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1日 星期一

談談近期長榮

 談談近期長榮

 

我上二篇文章有提過,台灣的財經報導我幾乎只看新聞很少看分析,因為那些專家的分析,很多何止是荒謬,簡直就是荒謬。而新聞單位為了求快和聳動,也沒在把關的,所以基本上台灣的財經新聞就和一般新聞沒什麼二樣,就是把讀者當笨蛋。

 

舉個例子來說,近期長榮的減資案以及衍生出的台驊賣股案就是最好印證。

 

長榮海運去年大賺錢,所以宣佈要發18元的現金股利。這個數字相較於長榮去年EPS 45.57元似乎有點偏低。不過這消息還敵不過長榮宣佈60%的減資。未來,長榮現有的股東每1000股將收到24,000元現金(18+6=24X1,000),但減資後手中股票會變成400股,但股價會同歩上升60%左右。理論上股東權益是不變的。

 

減資計算公式 請自行參見台灣證交所  https://www.twse.com.tw/zh/exchange/cal3

 

問題是,第一,很少有大型公司會進行這麼大規模減資,再加上長榮宣佈後股利後隔天股價大跌,於是開始有一堆專家開始告訴你,整起事件是大股東為了自己利益坑殺了小股東。真的是這樣嗎?

 

所謂的大股東自己的利益是什麼? 毫無疑問,就是第二回合的長榮經營權之爭。第一回合中,大房的四子聯合起來趕走了老爸的指定接班人二房獨子張國緯。相關事宜有興趣的可以去看拙著公司的品格2”中的教案─怎麼了 你變了 說好的接班呢?”,當時我就提到,因為大房4子都離開集團已久,如果喬不好,很容易變成第二次經營權之爭。遺憾的是結果真是如此。

 

大房4子本以為趕走了二房,可以共享老爸的天下,沒想到結果卻是大哥掌控了一切,於是過去幾年演變成了大房4子之間的爭鬥,從之前的張榮發基金會董事長寶座之爭,到今年的檯面控股公司─長榮國際董事改選。

 

原本長榮國際董事選舉大哥是勝券在握的,沒想到選舉前,大房三子聯合了二房,意外地讓長榮國際的董事席次中,聯軍超過大哥,等於掌控了長榮國際,進而對大哥的控制權形成了威脅。於是很自然地,大家會把長榮的巨幅減資和經營權之爭相聯結。

 

甚至很多人搬出減資的三種情況: 彌補虧損、資本過大退還股東 和實施庫藏股減資,來告訴大家什麼情況下公司會減資。

 

事情迄此完全都沒問題。問題是有位專家說,減資是第一部曲,第二部曲就是向特定人低價私募,來提高大哥的控股比例。 這位專家我必須說,你真的想太多了。

 

首先,上市櫃公司增資和私募(這也是增資的一種)是必須經過主管機關同意的。公司如果用減資來彌補帳上累積虧損、讓每股淨值增加,最後再私募,這是非常正常的事,畢竟虧損累累的公司,公募很難成功,一般股東不太可能再拿錢給公司,而站在主管機關立場,與其讓一家公司成為殭屍公司,掛在交易板,不如給個重生的機會。所以減資+私募基本上只存在巨幅虧損的公司。

 

反過來說,今天如果是一家手上現金很多的公司,先減資把錢退還給股東,然後再增資,這就像政府發5倍券給你,然後再加稅收6千回來,你覺得主管機關還是股民是白痴嗎? 簡單的說,這種事是不可能會過的。

 

那麼長榮巨幅減資的目的到底為何? 的確是為了幫大哥鞏固經營權。

 

和台灣很多大型財團都有檯面上和檯面下的控股公司一樣。長榮集團主要控股分別有位在台灣的張榮發基金會(主要)、張榮發慈善基金會(次要)二個公益團體、位在台灣的長榮國際,以及位於巴拿馬只有特定人才知道內部情況的巴拿馬商長榮國際擔任控股。

 

張榮發生前,不管張榮發基金會、長榮國際或巴拿馬長榮國際,基本上都是採兒子同時列名董事(基金會)或平分股權的方式。而位處海外的巴拿馬長榮國際,到底持有什麼,大概只有帳房柯麗卿才清楚,可能連兒子自己都不清楚。因此張榮發離開後,雖然遺囑是身後全部財產留給小兒子,但一來透過訴訟,張榮發的遺產被凍結,其次四個兒子再聯合柯麗卿,很快小兒子的股權就敵不過了。

 

