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如果台積電真的是台積電

 如果台積電真的是台積電

 

看到這個標題,你一定在想這篇是要說什麼?

 

近年來隨著台積電成為了台灣之光護國神山,一些神奇的論點也開始甚囂塵上.

其中一個就是台積電會變成美積電”. 其論點就是台積電的董事中有一半不是台灣人,其作決策時,勢必不會把台灣利益,而是把美國利益放在第一. (台積電十席董事中,台灣人4席,美國人5, 英國人1)

 

, 首先,你應該知道一件事,台積電這家公司外資佔了73%. 如果要用股權比和席次比. 台灣基本上已經佔優勢了. 其次,你該不會以為台積電任期最久的董事長和CEO─張忠謀是台灣人吧?

 

更重要的是,如果台積電真的是一家以台灣利益至上的公司,這真的是件好事嗎? 你看到台積電董事有一半不是台灣人就覺得可能犧牲台灣利益? 那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持有70%以上的外資,看到台積電董事們決策都是以台灣利益至上,而非股東利益至上,他們還會想擁有台積電嗎?

 

台灣利益至上有什麼錯? 如果你有這種疑問, 你不妨去看看中鋼就知道了. 在我十年前出的公司的品格時,就有中鋼的案例. 十年後再重看中鋼,你會發現中鋼表面上公司治理拿了一堆績優評鑑, 但實質上公司治理問題卻比十年前更加的惡化.

 

眾所皆知,中鋼最早是蔣經國十大建設時設的公司. 結果一直賠,小蔣臉上掛不住. 於是找了有經營鋼鐵廠經驗的趙耀東接手. 趙當時開出的條件有二個, 一個是不許有人事闗說, 第二, 中鋼大小的事他說了算. 如果政府同意, 中鋼還賠錢,他提頭去見小蔣.

 

一般來說,鋼鐵的運輸成本高,想賺錢, 一個是靠原料成本低(本國有產鐵砂)、第二種靠市場(本國國內需大). 台灣基本上這二個條件都沒有,但中鋼就是靠著管理,有很長時間是全世界毛利率最高的鋼鐵廠.

 

然後哩? 政治力開始介入了, 中鋼很有錢,而且重要的是,大多數的員工都在高雄市(有一萬多票). 於是中鋼董事長成為政治任命,一些政府沒錢或不方便搞的事,就叫中鋼去做. 你可以去查一下高雄捷運,中鋼賠了多少錢? 最近的海上風力發電, 中鋼賠了多少錢? 還有中鋼大賺時,行政院長直接建議中鋼要降價回饋下游, 而且還假惺惺地說,我只是建議哦! (你覺得中鋼董事長是白痴嗎? 後來中鋼不只是降價,還回溯到年初)

你或許覺得中鋼是國營企業”, 本來就要配合政府政策. 但你別忘了,中鋼還是家上市公司,有著上百萬名股東. 大股東可以為了自己利益犧牲小股東,那和那些掏空公司的混蛋有什麼二樣?

 

有這些鳥事,你真的覺得如果台積電真的是積電, 還會有今天的成就嗎?

 

台積電的外籍董事都是獨立董事. 批評的人其實也根本搞不清楚獨立董事到底在幹嘛? 獨董的功能其實很大部份是和簽證會計師(審計師, Auditor)類似的─也就是用自己的專業和聲譽,來向公司外部人確保公司的相關資訊(財報、決策..)是具有公信力的.

 

審計師基本上是外部人,而且屬於事後稽核. 因此在Enron案後,各國政府才會大力推動獨董制(在此之前早有獨董), 就是希望能從內部人以及決策端來避免重大弊端. 所以你可以想像,如果張忠謀願意去當某家公司獨董, 該公司的外資持股和股價必然大漲,並不是張忠謀可以帶來什麼生意,而是張忠謀絕對不是什麼鳥公司都願意接. 他接獨董也 必然提高了該公司財報和資訊的公信力.

 

這也是台積電為何需要這麼多外籍和外部獨董的原因. 就是要讓外資相信,公司所做的重大決策,不會是基於惡名昭彰的台灣利益,而是股東/公司的最大利益.

 

最可笑的是,因為台灣股東被政府強姦習慣了. 反而覺得政府利益至上,而非股東利益至上才是對的. 最最可笑的是,這些舉著國家利益大旗的名嘴, 台積電從成立迄今,和他們一點屁關係也沒有,甚至不少當年還批評過,台積電發股利大多數都給外資拿走了. 污染卻留在台灣, 不應該再給獎勵. 如今卻是忠肝義膽、台積魂上身, 滿口的大義凜然,一副深怕自己深愛的台積電受到傷害,真是噁心到不行.

 

最後,我提供大家一個思維:

 

如果台積電晚成立30年,台灣政府是最大股東. 而這家公司的主導者是個在中國出生、在中國唸到高中, 目前拿著美國護照的中國人”. 你覺得這個人可以在台積電幹到多久?  會不會有一堆人成天質疑這個人的決策並沒有基於台灣利益? 要是沒有這個人,台積電還有可能是今天的台積電嗎?

如今,一堆人讀著張忠謀的自傳吹捧著他. 怎麼不想想,台灣當下的環境還容得下下一個張忠謀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