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5日 星期五

單純思維

單純思維

 

這是篇很早就想寫的文章,起因於幾週前各家媒體一直轉載的為什麼不全聯不上市?” 文章內容寫了一堆,但結論只有一個,就是全聯不缺錢!

 

全聯不上市的原因真的只是因為不缺錢嗎? 或者反過來說,一家公司申請上市的目的就是只是為了融資嗎? 應該沒有這麼簡單吧? 一個公司掛牌上市的確有許多好處,但一般人忽略的是維持上市或是上市過程都有著不低的顯性和隱性成本。選擇不上市,可不只是不缺錢,好賺自己賺這麼簡單,老闆要考量的可能還有承銷成本、上千或數千萬元每年維持掛牌成本、資訊揭露、政府監管、市場壓力、員工/股東可能心有旁騖等很多因素。

 

這也是你會看到很多公司如奇美實業、長春石化、義美等選擇不上市的原因。總而言之,不應該只是用一個答案就含括一切。

 

既然如此,為什麼媒體都這樣報呢? 很簡單,因為我們自幼所受的教育就不訓練大家去思考,只希望學生能背住一個標準答案,或是在四個選項中選一個最接近的答案即可。也因此,在面對多重的可能時,或是多個成因時,大家都習慣或期望,你直接告訴我一個答案即可。如果你告訴大家,這個答案可能是A,也可能是B,還有可能是CDE..F,…G,你反而會被嘲諷….說了跟沒說一樣。

 

這也是為什麼你會看到如謝金河這樣的人會成為權威,因為他直接告訴你,不用想了,答案就是C,因此即便很多時候事後看來謝根本是錯的,但多數人仍是相信他,因為他讓多數人不用去思考就直接接受他的答案。

 

同樣的,我今天看到了一則新聞,來自我過去很愛看的工商時報,是有關遠東競標家樂福的。https://ctee.com.tw/news/industry/543130.html

 

裡面提到如果遠東出高價,統一順勢倒貨,網友直呼高招。我只能說,會這樣想的人,就跟今年初一堆專家說巴菲特賣掉航空股,是為了利用影響力故意把航空股壓更低,自己再趁機買更多一樣,有這種想法的人肯定是魯蛇,因為魯蛇才會這麼認為。

 

假設統一的40%家樂福股權賣了100億好了,你認為羅智先會高興的在家裡開Party? 不會的。在統一集團這種滿手現金的公司,除非內部有更大的投資計劃,否則拿了100億要做什麼?

 

我還記得我國高中時,多數人買牛奶和果汁的第一品牌是味全,大家普遍認為統一的飲料不好,可是如今統一的很多飲料都是居第一、第二,為什麼? 我知道你想到魏應充的事,不過真正的原因其實是通路的威力顯現,多數人走進7-11,裡面什麼擺在最顯眼,或是在促銷就買什麼。而當你在7-11買了一項統一的產品,受惠不只是統一企業,可能還包括更上游的工廠和配送等。

 

同樣的道理,家樂福對統一的意義不只是營收和獲利,還有集團產品的加乘,所以統一的董事長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絕對不會只是想著賣了可以賺多少,而會是二個思維:

 

1.      用多少錢買,可以在可以接受的年限內創造效益回補? 這個效益會分為直接受益,以及未來綜效

2.      如果被對手拿走了,會造成多大的傷害? 這個傷害有沒有可能透過其他方式填補?

 

而且以我來看,2對集團發展的重要性更大於1,這也是你會看到美國很多公司會高價買下一家新創公司的原因之一。重點不是那家新創公司價格合不合理,重點是一、不能讓這家公司產品未來可能挑戰自家公司,二、不能讓對手先下手,而變成自己最強對手。這也是為什麼統一會告訴你家樂福是自家事的原因。

 

反過來講,徐旭東是來亂的嗎? 當然不是。台灣有能力買下家樂福而且還要有能力經營的人屈指可數。(台積電當然有能力買下家樂福,問題是台積電不見得知道怎麼經營批發零售)。徐董是其中一個,統一自然知道這是個要認真面對的問題。

 

你猜羅智先知道這個消息後會怎麼做?

A.      和徐董硬幹,他出100億,我就出110

B.      找中間人約徐董談合作

 

如果你的答案是A,二個人直接硬碰硬,那很明顯的,你是電視上腦殘的商業劇看太多了。現實世界的答案會是B,而這也是徐董想要的答案,除了可以少花很多冤枉錢給法國人,遠東集團底下事業多的是和統一不強碰的,電信、零售、土地開發只要有個2~3項可以得到羅董的配合,徐董就夠了。

 

簡單地說,徐董公開放話的結果,可能是假劇真做,最後真的買下家樂福,為遠百再下一城,也有可能假劇假做,賺到了和統一集團的合作。當然也有可能真戲真做,輸給了統一的超高價,卻造成統一內傷。但基本上對徐董的傷害都不會太大。

 

這才是大老闆的思維。一般人想的是賺或賠,對和錯,但他們思維的是大賺和小賺。

 

ANYWAY, 坐在高鐵一時無聊寫了這篇,倒不是想分析家樂福出售中遠東和統一的考慮點,而是想告訴你,商業的世界比你想的複雜多了,不會只是一個因素就決定了一切。

高雄快到了,   這篇到此!


9 則留言:

  1. 2如果被對手拿走了,會造成多大的傷害? 這個傷害有沒有可能透過其他方式填補?

    這個案例,我倒是記得有一個,就是paypal被ebay收購。大家都在傳頌paypal黑手黨在矽谷多麼威風,二次創業……。然而當時,ebay已經在發展自己的支付系統了,為啥還要花大錢買下paypal?就是怕paypal被其他競爭對手買走,造成自己失去競爭力,所以即使再貴,ebay也要買下來。至於這樣的談判思維,是ebay想出來的,還是paypal想出來的,我就不知道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想到的例子是Cisco....買了很多家公司, 能用的就整合到自家產品 不能用的至少可以扼殺潛在對手

      刪除
  2. 家樂福電信/小七電信 先前好像有跟遠傳合作過。

    回覆刪除
    回覆
    1. 跨業成功的例子應該是郭董的InFocus 利用小七賣LED電視

      刪除
  3. 好奇Rus大現在都看哪些媒體?

    回覆刪除
  4. ptt Gossiping & Stock 版 和FB上的新聞

    難怪一出口就是鄉民哽....

    回覆刪除
    回覆
    1. Rus大也是鄉民,那想必也會知道a90先生與AMD信眾們的故事了?

      刪除
    2. 我不知a90 先生? 應該不是母豬教主的那位吧? (母豬 母豬 夜裡哭哭)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