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

台灣高鐵不意外


台灣高鐵不意外

 

如果不意外, 今年, 或是明年你和我就可以見證到全世界最大的BOT台灣高鐵的破產.台灣高鐵過去幾年一直被執政當局(不管哪一黨)當作政續在宣傳, 舒適便利的服務大大縮減了台灣西岸南北交通往來時間, 促進了南北的一日生活圈, 甚至被地方首長拿來威脅中央(不在本縣設站, 恁爸就臥軌給你看), 但在一切華麗的背後, 這個偉大工程卻如同台灣許多看似雄偉的公共工程一樣, 攤開來只是一團爛帳, 即便是這1~2年運輸量大幅增加, 但勉強只是當年投標時預估營運量的一半. 更可笑的是, 這個當年號稱政府零出資, 全世界最大的BOT, 搞到今天不但政府是最大的出資者, 而且未來如果台灣高鐵真的破產, 驚人的債務, 除了讓全台灣人民每個人要背負2萬元的債務外, 這家公司還很有可能變成國營企業, 裡面的員工都變成了公務員.

 

先來看一下台灣高鐵的財務情況. 目前台灣高鐵的資本額是1053億元, 帳上累積虧損是522, 看起來好像還好, 甚至2013年營運量大增, 從前幾年平均每日8萬人次上升到每日13萬人次, 每股盈餘0.21. 高鐵的利多讓不少人去買它的股票. 但是這些漂亮數字後面,  卻是帳面上同時超過3800億元的負債. 每一年光利息支出就有174, 佔高鐵一年營收230億的七成. 如果不是政府允許高鐵改變折舊計算方式和不停地溢助資金, 高鐵能不能撐到今天都是問題. 簡單地說, 這家公司債務太高, 以致現金流無法支因.

 

你或許想高鐵都這樣好幾年了, 怎麼會在近期破產呢? 這是因為幾年前高鐵現金不足時, 政府硬叫一些金融機構、政府控制的單位和企業(如航發會)去認購高鐵發行402億的特別股(兆豐、台銀、土銀、合庫, 這些光看名字你就知道為什麼他們會借錢給高鐵). 這些特別股載明票面股息5%, 不管高鐵賺不賺錢都要發股利. 結果這部份累積應付股利有121億元. 當年提出這個想法的天才一定以為用特別股的方式在財務上可以規避高鐵負債比率過高的問題, 結果百密一疏, 這些認購者大都是上市公司, 高鐵不付股息他們一定要去告, 否則經營層可能被小股東控告背信, 或者最後要提列呆帳, 造成績效不佳. 結果呢? 告上法院後, 近期法官裁定高鐵必須要支付這 121億股利和執行贖回條款(這個特別股當初發行時有到期贖回條款), 換句話說, 如果法院不是xx黨開的, 政府也不再伸手, 高鐵必須支付500多億現金贖回全部特別股, 高鐵當然拿不出來. 相反的, 如果高鐵有種像最近的阿根廷一樣直接擺爛, 那這500多億會成為銀行呆帳, 重創台灣金融業. 所以最後結果不難猜想, 政府會先大幅減資, 再大幅增資. 惟一不知道的是, 到時增資的錢是要叫哪個倒楣鬼來認. 最有可能的就是因為金額太大收歸國有, 然後這4000多億成為國庫債務鐘裡一筆新增數字, 你我不知不覺多了2萬元負債然後成為高鐵股東.

 

高鐵怎麼會搞成今天這個樣子? 很簡單嘛, 這是一開始就註定的宿命.

首先, 高鐵整個造價5千億. 當初出資的五大家族(大陸工程、富邦、東元、長榮和太平洋電線電纜)才出了290. 這就像我書中寫經營控制權和所有權不相當會產生的問題一樣, 一個持股不到5%的老闆卻控制了數百億資本的公司, 什麼事都自己人說了算. 會發生什麼事用肚臍想也知道,  台灣有過類似的例子嗎? , 王又曾當年控制的亞太固網就是如此.

 

接下來呢? 5千億的工程, 董事會決定了規格怎麼定, 要發包給誰? 檯面上五大家族告訴你他們的關係企業承包不到1千億的工程. 先不講一些場站開發可能有內部人先行卡位土地開發, 或是透過工程的承攬這些出資金額早就先賺回來不說, 我覺得這種解釋不但不能化解疑慮反而更慘, 代表著五大家族旗下的上市公司(和股東)其實賺的沒有想像多, 更多的工程可能被老闆私人公司都撈走了. 而如同中華銀行、中興銀行或中興人壽..這些被掏空的金融機構般, 大老闆吃乾抹淨, 因為怕骨牌效應, 政府就硬接手, 結果是全民出錢去補助這些大財團.

