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浩鼎案
有好一段時間沒來更新BLOG文章了。三月底去了趟美國直到約二週前才回來,當時有一家電視台說要訪問我談本案,一來我人不在台灣,第二浩鼎案發生在我出國前一天,我沒研究,第三,依我個人觀點,我猜也不會是台灣社會和媒體喜歡打落水狗文化想聽的,所以訪問當然沒有成。回台灣後,因為我一直想把我的書在本月底前完成,因此即使浩鼎案依然紛紛擾擾,我也沒興趣去了解。不過拜一位讀者Kejie不停提供資料所賜,在今天寫完最後一個教案後,我不提筆寫一下浩鼎案似乎有點對不起他。
要談這個案子前,首先,你要知道浩鼎是在幹嘛? (Sorry, 我不是什麼生技專家,我也不想假裝是生技專家, 我只是努力用我知道的有限知識來分析這件事,如果有錯,也請指正)
浩鼎在作的是目前最熱門的免疫療法。你知道長期以來癌症都是人類疾病死亡成因的第一名,差別只在有些國家是肝癌,有些是肺癌, 有些國家是xx癌等。
目前治療癌症最常見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化療,也就是用化學葯物殺死癌細胞,可是第一,化療的特性就是在殺死快速分裂的細胞,這種細胞除了癌細胞,也分佈在人體的口腔、胃和生殖系統中,這也是為什麼你會看到化療的人有口腔潰爛、食慾不振或是掉髮等副作用。其次,化療就像原子彈,著彈處好壞都殺,簡單地說,對多數人來說化療是一個非常痛苦又傷身的療程,因此一直有人想研究為什麼不能用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殺死癌細胞?
這個原因很簡單,因為癌細胞是我們自身細胞病變的。你可以想像如果台灣和印度開戰,我們中間如果混有印奸,會很快就被抓出來,但是如果有台奸,那就麻煩了,偏偏我們人體中的負責消滅敵人的淋巴巨噬細胞就像電影中機械人被設定永遠不能傷害人類一樣,被設定為不能殺死自家細胞。於是科學家就在研究,我們人體免疫系統到底是怎麼分辨自己人的? 如果把這個剎車機制拿掉,是不是我們的免疫系統就會去攻擊他們認為可疑的細胞?
後來有二位學者一個叫James Allison, 另一個叫本庶佑,他們真的找出了這個剎車機制,而且當把這個剎車拿掉後,的確人類的免疫系統就會開始攻擊所有可能有問題的細胞,他們利用這個模式(二個人是各自獨立進行)有效將原本是不治之症的皮膚癌末期患者達到長期的存活,也因此這二位拿到尹衍樑捐贈的第一屆唐獎中的醫學獎。目前這二位研究的免疫療法都被必治妥公司(BMY)買下。
講了半天,那浩鼎在作什麼? 依據翁啟惠的研究,他發現到病變的癌細胞表面上都有一種特殊的醣成份,所以在剎車機制拿掉下,如果我們有辦法訓練自身免疫細胞去分辨什麼是台奸,嗯我是說癌細胞,那效果豈不是更精準? 因此浩鼎基於翁啟惠的研究,製作一些疫苗或是抗體,直接打進人體後看看會不會激起我們自身的免疫力。
知道浩鼎在幹嘛, 接下來問題就是浩鼎的解盲是不是失敗?
先講一下什麼叫解盲? 傳統上為了知道某個新葯或是療程是否有效,又怕受到人為操弄或被實驗者心理作用,就把被實驗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給看起來一模一樣但一個是新葯另一個只是一般維他命,到時再來對照新葯是否真的有明顯效果。
在浩鼎三月份的解盲中,顯示治療效果不顯著,因此媒體紛紛以解盲失敗來定義浩鼎的新療法,當然也引發後續翁啟惠為浩鼎說話,是否是基於自己利益或是利益衝突等問題。
浩鼎解盲結果不顯著是否代表著新葯無效? 坦白說,不一定。理由很簡單,免疫療法是一種全新的概念,新到連FDA都不確定要怎麼核准。
傳統FDA核准新葯的流程很複雜,但”邏輯”其實很簡單,就是先用小動物作實驗、再來中動物,再來大動物,接下來是少量人體、中大量人體實驗,這當中開發研究者要依FDA的標準流程進行測試並紀錄數據,FDA也定了一些指標來判定葯物或治療的有效性,這些指標基本上就是被實驗者的長期存活率、腫瘤是否有明顯縮小、有沒有副作用、還有人體的一些癌指標…等。只要你依FDA的標準流程去做,這些指標也都有顯著效果,並通過一定的人體試驗,沒有強烈副作用,FDA就會發給你葯物許可。但有二個例外,第一,不治之症而且目前也沒有更好的療法,第二,目前沒有立即有效葯物的重大傳染病。如果是這二種,FDA有快速通關的方式。
市場之所以判讀浩鼎解盲失敗,就是依FDA傳統流程發現效果不顯著,那為什麼說浩鼎不見得失敗呢? 因為在之前治療皮膚癌的免疫療法中發現,如果用傳統的解盲方法,其中一種的各項指標根本不顯著,另一種本庶佑研究的更慘,在使用後的前三個月各項指標還急速惡化,但最終這些接受治療的黑色皮膚癌患者存活率卻大幅提升了。還是老話,因為這是一個全新的療法,大家還不確定這些東西到底是怎麼在人體中產生作用的,而James Allison 和本庶佑研發的新葯也都得到FDA的許可了,理由也很簡單,就是上面說的,這是不治之症而且目前沒有更好的治法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你的確不能說浩鼎是解盲失敗,甚至認為翁啟惠為自己的研究辯駁是為了女兒持有浩鼎股票護航。
最後,談了一堆假裝自己專業的論點,談一下公司治理好了!
