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值得你付30元嗎? 大選投票指南
如果你是本站的常客. 你應該知道這個blog標榜的就是不談台灣政治, 也不從政治的角度來談事情. 8~9年來惟二的例外, 一個是去年針對立法院把臨時會當作常會這件事希望大家打電話向立委抗議(公民運動─打電話給你的立委).
另外, 只有常客才知道, 在每次大選時必然會出現的, 勸你不要投票或是投廢票文.
經常有人簡化我的意見為叫大家不要去投票. 其實我真正的想法是, 如果你不知道要去投誰, 那就不要硬投. 理由很簡單, 因為在我們國家現行莫名其妙的法律下, 你投的那個人如果跨過門檻, 不管他有沒有當選. 台灣政府必須要為你投的那一票拿30元給這個候選人. 在今年的九合一選舉中. 如果你住在六都, 那政府最多要為你投市長、議員和里長付出90元. 如果你住一般縣市, 那麼在你投了縣市長、議員、鄉鎮市長、代表和村里長政府要付出120元. 名義上這筆是政府出的, 但實際上卻是從你自己口袋付的. 因為我們的政府債台高築, 所以每一筆額外的大筆都必然轉成負債. 而這筆負債也必然轉到你或是你的下一代的頭上.
所以請你投票時務必真的認真想一想, 在你從自己口袋掏錢的前提下, 你投的那個人真的值得你付30元給他嗎?
因此, 對於投票這件事我一向的建議都是:
1. 如果你可以投的”標的”裡, 不管是縣市長, 議員還是村里長, 這裡面完全都沒有你想投的人. 那就不要去投. 不要聽信什麼投票是選民應盡的義務這種屁話. 不投票也是一種意見的表示. 而且至少你可以很高興, 你幫國家或是你自己省下了90~120元.
2. 如果你只想投其中1~2位, 例如市長和里長. 我建議你還是領所有的選票(不要只領你要投的, 因為這容易造成選務人員的困擾), 然後在不想投的那個上蓋廢票就算了. 順便提醒一下, 由於現在對選票的認定從寛. 如果你在某一位候選人臉上蓋滿了章, 會被視為投給他. 所以蓋廢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同時把章蓋在2個以上的候選人臉上. 重要的是, 千萬不要因為你想投市長和里長, 就”順便”投了議員.
3. 如果你覺得市長、議員和里長都做得非常好, 你都非投不可. 麻煩你來個email給我, 我一直很想找一個這樣的完美地方搬過去. (恭喜~就去投票啦!)
另外, 關於要投給誰? 這一直是讓人很頭痛的問題. 畢竟議員里長, 甚至是市長其實多數時間都跟我沒有什麼關係. 我也從來沒拜託議員喬什麼事情, 或是深深感動市長為了市民作了什麼了不起的事. 所以我猜很多人投票時就是憑感覺, 看這個傢伙長得順不順眼? 是不是常在電視/新聞上看到他? 還是出門投票時踩到狗屎時抬頭剛好看到這個議員的廣告看板. 但或許也就因為如此, 我們一堆議員都不去開會, 成天上電視. 或是平時也不知道在幹嘛,
就是選舉時到處插旗設看板, 或宣傳車大街小巷鬼叫鬼叫的. 而且愈接近最後投票日, 整個城市搞到像是得瘟疫家家辦喪事似的, 因為每台宣傳車都在放哭調, 懇求選民一定要搶救他.
拜科技所賜, 這次選舉總算有些”無聊人士”幫大家匯總出來了一些議員的”表現”, 包括議員提案/參與提案次數, 出席/缺席率, 以及這位議員的小型工程建議款..等. 幫助大家用更客觀的數據來了解自己選區議員的表現. 也希望大家在投票時能理性地看數據而不是看這位議員哭的有多慘.
議員投票指南 (http://councils.g0v.tw/)
拜這份公開資訊所賜, 我驚然發現
1. 在台北市比較多藍營議員出席率偏低, 在高雄市則是較多綠營議員出席率偏低. (我只看北高二市, 因為這是我較為熟悉的二都). 再一次證明, 顏色愈深(藍綠)的地方, 該黨的議員愈有恃無恐地擺爛.
2. 許多常在電視上出現的”名議員”, 他們在議會的出席率是很低的. 再次印證我常說的, 我們的民代什麼事都幹, 惟一不做的事就是立法和修法. 在現實生活中, 很多議員/立委都是去簽個到, 人就落跑的. 可是這些人居然懶到連簽到造假就不願意. 一個議員連最基本的出席率都達不到, 這些人不是廢物是什麼? 他們還真的值得你投他一票嗎?
這個網站也另外作一個開箱挑戰區, 讓大家針對這些公開資料去做評析
相關資料雖然不多, 但很值得深思. 例如某議員的工程建議款案子全部都是固定一家廠商得標, 是不是有問題? 再者這位議員名下所有房產都在大安區和桃園(祖產), 但是他卻是萬華區8年的議員, 這是否合理?
Anyway, 我希望透過這份資訊的整理, 可以幫助大家用更理性的思維來投下自己神聖的一票. 當然, 更別忘了, 本文的重點在一開頭, 如果在你所有的選票中有1~2位是你根本不想投, 請不要吝惜你的”廢票”. 因為在你只是手賤或是怕丟臉硬投的同時, 這個人其實會從你口袋拿走30元. 所以投票時請認真想一想, 這個人值得你付30元給他嗎?
