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我對P2P的想法


我對P2P的想法

 
不知道為什麼, “Fintech”成為了近期台灣熱門的名詞, 財經媒體、金融業成天都在討論和辦研討會找出台灣金融業未來的大趨勢,當然這些討論伴隨的也多半是金融業將面臨大變革或是大裁員這類的結論。
 
我之所以開頭說不知道為什麼Fintech突然變熱門, 不是我沒在關心時事,而是Fintech的流行至少3年以上了,我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台灣今天才在關心? 而且不意外的是,和過去常見的金融業行為一樣,許多早就盛行於國際的趨勢都沒人在鳥, 但一旦某家開始關注了,又變得一窩蜂的熱潮。Anyway, 如標題所示這篇文章我想討論的是,應該算是Fintech其中一環的P2P Lending, 這個至少在美國出現10年了,近期終於出現在台灣,卻又被主管機關大力警告的金融創新
 

P2P lending 是指Peer to Peer lending. 這在我2年前的文章就有介紹過(國的類投資標準化下的借錢),我查了一下美國最大的P2P lending, “Lending Club”成立於2006年,已經快十年了,所以這真的不是什麼他媽的創新!

 
什麼叫P2P lending? 很簡單,除了民間傳統親友間的借貸, 一般人要借錢就是去向金融機構借,而這些金融機構借你的錢是從它吸收其他人的錢而來(銀行就是存款, 壽險公司就是保險費),換句話說,金融機構就是個中介者, 它一手付利息給存錢的人,一手再把錢借給需要錢的人收取利息,中間利息差就是金融機構賺的錢。那為什麼有錢的人不自己去把錢借給需要的人省掉讓銀行賺利差呢? 很簡單嘛, 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成本就是徵信風險. 我如果今天開口和你借100, 你怎麼知道我會不會落跑? 你怎麼知道借我的利率要多少? 還是你覺得公司的品格作者一定人格非凡,所以不必考慮就直接用銀行定存利率借他就好? (~如果你真的是這麼想, 請匯款到以下帳號:……….)

簡單地說,銀行賺的利差,其實也包括了徵信成本、倒帳風險、甚至是招攬借錢人的成本。

 
看來銀行賺的也是辛苦錢! 沒錯,特別是當存放款利差在近年大幅縮水時,換句話說,銀行要借更多的錢才能打消同樣的呆帳, 更別說當經濟不好時,銀行呆帳率也會升高。所以呢? 銀行就開始擺爛,我是說開始循正常的市場機制,風險高的就不借,卻把錢拼命地往低風險但利率也低的地方塞,結果是很多人需要的錢的人愈來愈借不到錢,所以這些人只好轉向地下金融,打開報紙分類廣告,一堆退休陳老師票貼!” 還是佛渡有緣人就是在搞這些事,長期以來, 台灣地下金融放款利率都在年息15~20%之間(這不是地下錢莊, 地下錢莊利率更高).
 

林老師卡好, 一堆人把錢放銀行年息0.1%, 結果一堆人卻從銀行借不到錢, 要付15%利息,很明顯地如果不是我們金融業太執者,那一定就是我們金融借貸制度出了什麼問題。

 
上面的請況其實在全世界都差不多,主因就在銀行在愈來愈大,主管機關監控愈來愈嚴格下,銀行只好變得愈來愈機車,差別只在有些國家除了銀行, 還有其他借貸管道,而有些國家如台灣,主事者則是選擇裝死,假裝地下金融不存在或是沒事兒 這問題一點都不大”!


Internet所賜,開始有了不透過銀行的直接金融,P2P lending就是其中之一。簡單地說,它就是透過網路的力量去把要借錢的人(Borrower)和錢多的人(Lender, 一般都稱Investor)湊在一起, 取代傳統銀行的中介角色。 這話聽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問題卻很多,你回頭看看我剛講的銀行功能,除了中介, 還有徵信, 決定利率, 甚至是壞帳承受的風險,而這四者是環環相扣的。
 

在美國的Lending Club中是完全沒有銀行介入其中的(匯款除外), 那它是怎麼做的呢? 很簡單,它是基於美國一個重要的機制─FICO. FICO是一家公司的名字, 但對美國人來說, 當人家問起How is your FICO? , 並不是在問你的FICO股票漲多少? 還是你家那隻叫FICO的狗最近怎樣. 是在問你的FICO分數. 如果你在美國生活過就知道, 信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因為舉凡你和銀行打交道(辦信用卡、貸款)、甚至是租房子,大家都要查你的信用. 那怎麼決定你的信用是好是壞? 甚至是有多好及有多壞? 看的就是你的FICO分數(FICO SCORE). 這個分數一般是從300-850, 愈高信用愈好. 一般金融機構也會依不同的分數區間作出初步的等級(http://ficoforums.myfico.com/t5/General-Credit-Topics/What-do-lenders-consider-a-Subprime-score/td-p/18577), 而如果你要在Lending Club借錢,他們會要求去調你的Fico score,  再依你的信用分數比對他們訂出的利率表訂出你的借款利率。這個表初分A~G等級, 各等級再細分1~5 (A1, A2…..G5), 各自有對應借款利率, 而投資者從借款人的信用等級(A4 C3)也約略可以猜出這個借款可能的風險(當然風險高 報酬也高).



