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4日 星期二

漫步在雲端

漫步在雲端

除了偶爾作作選擇權, 這幾年我已經很少碰台股了, 手上的持股也不過3檔, 就在前一陣子打算利用台股上漲空檔出清一些陳年持股, 意外發現我持有的普安從30多元上漲到50元. 驚喜之餘我查了一下新聞, 普安每季營收都比去年同期下跌20%, 這樣股價還大幅上揚? 哦~原來這家已經被列為是”雲端概念股”。

記得五年前一位浙大的學生問過我, 台股上漲最主要推手是什麼? 我說是”概念”, 這種”概念”只要熟悉台股的人應該都有這種”概念”。簡單地說, 就是一種夢想. 這和現行多數的股票市場的概念也很接近, 股市背後的作手首先會有一個題材, 告訴股民們A這件事會有多偉大, 甚至可能改變人類的未來的習性, 然後和A題材相關的有B、C、D…等各股. 大家要利用A還沒有完成成型時趕快進場, 因為一旦A成熟了, B, C, D 市值都會是現在的N倍以上. 就這樣, 台灣股市充滿著各種概念, “MOU概念股”、”Windows 7 概念股”、”博奕概念股”、”雲端概念股”到早一點的”母以子貴”、”宅男概念股”、”節能概念股”…等. 結果是MOU簽定前, 概念股一直漲, 但是當MOU真的簽定了, 概念股反而跌了, 分析師會告訴你, 這是因為”利多出盡”了. 至於原本畫的大餅到底有沒有、會不會真如預期, 答案是”Nobody Cares”, 因為我們現在需要的, 是下一個概念.

其實這種”概念”並非台灣獨有, 也並非近期才有. 如上段所言, 這和股市運作基本上是很相近的, 因此才有源源不絕的概念. 早在十多年前我初入股市時, 翁大銘、雷伯龍、王又曾這些作手就在苗栗和新竹買進萬坪土地, 說要開發工業區, 到時這些公司EPS會到十元以上, 就這樣, 一些爛公司從個位數炒到50元以上, 甚至百元以上, 近20年過去了, 這些公司多半下市了, 那些土地還在那裡.

如果把這種概念放大到國際, 那就更多了.”.COM概念”、”糧食概念”到近的”黃金概念”、”礦產概念”…等比比皆是. 如果大家不健忘, 不過在2006年市場還流行, 因為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的大量需求, 世界將發生資源爭奪戰, 因此, 糧食、石油、礦產無不飛漲, 原油漲到139美元/桶, 但是不到一年崩盤到39美元/桶. 當時中國中石化、中石油還以天價買下哈薩客等一些小石油公司. 當然, 我寫錯了, 大家是健忘的, 因為同樣的故事不到二年後又再上次上演, 至於石油和糧食到底有沒有缺乏? 沒有人在乎了. 目前最流行的是"黃金概念", 理由是美元大幅印鈔票, 可能造成以美元為主的貨幣崩潰, 於是只有黃金會重回人類的信心.

寫了這麼多, 本篇的標題是漫步在雲端, 我想以個人淺薄的知識說明一下什麼是雲端, 以及雲端成型後可能的影響.

什麼是雲端?

以常用的eMail為例, 如果我寄給你一封email, 這封信會寄到你的ISP(如Hinet)或你公司的mail server中, 當你用Outlook收件時, 這封信會下載到你的電腦來, 然後你再作閱讀或是回覆的動作. 因為這些都是在你的電腦中進行, 所以你的電腦要配有一些相關的軟体, 如email用的outlook, 如果信有附件, 你可能要有office或是看圖軟体, 有影片和音樂, 你要有media player。就這樣隨著我們對電腦的需求愈來愈大, 我們個人電腦的功能需要愈來愈強, 因此, Windows 和其他軟体公司推出更多更巨大的軟体, 結果是電腦愈跑愈慢, 還好Intel和其他硬体廠商也推出愈來愈強大的硬體, 所以我們幾乎2~3年就要換一次電腦, 這種WinTel (Windows+Intel)模式幾乎主宰了電腦業近20年.

現在這件事有了改變, 最大的主因是網路的頻寛大幅提高和價格下降, 很多東西其實可以在網路上處理就可以, 以Google的Gmail而言, 你的email不再是下載到你的電腦了, 而是放在Gmail的主機中, 這樣一來, 你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可以連上Gmail. 打上你的帳號和密碼, 你可以隨時讀取你的email. 尤有甚者, 你根本不用office, 因為你是打開遠端的office, 直接編輯, 同樣的道理也在影音player上, 如果你用過YouTube, 就是同樣的道理, 你的電腦不用裝什麼軟體, 而是由YouTube上去作撥放。這就叫做”雲端計算”, 應該傳統上你的PC上要作的運算動作都在遠端的”雲”上面進行.

從上面的例子你不難了解, 未來你的電腦不再會需要強大的CPU或是成堆的軟體, 惟一需要的, 是很快的I/O (Input/Output)處理能力和連線速度. 你也不用再花大錢去升級電腦硬體, 這些事是遠端的”雲”公司要做的事.

這樣的概念其實並不是什麼創新, 就個人所知至少十年前, Sun Microsystems就把這樣的概念實體化, 推出了Thin Client, 把電腦系統從PC-Server架構, 再退回到Mainframe-Terminal 企圖解決公司抱怨要三不五時升級公司個人電腦和一堆惱人PC系統問題. 不過當時談的是公司內部Intranet網路. 現在的雲端則是把範圍擴大到整個Internet.

那麼雲端真的成型對電腦業的影響會是什麼?

當然你不難想像, 如果未來大家都不需要每台電腦都裝一個Windows和Office這對Microsoft 這家公司影響會有多大? 同樣的, 由於未來主要功能著重在I/O而不是主機的處理能力, 因此走RISC架構的CPU(ARM)會遠勝過CISC架構的Intel & AMD. 接下來, 由於大家不再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就更新硬體, 對於電腦製造商和配合的硬體零件製造商都會是一大殺傷力.

那麼在雲端時代會需要怎樣硬體?

首先, 現有的電腦硬體規格絕對已符合需要.甚至是遠超過實際需求. 未來更換電腦會和你換家電一樣, 因為壞了或舊了才換, 而不是因為跑不動

其次, 輕薄方便攜帶會成為主流. 上網的功能重要性會遠大於運算能力. 電腦會更接近消費型電子. 甚至是消費型電子產品和手機會取代電腦功能.

換言之, 我根本看不出來這件事對於台灣的電腦硬體商到底有什麼好高興的.

和Windows 7概念一樣, 大家總認為這個概念會帶動大量的電腦硬体升級, 但結果是現有多數的硬体基本上都超過規格了. 相反的, 就長期而言, 如果台灣廠商沒辦法找出藍海, 我相信多數現有的電腦硬體業會走向和家電業一樣的命運.

當然, 雲端也並非一拳打死所有資訊業, 網路設備業(如Cisco)、創新的消費型電子業(如Apple), 甚至上游到ARM架構下的如Broadcom, Qualcomm 到這方面代工的台積電, 以及資訊安全的如VeriSign…等都可能受惠. 只是要如新聞講的一面倒對台灣有利, 那我想可能真的見仁見智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