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談砍中央政府總預算

 

談砍中央政府總預算

 

上週上課有個學生問了個熱門時事”. KMT主導的立院砍了DPP執政的中央政府總預算. DPP說這將導致國家運作失靈. 是不是真的如此?

 

我看了一下新聞, 行政院長說,往年都只砍1.1%, 今年砍了6.6%. 很明顯地是偏高了. 看到這話,我想請你想一下,往年砍1.1%是否就代表合理? 今年砍6.6%是否就是偏高?

 

重點是什麼? 重點是不是應該在於預算到底有沒有浮編. 如果預算編的很精實,那砍1.1%就是合理(甚至連1%都不該砍). 如果是浮編的,那砍6.6%可能都太少.

 

那要怎麼知道預算有沒有浮編呢? 這就是大問題了.

 

我猜台灣99%, 甚至99.9%的人都沒有看過中央政府總預算書. 我在30年前看過,而且我猜現在形式也差不多. 那是一個在像教室的房間,架上有數百本的”. 中間有桌子和椅子. 有些預算書可以借出來,有些只能在裡面看(國防外交等機密預算).

 

立委排定審查預算的時間是一個會期(4個月), 就算真的有立委想認真去看這些預算書,我真的不確定他能不能在4個月內看完並理解這幾百本書.

 

再者,熟悉會計/稽核的人一定知道. 財報也好,預算書也好,上面的數字本身是沒有什麼太大意義的.

 

其一,這些是一個加總的數字,真正的問題還要查細目. 例如勞動部編了一個3億元的輔導中高齡再就業計畫. 你可能要看這3 // 各給多少? 如果台北5千萬, 高雄1.5. 你就要去追究為何高雄是1.5? 或是這3億是花在什麼地方? 例如辦個演唱會? 或是拿去印那些根本沒什麼人會看的文宣? 還是買廣告?.....當然, 還可以再討論,廣告投放在那裡? …..

 

其二,數字必須要能比較和追蹤. 例如和去年相比,前年相比, 這個差異數到底在哪裡?

 

既然這麼難,那過去台灣立法院是怎麼審預算的呢? 很簡單,四個月前面大部份就是幹立委原本就在做的事,看新聞幹譙政府和官員. 或是利用審預算,有仇報仇、沒仇練功,把配合不好的官員叫來罵一頓.

然後,在最後一晚挑灯夜戰”, 12點之前通過預算. 這個預算就是上面說的砍個上百億. 然後叫行政院自己去調整(就是連砍那些預算都懶得找)

 

你以為這個很糟了. 這些年更爛, 連挑戰夜戰都不想了. 直接召開臨時會,幫自己再搞些加班費.

 

而更更搞笑的是,美國國會如果沒有通過政府預算, 政府是真的會關門的. 但台灣如果沒有通過預算,政府也不會怎樣(就是比照前一年度的預算,只有新的計劃無法進行). 每一年立法院其實要審二個預算, “中央政府總預算國營事業總預算”. 但因為沒人鳥後者. 台灣曾有連續三年根本沒通過後者, 你會感覺生活停水停電或是什麼不同嗎? 根本沒有.

 

回到問題本身, 如果立委根本不可能完全了解這些預算是否合理, 那要怎麼辦?總不可能每年都打迷糊仗吧? 以美國的做法是,在國會成立一個獨立的預算辦公室. 簡單地說,就是有一群人是專門固定在整理、追蹤和閱讀這些政府預算書的. 所以如果某立委想知道,例如今年能源局為何預算較去年多了10. 就可以直接去問預算辦公室的人. 這裡面專門在看和追經濟部, 甚至能源局預算的人, 就可以告訴立委差別在哪裡? 或是能源局編這項預算(或多項)目的是什麼? 這樣至少, 如果有認真的立委, 他就有所本, 而不是無的放矢(或屎).

 

只可惜, 台灣人做事從來不是想從制度面解決問題. 想的都是如何靠文宣、網軍去相互攻擊. 根本解決問題反而是次要. 又或許真正的原因是反正也不會有立委想認真研究預算, 這麼認真幹嘛?

2025年2月6日 星期四

美加關稅戰

 

美加關稅戰

 

本週熱門國際新聞莫過於美國宣佈對二個兄弟國─加拿大和墨西哥課25%關稅,然後最後一刻宣佈再延30.

 

這裡讓我好奇的是,美國宣佈對加拿大商品均課25%, 但對能源只課10%. 通常會如此,代表加拿大能源不只是加國自己的命脈也是美國的命脈. 恰好能源股長期是我重要投資部位之一, 本文就來談一下美加的能源現況,以及為何能源被稱為美加間的核子武器.

