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2美國行心得
和每年底都寫的景氣看法一樣, 由於我每年都固定到美國1~2趟, 這系列也似乎成為了本BLOG的定期文章. 但是也如同前面的文章一樣. 畢竟美國是一個大國, 就如同不可能從杭州看到整個全中國一樣, 這次我的足跡也限於加州. 我的所見並不足以代表全美國.這是大家要先了解的地方.
這一次在美國停留了約17天. 和以往不太相同的是, 這次花比較多時間去參觀LA(洛杉磯)週邊的各個城市. 除了本身居住的Thousand Oaks外, 還去了Pasadena(王又曾就住這裡)、Orange County中的Newport Beach(我的偶像Bill Gross住這裡)、Irvine (傳言黃芳彥住這裡) 和 San Diego.
這次美國行的我最大的感覺就是, 美國經濟真的在復甦!. 這在我到美國的隔天到附近的outlet 就可以明顯感受到. 即使在平常日的下午, 還是有一堆人在購物, 同時提袋的人也變多了. 這和去年同時間(去年我也是差不到的時間到美國)相比, 真的明顯變好了許多.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後續幾天不管是到餐廳或是一般的Mall中都能有這樣的感受.
但是在同樣的時間, 我也可以深深感受到美國的物價變貴了很多. 當然最明顯的就是油價, 還記得我在2008年到美國時, 當初油價快要破$4/gallon, 加州到處都是Carpool(共乘)或是強調低油耗車的宣傳, 或是一堆分析師宣稱如果油價破$4, 對美國經濟將會造成如何無比大的傷害. 但是這一次從我到美國的第一天到最後一天, 最便宜的Regular級的汽油都在$4.29~4.39/gallon間浮動. 但是不管是股票分析師或是一般人似乎都早就習以為常. 我只能說, 人類真是種健忘的動物.
和油價相去不遠的, 是美國的物價. 或許對於美國生活的美國人不見得有太大的感受. 但是對於像我這樣一年去一次的人, 可以明顯感覺這次美國不管是食物或是衣服都比去年貴不少. 像outlet的過季Polo衫為例, 我去年的印象都停在一件$15~25, 但這一次大多都在$30~40 (以同樣我喜歡的品牌). 惟一讓我高興的是, 今年紅酒的價格比去年便宜了一些. 只有食物的價格感覺差異不大, 我想這或許是美國人感受不那麼大的原因.
這一次我的美國行主要還作一件事, 就是看房子. 但這同時也是很讓我意外的事. 原本從台灣所預期的美國房地產應該仍是一蹶不振. 只要拿著現金, 到處都是物超所值的房子等著你殺價. 但我所見卻非如此. 加州的房子賣的出人意料的快. 這次我在Irvine 和 Thousand Oaks 分別出了一個offer, 前者只在市場上放了一天. 結果就收到了7個offer, 後者在市場上放了7天同樣收到多個offer. 原本我以為我是以all cash (不貸款全額現金支付)應該佔有很大的便宜. 結果才發現目前市場上的確有一堆亞洲人抱著一堆現金在瘋狂買房. 甚至傳言, 已經開始有買方付仲介費了 (美國近年來因為房地產不景氣, 所以多半是賣方付4%仲介費, 買方不付, 甚至我有聽過仲介退佣0.5%給買方)。所以我猜不意外, 美國在一些地區的不動產市場應該開始在快速復甦了.(至少就我所知南加州和紐約都是如此)
簡單地說, 就我本次加州行看到的美國, 是一個經濟在明顯復甦, 物價在高漲但是大家似乎都不在意的地方.
仔細想想, 美國經濟成長(或復甦)真的有這麼強勁嗎? 如果以道瓊工業指數或S&P 500指數來看, 現在可能比2007年更好. 但是如果單就官方的統計數字來看, 不管是經濟成長率或是失業率, 其實並不亮眼. 我個人認為購物潮的出現, 應該是因為不少失業一段時間的人開始有工作了, 因此帶動美國人忍了很久的購物潮回流.(美國是個超愛shopping的國家) 但是除非能美國重回所謂正常失業水準5~6%, 或者更精確地說, 在不仰賴Fed大力撒錢的刺激下回復正常活力, 否則我認為這樣的情勢應該只是暫時的. 但是在此同時, 另一個真正的問題是, 通貨膨脹, 陰影卻在悄然浮現. 在我回台灣不久, 剛好美國也公佈了三月份的CPI (消費者物價指數), 較去年同期上漲了2.7%(未經季節調整), 而核心CPI(扣除能源和食物)則是上揚了0.2%, 其中以能源的漲幅最高.
基本上, 美國除了少數的大城市, 如紐約、舊金山、波士頓…等. 絕大多數人都要仰賴汽車作為交通工具. 我很難想像油價的高漲, 不會對家庭支出造成排擠作用. 我問過我美國朋友, 他告訴我從油價上漲以來, 他們家(有二台車)一個月約要多70~90美元的油錢. 高油價同時也影響到航空票價. 所以他們正在儲蓄, 好在暑假時可以出去玩.
