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

美國人怎麼投票? (下) 投票、開票和給台灣建議


美國人怎麼投票? () 投票、開票和給台灣建議

 

上一篇講了選舉手冊和公投,接下來講投票

前一篇說過,美國是可以用通信投票的,這個英文叫Absentee voting(缺席投票) 或是Early voting(提早投票). 簡單地說,就是你自己在家把選票塗一塗,用所附的信封密封,在背後簽名寄回去就可以了。

 

為什麼是塗一塗呢? 因為美國的選票長得像你買樂透或是聯考答案紙一樣,讓選民用黑筆在每個選項前面塗滿格子的(如下圖)。所以美國的選票不像台灣是一項公職(議題)就一張票,而是全部的選項都在同一張上。所以美國開票也不是像台灣那樣,在投開票所一張一張的唱票,而是集中交到選務中心再統一交給機器去讀。

 

另外,美國選票中還有一個特殊欄位,叫"Write-in" ,也就是如果你對選票上的人都很不爽,還有一個空格可以讓你寫進你想要的人(或狗),就是這樣,每年歐巴馬還是死掉的雷根都可以拿到好幾票。我覺得這個功能雖然無用,但很有趣!


那麼郵寄投票日的截止日期是什麼時候呢? 就是和一般投票所同時。那麼一般投票所是可以投到什麼時候呢? 加州是到晚上8(台灣是下午4). 而且加州投票所有規定,即使過了截止時間,只要外面有人在排隊,你就必須讓他投,所以有些地方即使晚上910點了,一樣有人在排隊。

 

這個制度也順便解釋了,明明美國投票日都過了超過1週了,為什麼有些平分秋色的選區(Florida 州長和聯邦參議員)到現在結果還沒出來? 因為郵寄選票是以郵戳日期為憑,有些從海外寄來的可能還沒到。另外,有些地方因為要重新驗票,因此有一些選票要用人工拿著放大鏡去判讀等。

 

如果你懶得用寄的,也可以在投票日那天直接拿去投票所(Polling Place)交給選務人員,當然啦,更標準和傳統的模式,就是選民直接親自去投票所投票。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 有沒有可能有人先郵寄選票,然後再去現場投一次? 是的,這是有可能的。甚至也有可能你和老婆(或室友)政黨傾向不同,你收到選票就幫她塗成你要的,暪著她把選票寄出去。是的,這些都有可能。不過這些奇奇怪怪的事,先放後面講,我還是先講正常的。

 

如果你去現場投票,現場同樣有選務人員,你可以給他你的投票通知,或是直接告訴他,我是住在某的地址的xxx,然後選務人員就會和台灣一樣,打開一個長冊子找到你後,註記你領票了,就把選票給你。

 

說到這裡,你有沒有發現到一件事,這個過程是沒有核對身份的,是的,在加州是不看ID的。這部份在美國各州都不同,有些州要求看駕照,有些州只要拿出有你的名字和地址的文件(如電費帳單)就可以,有些州就和加州一樣什麼都不看,你只要有辦法講一個地址和名字能和名冊上對得起來就給你選票,這就是一開頭川普說的,很多人就是換個衣服又重新回來投票的原因。

 

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事會搞得這麼複雜呢?

理由也很簡單,因為美國沒有身份證(ID)這種東西,一般人會隨身帶的是駕照,但並不算是正式的身份證明(而且很容易偽造)。真正的合法身份證明是護照,但問題是應該有一半以上的美國人根本沒有護照。反正也沒有什麼合法ID,檢查ID只會影響投票率,所以乾脆就不要驗了。

 

事實上,說到這裡還有一個你可能沒想過的情況,我可不可以去不是非通知書上指定的投票所投票呢? “

 

這個問題在台灣一定是否定的。因為只有指定的投票所才有你的資料。但在美國,你可以去任何一個投票所投票,理由也很簡單,因為美國的大選投票日固定是11月的第一個禮拜二,那是一個正常上班日。所以我可能一大早要先去上班,中間再出來投票。如果上班地方離我家很遠,我當然只能在上班附近投票了。

 

如果是這種情況,選務人員會給你一種特殊的選票(外面信封是紅色或是貼紅紙),叫Provisional Ballot。或者另一種情況是,我先用郵寄投票了,但我改變心意了。又或者是選舉名冊上就是沒你的名字….反正可能有爭議的都是用這種紅色信封選票。這種票投完後會個別被密封起來。

 

暫且再忽略這些例外事項,如果你正規地把選票在投票亭勾選完。台灣的做法是你必須把選票對折後,投進一個只有一個縫的投票箱內。而美國的做法是你要把選票(只有一大張)像紙幣機一樣平放吸進一個機器裡。這台機器並不會讀選票,它的功能就是計算張數(最後要和選務人員核對數目)和保存選票而已。

 

等投票時間結束,台灣的做法是馬上開票,而美國的做法是選務人員簽名密封選票後,集中送到市()政府開票。事實上,在一些州選民還在投票的同時,市()政府就已經先針對郵寄的選票在開票了。這也是為什麼你會看到電視在LIVE轉播,一些州還有人在排隊投票,但同時該州的票就陸續開出來了。目前愈來愈多地方正在推動電子投票,就是像你去提款機一樣,在機器上按一按送出去,在電子投票機制度下,未來開票速度可望會愈來愈快。

 

這裡順便講一下為什麼美國投票日不像台灣這樣選周六而是要選上班日?