 

先講一點簡單的知識:

1.      全世界已知的石油儲量前三名的國家分別為: 委內瑞拉、沙烏地阿拉伯和加拿大

2.      原油依所含雜質不同, 有分重油和輕油, 重油主要產地是委內瑞拉、俄羅斯和加拿大, 輕油有美國、阿拉伯、歐洲北海.

3.      提煉汽油的煉油廠是不同的(也就是設計煉重油的煉油廠無法煉輕油,反之亦然)

 

以下是國際原油價格的最新報價:

https://oilprice.com/oil-price-charts/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一件事: 加拿大的石油(WCS: West Canadian Select), 是裡面最便宜的? 之所以如此,並不是因為加拿大油品質不好, 而是因為壟斷. 加拿大的原油接近95%銷往美國.

 

再者,作為主要盛油國,你會發現加拿大的汽油,當然不可能像委內瑞拉或沙烏地阿拉伯那樣比水便宜, 但卻比美國還貴.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加拿大煉油廠不足,汽油要從美國進口. 也就是加拿大把多數產出的原油輸往美國,美國煉好油之後,再賣回給加拿大.

 

所以當加拿大威脅要切斷對美國的輸油管時,其實更要擔心的是,如果美國也採取相同的措施,那加拿大的西部可能要陷入停擺. (東部的油主要靠歐洲進口,也有少量的煉油廠,但不足以維持東加的民生和工業)

 

既然如此,加拿大哪來的本錢威脅美國? 答案是如果加拿大真的切斷輸油. 美國中西部的油價將會狂飆. 而根據美國智庫研究,美國汽油每上升1 cent, 總統的支持率就會下降0.6%. 這對收入偏低的中西部尤為明顯. 油價上漲當然不至於撼動總統選舉結果. 但別忘了總統選完接下來就是期中選舉, 以目前國會兩黨席次緊繃的情況,共和黨掉個幾席就是扭轉國會的控制.

 

你可能好奇,美國中西部不是也有產頁岩油嗎? (North Dakota, Arkansas) 再加上有煉油廠,怎麼會斷供? 答案就是美國中西部的煉油廠主要都是煉重油的. 而頁岩油屬於輕油. 煉不了.

 

那為何美國多數煉油廠都是煉重油的呢? 這要回歸至歷史.

你可能還記得在上世紀有個有名的理論─石油枯竭論. 意指人類經濟一直發展下去,有一天原油會被挖光. 在這個前提下,美國開始減少國內石油開採,轉向進口原油. 當時美國的好麻吉─委內瑞拉,就成為美國主要的石油進口國. 還記得委內瑞拉主要產的是重油嗎? 所以美國煉油廠的設計就是以煉重油為主.

 

後來美委交惡, 剛好加拿大的油砂補上了這個缺口. 所以美國很聰明,從加拿大進口原油來煉,供給美加地區需求,而自己生產的頁岩油就直接出口賣錢. 你再回頭看看上表,WES(西加拿大)WTI(西德州)二者價差高達USD12/. 在這種策略下,其實美國油商爽得不得了. 和川普說的,加拿大佔了美國便宜剛好相反.

 

問題來了,難道加拿大自己沒想過國家安全或是尋求美國以外的買家嗎? 當然有,但現實敵不過政治人物的操弄. 很多年前加拿大有個叫Trans Mountain計劃. 目的是把現有從亞伯達省(Alberta)產油區的油透過油管運到溫哥華附近的港口,好讓油可以透過油輪出口到亞洲. 這計劃是在現有油管上再加一條以擴大輸油量然後呢? 然後就是一連串的抗爭(不要忘了 這只是在原管線上加蓋),迄今仍未完工. 後來原本投資方美國的Kinder Morgan撤資,把計劃賣給加拿大政府.

 

那更不要講煉油廠這件事了. 在環保和居民抗爭下,根本很難再設立. 基本上就和台灣的電力問題一樣,大家都要便宜和充裕的電力,但又不想承受污染(火力)和危險(核能). 再說了,現在一個煉油廠成本不下百億美元,要花7~10年蓋成. 就算加拿大居民覺悟了,同意蓋加拿大自己的煉油廠,川普下台了,都還沒蓋完. 或許這也是川普膽敢放話要吞併加拿大的原因之一吧.

 簡單地說,加拿大一直相信自己和美國都是白人統治的菁英國家. 共同享有相同的價值觀. 所以根本沒有必要防美國. 在能源上讓美國佔點小便宜, 卻可以換來自己國家的青山綠水.  但誰知道.....