簡單地說,做為集團目前的掌控者,張國華控有的是長榮集團現有的資源、張家在海外未顯現的股權及資金,以及張榮發基金會。如果張國華想鞏固經營權,第一個要做的,自然是緊緊拉住柯麗卿。其次就是壯大集團資源。

 

所以長榮減資的目的,就是讓長榮海運的資金能流到各主要股東手中,這麼一來,長榮前幾大股東─巴拿馬長榮國際、張榮發基金會、長榮鋼鐵都可以拿到資金再回頭加碼長榮。

 

第二個減資的原因是,透過減資可以把一些雜魚都洗出去,讓股權更集中。理論上減資後股東權益是不變的,只是股數會變原來40%。問題是,台灣雖然可以零股交易,多數人仍是認為1(1000)才是交易基本單位,當手中出現零股,很多人會想把零股賣掉或是買進零股湊成一張,再加上減資後單價變高,小股東會望而卻歩,無形就可以讓籌碼更集中。

 

與其幹譙長榮大股東欺凌小股東,或許你更該想的是,為什麼台股不能直接以一股為交易單位?

 

至於為什麼台驊會賣股?

 

二個原因,第一,航運有可能要逆轉了。這從台驊不只賣長榮,也賣陽明就可得知。事實上,因為美國疫情的減緩,一些美國港口塞港情況的確在好轉,這些事台驊的老闆肯定比你我清楚。我有朋友是老船長,據他說,目前的景氣是他一輩子以來看過最好的。換言之,新手可能以為現在是常態,但老鳥都知道現在是非常的反常,這種反常早晚要回到正常的。

 

當然,逆轉的意思並不是這個月運費還$16,000/吨,下個月就剩$6,000,那何必急著賣? 但別忘了,高持股股東和一般持有3~5張的小股東可以隨時賣不同,要嘛在最樂觀時一次全減,要嘛就是不確定下,逐歩減碼。很明顯地,台驊對陽明是逐歩減,長榮是一次減,差別在哪?

 

台驊在做什麼? 貨運承攬商。簡單地說,他們向長榮、陽明、華航這些公司包下艙位,再零賣給進出口商。換言之,台驊這種公司一般來說和長榮、陽明這些公司關係都不錯。試想一下,如果長榮爆發經營權之爭,是否兩派的人都會找上台驊? 屆時你是台驊顏董該怎麼辦? 賭上一邊? 還是保持中立,讓兩邊的人都恨你? 還是乾脆逢高把股票出清?

 

我猜這就是顏董要出清的原因。反正在資本市場中,有錢還怕買不到股票? 長榮明年就要改選董事了,與其欲蓋彌彰地拖到年底才賣,何不順勢落袋為安?

 

我不敢以專家自詡,以上也僅為個人推測,供作參考吧!

 

8 則留言:

  1. 台灣私募應該只需要股東會通過即可。

    當然,主管機關也是有很多其他手段可以整治公司讓公司不要亂來啦。但檯面上是無法阻止公司自行私募亂搞的。

    若我記錯,還請見諒。

    回覆刪除
    回覆
    1. 私募屬現金增資一種 依證交法22 & 28-1 公開發行公司現增要董事會和股東會通過後 送金管會證期局核備. 如果金管會沒意見, 一定日期後就自動生效. 如果有意見, 那就....看著辦

      刪除
    2. 私募通常是依證交法43-6辦理,的確是要報請金管會備查,不過跟核備程度上似乎還是有所差別。我記得實務上,只要將私募資訊上傳至公開資訊觀測站就算完成程序了。

      當然,還是那句老話,除非永不募資,否則金管會有的是手段整治公司的~~

      刪除
    3. 「備查」字面上的意思是 留著以後有事再來看看,但是我們金管會可以「不准予備查」,就是你交上來給我留著,但是對不起不想讓你交過來。

      刪除
  2. 就算過了,三年後,主管機關不讓你私募股票上市交易,一樣會卡死,主管機關現在盯很緊。

    回覆刪除
  3. 潤泰新就曾發生前一年大減資,後兩年連續大增資的案例,還不是都過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可否告訴我是哪一年? 我查一下 潤泰新是在2018年大減資 之後二年都是盈餘轉增資(就是發股票股利), 並沒有現金增資啊!

      刪除
    2. 另一個長榮不可能減資後搞現增或策略聯盟的原因,是很容易得罪外資和法人. 目前大哥控制權僅只是微弱過半,外資和法人一般不太介入經營權之爭,但如果大哥為了自己犧牲這些外資和法人,未來只會加速外資倒向弟弟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