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4日 星期五

共犯結構

 共犯結構

 

在我很年輕跑業務的年代,曾經有個人教過我一個留住客戶的方法─就是帶客戶去嫖妓。這麼一來,二個人都有把柄在對方手裡,自然成為親密戰友(…不用猜了,這種事我沒幹過).

 

類似的說法在中國也有,所謂的四大老鐵就是: 一起同過窗、一起扛過槍、一起嫖過娼和一起分過贓. 簡單地說,就是把你和對方綁成共犯結構,一方出了事,另一方也跑不了。或者說,用更好聽一點的說法,這叫利益共同體”.

 

類似的利益共同體在現實世界裡無所不在,如供應商和銷售商; 葯廠和醫生,或者說政治人物和建商”?

 

台灣總統大選將至. 回顧過去,每個在野黨都會抨擊現任總統放緃土地/房屋炒作,讓年輕人絕望,甚至很多人的所得都拿去繳房貸了,造成國內消費的排擠…….. (以下省略1千字). 因此,只要我當選,一上任一定廣建社會社宅、打壓土地炒作…………(以下省略1千字),讓國家回到正軌,年輕人重拾希望….(以下再省略1千字)

 

應該不必打賭了,這些話在未來的幾個月內,你一定會重覆地聽到。

 

明明政府的確出爐了不少打房政策,或是宣稱正在建龐大的社會住宅,為什麼房價還是愈打愈高? 是因為建商說的,歸究於建築成本的節節高升,或是有些專家拿著居高不下的空屋率,說這就像囤蛋的道理一樣,只要預期心態不降,再多的供給也沒用還是…….: 因為這一切是建立在共犯結構, 我是說利益共同體下.

 

當我講到利益時,很多人直覺想到的是錢. 但你想想,地方的縣市長或立委或許真的需要建商的錢,但難道台灣總統或央行總裁也要建商的錢嗎? 應該還沒有這麼不堪吧!

 

事實上所謂的利益不只是錢,還包括了,或者簡單一點: 不要在我任內出亂子。

 

先講地方政府好了,台灣一場縣市長選舉或立委選舉要花費1億元起跳,這應該算是常識了. 立委和縣長的薪水就算年薪600萬好了(其實這裡面還包括助理費和一些實報實銷費用)4年下來頂多就是2400萬,僅略高於成本的1/5,如果說台灣的立委和地方首長都是抱著不惜虧本也要為民服務,而且有這麼多人每個人的心態都一樣,這未免也太感人了吧? 難怪大家都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那麼誰可以和我解釋一下,為什麼每個立委或縣市長(現任和退下來)都是住豪宅? (我印象中我很多年前寫過一篇文章,是去看我朋友的新買6000萬的豪宅,她的樓上就是某當時現任立委)

 

當然一定有人說,這1億元的選舉經費不可能都是候選人自己出,但要說9成都來自募款,候選人自己只出10%,你摸摸自己的肚臍,你覺得有可能嗎?

 

很明顯地,台灣的政治人物有很多灰色的收入。有人可能想靠關說收紅包。嗯….就算一個紅包30萬好了,4年內你要關說至少300件這種等級的才能回本,等於4天就1件,這未免也太勤奮了吧,而且這位立委一定口碑很好,才會如此業績長紅。

 

事實上 誰都清楚,作為一個縣長,最大的利益就是來自土地變更/重劃,也就是透過都市計劃,把一些不值錢的地(如農地)或鳥地方,透過公共建設讓地價翻二翻. 在此之前,縣市長的白手套以及和首長友好的建商就會預先佈局,等計劃公佈了甚至是地區開發了,箇中的利潤數以百倍千倍計。

 

最後,首長得到了任內大力開發建設,有在做事的美名,但私下個人和朋友也賺得盆滿缽滿,好個名利雙收。而且建築是經濟火車頭,公共建設及建房帶動了百工百業興起(不要說庒腳,連工地門口賣飲料便當的都有錢賺),地方政府又可以增加稅收(房地產稅)…..怎麼想都是個皆大歡喜的利益共同體。

 

那麼中央政府呢? 如前所述,他們要的不見得是利,而至少不要受其害。

先不說前面講的,建築業是百業火車頭,建築興旺的同時會帶動勞動力、建材、裝潢、家電、銷售等需求。建築業興盛,除了上述說的外,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個行業也是很大的受益者? 那就是銀行。

 