有句話說,通往地獄之路往往是由善意所鋪成. 或許看看加拿大可以想想台灣.

萬一有一天:

1.      你最相信也是最依賴的忠實朋友翻臉了, 你要怎麼辦?

2.      你最重要的生存依據被切斷了, 你要怎麼辦?

3.      你發現你最大的敵人不是媒體宣傳的那個, 那是你的好朋友, 你要怎麼辦?

2025年1月14日 星期二

我的野火逃難經驗

 

我的野火逃難經驗

 

近期最重要的國際新聞,莫過於洛杉磯的野火. 當然也引起很多名嘴和Youtubers的討論. 作為一個真正曾因野火逃難 (對,我在凌晨4點被人拍門, 要求強制撤離), 並在外流浪了54夜的人(其實是住朋友家啦).

近期台灣不管名嘴或是Youtubers們講的, 似乎和我的了解有些差距. 更遑論還有不少政治論點夾雜其中 所以本文就來討論一下我所知的加州野火(wildfire)和我的逃難過程.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C%8D%E7%88%BE%E8%A5%BF%E5%A4%A7%E7%81%AB

這個是6~7年讓我逃難的野火. 當時是美國史上破壞力最大的野火. 當然,隔年這個紀錄就被打破了.

 

首先來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觀點:

 

第一,南加州每年都有數十起的野火. 只是多數的野火都很快的被控制住. 沒有太大的傷亡,自然也不會上國際新聞.

 

野火發生的時間主要是夏季和冬季(11-1). 夏季很容易理解,畢竟天氣炎熱. 不過夏季野火一般來說,規模較小,很快就會受到控制. 會造成大規模的多是冬季. 例如我當時逃難就是11. 而本次的在1.

 

為什麼一月會產生大規模的野火呢? 主因大家應該知道了,就是Santa Ana winds(聖安娜焚風). 之所以會有這個東西. 這和南加州的天然氣候有關.

 

如果你打開洛杉磯(LA)的地圖, LA是靠海的. 不意外這裡應該是個多雨的地方. 但事實剛好相反,LA一年下雨的日子應該不會超過30. 多數的時間都是晴朗炎熱.

 

這是因為和LA有一山之隔的Nevada上空,長期有個超強的高氣壓. 這個高氣壓太強了,以致於太平洋水氣進不來南加州. 當然,也讓包括Las Vegas等區域成為了沙漠.

 

而每年的冬季,可能基於地球自轉吧(我猜的). 這個高氣壓會逐歩往南移動至墨西哥. 當高氣壓威力不在,太平洋水氣就會進來,於是LA的冬季就會開始下雨.

 

問題是,當高氣壓開始南移時,會產生大量的對流(強陣風gust). 由於CANevada中間隔了高山(Sierra Nevada). 強風就會從山中間的河谷及隘口,灌進加州盆地. 於是形成了Santa Ana 焚風.

 

依我的經驗,焚風一般會有1~2. 此時的天空會異常的清澈. 外面風很大,院子裡永遠有掃不完的枯葉. 這個風有多大呢? 根據新聞,時速約30~40 mile/per hour (每小時48~64公里). 此時植物剛經歷夏秋二個乾季,加上又乾又強的焚風. 只要有個閃失,不管是電線走火,或是遊民生火取暖….一個火星,在風力的推波助瀾下就可以讓情況一發不可收拾.

 

第二、台灣很多媒體引用一些政治論述說,大火原因是加州/LA政府砍掉了清理枯枝, 或是消防員發現水不夠用. 這又是個似是而非的論點.

 

南加州的面積比台灣還要大. 你認為有可能因為森林大火,所以台灣政府每年編預算清理中央山脈的枯枝嗎? 同樣的道理, 台灣水庫的儲水有辦法因應1/4個台灣面積的火燒嗎? 更別說,在強風底下,直昇機可能根本無法飛.

所以現實就是,遇上這種大範圍的野火. 惟一能做的, 就是只能等到風向改變/減弱, 或是燒到沒有東西可燒. 例如我碰上的Woolsey fire, 就是一路燒到海邊(Malibu)後結束.

 

第三、為什麼會有人被火燒死?

理由很簡單,不管台灣或美國. 房子都是多數人最大的資產和負債. (甚至房子燒沒了,貸款還要照付). 野火時消防局是無力管你的. 於是很多人選擇留在家裡. 如果火開始燒時,可以用水管裡的水或游泳池的水,自行撲滅. 但經常等到守不住時,發現出去的路也沒了.

