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0日 星期日

ESG有沒有可能是經濟武器?

 

ESG有沒有可能是經濟武器?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想要寫點什麼,但總找不出什麼好題材. 我想了想可以把我教材書裡淘汰的題材放到這裡來. 其中一個就是近年的流行的ESG是否沒有你表面看的那麼單純?

 

如果你常看商業相關報導,你應該知道ESG (環保、企業社會責任 & 公司治理)成為了近年來的顯學,不僅是台灣,而是國際顯學。各國對ESG的要求,除了上市公司必須公告ESG的責任報告書外,作為企業服務者的金融業更是首當其衝,分別被賦予了責任銀行(PRB,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Banking)和責任投資(PRI,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這二項工作.

 

前者要求銀行作為主要融資者,放款時不能只看風險和利潤,還必須把ESG考量進來,例如不能放款給砍伐雨林或具污染企業。後者則是要求金融業的另一個角色─企業投資者(如資產管理公司擁有許多公司重要股權),應善盡自己股東的權力,要求被投資企業必須從事/不能從事違反ESG的事。

 

而現實中,ESG的範圍也從上述的環保、企業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被擴大解釋為人權、勞工權益、性別平等、公平交易….等種種社會議題的解決者。

 

這一切看起來都很完美不是嗎? 傳統的企業是以利益為導向,投資者和融資者也要求企業維持一定財務數字或給予一定回報。讓金融業以投資者和融資者的角色要求經營團隊進行ESG,既順理成章,也讓團隊沒有推託的理由。

 

接下來我來講一點ESG的陰暗面(當然,這也是為何無法列入教科書的原因,畢竟台灣的教科書都只喜歡教學生一些,我們國家正朝向光明美好未來發展這類,寫的人不相信,讀的人也不相信,但卻必須寫到答案紙上的標準答案)

 

第一,讓金融業去主導上市櫃公司政策真的是件好事嗎?

 

你可能知道,這世界除了德國和日本外(當然還有共產國家外),絕大多數的國家都是不准金融業過度介入上市公司經營的。理由很簡單,金融業的錢來自社會大眾,如果不加以干渉,很容易公器變私用,破壞了市場公平競爭(例如A公司背後有銀行無限金援,自然可以不惜成本打倒對手,進而壟斷市場),這也是近年來台灣金管會要求產金分離的原因之一。

 

再者大型金控,如國泰金控,有人分析過,以其掌控的資金可以拿下台灣過半上市公司的經營權。如果不加以篏制,國家將出現難以控制的龐然巨獸。(更不要說掌控約10兆美元資產的Blackrock)

 

而如今,在ESG的大旗下,政策反而轉向鼓勵這些金融業以公眾資金指導公司政策。表面上看,金融業可以叫企業做好事,但你怎麼知道,這些好事會不會也夾雜私利呢? 當封印解開、魔獸放出,誰來篏制這頭巨獸? 會不會有一天,你發現到台灣上市公司最大的利益就是國泰金控和富邦金控的利益?

 

第二,ESG有沒有可能是國家競爭下的陰謀?

這些年在美中的對抗下,大家應該都有感覺,過去全球化、全球分工的年代將慢慢過去,取而代之的,是聯盟(Bloc)內的合作,也就是我把單下給朋友,而不是又好又便宜的那個。

 

不管你喜不喜歡中國,中國人的勤奮效率、追求品質和壓低成本,的確是造就過十幾年全球在經濟高速成長,但通膨卻能意外地低的主因。

 

而目前的態勢是,美國希望把愈來愈多的訂單移到自己安心的地方,這當中有些東西是可以透過行政命令要求的,如高科技產品。但有些東西你沒辦法,例如你不能要求鞋子和雨傘也不能在中國生產吧? 這很容易引起兩國貿易衝突。那麼,如果今天變成是公司自願不下單給中國工廠,不就是理所當然了嗎? 畢竟這是公司自己的決定,又不是政府要求的。

 

那麼美國或歐洲大公司,即便不是科技業,為什麼要捨棄又好又便宜的供應商,反而要去下單給貴或服務不好的工廠呢? 這樣經營團隊要怎麼向股東交代?

 

答案就是ESG. 我們無法下單,因為這個國家有人權爭議,我們無法下單給這個工廠,因為他們員工的薪水太低了、工時太長了,因為他們岐視同性戀、執行死刑….等,這些都是很好理由,讓政府可以透過BLACKROCK, Fidelity, Vanguard…等大型資產管理公司以美好的ESG來達到國家需要的戰略目的。

 

是否透過資本控制,ESG這個高大上的美好理想,反而成為了國家經濟的武器?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這篇的論點無法出現在教科書裡了吧?

當然,和我多數的文章一樣,本文並非在鼓吹陰謀論。而是我認為所有大家都說很好的事,也該被反思壞的一面。就像民族英雄也能也會做壞事一樣,而不是只要為列為偉人的,必然就是集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禮義廉恥於一身一樣。也希望這篇能給那些全面鼓吹ESG的人不一樣的省思。

 

9 則留言:

  1. 不一樣的"省"思 不是找麻煩 請見諒

    回覆刪除
  2. 其他國家我不知道,台灣綠色金融3.0"引導資金投入符合永續發展項目",各家瘋狂追逐ESG,這真的對永續發展有多少正面幫助嗎? 這個答案我不知道,我只覺得現在太多企業只是為了ESG而ESG,為了"永續"而永續而已,感覺只是為了在評級拿高分
    另外產業百百種,銀行授信跟永續發展的人真的又懂多少?不懂又怎麼樣設定條件?
    ESG從金融業推到產業這個政策及策略的確有它合理的脈絡,但台灣金管會跟金融業的關係,會不會讓整個政策被過度執行?

    人權的問題一直是小弟在工作上面很困惑的地方,ILO 11項強迫勞動指標只是一個概述性的原則,產業的不同會影響實務如何執行以及認定,有些基本人權不容置喙,但部分指標每個利益關係人的解讀不一樣,每個國家文化不同,勞工的要求不同。西方國家希望高標準對待這些勞工,但這些勞工在有些聘雇條件因為文化、歷史背景的關係反而不想要這些"對他們好的高標準",這是否是一種歧視? 「我們這些水準高的國家是為你們這些較為落後的國家好」一套指標真的可以用在全世界所有國家嗎? 最近在做社會責任會覺得根本沒共識,誰的好才是好?

    回覆刪除
  3. 其實沒有人再看ESG 投資那間公司

    回覆刪除
  4. 反美就反美,還在那邊欲蓋彌彰。

    回覆刪除
  5. 其實就是3個字: 血鑽石 .. that's all

    回覆刪除

  6. 為何曹興誠突然大力支持民進黨,是否跟拿到南科綠電投資權有關?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當然不知道曹在想什麼 我也不認為以他的年紀需要再去賺更多的錢

      但這其實也是另一個大問題 有很多的老人反正錢也夠了 想追求歷史定位 結果反而是把年輕人拖下水

      我一向是反對崇拜老人的(他們講的話有道理的可以聽 但沒必要把所有話都當聖旨), 就如同你不可能完全聽你老爸老媽的話一樣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