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日 星期五

談美國的退休金制度



談美國的退休金制度

 

承上一篇,這篇談一下美國退休金制度!

在談美國退休金之前,先簡介一下台灣的退休金制度,因為我相信多數人可能連自己的退休金制度都搞不清楚。

 

台灣的退休金制度主要先從職業作分類,如果你是軍公教,那你算是政府的雇員,適用的是公務人員退撫制度。如果你是勞工(包括老闆自己),那就適用勞保/勞退制,如果你不是以上的,就用國民年金制。

 

這些制度又有分舊制和新制,甚至是新新制,不過基本上意思都是一樣的,就是你先每個月固定繳一筆錢給我們萬能的政府,等你到某個年齡退休後,我們萬能的政府承諾會每個月給你一筆錢,直到你死為止。至於你看到那些吵來吵去的,都是在爭改革以後,每個月政府要扣的錢要提高了,或是以後每個月政府要付的錢減少了。

 

這種制度的特色就是世代剝削,哦~寫錯了,是世代互助,也就是工作的人繳錢給退休的人用,然後等你退休了,後面的人會來養你 (多麼美好啊!)。只是瞎子都看得出來,前面的人愈活愈久,但是後面繳的人卻是愈來愈少,這個制度的資金缺口勢必愈來愈大,這時還講什麼世代互助似乎有點不切實際。

 

Anyway, 這種活到老領到死的年金(其實應該叫月金,雖然聽來怪怪的,不過對退休的人來說,如果這個月 月金沒來,應該也會急著檢查是不是出了什麼事吧? ),在美國就叫Pension。和台灣一樣,Pension以前普遍存在美國的政府機構和大型企業之中,只要你工作滿多少年,雇主就承諾在你退休時每個月給你上班薪水的幾成,直到死為止,甚至你死了,你的配偶還可以領一半,直到他(或她)也死了。

 

但這種Pension制在美國已經愈來愈少了,理由很簡單,人的壽命愈來愈長,pension的承諾成為了公司/政府財務的無底洞,例如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破產案─GM (通用汽車),就是因為這件事喬不攏,乾脆宣佈破產全部重來。

 

目前存在Pension的除了少數州的公務員和教師,主要還是在一些要爭取人才的機構,如大型醫院的醫生、大學的研究機構等。

 

沒有了Pension,那大家退休要靠什麼? 取代Pension的是401(K)。我認識幾個接近退休年齡的美國朋友,平常出手看來很寒酸,但拜美國股市狂飆,據說帳上401K價值都有300萬美金以上。

 

401(K)是一種俗稱,主要因為美國稅法中關於退休金的租稅優惠在第401條,上班族適用的規定在K條款,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是公務員,那你用的是401(A)

 

401K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個人的退休金帳戶,你每個月放一些錢進這個帳戶,你的雇主也等比例撥錢進這個帳戶,然後政府給你一些租稅優惠,強迫你要到一定年齡之後才能從這個帳戶裡領錢。

 

這個東西聽起來有點像台灣的勞退,不過和台灣強制雇主提6%進勞工帳戶不同的是,作為資本主義的大哥,美國可沒有什麼法律規定這回事。

美國法律甚至沒有規定雇主一定要給員工401K,惟一的規定是不能有歧視,也就是只要公司裡有給一個正式員工有401K,那麼所有員工都必須要有。

 

所以簡單地說,你的401K內容端看你和公司之間協商的合約而定。一般來說,大概會是長這個樣子: 100% match contribution till 3% of the monthly salary

 

這個意思來說 如果你的月薪是1萬美元,這代表著你每個月只要每提撥1塊錢進你的退休金帳戶,公司就同樣的放1元進你的帳戶(100% match),你要提撥600還是900那是你家的事,但公司最高付就到300元為止(3% monthly salary)。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出這裡面思維的差別? 在美國思維中,退休是你自己的事,要怎麼做,你應該要為你自己的未來負責任。

