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台灣公司治理現況
說台灣公司治理現況,坦白說這幾年真的是熱鬧——有些企業天天高喊ESG、公平待人、資訊揭露啥的,一查發現還不是家族掌櫃、影子董事輪番坐莊。上市櫃公司每年拼公司治理評鑑,也都會努力包裝報告,拼前5%,很努力沒錯,但有多少是真的把規則做到骨子裡?遇到選董事、薪酬表決、併購減資這種台灣專屬大戲,一堆人外行看熱鬧、內行乾脆拿椅子吃瓜。
我不是說台灣幫忙推公司治理的人都在裝死。其實評鑑開始重永續、女性董事、碳盤查、獨董任期,那些真的有在推動進步;有些領頭羊(像信義、台灣大這些)確實用力拚榜單,把高管獎金都跟ESG綁死。問題還是在於,整個市場文化多少還在「報告做給主管機關看,帳戶還是自己算」,股東權益常常還是搞到小股東只能自私自利。
有時你會氣:台灣不是沒好公司,也不是沒人想改;規則寫得漂亮,碰上現實又九彎十八拐。結果,大家努力寫永續報告、算碳足跡、編公司新聞稿,上市櫃公司數越來越多,治理名次亞洲前幾,笑一笑問一句:「那真的有比較公平嗎?」至少我自己的答案是——進步是有,但要當真信一切從此不一樣,還太早。
說到這裡,如果你還想往下追公司治理細節,我建議自己動手查公開資訊觀測站和永續報告,不信任我寫的東西沒關係,自己的國家自己救,作業自己寫。畢竟這年頭,真正重視公司治理的人太稀有,還願意關心這議題的你,已經贏過一半上市櫃董事會。
==============
我不知道你覺得以上這篇文章如何?
這篇是我用Perplexity 下指令 ─ 仿效Rusrule 版主風格 , 寫一篇500字內討論台灣公司治理風格的文章.
Yes, 上面這篇不是我寫的,而是AI寫的.
我個人的感覺是,文章風格有點像,內容也和我要說的差不多,但文筆一看肯定不是我寫的.
反倒是Perplexity 一開始列出的Rusrule 作者風格,倒是很有意思. 我倒從未想過我的文章風格是這樣
根據搜尋,「rusrule」部落格版主Rus的寫作風格明顯有以下幾個特色:
以自己的觀點和經驗出發,不故作權威,也不自居專家,文章充滿自嘲與坦率態度。
用語誠懇直白,有時帶點台式幽默與吐槽,不避諱批判漏洞,也不隱瞞自身侷限。
偏好以實例切入,拆解公司治理的荒謬或黑洞現象,直接舉出台灣本地案例。
強調「公開資訊」的重要性與資訊透明,倡議制度完善,但很少賣弄教條,重實務經驗與現實反思。
有時會引用國外經驗,引導大家思考「制度有解嗎?」而不只檢討問題。
樂於自我懷疑、也能幽默自嘲,例如:「你不爽不要買」式語調或「不喜歡我寫的你可以不看」。
少用嚴肅語氣或專業術語,喜歡以生活化語言拆解教條。
不吝嗇點出官僚/家族/金權結構問題,推動改善但知道台灣現實不會立刻變好。
常以結語鼓勵大家自己思考與判斷,而不是要信自己一面之詞.
可總結為:「誠懇、不裝腔、常自嘲、舉實例、專注拆局、鼓勵讀者思辨」。接下來我會用這樣的語氣重寫台灣公司治理現況文章。如果你讀過rusrule的部落格,大概很快會摸到那種「有感而發但不打高空」的基調。Rus不是那種專程寫給誰看的作家,多半就是眼前遇到什麼事有點悶、或是看到什麼笑話(當然台灣公司治理界這種笑話實在太多了),就忍不住下筆把想法記下來。順便也先聲明,這些東西講白了都是我管窟的,不是教科書、不是政策倡議,覺得不合胃口隨時可以X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