 
簡單地說,美國人之所以敢把錢透過Lending Club上借給不認識的人, 並不是因為大家相信Lending Club這家公司,大家相信的是FICO機制,大家相信在美國凡事都要講信用下,借款人不敢隨便亂倒帳。而偏偏這是喜歡抄襲美國的中國沒有的機制。


大家近期應該看到不少中國政府要整頓P2P的動作, 理由無它, P2P在中國變成了變成吸金的工具, 甚至有些P2P並不是平台,而是把民眾的資金吸給P2P老闆自己用,或許正是如此, 台灣金管會對於現有剛萌芽的P2P都把持著不鼓勵的態度,直覺這些平台會仿照中國成為違法吸金的平台。問題真的是這樣嗎?

如同前面所說的, FICO機制才是成就Lending Club成功的關鍵, 那麼台灣有FICO機制嗎? 有的, 沒有. 我不是在瞌葯! 台灣有FICO最重要的核心個人金融資料庫, 但是沒有將它分數化, 也不開放私人使用。這個資料庫存在金資中心裡,目前僅讓金融業查詢使用. 所以當你申請信用卡, 辦房貸, 銀行就會去金資中心裡去調你的資料,再依此判斷要不要同意你的申請
 

那為什麼不要讓這個財金資料標準化和透明化? 理由很多, 怕被濫用、怕個資外洩….還是如同台灣一堆精華國有財產被佔用或是長滿雜草一樣,主因是主事者不想擋人利益或是不想自找麻煩,因為依循過去做法他可以爽爽地當坐領高薪的董事長,把資料庫作更大利用, 萬一出事了他連董事長都沒得當。你想看看,台灣是不是一堆鳥事都是如此? 不過坦白說, 完全把這種事怪公務員也不對, 不正是台灣一堆打著民意為名卻三小都不懂的立委以及成天惟恐天下不亂的媒體才是這種環境的推手?
 

這麼說,似乎不把財金資料庫標準化和公開利用,台灣的P2P Lending就沒有搞頭? 其實並不是,對岸的中國P2P雖然搞了一堆問題, 但其制度並非不可取。中國由於種種因素並無法建立並長期累積像美國或台灣這樣的個人信用資料庫,但中國用了一種折衷的辦法把金融機構引進來。以我個人投資的陸金所(LUFAX)而言,陸金所一部份的P2P就提供保本. 原因是陸金所背後大股東是平安集團, 他們宣稱從借方所收的手續費中一部份拿去向平安保險買保險. 不管是不是真的,透過金融機構的介入,陸金所提高了投資人對於借方資訊不透明以及倒帳發生的疑慮,這不正是台灣投資人同樣的疑慮?


看看上面提的,請你想想:

1.      美國存在10年的東西在台灣居然成為了有爭議創新”?

2.      個人存款在銀行年利率不到1%,許多人卻要用15~20%向地下金融借錢? 這當中獲利的人是誰? 我們的制度是否有檢討之處? 是否該開放P2P?

3.      台灣先賢早在20~30年前就先知灼見建立的個人信用資料庫,在諸多疑慮下卻不敢公開使用,到底是真的怕被濫用? 還是只是以此為由,怕自己犯錯而不敢創新?

 
或許一個P2P Lending爭議反映的正是台灣今天經濟為何會如此?

18 則留言:

  1. 我記得SINOPAC也很早就有個"線上標會/跟會"的P2P...

    另外, FICO會不會像三大信評公司一樣啊?? :P ... 我不是很瞭解FICO, 但重視信用的歐美國家, 卻發生了次貸信評的事件, 所以FICO的可信度如何就很重要了...

    聯徵中心好像可以查自己的...
    https://apply.jcic.org.tw/CreditQueryInput.do
    但各家銀行主要還是看自己的"技術"好不好, 也就是所有的附件都只是參考, 主要還是由自己的內部流程及授信5P出發來"評斷"值不值得的借出吧?? .. (ps: 本人無授信經驗, 所以都是講講而已.. :P)

    回覆刪除
    回覆
    1. Hi Jerry:

      我昨天迫不急待地試了以上連結.
      1. 輸了資料結果不動...原來"只支援IE瀏覽器"
      2. 改用IE 打開, 結果原來要先安裝安控原件
      3. 下載之後安裝 還是不行 原來要用系統管理員權限安裝
      4. 看到後面還有要安裝讀卡機DRIVER, 和要有自然人憑證, 我放棄了(我不在家裡)

      這是我的"使用心得", 再一次我覺得我最後的結論是對的!

