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日 星期日

雪球理論

 

雪球理論

                            本文禁止媒體轉載!

很多人都聽過巴菲特的雪球理論,那就是人生就像滾雪球,只要有夠溼的雪和夠長的坡道,雪球就會愈滾愈大。最近剛好有一個我長期投資的公司(27夠長了吧!)要賣出經營權,老闆希望我幫他算一下,一個原始投資的股東從成立迄今的總報酬率是多少? 我就拿了這家公司自成立以來(32),每一年的配股和配息來估算,結果數字超乎我的想像。

 

如果不考慮增資(因為有人認購 有人沒認),也不考慮再投資報酬(我當然不會知道股東拿了錢去幹嘛),如果你在32年前這家公司成立時投資1000(就是新台幣1萬元),經過32年的滾動後,這1000股一共會拿到$96,016元的現金股利,以及藉由股票股利,原本的1000股會變成5391.1股,最後還有一次減資20%,所以股東會多拿2000元和股數變4,312.9股。

 

最後,考量股東股票會被以10元收購,等於最初的1萬元投資在32年後會變成$141,145($96,016+4312.9x$10+$2000),用簡單平均去算,平均一年報酬率(1311.45% / 32) 大概是41%.,很驚人吧! (p.s 我是這家公司第5大股東)

有人提出質疑41%算法,如果考慮複利效應,以一萬元乘數效應反算,每年複利8.6~8.7%,32年後會變成14.4萬. 所以年化報酬率應該是8.6~8.7%之間。這是以我的數學程度能算出來的。如有更精明的讀者再請告訴我正確算法。

 

我記得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分析為什麼買房子的多數會賺錢,但買股票的多半是賠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房地產買賣的流程複雜,交易成本高,所以沒有把握或是非必要,多數人不會隨便買賣房子。相對的,股票因為交易方便,交易成本低,很多人會隨波逐流的密集買進賣出,結果搞了半天,才發現自己根本是在賺心酸的。

 

這其實就是雪球的理論的第一個重點─時間。基本上,你只要能找到一個能夠長期持續的標的,放的夠久,你都會賺錢的。這個東西聽起來很容易,但其實也沒這麼容易,不相信你去看看台灣上市櫃的1600多家公司中,你認為有幾家是30年後還會存在的? 還是30年中大半時間可維持發股利的? 更不要講,像我這樣投資一家創始公司。

 

但另一個角度來看,好像也沒那麼難。房地產、指數型ETF某種程度就可以達到長期存在和有一定收益的目的。

 

雪球理論的第二個必要條件,就是要有夠溼的雪。簡單的說,就是你投資標的競爭力。就像划船一樣,水要夠你才能持續前進,否則就算河道夠深,你前進的意願不變,你還是動不了。

 

這個就有點Tricky了,因為你問60年前的人,大家會告訴你鐵路、石油是趨勢,但如今很明顯不是。30年前作電腦螢幕(Monitor)、網路卡或聲霸卡的叫競爭力,但30年後多數這些公司甚至都不存在了。但同樣的,指數型ETF依然可以化解這個問題。 我也想這也是為什麼巴菲特告訴你,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是不是投資天才,甚至知道自己根本不是,那就買S&P 500ETF就好了!

 

我很久之前的文章曾寫過,我年輕時很喜歡亂投資公司,事後我把這些公司分二個軸─人和事,因此得出 對的事對的人 對的事錯的人 錯的事對的人和錯的事錯的人 四個構面。這四種公司我都投資過。

 

我曾問過學生,你覺得這4種哪一個最爽? 毫無疑問,是對的事對的人。因為你不但看對了產品/公司的競爭力,你還碰到了個有能力而且是可以信賴的人來經營這家公司。

 

那麼這4種中最不爽的是哪一種? 多數人都會回答 錯的事錯的人。我不認為如此,因為錯的事和錯的人,一來代表你的眼光有問題,二來是公司走下坡時,很多經營者也會心有旁騖,會想搞東搞西的,把公司搞的更亂,這只是人性。

 

真正讓人不爽的其實是對的事 錯的人,就是投資當下你看到的公司/產品競爭力方向是對的,你應該是可以賺大錢的,結果因為經營者有私心或亂搞卻把公司搞砸了。我曾經有個投資,投資150萬,大概2年拿回了210多萬,從報酬率上看很不錯吧? 但這件事我至少心裡暗幹了超過10年,因為我知道這個事如果好好做,賺超過1000萬不是件難事。

 

Anyway, 我也不知道這篇重點是什麼。只是很久沒寫blog了,剛好碰上結算一個長期投資回報,而又看到ptt-stock版有人在講長期存股的統計一時有感。或許是人到了中年,我愈來愈不想花心思去選股和殺進殺出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找一個適度的坡道和夠溼的環境讓雪球慢慢滾了!

 

 

 

6 則留言:

  1. 恕我愚鈍,但我怎麼看都覺得這報酬率計算怪怪的? 1萬元過了32年後變成14萬多,年化報酬率怎麼可能是41%???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2. 好像的確怪怪的....文中有附算式 煩請夠聰明的人幫我計算
      我用複利反算 應該如果每年約8.7%左右 一萬經32年就會變14.4萬
      可能是我用簡單平均的算法 忽略了複利的乘數效應....再請指正

      刪除
    3. 試算報酬率如下:1.RusRule大大是假設第1年投入1萬元,第32年一次回收股息、減資和售股所得共14.4萬元,如此計算複利約8.91%。2.實務上股息應該是公司營運幾年後帳上有保留盈餘才開始分配,若簡單假設6年後開始分配,每年(7-32年)平均配息(96016/26=)3693元,其餘現金減資2000元和售股所得(4312.9*10=)43129元在第32年收回,考量現金流的時間價值,計算複利報酬率約17%(可用EXECL的函數XIRR計算)。這是用財務現金流觀念算出來的報酬率,供參考。

      刪除
  2. 這算法有考慮通貨膨脹嗎?
    考慮進去或許沒有那麼高

    回覆刪除
  3. 我個人覺得 這篇的重點
    應該不是數字精確不精確,甚至考慮通貨膨漲
    與其在意最後出現的投資報酬率
    重點是1長時間與2關鍵時刻的選擇

    長時間就是這間公司有活下來的能力
    如何得知一家公司可以長時間存活?
    我也不知道
    30年前,石油,pc是當時主力指標
    晶圓代工?聽名字就知道是沒搞頭的公司(又戳到版主痛點)
    1995台海危機誰知道房地產會火熱?
    現在火紅的台積電是否會像柯達或nokia一樣隕落?
    既然不知道什麼才是可以長時間投資的公司
    etf這種指數化的投資工具反而無腦簡單又可靠了

    第二個
    面對關鍵問題的當下選擇
    可能兩間一樣產業的公司,在同樣的外部因素
    自己只賺200萬,對照公司卻有1000萬。

    這種關鍵性的選擇,造成的差異
    在長時間的績效累積產生差異
    以閱讀經驗來看
    應該是jim collins寫的那一套書籍
    基業長青,從a到a+,為啥a+的巨人也會垮下
    這類有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比較
    不過,我是沒有很推薦大家要信奉他的觀點喔,要強調!
    他推薦的房地美房利美可是造成2008金融海嘯的元兇喔,科科
    他的書就是…讀起來感覺很良好
    不過實際上……(你懂的,選你覺得有用的來讀就好了)

    個人心得分享,有誤請不吝指正

    回覆刪除