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投資
我持有台股部位很低,這些年因為覺得台灣財經媒體水準愈來愈低,我也很少看台灣財經媒體,一般都只看新聞不太看分析。但不知為何,我的FB經常會PO一些財經”大師”的貼文。以前這種文章我都自動略過,但由於股災,我反而很想看看這些大溼是怎麼說的。
其中,我最常看到的是引用巴菲特的話,”人家貪婪時 你要恐懼; 別人恐懼 你要貪婪”. 簡單地說,就是勸你危機入市。有趣的是,像去年的股市大家都在貪婪時,巴菲特是真的恐懼了,可是我也沒看到這些大溼警告你要恐懼啊”
其實不管是投資還是人生,人最大的恐懼就是不知道未來到底會怎樣,這也是不管是神棍或類神棍的投資大師都能歷久不衰的原因。還有一些人告訴你,通貨膨脹已經發生了,如果不投資,你的財產會悄悄縮水。這些話聽起來當然有道理,可是如果以美國目前正經歷近年來最嚴重的通膨約年化7%來說,如果你什麼事都不做,那”理論上”你的資產購買力會下降7%,但問題是如果你因為害怕縮水7%,於是把錢都去投資股票,以常用的S&P 500來看,去年封關指數是4766,昨天是4173,這三個月縮水了約12.4%。是不是什麼事都不做反而比較好?
而且這些半調子經濟學家只知道通貨膨脹代表物價持續上漲,卻沒告訴你通貨膨脹其實有二種,一種是因為景氣過熱造成的通膨,以及因為物價突然飛漲通膨下造成了經濟停滯的滯漲(Stagflation)。前者的情況下,由於景氣很好,人們覺得自己變有錢了,雖然通膨會對低所得者影響較大,但多數人因為所得也跟著成長,並不太會因此縮減消費(或縮減太大)。然而由於金錢相對貶值,所以該做的是就增加投資,例如在泡沫經濟時代就是如此。
而後者知名的例子就是以阿戰爭時,因石油價格突然狂飆,帶動物價也跟著上漲,但經濟並非在高速成長下,由於可支配所得下降,人們會覺得自己變窮了,於是縮減開支,最後變成經濟衰退。這種情況下,除非你有把握投資的商品可以順利轉嫁通膨,否則很多公司會因為成本上升但價格無法轉嫁而利潤縮減,進而讓股價下跌。相反的,由於政府要抑制通膨會調高利率,擁有現金的收益(利息)反而提高了。
可是看著股價跌這麼多,不買心裡很癢。是的,我們的心裡都有一種定錨心理,台積電當初都是700多,我現在買600,已經比其他人省100了。坦白說,我就是這樣想才買了60股的TSMC ADR的(@$102). 這也是我目前的投資心法─既然無法確定,又控制不住手癢,那就分多次少買。
其實如果以過去經驗來看,在這種可能高風險下,投資人更應該時時警愓自己:
1.
要買股票
應該要買體質健全有良好基本面的公司,避開那些高成長或創新但財務體質不佳的公司。不要忘了買股第一守則,就是至少這家公司不能倒
2. 千萬千萬千萬不要借錢買股票。我知道過去一堆人教你把房子(已還房貸部份或保單)再貸出買股票,什麼股利5%,房貸利息2%,可以”套利”。但不要忘了,在央行調高利率下,你的房貸利率可能上升,而你公司股利可能縮水,換言之,你的”套利空間”會縮水。更別忘了,股利是有填息才是真的落袋,在景氣大好時,很容易填息,但股市不好時,參與除息,往往只是貼上股價。想套利,要先確定你的心理素質是否承受得了。
當然這些是針對困在城裡的人,你可以選擇留下或離開。但如果你人已經在城外的,我想此時真的沒必要跑進城。
3.
如果真的手癢一定要買,選擇大型權值或指數,會比小型股好。如果想投機看看,就不要押大注,或至少是自己承受得住的。很多人都是在股市大跌後才發現自己的心理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堅強。
4.
沒有必要,此時不要買預售屋。預售屋是先簽約談好價錢後建商再開始蓋。你可以想像現在正在蓋預售屋的建商心裡一定很幹,因為今年建材漲了至少30%,但成本計算是去年的。考量未來建材會續漲,最好建商的獲利有40~50%啦. 所以不難想像,還沒開始蓋的,建商會想辦法拖。蓋到一半的,建商要嘛就是把建案想辦法脫手賣給更大的建商,要嘛就是想辦法偷工減料,最慘的是建商撐不下去破產了。還是老話,困在城裡的,你要多注意建商情況,人在城外的,沒有必要此時進城。
5. 就像我以前批評台灣上市很多老闆年紀太大,一堆人拿張忠謀來反駁. 我的回應只有一句,你是張忠謀 還是你的公司是台積電? 同樣的道理,想學巴菲特,先確定你的財力和你的風險承受度有巴菲特的一半再說吧!
過去我常開玩笑,很多人看了”窮爸爸 富爸爸”這本書後大受啟發,決定”不要為錢工作 要讓錢為我工作”。看看最近投資市場的表現,我覺得還是讓錢好好休息,我來工作算了。以我人生的經歷回顧,通常能笑到最後的,都不是那些敢拼敢衝的人,而是能放也能收的人。這篇文章也算是對我自己的提醒!
我好像跟R大您內文提到的相反,
回覆刪除我是去年初質借股票繳了房子頭期款…
股利一部分拿來繳利息這樣。
年紀不同 對風險的承受力也不同. 我是肯定不會也不敢這麼做的
刪除弄得好 說不定你就是下一個出書的理財大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