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1日 星期二

P2P為什麼會出事?


P2P為什麼會出事?

 

近期中國金融的大事,除了CNY貶值、中美貿易戰之外,大概就是網路P2P借貸平台的大量倒閉,造成了所謂的金融難民。而很自然地,這也給了台灣酸民很好的題材,酸這些年在對岸興盛包括行動支付等的金融創新,仿佛像台灣這樣什麼事都不要做,永遠不犯錯的才是好政策。

 

這篇文章我想談一下,P2P借貸的運作本質以及中國的P2P為何會出問題,當然,還有這件事對台灣該有的醒思。

 

記得我4年多前就談過P2P怎麼運,當時的我已經是美國Lending Club的投資者(借錢者)了,拜網友的告知,後來也去中國知名的陸金所開了帳戶,換言之,我在中美P2P的投資都至少有4年以上的經驗。

 

為什麼會有P2P借貸平台?

理由很簡單,和很多Internet創新一樣,就是要去中介化!

傳統上你有錢不投資就是存銀行,銀行給你一點利息(1%),然後再把這些錢放款出去賺利差(例如4%),這是銀行最基本的賺錢模式。

 

那為什麼有錢的人不直接借錢給需要錢的人呢? 因為這裡面至少有三個麻煩:

 

第一是資訊落差,靠,我哪知道誰需要借錢啊? 我總不能一家一家去按門鈴吧? 傳統的方法就是登廣告,所以報紙後面的分類廣告,除了誠徵女公關,另一個最大宗的廣告,就是退休陳老師票貼 佛渡有緣人

 

第二個是借錢的人上門了,靠,我怎麼知道這個人會不會倒帳 會不會落跑?

 

第三個和上面相關,就是倒帳後的追討。才借個510萬的,結果對方不還了,要循正常合法管道,你先發存證信函、再告上法庭,想想都累。這也解釋為什麼這種地下放款都是有力人士才有辦法搞的生意

 

民間借貸的市場需求很大,但得不到該有的滿足,於是不意外地,Internet的借貸平台就出現了,首先毫無疑問地,在拉攏借貸對方這平台比報紙有效,至於倒帳方式這些平台也宣稱會幫你討,(早期中國一些平台則是宣稱用買保險的方式保障100%安全)。所以綜合以上,整個系統只剩一個問題我怎麼知道這個來借錢的人可不可靠?

 

你不要小看這個問題,事實上這就是造成中國P2P平台大量出問題的二個主因之一。

 

為什麼這個問題很重要? 理由很簡單,P2P做的是信用貸款,也就是沒有擔保品的。今天郭台銘要貸款買房子和你要貸款買房子,你們二個人的借款利率是不會差太多的,因為在房貸裡銀行是用房子的價值來控制它的風險(所以一般貸估價的7),但今天郭台銘要借20萬的信貸和你要借20萬的信貸,那利率差別就大了,他可能用2%利率借 而你可能要用到8%

 

那銀行是怎麼決定2%還是8% ?(或是直接否決不借呢?),答案就是台灣有一套信用資料庫,從你要申請信用卡到貸款,銀行都會向聯徵中心(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調你的信用資料來決定你的貸款條件。這個作業模式在美國也是一樣,惟一不同的是,掌控個人信用資料和分數的是一家民營公司,叫FICO

 

FICO是民營公司,以獲利為第一優先,所以FICO會想盡辦法鼓勵個人和企業、金融業多查你的信用資料。而台灣的聯徵中心是家假民營的公家單位,所以你想要它的資料,它就機機車車的講些有的沒的,就是壟斷啦,不管你愛不愛,反正恁爸懶得理你們這些金融創新。(我已經罵這個單位罵到懶得罵了!)