 

第四、如果野火是南加州每年都會發生的例行事故. 為何還有這麼多人住這裡?

: 野火的確歸因於天然的Santa Ana winds. 但會造成大規模天災是2015年起. 這也讓很多南加人開始思考搬離. 畢竟沒人想碰到一生心血付之一炬的痛苦.

 

最後,談談我那次的經歷.

 

在火災當天下午3點多,我就接到離我家開車12分鐘左右的親戚, 說有聞到煙味. 我查了一下,起火點離我家開車走高速公路約30-40分鐘. 再加上我住湖旁邊. 所以根本沒放在心上. 晚餐還依計劃去朋友家吃飯/玩牌.

 

到了8點多回家路上, 親戚打來,煙味愈來愈濃, 他們想打包一下,到我家住一晚. 我特意放下車窗. 外面一點味道也沒有.

 

9點半左右,親戚到了我家社區的停車場, 她說來的路上在大塞車,她家那裡全部是煙. 我看了一下停車場, 一樣空盪盪的,也沒什煙味. 此時,另一個朋友也打過來,看看能不能來我家?  晚上11點多,他們夫妻到了,此時停車場已停滿了車,空氣中開始有淡淡的煙味. 她老公堅持要回家捍衛房子(理由如上), 兩夫妻還在我家門口大吵了一架. 此時打開窗戶可以遠遠看到山頭有火在燒.

房子外面的大馬路難得居然在塞車.

接下來就是不停的電話響,問情況的、問好的、力勸快逃的….

等到好不容易入睡,已經快凌晨一點了.

 

~~…..” 不是我們傳統用手關節的敲門, 而是用手掌的大力拍打.

“Sir, you have to evacuate, it is mandatory”

整個社區都是這種敲門聲. 我看了下時鐘, 大概是凌晨4:30

我急忙打開電視,地方台全部是火燒的畫面. 打開google maps, 常走的101公路往南和往北都因為大火封住了. 惟一通的是加州23號州道.

有人弄好了早餐,但沒人吃得下,因為天還是黑的,我們只好硬撐到5:30. 帶上一家人和行李開車往23號公路.

 

在公路上。根本不知道要去哪裡,因為我們多數的朋友都住附近. 我打了電話給我住在Pasadena的朋友James, 但沒人接.(畢竟是早上6). 還好下一通電話,他太太接了. 她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但還是很熱情地邀請我們去她家. 然後呢? 就是54夜食不知味的日子. 理由很簡單, 你不知道你的房子怎麼了?

 

加州雖會公佈火災地圖. 但如果你的房子在紅色火災區內,並不代表你的房子會被燒掉.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的房子沒在災區,也不代表沒事. 最主要原因是火是跳著燒的. 火燒熱氣流會把火吸上去,飄行一段距離後再掉下來. 所以你看到一整排房子 並不是整排都在燒. 而可能是1, 2, 3 在燒. 4 &5 沒事. 6-8又燒掉.

也因為這樣的不可知. 4~5天,你完全不知道你的房子到底有沒有事.

 

終於,火被控制(contain)95%. 我們有些朋友是在shopping mall的停車場住了4~5天的. 開始到社區外圍晃一下,傳來應該沒事的訊息. 懸著心稍稍, 但總覺得要眼見為憑.

 

回家的路上,我在Starbucks買一杯咖啡. 準備開一個多小時車回家.

店員依慣例問, How are you doing today?”

我回答: “Can’t be better”

店員笑著說: You must be kidding. It is Monday morning, and you are feeling good?”

我解釋我是從Westlake Village來逃野火的. 終於可以回家了.

此時店員和好幾位顧客都跑來和我致意. 讓我感受到加州人溫暖的一面.

 

回家的路上, 101路旁全部是燒焦的痕跡. 我家還好沒事. 但每天散歩歩道旁邊的山全部都燒成漆黑了.

 

你或許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 當然沒有,隔年房子的火險就漲了20%, 後年再漲20%.

 

這就是我的野火逃難經驗. 我從沒想過我人生第一次逃難是在美國. 最後要特別感謝James 和Meiling 對這群"難民"的接待. 讓我們至少沒在shopping mall 停車場待上5天. James 還開一瓶Opus One. 算是不幸中的小確幸.

 

順帶一提,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的家可能被燒毀,而你只能帶一個袋子的東西離開. 你會帶什麼? 這東西肯定是只要被燒掉,就永遠無法再取得的. 我問過很多美國人,答案都是一樣的. 有興趣的人不妨猜猜是什麼? (不是錢啦, 多數美國人家裡不會有一堆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