      刪除
    2. 是的.. R大, 我也是到讀卡機那關只好放棄了.. 不過, 公家機關好像很推自然人憑證, 不管報稅什麼的, 以後好像都會用到, 可能總有一天有時間可能還是得去辦一下... :P
      (聽說辦很方便, 有5人以上還可以到府/公司服務.. )

      刪除
    3. 理論上應該用網路券商下單的憑證就可以了...不過和股務的電子投票平台一樣. 我有點"任性"地不太能接受這時代還有只支援ie這種事. 我也很"賭爛"地還要裝什麼安控軟體. 最重要的是, 對我們這種文科中年大叔, 誰能告訴我怎麼用管理員權限安裝?

      我打算晚一點請我的IT朋友告訴我怎麼弄....

      刪除
    4. 我已經弄了一個小時了 還搞不定安控環境設定...他媽的, 我真的不能理解,連微軟都已經放棄的IE, 台灣政府居然還有一堆網站僅支援IE, 而聯徵這個2015年11月才上線的系統居然這麼地落後....X的!

      刪除
    5. R大:建議您用IE11,並且在「工具→網際網路選項→進階→安全性」中,將SSL2.0及SSL3.0取消,並將TLS1.0及TLS1.1打勾,同時要安裝聯徵中心的安控程式,就可以使用。小弟剛剛上去使用,一下子就可以登入查看。

      刪除
    6. Hi Carl:

      謝謝. 我剛試了一下, 把SSL2.0 和3.0打勾取消, 馬上系統告知會將電腦曝於重大風險(我還是取消了), 下載安控後, 安裝之後, 依然不行, 我把防毒軟體關掉 重新下載再試依然不行.

      算了, 我的結論是, 不是我太笨, 就是政府網站不是要給我們這種文科用的.

      不過我還是很好奇, 在Microsoft放棄IE 和核心的ActiveX後. 過二年台灣一堆只支援IE的網站 是不是要全部重做

      刪除
    7. rus大,你可以google"IE 環境檢測"應該會找到一些協助小工具,另外SSL2.0 和3.0取消只設TLS1.0及TLS1.1即可。
      聯徵網站應該是為了要讀取自然人憑證而需下載ActiveX,如果用網路券商下單的憑證也是需要有簽驗章的元件,這些問題對使用者真的是蠻困惱的,其實就像使用銀行網路ATM需要讀卡機+金融卡一樣。

      刪除
  2. 聯徵中心有把信用分數化,這產品推出超過5年了,當然非會員不得使用。

    回覆刪除
  3. 謝謝二位的分享 看來我是井底之蛙 真的有這樣的東西不能好好運用就真的太可惜了

    回覆刪除
  4. Lending Club今天崩盘了,看到这篇文章的时间点真巧合。

    回覆刪除
    回覆
    1. Hi Alfred Lo:

      Lending Club的違規事件,是內部人將2200萬美元的優質借款私下給特定人去投資, 和中國許多打著P2P 但其實真正的借方都是老闆自己,變相作為吸金工具不同.

      也只因為這樣的違規,創辦人兼董事長被迫離職,也由此可見美國對上市公司監管的嚴格

      刪除
    2. 流动性饥渴:Lending Club之殇与P2P原罪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36929?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Feed%3A+wallstreetcn+%28%E5%8D%8E%E5%B0%94%E8%A1%97%E8%A7%81%E9%97%BB%29

      刪除
  5. https://dfe3xj9rgkawg.cloudfront.net/article/ab16f04c7664ae0709b1fb462ba7e7c9/?utm_source=news-list&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newsletter
    拍裸照作抵押,中国网上高利贷的潜规则

    @_@

    回覆刪除
    回覆
    1. Hi Jerry:

      我個人的想法, 近年來台灣對於什麼事都是"防弊"大於創新. 任何想法和創意,一堆人就恨不得找到中間的毛病大家攻擊. 最後搞得提議的人像個白痴,最終大家都不想提意見了. 針對提議, 大家該作的是靜下心來思考, 這個提議可以解決我們現今什麼問題, 針對可以能弊病如何防範? 在防範成本和效益中如何取得最大效益?

      就以信用卡來說好了, 以前的觀念都在防止盗刷, 可是現在你會發現最新的是在一定限度內容許盗刷 重點是只要讓更多人願意用信用卡消費帶來的效益能大於盗刷成本就好(如一定金額內免簽名)

      台灣要多想想效益 不要只是一味看到弊端....個人想法

      刪除
    2. totally agree... 在這方面似乎中國的方向比台灣正確...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