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台灣司法荒謬
我大概有一個多月都沒有更新blog了,昨天某位忠實的大哥讀者還來信問候,問我是不是出了什麼事? 其實過去一個月我一直忙著搬家,大概是本週一才大致搞定,所以馬上來更新文章。
最近台灣有個不太受人注目的新聞,那就是最高法院決定把纏訟多年的趙建銘內線交易案提交”大法庭”,讓這個案子可望做出最終判決! YA! (真的嗎?)
看到這段你可能第一個問題和我一樣,那就是什麼是”大法庭”? 台灣司法是三審制,由地方法院(一審)─高等法院(二審)─最高法院(三審)組成,其中最高法院只能對二審判決要求再做釐清,不能推翻二審判決。問題來了,如果三審和二審的意見就是一直僵持不下怎麼辦? 以前的做法,案子就會在二審和三審之間一直來回,也形成了台灣常見的一個案子審了十年都沒判,於是有人就想到了,既然二、三審都搞不定,不如在最高法院上面再搞一個最最高法院來裁決就好,於是”大法庭”就在去年成立了。
當然,司法要從三審制變四審制茲事體大,所以網站上會告訴你,大法庭只是”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合組的特殊編組,依然還是三審。這種說法一點都不讓人意外,反正這麼多年來台灣人一直最強的就是名字是一套,實質又是一套。同樣的道理也產生在公司治理界一直要求成立的”商業法庭”,只是這種要求在台灣怠惰的立法效率下很難成立,於是一樣有聰明的人就想到了,就把現有的”智慧財產法庭”(原本是專審專利權這類智慧財產權的),名字不改,但未來財金訴訟都移到本庭,然後改二審定讞制就搞定了。台灣人獨到的智慧再次展現。
Anyway, 這不是本文重點。重點是趙建銘的台開內線交易案。這個案子發生在2006年,同年12月一審判決有罪(6年徒刑,罰金3000萬),2007年二審判有罪(7年徒刑,罰金3000萬),然後呢? 就和太監一樣…..下面沒有了!
有興趣的可以看wikipedia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6%99%E5%BB%BA%E9%8A%98
問題出在哪裡呢? 答案就出在最高法院和高等法院對趙建銘的”不法所得”到底是多少起了爭議?
在二審法官的認定中,趙的不法所得是1億318萬元,可是其中一庭的最高法院法官認為,這個錢應該要把證券交易手續費、券商手續費扣掉,這樣不法所得只有9千多萬。
為什麼要爭這個呢? 因為證交法中對於內線交易的處罰是依不法所得金額判處不同刑責,而偏偏1億元就是一個門檻(證交法171條)。從法律上看這很合理,法官當然要釐清不法所到底是多少,才能判處正確的刑責。可是從常理來看,一、二、三審法官全部都認定趙建銘有罪(請注意,本案不是在討論趙到底是有罪還是無罪,三庭的法官都認定趙是有罪的!),結果只為了他到底該判7年還是3年,最終14年來趙建銘只被拘留一個月,難道這是對的嗎? 這就像有個人砍了人家17刀,對方死了,結果法官在爭辯這個人到底是死在第5刀還是第16刀,搞到這個人14年不用坐牢,這到底是誰有問題啊?
你可能想,哎~反正現在有大法庭了嘛,這個問題”可望”獲得解決! 但你要想的是,為什麼14年來從來沒有人想過這件事的不合理? 你可以想像,如果有個病人在醫院住了一年,好的醫院應該會出現警示,並檢討為何這個病人住了一年,而不會是只要病人就有繳錢就算了,這就是內部自我檢視機制。那麼台灣的司法制度到底有沒有內部自我檢視機制呢? 抑或只因為本案具有政治性,歷任司法院長嘴巴講著司法獨立,但其實都是觀政治風向的高手? 從趙案去檢視台灣的司法內部機制,我想這才是真正的問題吧!
對了。那如果大法庭還解決不了呢? 不用擔心,14年會再有大大法庭,最後或許在趙建銘90歲時,龍行天下、至尊無上終極法庭會做出最終判決的,然後趙會和我書中寫的萬泰銀行許勝發一樣,因為減刑很多次,最後易科罰金。
最後附上我每次寫司法都固定會講的話:
法律有二層意義,最基本的意義是處罰,就是你做錯事我就罰你;但更積極的意義是威嚇,警告你不要做這件事,否則會被罰。
回頭看看台灣的司法,你覺得這個制度到底是在處罰做錯事的人,還是在威嚇這些人…….還是在……..鼓勵這些人!
頭香
回覆刪除還是在懲罰在處理這些事情的人?
回覆刪除確定啦,判3年8個月,他爸4年。昨天2021/10/15的新聞。
回覆刪除這樣應該算輕判吧。畢竟原本是一億以上,要關7年以上14年以下(證交法171-2,殺一個人都不用判這麼重)。現在只需要關3年以上10年以下(證交法171-1)。
判個3年半,表現良好假釋。不然就學老丈人漏尿就醫。
感謝台灣司法明察秋毫,分明是鼓勵台灣人金融犯罪,金額在一億元附近,然後不法所得記得扣掉券商手續費喔。
請問他不法所得國家有沒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