 

真正的問題來了,中國是沒有信用資料庫的。精確地說,中國是這2~3年才開始建立個人信用資料庫(如阿里巴巴旗下的芝麻信用是2015年才成立的),而你知道的,這種資料庫就如同中華電信的家用電話網路一樣,是需要長時間建立和追蹤的。而既然如此,這些P2P平台自然也沒有工具可以評估這些私人借款的可信度。

 

那怎麼辦呢? 於是一些P2P平台就宣傳了一件事,我們會用平台收入的一部份去向保險公司買保險,如果有人倒帳了,保險公司會賠,所以是100%保本。這個宣傳下,P2P馬上和銀行賣的一堆理財商品一樣,成為了不甘於銀行定存但又保守的投資人的最佳標的。

 

那麼北京政府的心態又是什麼呢? 當時中國官方一方面正為了阿里巴巴、騰訊這些網路巨擘,在消費、金流這些方面帶來翻天覆地的創新得意洋洋,認為這些網路金融創新是再一次中國領先國際的象徵,而予以不同程度的支持。再者中國金融業在高度特許壟斷下,一般人不易取得貸款,網路金融剛好可以搓合民間氾濫游資以及一般人難以取得資金的冏境,有利於經濟發展,順便平抑一下資金一味湧向房市的狂潮。就這樣P2P成為中國的顯學,中國並不是P2P網貸的發明者,卻是全球第一大市場。

 

接下來呢? 聰明的中國人很快就有人發現第一,政府不反對,第二,投資人在堅信保本下,根本不想知道也不在乎借方是誰,所以需求資金的人乾脆自己下來開平台吸納資金,結果這麼一來,原來只是中介的平台,反而成為特定人吸金的管道,吸了錢之後呢? 當然被投入更高風險的行業,或是有人拿了平台的錢再去投另一個平台更高收益的項目,結果整個故事就如同2008年前的翻版,同一套資金被層層桿杆化了。或者原本官方以為透過網貸平台可以引導資金進入實業投資,化解房市壓力,沒想到到頭來錢還是流回了房市。

 

這個亂象到了2017年終於被注意到了,北京開始出爐了一些監管政策,例如清查P2P平台到底有沒有合法登記,要求P2P資金應該有第三方監管資金流向..等。然後呢? 配合上中國資金外流、打房政策和接來P2P壞消息引發的恐慌效應,不意外地中國P2P真的就出問題了,從新聞上揭露受害人數從幾百萬到上千萬人都有,而且更不意外的會是,目前這一切應該只是開始,這一波倒閉潮會引來更嚴格的監管和更大的信心危機,最後引發另一波的倒閉潮。

 

花了很大篇幅介紹了中國P2P網貸的來龍去脈,從當中不難發現,中國之所以會有今天的問題出在監管不足以及一心只想仿效西方的創新,卻忽略自有系統的不足(沒有信用機制作後盾)。而不是這個制度本身有問題。

 

反觀台灣,我看了一下1~2個同樣是做P2P借貸平台,裡面的內容幾乎和中國如出一轍,號稱有專家幫忙審核申請人信用(但沒有人知道這個信用是怎麼來的)、號稱部份等級投資會給予不同程度保本,但沒有人知道這些公司資本到底能COVER多少? 或是這些錢到底是真的透過平台給了要借錢的人,還是只是另一種變相的吸金? 在現行台灣的制度很難保證,目前發生在對岸中國的事不會在台灣重現!

 

我並不反對金融創新,事實上保守的心態正是造成台灣經濟停滯不前的主因之一。政府如果有心,真正該做的,不是看到對岸出事自己就縮起來,而是因為記取別人發生的教訓好好檢視自己的現況,以及善用台灣現有的基礎(信用資料庫),引導創新。

 

看看報紙分類廣告裡成堆的"票貼",這其實就和色情一樣,會有這麼多的廣告就是告訴你一件事,這個市場很大。與其放任非法造成社會問題,為什麼不有種一點直接合法化? 這或許才是政治人物該有的魄力!

4 則留言:

  1. 中國目前的P2P風暴不過就是鴻源吸金的21世紀版罷了,所以是要讓吸金合法化?金融創新萬歲!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並不是沒有P2P借貸平台 台灣就沒有地下借貸. 也不是沒有P2P平台,台灣就會少了吸金的管道. 你不會因為有了吃了雞肉拉肚子 大家就限制不能吃雞肉. 而是因為加強管制雞肉的飼養配送等流程 不是嗎?

      刪除
  2. 台灣P2P目前幾乎都看聯徵信用報告,但的確如作者所言,信用評等審核的流程仍不透明,不像銀行那樣有法定稽核機關來執行定期稽核程序(雖說即便有稽核程序,銀行還是一套法則各字解讀就是)。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