 

那麼這些錢進了401K之後呢? 當然不可能就以現金放著。一般來說,中大型的公司都會有基金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想來承接你們的退休金管理。我們就說是富達(Fidelity)好了,所以公司會幫你在Fidelity 開一個401K帳號,然後Fidelity 會給這個公司員工提供數檔依不同風險等級的基金供你選擇,你可以設定不同基金不同比例權重,那麼每個月錢進來,Fidelity 就會依你的預設把錢分配到這些基金上。

 

當然,這個制度也解釋了為什麼美國一些大型的基金公司,如BlackrockVanguard…輒管理的部位都在上兆美金,因為退休金管理正是他們最大的一塊餅。

 

那麼在這當中政府的角色是什麼? 很明顯地,美國政府可沒有硬叫人民一定要怎麼做,它只是給你租稅的誘因,再一次,你要不要做、要怎麼做,那是你家的事。

 

401K帳戶有分二種, Traditional 401KRoth 401K (後面講IRA 也會有同樣的分類). 這二個差別是Traditional 放進去的錢先免稅,就是不必併入當年所得稅計算,但是未來你領的時候再繳,而ROTH是先繳稅,但提領時不要再繳。所以選擇也很簡單,如果你現在薪水高適用稅率高,當然就選Traditional (退休後理論所得低),反過來就選ROTH。不管是Traditional 或是ROTH還有一個好處,因為它的目的在追求長期投資,因此這段期間產生Capital gain 和 received devidends 都是免稅的.

 

所以這裡你也可以看到,美國所謂的租稅優惠,只是可以讓你選擇晚點繳或先繳的差別而已,和台灣一些公會鼓吹叫政府給予退休金免稅這種的根本是二回事。

 

另外,你也不要以為雇主放進你的401K帳戶的錢就一定是你的。多數公司制度中都有歸屬權(Vesting)的條款,也就是你自己提撥的錢當然永遠是你的,但公司提撥給你的錢,會設定在職規屬權(一般是20~33%),如果是20%,那等於你要在這家公司工作5年以上離職才能拿到100%公司提撥的錢,如果你工作滿3年就離職,那你只能拿到公司提撥的60%

 

不管如何, 401K對美國,不管是受雇者、雇主,甚至是政府和資本市場來說都是一項重要的政策。

 

對政府來說,透過了這種半鼓勵半強迫的儲蓄/投資的方式,提高了美國人向來儲備率低的問題,減輕了政府的負擔。而且由於退休金投資一般重於公司的穩定性更甚於公司的成長性,因此也等於給了藍籌股穩定的支撐,也等於變相給了指數穩定的支撐,成為避免市場巨幅波動的重要力量。

 

而對很多員工來說,反正制度理論上保障了未來的退休開支,那麼手上的資源就能依當下充份利用(反正錢都先扣掉了嘛!),這也是你常看到很多媒體嘲諷美國人銀行沒什麼錢,事實上這些人不是沒錢,而是他們的錢大部份都被鎖在房貸和退休金帳戶裡了。

 

不過,這種制度也不是沒有缺點,就是因為多數人的財富和房子、股市息息相關,因此當股市大漲,人們很容易出現財富幻覺而敢於花錢,反之,當股市如2008年時的重挫時,人們也容易覺得自己變窮了而緊縮消費,反而進一歩惡化經濟。(雖然從頭到尾這筆錢根本都不能提出來,只是帳面數字而已)

 

除了401K,一般上班族退休可以領到的錢還有一個,就是社會安全金(Social Security Benefit)。這個社會安全金有點像是台灣的勞保,也就是從你每個月的薪水中會扣6.2%作為社會安全捐,另外扣1.45%是作為Medicare(老人醫療保險),合計是7.65%(這個部份你的雇主也要付7.65%,如果你是自雇者等於要15.3%)

 

