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4日 星期二

雜談近期新聞心得

 

雜談近期新聞心得

 

近期有幾則新聞引起我的興趣,但一來是懶,一來是忙。所以今天直接出個大雜燴。

 

離最近的一個新聞是美國股神

 

2021年剛過,美國股市在質疑聲中再次創下紀錄,S&P 500全年報酬率約28%,股神巴菲特的BRK回報率在30~32%左右,但美國有二位股神在2021年的股市投報率均超過了50%,這二位一位叫Mitch McConnell 另一位叫Nancy Pelosi

 

大多數的台灣人可能不知道他們是誰,前者是聯邦參議院的共和黨領袖,後者是民主黨執掌的聯邦眾議院議長。尤其是後者,她的老公非常屌,買了二百多萬美元的買入選擇權(Call Option)。如果你對選擇權夠了解,就知道通常沒有很大把握,或是賭性堅貞的人,一般是不太可能會押這麼大的錢在這種金融衍生商品上的。

 

姑且不論政治人物人前裝著為民喉舌、小市民代言人,但現實生活富到流油,這種中外皆是的情況。美國人是怎麼知道他們的投報率或是買了什麼東西呢? 答案是美國規定特定人士進出股市都必須要申報(買賣)

 

那麼,台灣的立委買賣股票要不要申報呢? 你該不會單純到相信台灣立委都不碰股票的吧?

 

答案是不用,立委惟一要申報的就是一年一次的財產申報。如果你對財務報表有一定了解就知道,財產申報這種東西就如同資產負債表,只是顯示某一天的情況,這就有了很多上下其手的機會,例如老闆挪用公司資金,特定日前一天再把資金還回來,這就可以讓那一天回歸常態。這就是為什麼財務報表還需要佐以期間顯現的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來對照的原因。

 

Anyway, 還是老話,我們的立委監督別人很行,對自己卻很寛容。我們的媒體跟著起鬨 炒熱鬧很行,這種根本解決制度的問題沒人想提。就等著看有哪位立委願意把這個閹割版的陽光法案再提修正。

 

 

第二個新聞是這陣子炒很熱,目前還是進行式的光洋董事長雙胞案

一如往常,事情爆發後就有家媒體出來帶風向,跟大家談禿鷹是如何運用桿杆一家一家地拿下上市公司,還有三個立委出來開記者會大談公司治理,呼籲金管會要加強取締違法徵求委託書和查核銀行放款資金是否被挪用。

 

立委言之鑿鑿,我也聽了很感動…..

 

可是瑞凡…..你自己就是立委啊

 

如果立委真的覺得台灣委託書是亂象,上市公司老闆自己持股不高光憑用公司的錢買股東會紀念品換委託書,就可以爽爽地以不成比例股權控制一家公司。如果立委覺得那些委託書大王憑什麼可以成為上市公司老闆的座上賓,那怕官股和台新爭經營權時,財政部長官還要對這些委託書大王紆貴降尊地好言好語,幹….那你就修法啊!

 

或許有人說,修法畢竟緩不濟急嘛,好啊,我就等著這幾位立委,郭國文、鍾佳濱和吳秉叡 你們會不會提案,你們不是很關心台灣公司治理嗎?

 

還是你們關心的只是個案? 你們更清楚,如果真的成為了法案擋掉了委託書,你們和你們政黨的政治獻金馬上少掉一大半?

 

這就是台灣,大家永遠想的是個案,而不是從制度面根本解決問題。

這也是台灣,在野黨成天告訴人家他們多的是財經專業人士,但碰到問題,就像佛山武術館一樣,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事實上光洋科案還告訴了大家一件很有趣的事: 靠北~ 原來台灣只有董事長選舉產生辦法,而沒有董事長罷免的方法。

 

目前有的只是一個經濟部的解釋函說,你們家董事長是怎麼選的,那就怎麼罷免。換句話說,如果你覺得兒子很匪類,你就把他塞回老婆子宮就解決了。

 

看到沒有,這就是台灣立委的水準,成天三小都管,惟一不做的就是立法和修法。

 

光洋科能講的還很多,我講了很多年沒人敢碰的法人董事代表交叉持股就讓我學一下老高,以後我們再專門作一期來講

 

第三個新聞是大同換董事長.

市場派取得大同控制權不過一年,已經換到第三任董事長了。

第二任董事長還沒辭職,媒體早有耳聞來問我,我說這是必然的結果。

先講第一任的林文淵

帶大家先回顧一下當時的背景: 公司派以中資為由剔除市場派。當時市場派當然要找一個根正苗綠的人來當樣板,這就是林出線的原因。

林為什麼會被換掉,講好聽一點,打天下的人和治天下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人,你的階段任務已經完成,自然就是就該走人。林文淵會覺得自己被換是錯愕,那才是真的錯愕!

 

那麼為何是盧明光出線? 理由只有一個: 因為他最適合!