 

你可能會好奇, 高鐵在投標時不是應該有一套財務計劃. 要政府單位要審核同意過後才能投標的嗎? 難道這套財務計劃也是假的嗎? 我告訴你這就是台灣重大公共工程普遍的問題: 先射箭再畫靶. 先達到政府要的數字再反推回來相關營運數字, 高鐵這麼搞, 高捷也這麼搞, 我相信後續的中捷或是什麼機場捷運都是這麼搞出來的.

 

去年台灣高鐵的載運人數是4700萬人次, 平均一天載客數是13萬人次, 創下營運以來最高人數. 但你猜當年高鐵投標時的營運計劃人數是多少? 每日18.7~29.3萬人, 等於全年運量是6800~1700萬左右. 以去年創下新高的數字來說, 一年至少要再增加43%的成長率才能達到最初估計的低標. 這個數字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

 

當初的五大家族只回了一句很簡單的話, “我們是根據政府的數字預估算出來的”. 簡單地說, 是你政府亂算在先, 怎麼可以怪在我們頭上? 因為早在民國84年經建會為了因應高鐵的規劃, 就先推估出了民國100年這個運量數字. 換句話說, 是政府單位先射箭再畫靶在前, 民間只是照抄, 結果運量不如預期, 應該是民間要向政府討公道才對, 怎麼是政府向民間討公道? 更不要說你政府估的長期經濟成長率根本失真, 政府才要負責任.

 

好了, 答案很清楚了, 我們的政府本身就是個造假的高手, 一開始經建會為了迎合上面想建高鐵, 所以編了一套數字, 編的人想說高鐵未來會是國營的, 到時有一堆理由可以推塞掉, 沒想到政策大轉向, 高鐵變成民營, 這套數字可能投標廠商自己也不相信, 但有政府背書不啻就像買了保險, 就放膽拿這套數字來推營運量, 然後編了一套美好數字後, 再搞出個政府零出資的噱頭, 果然一舉打垮競爭者.

 

然後呢? 就是所有和政府單位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的把戲, 在沒有拿到案子前, 公家機關從最上頭的長官到最底下打字小姐, 人人都是你要吹捧的對象. 只要一簽約, 馬上就換成你是老大. 因為只要案子一失敗, 被罵的, 被拔官的, 被修理的永遠是承辦人員. 台灣高鐵是如此, ETCE-Tag也是如此. 這時候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對公家機關予取予求了. 台灣高鐵也正是如此, 從政府零出資變成了政府是最大出資. 而且居然有人出來答辨說, 零出資不等於零投資. 重大公共工程政府參與投資有什麼不對. 更可笑的是, 台灣高鐵有很長一段期間是政府出資遠高過原始五大家族, 結果董事席次遠低出資比, 任由這些家族控制台灣高鐵董事會. 等到在建工程作的差不多, 最大肥肉咬得差不多了, 再以經營不善為由, 退回由政府主導.

 

高鐵的案例其實就和我書中提的中鋼沒什麼二樣. (事實上中鋼也是被政府壓著投資高鐵, 最後57億投資全部當損失打消掉). 都是政治力凌架於專業之上, 先是從原定全套歐規突然轉向為歐系土木配合日本機電, 廠商被迫吞下苦水, 當然也就有把柄在手, 三不五時拿這件事出來講. (歐日混血、921大地震後抗震標準提高和政府預估數字失真 是高鐵團隊最愛拿出來指責政府錯誤在先的三大理由), 政府官員把柄在人手(應該當中也有不少葉世文吧), 又怕政策失敗, 只要硬壓著公股、公營企業去投資. 這些銀行看似放款, 其實是押著政府要作融資保證(如果借錢人不還, 政府要負責還), 結果情況就像我們看到的中油或是一些公股銀行一樣, 賠錢算政府的, 賺錢是員工的.

 

美國前總統雷根有句名言, “政府本身就是最大問題所在”. 不意外, 台灣高鐵最後的結果會如同之前政府賠了584億的中興銀行, 或是其他如中華商銀、中聯信託或是更多出問題的金融機構一樣錢讓大老闆撈走, 後果由全民買單. 而一家台灣高鐵的數字會超過金融重建基金10年來賠的錢(金融重建基金從民國90年七月成立到民國100年底, 一共賠了2874 ). 如果我們再不好好規範政治力與商業間的關係, 或是確切切割政府基金、公股銀行或是公營企業之間的臍帶, 那麼未來大家會看到更多的中興銀行和台灣高鐵問題的出現, 而在你看熱鬧之餘, 別忘了你才是買單者.

 

好好享受台灣高鐵吧你快要成為高鐵的股東了.

4 則留言:

  1. "金融重建基金從民國90年七月成立到民國100年底, 一共賠了2874 億"

    <== 想請教來源

    回覆刪除
    回覆
    1. http://www.cdic.gov.tw/ct.asp?xItem=4008&CtNode=219&mp=1

      刪除
  2. 這些人一直都是這樣做生意, 也只會這樣做生意,
    要喬好可能會比要豬學會開飛機更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