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資本市場改革建議3-健保補充費
除息/權季到了,有個長輩問了我一個問題:
我知道股利超過2萬元要課健保補充費,如果我某股票股利是21000元,那是針對超過部份課稅,還是21000元全部要課稅?
這個問題坦白說我從未想過,主要還是因為我台股部位不多,基本上都是亂槍打鳥。但作為財稅系畢業生的我直覺反應是,應該只針對超過部份課稅(這其實是一種費),否則會造成市場扭曲。
叭~ 答錯了!
結果是只要超過就是全額課稅. 也就是如果你的單筆股利所得是19,999元,你一毛不用繳。但如果是20,001元,你要付20,001*2.11%=422。當然會有人覺得這是筆小錢,坦白說你會這樣想,那是因為股票正在漲,如果有一天股票開始跌了,你絕對不會這麼想。Anyway, 知道此事後,我忍不住去算一下我持有17000股的某公司,今年股息是23000左右,我二話不說就降到14,000股。
要談”健保補充費”前,先談一下”稅”與”費”的差別. 以下是財政部的解釋
簡單的說,費有一種使用者付費以及政府透過收費來抑制人民做某件事的意涵。既然是這樣,為什麼收股利的人要繳健保補充費? 是因為數據證明這些人特別容易生病? 還是政府想打壓股市?
事實上如果你把近期政府對股市的相關政策合起來,你會發現很有趣的事:
目前台灣股市,當沖的證交稅減半,而股利所得超過2萬要繳2.11%的健保補充費。依上述財政部的標準,這是不是在告訴你,我們政府希望人民炒短線,不鼓勵人民長期持有股票,並分享公司成長果實(股利)? 難道是因為我們政府嘴巴說討厭ROC,所以要推動新的ROC? (Republic of Casino)
其實財政部長官們沒有告訴你的是,之所以要對股利/房租這種收入課健保補充費,是因為在他們心中,這些屬於不勞而獲所得,取之無妨。我知道這麼說,很多人一定很幹,不過不要懷疑,很多財政部長都是我的老師,當年課堂上大家受到的教育就是這樣。
不過反過來講,台灣股票交易所得的確是不課稅的,房租收入也普遍存在低報或者房地產持有稅偏低的現象,所以政府再從中回撈一點似乎也不為過。
你看這就是台灣,明明是一個錯誤,大家做的不是改正,而是用另一個錯誤去修正錯誤。最後搞了半天,你也不知道造成C的,到底是A還是B。
老話一句,難道是玩股票或是當房東的比較容易生病嗎?
回到健保補充費,為什麼要搞出這玩意? 答案很簡單,因為健保財源不足要破產了,也就是你他媽繳的保費太低了。原本解決之道也很簡單就是漲保費。問題是漲保費,公司和勞工就哇哇叫,然後政治人物就沒票。所以那些”不勞而獲”的就成了標的。
事實上要解決財政問題,如果無法開源,那就節流嘛。醫生的給付費和採購葯品的錢已經差不多砍到見骨(有本事詐騙的另當別論),除此之外,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提高自付額以及改成保大不保小(這才叫他媽的保險,好嗎? )。
為什麼不做? 你去醫院看看那一堆把醫生當心理顧問還是坐檯小姐的老人就知道了。提高自付額,老杯杯會生氣氣的。
你可能不怕,問題是我們的政治人物很怕。可笑的是,台灣明明有錢的都是老人,一堆年輕人要繳房租給老人,還要變相幫老人付健保費。
很多人都說台灣健保好,是台灣之光。但光芒之下,這套系統是建立在醫護的血汗和一串不合理的財務支援下的結果。台灣一堆財經和法律專家,外加成天講公平正義的政治人物,但提到扭曲的健保制度,沒人敢碰。覺青則是忙著抵抗中國,結果大家都在談征服宇宙,沒人在管你家旁邊水溝為何積水不退?
買股票的人真的比較容易生病嗎? 對股利課附加費,是否反而扭曲了市場,降低了大家長期持有績優股的意願? 低廉的健保,是否促成了更多的醫療浪費和不必要的醫療? 如果健保是一種”費”,那麼使用者付費不才是合理的嗎?
看看台灣那些政治人物動輒都是70歲以上,或是那些明明年紀不很老,心態卻很老的政治人物,或許答案很明顯了吧!
你這篇是氣話還是認真論述?政客為了選票而不敢得罪選民,跟投資人逐利是一樣的道理,人性如此沒有對錯。愚蠢的終究還是老百姓吧!誰叫老百姓總是要投給只會討好選民的政客呢?調漲健保費人民不會支持,課徵資本利得稅人民也不會支持,社會問題亂投醫,當然是人民有病!
回覆刪除其實現在的健保是真的有問題的...像感冒這種小病 健保有給付 但一些罕見病的用葯和治療 健保反而不見得給付
刪除對啊... 健保如果是保險, 應該還是要回歸保險的精神: 保大不保小..
刪除SOROS說: 扭曲只會帶來更多的扭曲..
回覆刪除回歸正常合理, 就是應該課: 證券所得稅, 及租金收入稅..
(所以, 馬英九當初說要課證所稅, 我很期待, 但後來變成四不像又取消.. 就WTF.. )
有所得應納稅.. 中華民國就是有太多這種莫明其妙不用納稅的收入, 才造成財政失衡.. 以至於亂七八糟, 以費代稅.. :(
有錢人沒有比較會生病,郭台銘一年大概繳幾千萬元補充保費,他家不可能用到那麼多健保費,連一百萬元也用不到吧?補充保費是以費代稅的旁門左道。乖乖納稅的富人,稅率很重,綜合所得逾千萬元級距的,有效稅率超過三成,還得繳幾十萬幾百萬元的補充保費,而每次稅改,矛頭會指向稅負已很重的富人。稅改已改到台灣過半納稅單位不必納稅了,台灣說是稅負低,整體看是稅佔GDP不高,那是免納稅及低稅率越來越多(三百多萬納稅單位不必繳稅,兩百多萬有效稅率1%出頭),但富人越繳越多,用稅的名義已拔不動時,就改用費,未來健保增加財源,也必然再瞄準肥鵝拔毛,政客不想得罪選票,只能民粹,稅改後都揚言幾百萬戶受惠,什麼四五百萬戶受惠,整體納稅戶也才六百多萬,人民也很好騙,那三百多萬戶已不繳稅的,你把免稅額再提高到一億元,他們也不會真的受惠。在這種政治氛圍下,我們能進行的財政改革,大概就是這樣,牛頭不對馬嘴。真正要動刀的是,不是乖乖繳稅的富人,而是不乖乖繳稅的富人,很有錢,卻躲在零稅率和低稅率那邊,但能期待有人進行這工程嗎?這群政客,多少就是大把大把錢入帳,而不必繳稅或繳低稅率 ?
回覆刪除現實總是令人絕望
回覆刪除隨著年紀越長. 越能理解這世界本來就不公平, 所謂的公平正義只是窮困者的安慰劑…
回覆刪除大學時代曾經上過一位財政學者教授的課,
回覆刪除那是個對稅負改革滿腔熱血的青春歲月,
直到十多年後得知教授吃的麵線才20元
恍然大悟台灣的改革確實遙不可及
就我所知 朱...朱...朱...朱...澤民是不教外系的
刪除您該不會是我學弟吧...
你如果上過曾大師的課 再對照其立委表現 才真的知道理想和現實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