和之前的基亞生技一樣,浩鼎事件之所以搞得天怒人怨,主因就是之前把夢炒得太大,結果一旦股價重挫,持有浩鼎股票的人自然很不爽。
我不知道200億美金市場或是一股5000元是浩鼎自己說的,還是市場操弄人士喊出來的(或是都有),但是我可以對照另外一家已經拿到FDA免疫療法葯証的BMY(Bristol-Myers Squibb 必治妥), 他旗下有二個上述作皮膚癌的葯。BMY的態度對於這二個葯卻非常低調(至少在股市是這樣),他們告訴投資人這二個葯短期對公司營收和獲利並不會有太大的貢獻,甚至提醒投資人可能的風險。為什麼會這樣? 很簡單,因為這是一個全新的療法,也打破過去的觀念。換句話說,沒有人知道這種療法持續一段時間或是進行更大規模的人體治療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BMY一直炒作這個題材,結果營收和獲利沒有跟上,甚至發生什麼意想不到的事件最後造成股價大跌,在美國股東集體訴訟興盛下,BMY很有可能會被告,甚至賠上一大筆錢。請你想看看,如果當初浩鼎最熱的時候,公司懂得熄一下火,提醒市場可能的風險,或是提醒公司即便拿到FDA許可,新葯銷售也不見得能立即帶動業績成長,當浩鼎解盲結果不是如市場預期結果時,會不會好一點?
從基亞到浩鼎,過程雖然不同但結果都差不多,很遺憾地這二個教訓並不是帶給公司或投資人一個經驗: 未來面對市場誇大資訊應該更謹慎,而只是被當作弊案處理。結果可能也是都雷聲大雨點小。
會有這樣的結果其實不讓人意外,台灣股東集體訴訟意識不強、成效不彰,台灣處罰很輕,真的有事也太會怎樣。相對的,放任股價狂飆才是迎合背後金主和經營團隊的最大利益。所以在面對市場誇大的資訊,要是我也會選擇"樂觀其成",反正只要不是我說,就不能把責任算在我頭上,在這種環境下,就算倒了一個浩鼎,還會有千千萬萬個浩鼎 Junior.
大家與其痛罵基亞和浩鼎,或許該想的是我們是怎樣的環境才會造就這樣的結果? 從這二個案例又能帶給大家什麼教訓?
從基亞到浩鼎,過程雖然不同但結果都差不多,很遺憾地這二個教訓並不是帶給公司或投資人一個經驗: 未來面對市場誇大資訊應該更謹慎,而只是被當作弊案處理。結果可能也是都雷聲大雨點小。
會有這樣的結果其實不讓人意外,台灣股東集體訴訟意識不強、成效不彰,台灣處罰很輕,真的有事也太會怎樣。相對的,放任股價狂飆才是迎合背後金主和經營團隊的最大利益。所以在面對市場誇大的資訊,要是我也會選擇"樂觀其成",反正只要不是我說,就不能把責任算在我頭上,在這種環境下,就算倒了一個浩鼎,還會有千千萬萬個浩鼎 Junior.
大家與其痛罵基亞和浩鼎,或許該想的是我們是怎樣的環境才會造就這樣的結果? 從這二個案例又能帶給大家什麼教訓?
版主你好
回覆刪除還好你終於回來了
你的這個看法很有意思
台灣果然太容易被道聽塗說的媒體所操弄了
不果事情會搞到這麼大
不可能只是翁院長一個人就可以隻手遮天的
金管檢調 銀行劵商 媒體名嘴 政客民代...
真的查下去 應該會是肉粽一串吧
對於這種 無營收無產品的新創公司
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碰的
請問版主 一般公司要申請上市櫃
依規定要連續幾年有賺錢 有XXX 有OOO...