 

美國的大選都是固定11月的第一個禮拜二,這是美國立國時就定下來的傳統。不意外,當時的美國還是個農牧業為主的國家,多數人平常都要忙於農作,只有等秋天收成之後才有空去投票,這是為什麼是11月的原因。

 

至於為什麼是週二而不是週六日,這是因為當時美國是個基督教的國家,大家週六日都要上教堂。那又為什麼不是週一呢? 因為當時的美國地廣人稀,很多人都要騎馬騎上一天才能到投票所。所以週日上教堂,週一騎馬然後週二投票,這很合理吧。

 

最後,一如過往講一下從美國選制對台灣的建議:

 

先談一點技術面的東西好了

 

1.      首先是選票,台灣的選票是一案一張,而且在投票所公開唱票。這除了因為過往要投()的票並不多外,另一個反映的也是人民對政府公正性的不信任。

但看看這次(和未來),平空多了10個公投案,我相信除非大家都不領公投票,否則選務工作必然會很亂,開票時間也會拖得很久,未來想擔任選務工作的人也會愈來愈少。

在如何提高人民投票意願和兼顧選務公平性上,這是台灣未來勢必要面對的問題。台灣或許無法走向電子化投票,但或許大家可以考慮把幾個議題集中到1~2張選票的辦法。

 

2.      如果你看這次所有民選的職務(https://vote.sos.ca.gov/),有二個很值得台灣深思的職位,一個是controller 另一個是Treasurer,這二個一個等於是管帳和控制支出的會計長,另一個是管花錢和投資的財務長。

為什麼這二個位子要民選? 因為政府的錢來自人民,如果這個職位是民選,那他的職責就是要效忠人民。反觀台灣,我們的思維是選出一個首長,然後什麼事都由市長一手掌控,財政局長由市長指派/獎懲,自然市長要做什麼大撒幣政策,財政局長只能照單全收,這也是一堆縣市只管建設/放煙火而不管負債的主因。

民選財務首長,這的確是個台灣該深思的問題。

 

3.      談一下公投,台灣是第一次放寛公投門檻,所以也一下子爆增了很多公投議題。但其實從選舉公報來看,很多相關中立分析是不夠的。一些如反空污的公投,也缺乏了財務面的衝擊分析,很明顯是讓人投爽的。更別說還有一些公投,就我個人而言,根本是白投的。

例如同性戀結婚議題是這次的大宗,但問題是開放同性戀結婚是大法官會議的決議,位階等同憲法。但公投的結果等同一般法律,一般法律和憲法觝觸是無效的,所以投票結果就算反對同性戀結婚也沒用。

 

簡單地說,台灣的公投真的就是在投爽的,所以我建議公投案說明中,除了正反方的論述,應該要加入更多中立性分析和財務效應分析。
 
 
最後的最後,投票日將至,我還是想談的我的想法:
 
民主的價值,是你選出一個你相信有助於你,你所住的城市的候選人,而不是因為你不喜歡B所以去投A,當然更不是因為有人告訴你B有多壞,所以你才投A。如果你痛恨抹黑、痛恨隨選舉而來的髒亂噪音,那你就不要投給製造抹黑、噪音的人。
你的這一票代表的,不只是選出一個候選人,也代表著你對某些人選舉方式或現行制度的不滿。

4 則留言:

  1. Hi Rus大
    謝謝所分享的關於美國選舉手冊內容,
    看完這兩篇,就讓我想到蔡阿嗄也有製作一則
    關於上次選舉公報中令人噴飯的政見影片,
    想想這些奇怪的政見,也可以這樣明目張瞻地列出來…

    不過,關於在建言中的對公投應有更多中立性或財務效應分析,
    像財務效應分析這一塊在美國是由政府部門來進行估算嗎?
    或是由第三方?
    從我們自己的選舉公報的確會看到許多講得很有遠見的政策
    但的確是都沒什麼可靠的財務數據加以支持

    回覆刪除
    回覆
    1. Hi HF:

      1. 詭異/天馬行空的政見, 就我對美國的了解,如果是候選人的政府不會管的. 反正是市場經濟,如果有人相信, 那就當選吧. 我相信如果你去看候選人政見莫名其妙的一定很多. 但如果是公投議題,就會有法律問題,例如上次有個提案是把加州一分為三就沒有成案.

      2. 財務分析應該是選委會做的,至於這個數字是州政府財務部門作的,還是另外找第三方(或者都有)我就不知道了.

      3. 是的, 這就是我寫這篇的主旨,台灣一堆政見寫的很宏大,但偏偏沒人願意寫背後的數字是什麼. 要是我有無限制的錢,我也願意高鐵環島一周,順便連到澎湖金馬啊....這是台灣人民要學習的

      刪除
  2. 台灣的公投被政客利用了(投爽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