通貨膨脹, 如果不意外, 應該是會未來經濟復甦乃至於全球經濟穩定最大的剎車之一 (我認為另一個是政府財政赤字問題). 以過去幾個月大家都可以明顯看出來, 只要經濟數據佳, 油價就上漲, 反之則下跌. 油價上漲, 對許多國家, 特別是開發中或是高度仰賴石油進口的國家, 如台灣或中國, 就容易造成社會對立. 反之如果經濟下滑, 一些國家, 特別是美國, 就會搞出刺激方案, 結果又是油價高漲.差別只在, 美國本身是農產品大國, 因此可以控制食品價格讓百姓不致於太過反抗, 不過美國以外的國家, 是否有能力再抵得過QE3帶來的後遺症. 那就很難說了.
最後, 回到台灣差不多十天. 其實真正感慨的是, 突然覺得台灣很亂. 坦白說,以 一個一年居在台灣近三百天偶而出國三週的人, 居然會說出這種話, 我自己都覺得很羞愧.
回到台北, 不知為什麼在短短三週內, 附近有二家我常去的店關了. 進去店裡, 老闆似乎也沒有很高興. 打開電視或任何媒體滿是謾罵聲. 我知道過去三週來, 油價一次漲足讓很多叫苦連天, 接下來是電價也要調漲. 不少民生物資都連帶提前反映. “什麼都漲 就是薪水不漲”, 這句話是過去十天我最常在新聞裡看到的話. 轉到財經台, 滿滿都是討論證所稅的新聞, 到處罵聲四起. 我知道即使對絕大多數的股民而言, 一年要從股市裡賺上四百萬根本是天方夜譚, 但是他們還是生氣, 因為證所稅因素, 造成台股這段時間以來的偏空格局, 再加上電視名嘴的推波助瀾, 不少人談起這件事大家都顯得義憤填膺. 證所稅本來就沒錯, 我想這些根本課不到稅的人之所以生氣, 還有一個說不出口的祕密. 那就是對許多人來說, 望著高漲的房價和物價, 以及緩慢成長(或根本不成長)的所得, 股市是許多人惟一”自認為”可能翻身的希望, 為什麼這個政府要連這一點希望都把我搶走?
其實證所稅事件也曝露出了一件事, 那就是我去年在“Old Money, New Money”裡說的, 台灣現今的財富仰賴資本利得財的比重愈來愈高了, 相對的, 受資本市場影響的波動也會愈來愈大. 這其實算是台灣經濟結構的問題, 而不是好事.
坦白說, 身為台灣的一份子, 這是這幾年我第一次對政府覺得很失望, 特別這還是個執政了四年的政府. 所有的政策手法都是如此的粗糙. 在面對許多爭議性的政策(老百姓反對不代表這是不好的政策), 多數時候政府並不是選擇告訴百姓實話, 而是硬要用很多冠冕堂皇的字句或以深表無奈的字眼蓋過, 以美國牛進口來說, 我個人認為事實就是一個, 那是敝國不管在國防或經貿上都仰賴美國甚深, 而美國不管敝國喜不喜歡, 要不要, 就是一定要讓美國牛進台灣. 這是小國的悲哀, 但是我們政府卻硬要裝出大國風範, 只是提了一堆原則, 然後告訴大家吃美國牛不會有事. 最終只是讓百姓的疑慮更加深.
同樣地, 課證所稅的目地很簡單, 有所得一定要課稅, 放任證券交易所得不課, 就像高速公路收費站旁開了一個匣道一樣, 會形成逃稅的漏洞. 其實只要把證券交易所得回歸財產交易所得, 併入綜合所得稅, 然後提高該項所得起徵額度, 以及允許財產財易損失可以抵稅, 並同歩廢證交稅那就完了. 偏偏我們政府在思維時, 又要考慮我們資本市場, 因此讓外資法人免稅, 又怕國人反彈, 所以提高了到四百萬的免稅額. 這種補了一個洞又挖了二個洞的手法, 我可以告訴大家最後的結果一定是, 1. 超級有錢的人都轉成了外資 2. 很有錢的人就開始借人頭. 最終這個稅根本達不到效果.
當然這一切還要加上一個, 媒體根本不想鳥, 但讓我想破口大罵的開發金併凱基證案.
這段時間內, 法國剛完成第一輪總統選舉. 最後二位還要再進行第二輪投票. 這是典型的左派和右派的路線之爭. 那台灣呢? 我一直認為對岸是假左派真右派的政治體制, 而台灣是假右派真左派, 不過以今天看來, 台灣很明顯地在右傾, 我們甚至可以看到財團控制了媒體, 然後把反對者過去十年做過的醜事都挖出來鞭屍. 但這真的是我們要的台灣嗎?
最後的最後, 寫完剛剛自己從頭看到尾, 我的美國行心得居然有一半在寫台灣, 而且似乎我的寫法愈來愈偏激了.這讓我想起前天早上有一位留言看了我文章對未來覺得悲觀的朋友.
同樣地, 對我來說在本blog的所有文章只是在記錄我此時此刻的想法. 就如同這世界沒有完美的人格, 這世界也沒有非常有效率的政府或國會. 身為云云眾生之一的我們, 除了想辦法讓自己過得更好, 那就是想辦法去改變身旁的人, 讓大家一起都過得更好.這是我的一點點想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