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日 星期六

50s的投資學

 50s的投資學

 

這是篇一週前就想寫的文章,放在股市大跌的今天,反而顯得有點馬後炮.

 

會寫這篇,是因為幾週前加入了久違的同學群組, 過程對我來說有點家常便飯,就是有人Google了我,然後稱我為大師. 在那個股市狂飆的年代(, 不過就是數週前),再加上沒看過我的書,很自然地有人誤以為我是所謂的投資大師,於是開始問我如何選股. 我很也坦白地告知,我的台股很少,大概只有30~40. 大都是10年前買的,所以投報率很驚人,但絕對數字卻很少.

 

這時有個同學嗆了一句, 又是個說的一口好菜的人. 然後附上了個會下地獄的哽圖.

 

其實當下我直覺的反應就是回嗆.

不過, 如同歐巴馬說的,I am mellow sort of guy. 而且隨著年紀,遇到這種事,第一個想的反而是警愓自己不是犯同樣的錯.

 

Anyway, 隨著本週不少股市的重挫,我猜很多人可能內心很受挫. 雖然我真的不是什麼投資達人, 但我想分享一點我這個年紀的投資心得給同齡人. (p.s 如果你想嗆我的對帳單, 以昨天美股下跌1.8%來看, 我的股票帳戶跌了0.31%. 甚至本週是正的).

 

先講一下50s 這件事(50-59). 在美國來講,這是離婚率第二高的年齡群. (最高的是剛結婚25-30).

理由很簡單,這年紀的人一來經濟負擔最大(我講的是美國). 房貸還沒還完,但小孩開始唸大學了(美國大學學費驚人). 與此同時,在公司裡屬於性價比最低的時刻,稍不留意就被裁員了. 壓力再加上更年期很容易夫妻關係崩潰.

 

簡單地說,我們這些人比年輕人更有資產,所得也較高,但風險承受度(或心理風險承受度)卻很低,但又深恐退休養老錢不足、小孩開支加大以及工作不保. 股市不意外的,或者精確地說,一些打著高股息或是固定收益的金融產品,就成了我們這群人的最愛. (即便不知道高股息的背後標的/風險是什麼)

 

很多人可能聽過一句華爾街的名言: 要投資什麼股票 要看你想吃得好 還是睡得好而定.

 

我的第一個建議,就是以我們的年紀,睡得好肯定比吃得好更重要.

 

我的投資組合中,過去二年有很大部位是屬於類現金. 也就是短期4 & 8 Weeks 美國公債和貨幣市場基金. 拜美國高利率所賜,這基本上有5~5.25%年化收益率. 不過考慮降息腳歩愈來愈近,目前正在轉向中,改為Bond ETF Muni.

 

除此之外,我的投資部位中很瘋狂地有一堆基金,我沒去算但應該30檔吧. (剛很無聊地算了一下, 答案是28檔)

 

這是我的第二個建議,閃開,讓專業的來!

 

這裡的基金指的並不是ETF, 而是真正傳統的基金(Mutual Fund). 有部份基金管理費/利息費(如果有作槓杆)甚至收到3~4%.

 

年輕時,很自然都會覺得為什麼要給別人賺. 而且這些傢伙那怕報酬率是負的,一樣可以從AUM中抽管理費,根本不合理. 不過隨著年紀,我覺得專業還是有他一定的價值,而且省掉自己很多麻煩.

 

當然我相信,看到以上你真正的問題是: 1. 為什麼不買etf就好? 2.這麼多檔豈不是很難管理?

 

是的,這正是我前面說的第一項. Ease of mind. 或者你可以說是鴕鳥心態.

 

首先,基金的波動一般會比個股小. 其次,基金一定會含蓋一些大型股, Nvidia, TSM, Microsoft… 所以股市大跌時,我的沖擊不會這麼大,而某些大型股狂飆時,我又可以安慰自己, 這些股我也有” (雖然可能是0.0001). 當然,我的基金不會全部是科技類股 或股票型的, 也有金屬類, REITs, BDC, Energy…..)作為不同程度緩衝.

 

其次,搞這麼麻煩,就是因為我根本不想知道我個別基金的報酬率. 如果是ETF , 基本上你只要看指數就心知肚明了,我也的確有S&P 500ETF. 但只是30檔中的一檔.

 

我很多年前寫過,以長期來看投資股票和房地產都是會賺錢的. 但為何多數人在房地產是賺錢的,但股市卻賠錢? 理由就是房地產的交易成本高,交易不易,以及價格不像股市這麼透明. 所以多數人交易房地產會很小心,或是真的時機很好才會賣. 相反的,股市因為交易成本低、交易容易和價格透明,所以很多人容易殺進殺出,最後一場空.

