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台灣選舉的迷思

 

台灣選舉的迷思

 

下週六就要投票了,你想好要投的人了嗎? 你是真的很喜歡你想投的那個人,還是只是因為不希望他的對手當選才投他? 你是真的覺得這個要投的人當選符合你的利益,還是只因為黨的利益希望你投給他?

 

blog雖然不談政治,但老讀者都知道,我喜歡在投票前寫一篇叫你不要亂投票的文。這次來換個方式,談談我對台灣選舉不解的地方。

 

第一、缺乏說服的數據

以台北市來說好了,這次市長競選者都是新任,所以就以市議員來說. 每一區都有數位到十幾位的候選人,你是怎麼決定要投給誰的? 看誰長的順眼? 依投票當下浮上腦海的名字? 還是有在電視或是哪裡看過他? 或是我前幾天倒垃圾聽到阿姨說的,xxx 這次都沒送口罩,所以決定不投她?

 

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問題: 沒有一個公正的數據來協助選民作判斷。這個市議員到底有沒有出席開會? 還是他把時間都用在上政論節目,但議會出席率是0? 對於特定的議案,他的特定態度到底是什麼? 還是只要是本黨提的一律贊成,其他的一律反對?

 

議員任期中,他到底一共質詢多少次? 主要質詢的內容是什麼? 還是他花了很多時間都在菜市場幫選民作法律諮詢?

 

我記得幾年前有人做過主委投票指南,就是以量化的方式來展示一位現任議員的表現,可惜這次看不到了。雖然說出席率高不代表真的認真,但至少我確定出席率低到靠爸的,肯定有問題。

 

第二、大撒幣

同樣的例子也出現連任的縣市長。基本上除了少數首長外,大撒幣已經是所有台灣縣市長的基本配備了,而且愈撒幣的,民調支持度愈高。但神奇的是,你很少看到某位縣市長的對手是以此來批評對方的,反而是競開支票。你開年輕人生孩子補助2萬,我就開買房子前二年房貸政府付,仿佛台灣每個縣市都有個金門酒廠,還是底下剛挖到石油一樣,對我來說,像是在告訴我,不要投給A,因為他傻B的程度,哦,我是說撒幣的程度根本不能和我比。

 

同樣的,這又是個沒有數據佐證的資訊。A當選後,到底他政見的實踐率是多少? 那些撒幣政策到底真的實施了多久? (很多縣市老人年金只發了一年). 這位縣市長上任以來,地方政府的負債增加了多少? 基本上,沒人知道,也沒有媒體會願意去追蹤。

 

第三、聯合競選

我想你一定見過看板上()市長和議員合掛的看板廣告,甚至很多口號就是惟一支持xxx”. 表面上看這叫聯合競選。一張看板同時幫二位(或更多)廣告,更符合效益。但你有沒有想過一個邏輯上的問題? 議員的目的是監督市長,如果這位議員的口號是無條件支持市長,或是他是因為市長支持當選的,那你還能期望他認真監督市長嗎?

 

你不要以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我印象在我年輕的時候,當時的市長和議員就是各選各的,頂多是黨的造勢大會時,會站在一起。這樣才會明確區分出監督者和被監督者的角色。

 

這些年台灣很愛誇口現代民主遠勝20年前,看看以上的例子,是誰才懂民主的真諦?

 

第四、不要浪費你的30

最後,這是我每次要宣導的。你可能不知道,你投下的每一票,只要這位候選人跨過一定門檻,政府會給他每票30元。這30元是從哪裡來的? 當然是你我這些納稅人付的。很多候選人為什麼砸大錢插旗子、租宣傳車在那裡哭北哭木的? 因為他已經把選後會有這筆預算纳進來了,簡單地說,他的靠北聲中有一部份的錢是你付的。

 

所以不要亂投票。我不是叫你不投票,而是如果你沒有真的屬意的候選人,請不要順便投票”. 因為這一票政府要他30. 當然也不要造成選務人員的困擾。

 

舉例來說,這次選舉你確定了市長要投給A,里長要投C,那你就同時領了市長、議員和里長三張選票。然後市長和里長投你想投的,議員同時蓋3~4個讓它成為廢票就好。

 

真正的民主是你可以說要,也可以說不要,而不是一堆爛貨中,我一定要選一個才叫民主。

 

參考閱讀: 26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