如同現代很少人會用現金全資買房一樣,建商也不太會全部拿自己的錢去蓋房子,拋開預售屋不說,一般建商購地時就會拿土地向銀行融資(土融),建設時也會向銀行融資(建融),等房子賣出去,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再向銀行申請20~30年房貸. 看到了嗎? 正常情況下,一個建案從頭吃到尾的不是建商或銷售,銀行才是。這也告訴了你為什麼這十多年來,台灣的銀行業績還不錯,甚至好到讓很多存股達人誤以為台灣的銀行一直都是這樣。

 

但不要忘了,這是指正常穩定情況下,我之前有說過,在我眼中台灣的銀行是一種冒著賣白粉的風險賺白菜利潤的行業。主因在於台灣銀行的利差太低,存款利率大概0.8%, 放款利率大概2+%. 而且放款對象很集中. 只要出現一筆倒帳,可能50筆放款賺的都補不回來。

 

你可能想,別忘了房貸是有抵押的,而且銀行一般只貸市價的70%. 是啊,當少數違約時,銀行本來就有能力處理,甚至早就有提列違約準備,但如果今天是多數房地產下跌呢? 這時銀行就會出現大量的呆帳了。特別是在一個市場中房地產投機的比例愈高時,甚至是以法人持有房地產時,遇到房地產下跌到一定比例時,選擇直接斷頭出場的機率愈高。

 

不過你放心,這篇不是要告訴你房地產會崩盤還是銀行會完蛋, 相反的,正因為共犯結構下,政府會想盡辦法讓房地產不能崩. 理由也很簡單: 如同之前著名的會計報銷案例,一個教授勾結廠商開立不實發票報銷專案費用,那這個教授是該死. 但如果90%的教授都幹過同樣的事,那政府只能修法而且還要不溯及既往地幫教授解套。

 

事實上很多建商也抓住了政府的心態─房地產只能緩漲或不漲,頂多可以容忍到區域小跌,但絕對不能全面大跌,因為這麼一來,不只是建商會完蛋、銀行要承受巨額呆帳、很多行業會蕭條,甚至因為房子很多數人一輩子最大的資產,同時也是最大的負債,財富幻影一旦消失,消費也會大減。

 

相反的,你只要把房地產的泡沫愈吹愈大,政府就必須保護你,這就像你欠銀行100萬,是你要跪著求銀行能不能晚點還,但如果你欠銀行100億,就是銀行要跪著來求你能不能早點還了.

 

所以政府會認真打房嗎? 你去看看整個利益結構中,那些有權力的人心裡在乎的是什麼? 你大概就心裡有底了。

 

 

 

6 則留言:

  1. 房價別再漲,然後薪水持續漲上去,未來還是可以期待的。 另外希望央行去找銀行喝咖啡,要求銀行要確實考量放貸風險,提高房貸利率,這樣一來利差變大,銀行股利多,對房價又有壓抑效果。

    回覆刪除
  2. 社宅政策恐跳票 https://www.youtube.com/live/g9PJ2roZwuw?feature=share

    回覆刪除
    回覆
    1. https://pip.moi.gov.tw/V3/B/SCRB0501.aspx?mode=7 社宅推動進度

      刪除
  3. 確實就是共犯結構,或是說現在這種狀況對大家都是好的,對建商好,對銀行好,對80%以上有房地人是好的。在沒有外生變數的情況下,要期待所有房價下滑,是不切實際,也是執政者所不希望的。但漲幅太高,也會引發民怨,所以最好的情況是緩漲,或持平。但若有外生變數的衝擊,例如亞洲金融風暴、次貸危機等,或許會短暫改變這緩漲的趨勢,這時候在鐵軌旁撿煤渣的銀行,可能就會受傷慘重了。

    回覆刪除
  4. 以前我知道的銀行倒閉:十信案,慶豐銀行。這種一家銀行內部公司治理出現問題

    現在我知道的銀行倒閉:從2008金融海嘯開始,2020疫情。銀行財務風暴變成病毒一樣,是整體同業都死一片。


    rus大用教授開假發票的那段譬喻,真是神譬喻。
    一個人貪污,重罰
    一群人貪污,罰完就沒教授可用了,所以裝作沒看見就好。
    修個法然後不溯及既往地幫教授解套。真是以大局為重的好政府啊,都是前朝遺毒。

    回覆刪除
  5. 更實際的利益共同體是民眾,台灣住宅自有率高達近8成,房價上漲8成的人開心,多數民眾根本不希望房價下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