 

大同這家公司(或集團)有著非常複雜的轉投資和各式各樣的業務。如果我是大同實際控制者,接掌公司後有二件事要馬上做。

 

第一是要讓員工安心,相信我是真心的要經營下去,而不是傳說中把土地賣一賣走人,第二件事就是要清查這些轉投資和各部門業務,接下來該關的關、該併的併、該賣的賣,透過瘦身來提高集團效益。有著購併大王美名的盧明光,又有經驗、又有人脈、形象也好、又是大同校友,放眼台灣應該沒有更適合的人選。

 

事實上事後證明,盧明光也真的把大同搞的很好。

 

既然是這樣,那為何要把盧明光換掉?

很簡單,對大同真正的控制者來說,他需要盧明光幫他穩住後方,但他真正要的還是土地開發啊。不要忘了,市場派入主之前就一直傳言有高度的資金壓力,畢竟大同這一戰前後打了超過3~4年,這和一般經營權之爭約莫董事改選前0.5~1年投入買股,輸了就認賠退出戰場不同。

 

我猜 市場派本來就上一屆就這樣打算,打帶跑,就算輸了還可以賣股賺錢,但誰都沒想到,上一屆大同公司派用爭議手法贏了,輿論卻給市場派很大的同情,再加上公司法修法的成功,讓市場派硬是又撐了3年。雖然最後終於成功,但不難想像市場派資金壓力有多大。更別說今年還有可能升息,資金成本更是雪上加霜,自然要想辦法早點回收資金。

 

不難理解,如果今天是郭台銘拿下大同,自然可以讓盧明光慢慢改革,但現在的掌控者沒辦法啊。更慘的是盧明光是基於理想來的。

 

你可以想像,今天要是有個員工剛買房子、老婆剛生,除非被挖角已經有退路了,否則即便老闆對他再無理的要求,他心裡再怎麼幹,他還是會忍下去照做。老闆最怕的就是那種不缺錢,是為理想而來的員工,你的要求只要違反了他的理想,他寧可不做。所以你知道盧為何會請辭了吧。

 

至於大同的土地開發,因為我書中有一個大同的個案,所以我之前有對大同稍稍研究。大同雖然號稱土地資產上千億,但真正最有價值的是中山北路大同總公司和大同大學合在一起那塊。

 

大同真正的壯大是在第二代的林挺生。林是個有高度理想的人,愛別人稱他為教授、校長、董事長(表示他最看重的是教授的頭銜)。不難理解,大同工學院(現大同大學)也是他的最愛。

 

林在活著時就想過,有天他不在了,後世子孫可能會把校地和廠房給賣了,所以大同很多的土地都是以林家、大同、財團法人(大同大學、大同高中)以持份方式共同持有。簡單的說,一塊土地市值100億,帳面上持有30%,看來有30億,但實際上除非另外的70%同意分割,那個土地幾乎無法開發。

 

如果今、明年央行開始升息,尚志資產開發(大同主要不動產持有者)可貢獻的盈餘也差不多了,我想下一次大同董事選舉,應該又有另一場戲好看了。

 

雜七雜八扯,這就是我對近期一些新聞的想法

 

7 則留言:

  1. 不過芙蓉大樓重新開發的話,應該是林家/大同都得利吧。畢竟是老大樓了。

    回覆刪除
  2. 這事情應該比想像更複雜,例如改善是應該算鍾依文的還是盧明光的呢?畢竟盧明光是併購大王,但比營收鍾依文可能管過更大的(6-7千億)。

    又為什麼要先把鍾依文換掉改成何春盛呢?

    另外又為什麼傳出何春盛跟林郭親近,最後變成董總雙辭、鍾依文又回來呢?

    媒體都寫了些皮毛,但又沒搔到癢處,感覺這才是最後分手的關鍵。

    回覆刪除
  3. 光洋科/台鋼能講的非常多,能用的財技都用上了,過去一期的商業周刊寫得很詳盡。 集團內資源調配、有權無責的會長制、純口述無文字紀錄的決策方式、高槓桿、持股質押、關係人交易、委託書、法人董事代表、交叉持股…等等。 更可怕的是現在融資到的錢是在景氣高點的時候融到的,鋼鐵業又是一個周期性很強的行業。 未來會發生甚麼事實在細思極恐。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本週我去看看這期商周.....如你說的那麼詳盡 那麼寫這篇的記者功力不錯

      刪除
    2. 最後有看那一期的商周嗎? 光洋科/台鋼應該也是不錯的負面公司治理案例

      刪除
    3. 如果我真要寫 公司的品格都可以出到4了

      在大家敲碗當下 或許更該反思的是: 十年前出的公1 和5年前出的公2 裡面講的問題
      在政府"號稱大力推動"公司治理下 這麼多年後 還有多少依然存在?

      說難聽一點, 公司的品格可以出續集 是對台灣公司治理的打臉 !

      刪除
  4. 這三個新聞都只需要一個解答: 顏寬恆..

    DPP立委光說不練, 不像KMT顏寬恆都是行動派的..
    作為"土地"的主人, 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