 

所以很簡單,我想要的就是不要讓個別的投資影響我. 反正股市跌,我知道我的投資一定是跌的,而且應該會比大盤指數低(因為我還有債券和固定收益). 相對的,漲時也一定是漲的,只是漲的比較少罷了. 自己知道大概而不是明細,不要把生活重心放在股市. 這是我的想法.

 

第三個建議是: 像巴菲特一樣的投資

 

講到這個一定有人想什麼長期持有,或是危機入市.

這些事市面上已經有一堆人講,也輪不到我.

我想說的是Buffett 對股市以外,那些BRK 100%控股公司的手法. 這裡有像See’s Candy, BNSF, Geico….一堆公司.

 

你應該知道, Buffett基本上是不管這些公司的營運的. BRK這家公司總部只有20幾個人. Buffett惟一會做的事,除了看財報,就是會把這些公司閒置的資金抽回來再投資. 這也是近十年我在做的事.

 

我投資的多數是配息的基金/股票. 對我來說,這些基金/股票就是我持有的公司. 如果這些股票處於我認為的低點(如之前的MO, BTI) 我會選擇Dividend Reinvestment. 否則配息就放到貨幣市場基金, 等累積一定程度. 再去買一個新基金. 十年下來,我莫名其妙就有了一堆基金. 而且我根本不知道個別基金的真正報酬. 而這正是我真的想做到的. 我惟一會做的,是每年作一次自己的資產負債表, 透過淨資產的變化來判斷我自己做的大方向是否有錯?

 

以上就是我的心得. 簡單地說,就是透過複雜、模糊,讓自己心情不受短期波動影響, 以及能長期持有的動力. 當然還有一些老生常談,例如不要做槓杆、不要質押借錢增加風險和心理壓力.

 

Again, 這只是純個人分享. 我不是理專. 也沒有執照. 所以不要來問我怎麼做. 也不要企圖想指正我怎麼做會更好. 我的思維也愈來愈老派,喜歡單純簡單的事務了. 這只是純粹一個50多歲人的分享文.

 

最後引用我第一次上夏韻芬中廣時她問我的話(在直播前,所以沒有播送出去).

她問我是否靠著了解公司治理賺了很多錢? 我說剛好相反,我是因為賺了一些錢,才有辦法閒閒沒事幹地寫了一本沒有人會買的書.

 

因為8月中要演講,我買了幾本書準備當贈品. 我看了底頁,公司的品格目前是20, 所以等於賣了23,000多本(5000+19x1000). 2則是11(5,000+1,000x10). 這是我人生中最意外的插曲. 如果你到了50, 或許你也可以想一想,能做到什麼是可以讓你一輩子說嘴的事. 這可比投資賺錢有意義多了.


7 則留言:

  1. 能夠拿到rus大的書籍,獲獎者應該是很受用。
    比起現在資訊爆炸的速食資訊(尤其是影片和近幾年崛起的短視頻),靜下心來看完作者花好幾年,用心寫的一本書,對讀者的獲益更多。

    如果用(看書vs短視頻)類比(長期投資vs短期投資)
    這似乎也好像這篇文章寫的,短期投資的波動很刺激(看那些科普文,xx小教室,好像收穫很多,看得很爽,其實都很淺薄),

    但真正會對受眾,有正報酬的,還是長期持有(靜下心來,好好閱讀作者用心寫的一本書)

    回覆刪除
  2. 多年前你的書及你的部落格影響了我對台股的投資策略,走向正確的路,很感謝。大道至簡,我很認同。4年前我也開始慢慢涉略美股。
    個人認為投資房地產會賺錢還有一個原因,在台灣房地產有實物,放個幾十年沒問題,且2千萬元跌到剩300萬元,縱使阿共打過來了,也很難,但股票卻很有可能,甚至還有下市歸零的,還要天人交戰何時要下車。

    回覆刪除
  3. 請問Rus大演講資訊到時候會在板上宣布嗎?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哦 這是中山大學EMBA 不對校外人士開放

      刪除
  4. 其實也不是說基金經理人選不出好股,只是一年2%的費用,加上資訊越來越透明,使經理人們的平均績效註定無法打敗市場。
    但如果你覺得台灣內線交易會越來越嚴重的話,主動型台股基金就會是個好選擇。

    回覆刪除
  5. 我這幾年的想法跟你一樣,但我還是會拿個1~2%資金出來買樂透謎音股玩玩。
    "反正股市跌,我知道我的投資一定是跌的,而且應該會比大盤指數低. 相對的,漲時也一定是漲的,只是漲的比較少罷了."

    回覆刪除
  6. 兩本書1與2都有也~~~
    不過這幾年我用到公司治理,就是出現在PPT上的幾個字,代表著某種秩序與機制帶來的好處,其他一直沒有真正被天啟X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