最後除了請你認真思考投廢票可能外, 針對這次選舉我也想請你另外想想二個問題:
1.
這次選舉很多人知道是九合一.(雖然我相信絕大多數人根本講不出是哪九個!). 但你知道這九合一我們一共要選出多少位公職嗎?
在11/29號選舉中, 我們會產生6位直轄市長, 16位縣市長, 375位直轄市議員、532位縣市議員、198位鄉鎮市長、2096位鄉鎮市民代表、7851位村里長、6位山地原住民區長、50位山地原住民區民代表. 一共11,130位地方公職和民代. Yes, 你沒看錯, 一共是1萬1千130位民代. 而且別忘了, 這是成立六都後廢掉很多鄉鎮長/鄉鎮民代表後的結果. 對於一個只有2100萬人口的國家, 卻有著1萬多名的各式民意代表, 你不覺得太多了嗎? 而且讓我用一個簡單的數字告訴你, 就以最低的里長/村長的薪水約5萬元/月來算, 這一萬多個民代/民選首長, 我們政府, 嗯, 我是說包括你我這些百姓一年就要付出超過新台幣55億來養他們. 別忘了這是用最低薪資來估算全部, 像直轄市市長的月薪是比照部長, 一個月領超過20萬的, 而且這些數字是不含一堆補貼和津貼的. 更別說依我看, 台灣一堆地方型民代基本上只是黑道洗白的工具.
請問你, 你真的覺得台灣需要這麼多民代嗎?
2. 最近前行政院長陳冲提到了一個”負票”的建議. 意思是當選民投下支持誰之餘, 也要同時投下最討厭誰的票. 當選者是正負差後票數最高的人, 這樣可以避免在多名額的選舉下(例如議員), 一些參選人故意走偏鋒/極端去討好少數選民. 這個論點也很值得大家深思.
最後, 隨著隨著選舉進入尾聲, 理應是快要鬆口氣的一刻. 我卻很難過地看到愈來愈多撕裂族群和挑起群眾對立的言語出現. 生為同在台灣這艘大船的你我, 真的有必要任由這些人的操弄嗎? 在他們打著愛國的旗號下, 又有多少其實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無恥!" 這是我想對這些人說的話. 如果你認為你手中的一票能有一點點作用, 那就拿來給這些人一點教訓吧.
最後, 隨著隨著選舉進入尾聲, 理應是快要鬆口氣的一刻. 我卻很難過地看到愈來愈多撕裂族群和挑起群眾對立的言語出現. 生為同在台灣這艘大船的你我, 真的有必要任由這些人的操弄嗎? 在他們打著愛國的旗號下, 又有多少其實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無恥!" 這是我想對這些人說的話. 如果你認為你手中的一票能有一點點作用, 那就拿來給這些人一點教訓吧.
對於陳沖的建議我認為很好。
回覆刪除另外我也有個想法......
希望未來能夠有"年齡分權重"的投票。
舉例:18歲以上遞增至30歲~50歲權重最高,接下來又往下遞減......
50歲以上的人投下的票,其實未來所負的責任與真正承擔比其他族群都小......
而18最低可再討論......這個年齡階層對於政策要承擔的最多.....但他們也同樣有時間
去做改變....直到30歲拿到最高權重.......
粗略的想法是如此......也許蠻粗糙~也違反憲法投票權人人平等.....
但我實在不覺得....一些老屁股應該幫年輕一代決定"過多權重"的事情......
Hi 什麼都不會 :
刪除哈~我今天也在有的想法. 主要是針對很多候選人提出了圖利特定族群, 但可能傷害另一個族群的政見(例如恢復軍公教年終獎金可能將負債加在年輕人身上), 而想到引用公司治理中利害關係人投票迴避的概念. 很明顯的, 這太複雜而不太可行.
後來我想到的方式是如您說的, 基於life span 給予不同權數. 在這個社會可能活的長的理論上法案影響較大, 給予較高權數, 但同樣的這又會引發社會的爭議, 因為年長者可能認為他們對社會已有貢獻較大.
Anyway, 我倒覺得這樣的概念可以引用到未來的公民投票中, 針對一些特定人獲利的題目(要不要課證所稅, 或是提高公務人員退休金..等). 給予不同年齡不同權重. 只是台灣目前公民立法(創制)或是公投風氣依然不盛, 少了很多可以實驗的機會.
至於陳冲的負票理論. 我也想過可能的問題. 首先這一定是用於多位當選人的制度中(如市議員). 因為一對一或選一個(如市長)用負票意義不大. 可是這麼一來可能產生一種情況, 敵對陣營知道A是潛力之星, 所以即使A沒做什麼壞事, 大家都把負票投給他. 相對的, 支持者為了怕這麼作, 大家也把票灌給A. 結果是A吸走了最多的正票和負票. 進而拉低了該選區的當選門檻, 因此同區候選人一樣只要顧好特定族群利益就可以當選.
這些問題或許有政治專精者可以提出解決之道. 不過我猜應該是沒有100%好的方案. 謝謝你的回饋, 很有趣
可以問一個問題嗎? 我這邊的里長只有一個人參選, 如果要投廢票的話要怎麼投才對? 不蓋章嗎? 這樣空白選票會不會被利用? 還是我直接拿筆寫 "這是廢票" 這樣會比較好嗎?
回覆刪除Hi zxcmnb:
刪除yes, 如果你用寫字的 或是用私章蓋在候選人上算是廢票!
看來, 我要謝謝你的支持!
資料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X0DRVHmS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