這個制度除了讓你失業時可以領失業救濟金外,主要也在確保你老年可以至少可以過著要死不活的生活。但這個福利不是你年紀到了就可以領的,你必須至少要累積40個基數才能領(1年最多是4個基數,等於你至少要工作10),才可以在62歲後請領社會安全年金(75折,領全額是67歲之後),領的金額也是依照你之前繳的保費來計算的。

 

這個東西就是傳統的活到老領到死,然後配偶可以領一半的制度,當然不意外,也是近年來請領條件愈來愈嚴苛和一直被唱衰快破產的機構。依2017年的統計,美國人每個月平均拿到Social Security benefit 大約是$1363

 

最後,為了鼓勵人民自己存退休金,除了上述之外,美國還有個人退休金帳戶(IRA, 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 如果你有在美國券商(TD Ametrade, E*Trade…)開過戶的,一定看過這個選項。IRA401K很像只是不渉及你的雇主,完全是你自願的。

 

IRA401K一樣有分Traditional IRA ROTH IRA . IRA惟一的要求就是必須是工作所得(earned income,所以像房租或股利收入這樣就不可以),一個人一年最多可以放入IRA的金額是$5500 (50歲以上是$6500)

 

相形之下,IRA帳戶因為比較像自願,可以投資標的也比較寛鬆,你要買股票、基金都由你自己決定。不過基於這是退休金帳戶,多數的人還是偏好買基金或大型股。

 

 
 
以上就是美國退休金制度的大概,看完以上,我不知道對比美國和台灣你的感想是什麼?

 

對我來說,相形之下,台灣現今的制度不但很不切實際,而且非常的社會主義,也就是台灣還停留在政府以大家長式強迫人民吃大鍋飯的觀念。

 

媽媽說: 你們把紅包都交出來,我替你們保管,等你長大後再還給你! 可是從人性上來,大家都想把錢留在自己口袋裡,於是謊報、漏報、想辦法讓繳出去的錢愈少愈好的各種手法就出現了。

 

更糟的是,你後來發現媽媽嘴巴說會把錢妥善運用,其實根本是把你的錢配合政治去護盤,哦,寫錯了,是拿去花在自己身上,這下子你更不爽了。原本還覺得和爸爸串供,低報紅包金額有點過意不去,這下子都變得理所當然了。

 

問題是你省下的可支配所得還是沒有人教你怎麼去運用啊? 於是你開始相信一些投資大師告訴你的,什麼人不理財 財不理人,積極地在股市殺進殺出,可是搞了半天,你發現除了其中吱吱叫的高潮了幾天,到頭來還是一場空,想想還是媽媽好,可是想到遙遙無期的未來和媽媽亂花錢的樣子,你更心有不甘。

 

於是呢,很多人選擇去買保險,造成的結果是台灣的壽險公司個個錢滿為患,當錢多到沒地方去,一種就是拿來炒地皮,結果是那些以為買保險可以保障自己後半生的,因為房價高漲反而搞得退休遙遙無期。另一種就是大量購買海外固定收益商品,結果就是你會看過這幾年,只要新台幣升值幅度大一點,這些保險馬上要認列巨額的未實現匯損。

 

好啦,這篇已經夠長了,簡單講我的想法:

1.      我覺得這種活到老領到死的制度應該愈小愈好,因為很明顯的在目前人口趨勢下,這種制度早晚會出問題。你看那些軍公教年金改革,改革後其實並沒有解決問題,只是讓破產時間延後而已。換言之,如果你是30~40多歲的,你的人生一定會再碰到好幾次,提高現行扣款,降低退休付款和延後退休年齡這種事。再說了,你真的願意每個月繳錢給這些退休的人來換取2~30年後一個不可知的未來嗎? 而且不要忘了,這幾年是因為股市多頭所以這些勞退勞保還賺了不少,等到空頭時,這些帳上的缺口會愈大。

 