雖然財報也可能作假 至少有一定的審核流程
現在打著新創產業的大旗
將原本嚴謹的審核制度都捨棄
這樣的做法 請問你認同嗎
強烈建議將此案例 放在新書上
很期待你的第二本書問世 謝謝
Hi 楊老大:
刪除1. 零營收公司上市,要看你把政府當媽媽,有權為人民選擇吃什麼用什麼, 還是尊重市場,股民應該為自己投資行為負責? 我個人支持後者。
2.大哥, 我昨天才寫完最後一個教案....你居然要叫我再補上去...算了吧....真正的教案一來我偏好等事情告一個段落, 結果明確了再寫. 第二, 教案要讀和要想的比blog的文章要多很多. 所以就不放進去了.
政府已經當媽媽做出了選擇,讓生技公司免營收就可以進入公開市場募資,過往政府也是用低稅率扶植電子業,政府當媽媽用各種類型優惠來扶植特定產業好像是常態。我想股民對政策其實沒有甚麼選擇,但對自己的投資標的要好好選擇是真的。
回覆刪除看過rus前本書有關庫藏股的說明,對兩個新藥公司對庫藏股做法不同特別好奇。記得不久前基亞期中報告結果不好,媒體問到會不會實施庫藏股,基亞表示,公司仍在虧損狀態,沒有條件實施庫藏股,財務長直接說:「庫藏股不是選項」,結果紮紮實實連續跌停了很多天。浩鼎在解盲後與基亞選擇不同,決定拿市場募來的資金拿來護盤,不過在股價上確實也就沒有基亞的慘況,想請問rus對浩鼎在解盲後,在庫藏股的態度與基亞不同有甚麼看法?
,
Hi obsidian:
刪除1. 允許無營收的生技業上市的生技產業發展條例, 你去查看看當初提案立委是誰, 你就知道這個案子多有"份量". 我並不是說這樣有錯. 不過以立法院過往的效率來說, 的確很讓人驚奇.
2. 浩鼎庫藏股引發了不少批評. 基本上我想就是和HTC在利空時護盤一樣, 接天上掉下來的刀, 會這麼作表示公司很重視"股價". 只是不同的是HTC帳上有上千億的現金, 而浩鼎的現金不是賺來的而是現增來的. 但引來的批評是一樣的. 那為什麼這二家公司高層這麼重視股價呢? ....理由很多, 或許是高層或是大股東個人財富和股價連動性高或是有高質押可能造成補錢...等壓力.
但同樣的, 股東對公司這麼作很不爽, 在台灣你又能怎樣呢? 是不是我們該想想如何從這個教訓中學到如何從制度面補強? 可惜的是, 以過去經驗來看, 等事情過了也不太有人回頭看的
浩鼎一直以來就是比扯鈴還扯的公司,內情之複雜,利益交纏之難解,光是台大的生技研究體系,跟榮陽的體系,在基礎學理上就有很大的認知落差。所以據生技領域的人士表示,很早很早就有浩鼎的解盲成果,而時間正好是在浩鼎炒作出股價的高峰。
回覆刪除事實上,以浩鼎的科研能力而言,根本不到藥廠的等級,最了不起,勉強可以算的上是3流的研究室,原因在於,浩鼎沒有獨立的研發能力,如果沒有翁啟惠領導的中研院團隊支援,浩鼎根本沒有存活的能力,在美國也有類似的小實驗室公司上市,但是股價都低的可笑,而浩鼎卻被炒作到嚇死人的地步。
聽說,在解盲成果出來後,翁啟惠團隊透過台大的生技系統,解釋它們對後續的展望,內容跟翁被記者逼問時的答覆差不多。我想大多數的人不了解翁的心情,解盲的成敗,對翁來說,就好像是一場實驗的結果,失敗了回到實驗室重新開始,也沒甚麼,但是如果沒有後續經費,那就代表前功盡棄了,所以翁才會有這些發言。
而我認為這就是台灣生技業打鴨子上櫃之後,面對到最嚴重的落差困境,對科學家來說,科學是無窮的探索,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是運氣好,所以科學家無法理解為什麼投資人不能接受科學探索失敗的常態,而一班菜籃族投資人要的是成果,只要賺錢就好,根本不會理會科學家的解釋。
而我不能理解的是,浩鼎這家沒有獨立研發生產,只是技轉翁啟惠的研發成果的白手套公司,為什麼可以在一般市場上交易?這麼高風險高專業的產業,在初期應該給更專業的投資人來承擔風險就好,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被盲目的追捧跟追殺。浩鼎到現在已經走到向最惡劣的結果,不只是翁的聲譽全毀,連生技業的項目要募款都有些障礙,我想這是在炒作浩鼎之前,沒人能預見的事,但好像也沒人在乎,這才是最可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