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日 星期二

談劉德音退休

 

談劉德音退休

 

不知為何, 近期Youtube 一直推給我二段談台積電劉德音為何提早退休的分析影片.

 

首先,我必須坦誠,我不知道真正的原因. 但,一來因為我的學生也問過我同樣的問題, 其次,我對影片裡的專家所談的理由非常不認同. 所以僅以本文來談談我個人的論點.

 

為什麼劉德音退休是件受人注目的新聞, 除了台積電對台灣經濟影響重大外,從數字上來看,劉德音擔任董事長不過才6(2018-2024),年紀也不算大(69), 還比接任的魏哲家(70)年輕1歲。如果要看經營績效,台積電不管市值或EPS, 獲利數字, 至少到目前為止,高峰都是出現在劉德音任內. 那麼劉德音的退休,似乎就成為了一個迷團.

 

迷團再加上台灣媒體的愛八卦,於是這就成為了台灣茶餘飯後愛談的話題. 問題是: 很多人又莫名其妙地覺得用八卦加緒在台積電這種高大上的護國神山上,似乎很不專業. 於是專家們就分析出了一個對我來說很奇怪的結論─劉德音是為了在美國建廠的決策失敗負責下台.

 

我在很多年前寫過談談蔡力行時,就對當時有些專業人士說,蔡力行被拔官是因為,蔡在金融風暴時選擇砍資本支出,而不是增加資本投資.這種觀點很不認同。 我就提出像台積電這種等級的公司,資本支出的增加或減少, 並不是執行長可以獨自決定的(當時蔡只是CEO, 張忠謀是董事長).

 

同樣的,台積電要不要去美國設廠,你很清楚,這絕對不是純商業或專業評估下的決定. 而是有高度的政治色彩. 即便不管政治, 這麼大的投資案,也勢必要經過董事會的通過,如果說是決策錯誤,那為何是董事長要負責而不是CEO或全體董事都要負責? (魏哲家是CEO, 也是董事之一).


而且難道就因為劉德音係決策錯誤下台,所以新任董事長上台後就會修正錯誤”?

另一個說法, 劉是為了美國設廠"進度落後"而負責下台. 這個說法就更不專業了. 以權責來說,董事會(長)負責的是重大決策(如要不要去美國設廠).  CEO負責的是執行.  如果董事會通過美國設廠,  但進度遠遠落後,那要負責的是CEO 而不是董事長.

 

寫了這麼多,那到底為什麼? 以下是我個人想法.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雙首長制是不可行的. 不相信的話,你去看看接下來法國會發生的事,你就知道了.

 

劉德音和魏哲家是張忠謀時代雙接班人競爭制度下的雙雄,只不過最後結果並沒有分出勝負,而是變成一位是董事長(劉德音)和一位CEO兼董事(魏哲家). 也就是沒有輸家的結果. (當時還有一位蔣尚義, 但考量年紀,蔣應該只是拿來陪練的)

 

這種雙接班人或三接班人制度從何而起我不知道,但最有名的是GEJack Welch的三接班人. 這當初是個很有名的成功商業教案,透過三位接班人的競爭,讓公司業績蒸蒸日上以及接班人和董事的固定交流來找出最適的接班人.

 

只不過二十年後來看,這卻是最失敗的接班人案例.

 

答案很簡單,當最終答案公佈,一人勝出後,失敗者不甘屈居昔日對手之下,只能黯然離開. 然後呢? 就和以前的太子之爭一樣,檯面上看似是皇子間的競爭,但實際上卻是各個派系的爭鬥.因為大家都在押寶,只要自己的主子當上太子(或皇帝),就會自此平歩青雲. 所以當上面的人輸掉離開公司,走的不會是只有他一個人,而是下面整掛的人馬. 對即位的新皇來說,敵對勢力走了當然是好事,但對公司來說,卻是二派的菁英集體離開. 元氣大傷.

 

不相信的話,你可以去查看看,最後勝出者─Jeff Immelt 2001就任CEO +Chairman, 一直到2017年退休,這段期間GE股價和S&P 500同期間的相比.落差有多大.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郭台銘曾經要求底下事業群頭頭競爭接班人,並以爭權奪利是好漢,期勉內部競爭. 然後碰上金融風暴,郭就不再提了.

 

既然如此,那為何張忠謀敢這麼做? 很簡單,在2012年張忠謀選擇劉德音和魏哲家擔任雙接班人時,台積電不但是業界龍頭(晶圓代工)而且是個非常利基型的公司. 簡單地說,張忠謀吃定了,接班人出來後,輸的人也沒有地方去.

 

當時Intel看不起台積電,三星還沒開始做代工. 輸的難不成要去聯電? 事實上當年惟一的路就是去中國,靠政府的扶持,重新開闢一個新天地.

 

但問題是在此之前,已經有個慘痛的經驗─中芯的張汝京. 這位大哥一方面要面對內部的人事鬥爭,後來又被台積電以侵害專利為由狠狠的教訓了一頓,被迫離職. (當年台積電和中芯和解的條件之一,就是要求張汝京必須離職). 有這種例子在前,誰還敢去? (後來不信邪的蔣尚義,在中芯國際和武漢弘芯的教訓,再次印證了這個道理)  

 

那麼到了2018年雙接班人要分出勝負時呢? 以事後諸葛來看,張忠謀弄出個不分輸贏、二人都有獎的方法. 是當下最好的答案。除了考量前述的,如果分出勝負可能造成人才流失外,另一個原因是三星在2017年正式跨足晶圓代工,不同於聯電或中芯,這可是台積電當時真正的敵手,任何人才流到敵對陣營,都可能造成彼長我消,自然策略上一定以要穩住陣腳為第一考量.

 

最後,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為何劉德音要在2024年退休? Again, 我不是算命的,也不是他兒子或台積電董事,我自然無法知道真正的原因. 分析了半天,或許只是劉單純的想退休或是照顧家人。

 

但如果要從商業的角度,我只能說雙駕馬車本來就是不太行得通的制度. 當初張忠謀會設計雙駕馬車也是當時時空環境考量下最好的制度, 但隨著中國先進技術被制裁、三星最先進製程遠落後台積電,當年迫使台積電必須走雙駕馬車制度的背景/威脅已不在,再加上多了6年的整合,雙方派系應該不再像6年前競爭時那樣壁壘分明了,當然是該讓公司回歸到最有效率運作的時候了.

 

Anyway, 我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但自認我的答案,比什麼劉德音是為美國設廠決策負責,或是張忠謀在背後指揮這類名嘴分析”, 應該要更務實一點. 但這只是我的猜測,不代表真正的答案.

2 則留言:

  1. 說的真好, 比起那些媒體的說法, 大大的猜測更有可能

    回覆刪除
  2. 能不能有空談談台塑化、台化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