打光的人頭看板,活生生地像是這個城市在鬧鬼。

 
除了看板,另一個讓人更幹的是宣傳車,我住14F每次都可以清楚地聽到候選人的放送,我真的為那些住低樓層的覺得悲哀。而隨著投票日的接近,這些廣播會從懇求拜託,轉成哭爸哭母,悲傷的哀調配合上四處的人頭像,整個城市就像是在出山。(幹,為什麼我要投給這種候選人?)

 
除了吵雜和髒亂,在台灣,選舉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對手間很喜歡攻擊對方的道德。你30年前說過什麼話、你大學論文寫了什麼東西、你曾經作過什麼鳥事全部都會被翻出來。平常愛亂丟垃圾、車子隨便亂停的台灣人這下子突然都成了正義魔人(Social justice warrior, 一般簡稱SJW),自己的道德水準不是很高,卻很喜歡要求別人要有高道德,幹,講得好像台灣一直都是個高道德標準的地方一樣。

 

用這種高道德標準檢視候選人,坦白說還算是見仁見智,但是抹黑(Mudslinging)、造謠(Rumor)、製造仇恨(Hatred)和惡意中傷(Libel)就讓人受不了了。以前這件事多半還是透過半夜發傳單或是夾報傳單偷偷摸摸地搞,而如今有了網路匿名機制,網軍(Cyber Warrior)更可以肆無忌憚到處散發這些不實和道聽途說(Hearsay)的傳言,這些消息在網軍的相互拉抬和酸民(Troll)的嘲諷下,很快又會被一些沒腦子的名嘴(TV personality)抄上媒體再炒一次。事實上每逢選舉,也是一些原本在假中立(pretend to be neutral)的電視台和名嘴開始紛紛缷下面具,大喇喇地睜眼說瞎話的時候到了,而面對這些公然造謠生事的新聞,號稱超然獨立的主管單位NCC,不意外的,就是繼續裝死(還是根本沒活過?)! 講到這裡,請容我再補一個 幹字!

 

接下來你會發現,那個原本你還蠻尊敬的醫生,靠爸啦~ 原來他居然幫人活摘器官,而且他都60歲了,卻還是個什麼都聽媽媽話的媽寶(Mother’s boy);而有些人則是被嘲諷(mock)之所以能成為候選人完全是因為靠爸一族(Daddy’s boy),政見是什麼的反而不重要。

 

選民不在乎政見? 這其實也不能怪選民,因為一直以來,在台灣,政見都不是拿來實現的,而是用來吹噓(Bragging)和買票(Bribery)的。有些縣市連公務員薪水都快發出不來了,還主張要加倍發老人年金;有的城市連工業3.0都搞不好了,還在主張要發展AI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工業4.0,這種空口說白話(lip service)的政見正是是台灣民主的悲哀,候選人間的攻防都不是討論對手政見的可行性,大家都是憑感覺投票,而且最後反而是由一些不思考容易上當的人(gulliable people)成為決定選戰結果的主力。

 

罵的也差不多了,還是講一點英文好了,免得大家說我就和摩門教傳教士一樣,打著教英文名義其實根本就是想偷渡(smuggle)個人理念! 如果你真的這麼想,我可以負責地告訴你,不用猜了,真的就是!


 重回到選舉本身,
 
一場選舉活動(Campaign)的組成,除了候選人,自然少不了助選員(Canvasser)負責助選(Canvass),助選的手法除了前述的廣告看板及宣傳車,當然也少不了掃街拜票(Street canvassing)和出現在後期的造勢大會(Campaign rally)

 
除了以上,還有一個選舉必然出現的重點,那就是民調(Poll)。民調原本的功能是讓選民或是競選陣營能在投票前知道目前所處的泰勢。不過由於心理上,人們不喜歡投給必輸的候選人,或是透過賭盤,可能反過來增加賭客投給壓注候選人的意願,於是不少原本該打著公正(Fairness)的民調機構(Poll Agency),反而成為特定陣營用來洗腦(brainwash)人民的工具。

 
姑且不論民調的公正性,民調總是會有一些數字出來,對一般人來說,主要關心的自然是候選人之間的差距。一般來說,如果是雙方勢均力敵或叫五五波,這個英文是Toss-upToss-up 就是你看到一些球類比賽裁判會用擲銅板決定的這個動作,由於雙方機會都是50%,所以平手或在統計誤差內的就叫Toss-up