2.      政府應該要鼓勵人民建立自己的退休金帳戶(只能存,要等一定年齡後才能領),而這個制度的關鍵不是在稅(因為台灣稅太低了,沒有太大誘因),而是我之前一直鼓吹的把交易單位從現行1000股改為1股。配合存股的觀念,鼓勵和半強迫人民定期買進績優股或是如台灣50這類ETF長期累積,來換得自己未來退休生活的無虞

 

3.      台灣企業也可以試行401k模式,用公司相對提撥方式鼓勵員工,從買進自家公司股票開始。過去台灣的老闆很喜歡慷股東之慨搞一些員工分紅認股、限制型股票,看來是在激勵員工,但其實很多只是拿公司資源圖利特定人。透過相對提撥買進公司股票,除了是一種福利和提高員工向心力外,其實對外圍的人或許也是一種有效指標。(媽的,這家公司連員工自己半價都不想買了,傻瓜才會跳進去)。我覺得有自信的企業不妨可以試看看。

 

算了,東扯西扯牽連太多,再講下去就要扯到公司治理了,我想你應該可以看得出來這篇主旨真的只是在介紹的美國退休金制度。

6 則留言:

  1. 清楚而精闢, 看的出來退休金和公司治理無關 :)

    回覆刪除
  2. Social Security Benefit換算下來投報率只有4%左右,倒的機會稍微小一點;另外還有一點,Social Security Benefit的算法是取最高薪資的35年,不想台灣可以退休前再高報勞保騙退休金,比台灣的制度公平多了...
    --
    另外退休帳戶的稅務優待除了早領晚領的差別以外(在職薪水高邊際稅率高,退休之後邊際稅率多半比較低,所以可以節稅),退休帳戶操作基金或股票的增值不用課資本得利稅也是一大誘因,在川普減稅前的資本得利稅是15~25%,減稅之後剩下10~20%也是有點痛的,長期下來免稅就差很多。

    回覆刪除
  3. Traditional 跟 Roth 401K 的扣稅寫反了

    回覆刪除
  4. 我覺得: [老年年金一體化+退休金個人帳戶制] 才是年改真正應該要討論的方向..
    http://u851326.pixnet.net/blog/post/63906418-%E7%9C%9F%E6%AD%A3%E7%9A%84%E9%AC%BC%E5%8F%AA%E6%9C%89%E6%9D%8E%E4%BE%86%E5%B8%8C..
    只是真正該討論的內容都被模糊化了...

    其實台灣的年改並不複雜..
    如同美國是三層式: Social Security Benefit+401K+IRA
    台灣也是: 勞保+勞退+自己的儲蓄
    (公務員則是對應: 公保+退撫+自己的儲蓄)

    有問題的地方就如同文中所寫的, 退撫竟然是"共同帳戶制", 以致於完全扭曲了"退休金"的意義...

    而市面上一般沒有討論到的就是: 年金一體化 ..
    其實年金一體化這概念並不難, 想想看"全民健保"就好了..
    原本"健康保險"也分散在各個職業保險之中, 但後來終於統整為"全民健保"...
    所以, 分散在各個職業保險中的"老年年金", 也應該統整為"全民年金"..

    就像健保是稅費的概念, "全民年金"應該也要比照, 就是收入多少錢才支出多少錢, 以利"永續"的發展..
    因此, 不應該有過高的承諾, 而只應該是一個"吃不飽、餓不死"的基本生活必需..
    其餘的退休支出則應由自己的退休金個人帳戶及額外的儲蓄支應...

    全民年金+退休金個人帳戶+私人儲蓄..

    另外, 值得討論的還有一點, 就是R大提到的, 退休金個人帳戶為什麼是由"國家"來決定管理..
    其實標的的決定權應該還給勞工自己本身.. 有人想用0050, 有人想用2330, 其實都做得到的..
    但前提是: 普遍實施[退休金個人帳戶制], 不要讓年輕的公務員再去當火山孝子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