 
那如果是如3~5%這種的微幅領先呢? Tilt. 如果更大一點如5~9%的小幅領先就叫Lean,如果超過10%以上的一般是用Likely Flavored (偏好),那如果是20%以上的這種妥當的,就是Safe Solid

 
當民調出來時,自然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領先者大都份會回應,不敢鬆懈、繼續努力,而落後者,特別是沒品一點的,大概會回答這種民調你也信! 我們內部民調可是我領先呢~ ~~”,或是那是因為我的選民是沈默的大多數(silent majority),等到投票日(voting day)那天結果揭露(unfold)你就知道,呵~~”

 
另一個隨著民調揭露的副產品就是媒體會開始預測那些縣市會變天(Flip),以及選舉結果對台灣2年後總統大選和未來政治走向的預測。這很正常,畢竟台灣是個兩黨分贓政治(Pork Barrel Politics),順便一提,選舉前執政黨往往喜歡宣佈一些大撒幣的政策,再套個名正言順、大義凜然的名字,像是什麼前瞻建設之類的,來行政策買票之實,這個英文同樣叫Pork Barrel (豬肉桶)

 
~奇怪了,我剛剛不過才吃了個豆沙包,怎麼現在開始拼命講實話呢?


 

好了~再寫下去就沒完沒了了,以上就是選舉英文教學,只想學英文的你可以走了,下面是我想偷渡的政治宣傳(Propaganda)!

 

熟悉這個blog的人應該知道,每逢選舉這個blog必然出現的文章,就是請大家不要順便投票因為你的順便投票會讓國庫,或是你和我要付給這個候選人一票30

 

首先聲明,我並非鼓吹大家不要投票,因為這次的選舉叫九合一選舉,你投票時會領到很多張選票,而很多人原本只是為了投縣市長或議員,因為不想浪費,就順手把其他選票都領了,再憑感覺隨便挑一個蓋下去,這是不智的。而我想呼籲的,就是投你要投的,你不想投的,不知道要投誰的,那麼請蓋廢票

 

同時,也請你在領選票時領所有選票,不要只領你要投的,因為你不領特定選票容易造成選務工作人員的困擾。領完了選票到了投票亭後蓋上你想選的人,不想選的就同時在二個候選人欄都蓋章就形成了廢票。

 

如果你有興趣想了解我一直以來對這件事的想法和論點,請參考我以下的文章:



 

投票日要怎麼投? 坦白說那是你家的事。只是我相信這個blog的讀者,特別是你還有耐心看到這裡的人應該都是聰明人。

請你回頭想想看,哪一次選舉你不是邊幹譙著吵雜喧鬧、痛恨候選人間的相互抹黑攻訐,結果投票日到了,還不是被人操弄乖乖地去投票,原因是你雖然也不喜歡你投的那個人,但卻為了相信國家民族大義,認為只要對手贏了,這個國家就會滅亡這種鳥理由去投票。

Vote Smart, Smart Vote. 去投票不代表著民主,懂得分辨什麼該投、什麼不要投,有自己的想法、不隨波逐流,我相信這才是真民主
 

 

 

3 則留言:

  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 RUS大 你好:)
    看到這篇跟之前某篇述說台灣選舉越來越弱的文章
    不知道可否談論或說明一下美國選舉,
    侯選人在政見表達還宣傳這一方面,
    又是如何進行?
    畢竟在台灣比較少機會能瞭解美國那邊的操作方式…

    回覆刪除
    回覆
    1. Hi HF:

      如同我在公司治理的主張,我一向不太認同只憑法律去規範,而是更應該憑藉"市場力量"

      什麼叫"市場力量"? 舉例來說,買票。這些年買票愈來愈少,除了法律規範外,其實更重要的是買票的投報率愈來愈低。愈來愈多人抱著錢我照拿,但票投xxx。

      同樣道理,要改善台灣的選風,重點還是出自於選民的自覺. 如同本文最後說的,如果你痛恨宣傳車喇叭或是鞭炮,那你為什麼還要去投給這個人?

      當然再講下去還有更多細節, 例如人民痛恨這些事要如何集結起來傳遞給候選人(真的要靠一些青志青年如何用網路串連),選民是否能真的把不滿化為投票結果....等.

      另, 我再想一下,有空寫一下美國的選舉模式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